引言:從小我們就聽說過牛頓和蘋果樹的故事,中學時又學了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大學階段還會接觸到牛頓光學及牛—萊微積分公式,我們對牛頓的印象往往是:經典力學的建立者,一個接近於神的男人。可是,讀過《三體》的朋友卻會發現,劉慈欣在書中把牛頓描寫成了一個卑劣的小人。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一、《三體》中的牛頓形象卑劣不堪,是個十足的小人

在《三體》第一部中,主人公汪淼通過VR設備六次進入《三體》遊戲,遇見了周文王、伏羲、墨子、哥白尼(自己)、馮·諾依曼、秦始皇、牛頓和愛因斯坦等重要歷史人物,用虛擬結合歷史的方式為我們解讀了人類認識天體的過程。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其中伏羲是一個近乎於巫的角色,但這不算黑伏羲,因為即使先進如“三體”文明,事實上也沒有放棄對太陽神的催眠。而周文王通過卜卦預測紀元的更換,也是符合他後天八卦創立者的歷史形象。墨子建立行星運行的基本模型,這應該是綜合了古羅馬天文學家托勒密的成就。哥白尼堅持“日心說”被燒死,馮·諾依曼推演人工計算機,秦始皇殘暴專制,愛因斯坦是個喜歡音樂的老人,這些形象可以說是符合我們對他們的基本認識的。但牛頓,卻有點毀三觀。

在進入《三體》第二級場景後,汪淼看到兩個人在都決鬥,那是牛頓和萊布尼茨。最後萊布尼茨輸掉了決鬥倉皇逃走,牛頓對著他的背影罵了句:“呸,無恥之徒,竟然說微積分是他發明的。”接著在和馮·諾依曼討論時,牛頓說道:“其實我根本不屑於同他爭奪這項名譽,力學三定律的發現,就已經使我成為僅次於上帝的人。”看到這裡很多讀者應該就會發現劉慈欣有點黑牛頓了,既然不屑,那為什麼還要決鬥呢?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在用士兵模擬計算機時,當狀態寄存器中一個門電路出現問題,牛頓馬上暗示秦始皇殺掉那個部件的所有士兵。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為了劉慈欣群體主義的體現,歷史上孫武練兵時也曾殺一儆百,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在秦始皇下令殺掉所有士兵之後,馮·諾依曼厭惡地看了牛頓一眼。這個厭惡的眼神,不是來自於馮·諾依曼,而是來自於作者劉慈欣啊!人工模擬計算機成功後,牛頓又對秦始皇進行了一番阿諛奉承,馮·諾依曼說了句:“噁心的哲學。”在三日凌空的現象出現後,牛頓拍了一番秦始皇的馬屁後偷了一匹馬逃走了。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總結一下《三體》中的牛頓形象:沽名釣譽卻又裝清高,助紂為虐阿諛奉承,貪生怕死沒有信仰,是個十足的卑劣小人。當然,這只是小說中虛構的形象,不能當真。不過,真實的牛頓也確實存在一些為人所不齒的行徑。

二、真實的牛頓:站在巨人肩上其實是罵敵人個子矮小

牛頓身上有兩段公案為後人爭議,一段是跟萊布尼茨爭微積分,另一段是跟胡克的各種爭議。下面先說說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微積分之爭,這個事件也在《三體》中以鬥劍的形式出現過。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萊布尼茨

公元1675年,萊布尼茲發明了微積分,但牛頓卻說自己在十年前就發明了,因為想對公眾保密所以沒有發表。當時的許多科學家確實有不立刻發表成果的習慣,而通過一些信件也確實能證明牛頓先於萊布尼茨發明了微積分,但沒有材料能證明萊布尼茨剽竊了牛頓的成果。事實上,最初牛頓和萊布尼茨之間也沒有翻臉,萊布尼茨於1964年給惠更斯的信中還表示願意和牛頓共享這一榮譽。

但是在1699年,兩人卻翻臉了。萊布尼茲發表了兩篇關於這種創新性運算方法的論文後,牛頓陣營的法蒂奧發表文章公開指責萊布尼茨剽竊牛頓成果。此後,牛頓陣營的基爾等人也發文攻擊萊布尼茨。此時的牛頓,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還被女王授予了爵士爵位,如日中天的他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當時還成立了一個“仲裁委員會”,給出的結果是認為牛頓是發明者。直到萊布尼茨去世,他也沒能得到認可(所以劉慈欣在《三體》中描寫萊布尼茨輸了鬥劍,但這不表明萊布尼茨沒有發明微積分)。但歷史是公正的,如今《高等數學》中用的微積分公式是叫牛頓-萊布尼茨公式,而非牛頓公式。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牛萊公式

如果說和萊布尼茨的爭論有些說不清辨不明的話,那麼牛頓和胡克之間的事情就是一目瞭然的。胡克是一位達芬奇式的天才人物,但情商有點低,多次公開指責牛頓。比如牛頓發明萬有引力之前,牛頓提出“如果地表沒有阻力,物體的軌跡應該是一條螺旋線,最終將停留在地心”,但胡克打臉說“如果沒有任何阻力,物體應該繞地球軌道一週,回到原處”。當時萬有引力定律還沒有提出,胡克的說法可以是其雛形。事實上,胡克確實先於牛頓定性分析引力和距離的反比關係。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胡克

但當牛頓發表萬有引力成果時,卻絲毫沒有提及胡克的成就。而如今,許多人也不知道胡克的成就。對於胡克,只留下了一個彈簧定律的概念。在1675年,牛頓發表了一篇光學論文,胡克卻發現其中大多數的論斷出自於他的《顯微圖譜》,而對他的成果沒有提及。在這次論證中,牛頓說下了一句名言:笛卡兒(的光學研究)邁出了很好的一步。你在一些方面又增添了許多,特別是對薄板顏色進行了哲學考慮。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這句話如今被解讀為牛頓謙遜的表現,但實際上這是牛頓譏諷胡克個子矮小而且有些駝背的形象。當然還有思想上的譏諷,也即胡克對薄板顏色進行的哲學考慮,因為牛頓看重的是實驗計量結果。而等到胡克去世之後,他的實驗室遭到了破壞,本人畫像也丟失了。當時是牛頓主持的皇家學會搬遷工作,不禁令人聯想到是他報復打壓胡克。

三、不要說有貢獻者的品行不重要,他們影響的是關於一個時代的記憶

當然,牛頓的成就不容忽視。劉慈欣也沒有忽視牛頓的成就,比如在《鄉村教師》中拯救地球的正是牛頓的三大定律。這是對宏觀低速運動的完美解釋,是一個文明的象徵。而正因為牛頓已經做出瞭如此大的貢獻,所以對他品德的討論也會顯得格外重要。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因為牛頓作為一顆閃耀的明星,一言一行都可能對身邊的天才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這個世界喜歡做的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比如在萊布尼茨前面加上牛頓的名字,卻無人提及在牛頓前面加上胡克的名字。因為歷史是傾向於忘卻而非記住,歷史記住的只是那些閃耀的明星,如果他們品德不好,容易使我們誤讀關於那個時代的所有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