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盤踞荊襄,實力不輸曹操,為什麼最終卻未能成就三國霸業?

01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劉表在後人的心中往往是這樣的形象:一位慈祥老者,滿臉的皺紋間永遠堆砌著寬容又有些虛弱的微笑;一派謙謙君子的儒士風範,全無彼時梟雄身上普遍籠罩的殺伐剛決。而無論同時代還是後世的評價,也都一邊倒地樹立著他失敗者的形象:郭嘉曰,“表,座談客耳”;徐庶曰,“表善善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賈詡曰,“(劉表)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而易中天先生在品評三國人物時,更將其與袁紹並稱為“漂亮的草包”。

熟讀歷史小說的群眾,容易對鮮活的人物形成刻板印象:血戰長阪坡、七進七出的趙雲,永遠是白袍銀槍的俊朗青年;關雲長面如重棗,一部長髯,無論千里單騎還是單刀赴會,都是中年大叔的模樣;黃忠寶刀不老,以六旬之軀於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人們便不自覺將“老當益壯”與黃忠劃等號……但拋開文學的華麗外衣,這些人物也和我們一樣,是千百年前生活在這個星球上,有血有肉的人。他們都有自己孩提時的咿呀學語,有青蔥歲月對愛情的夢想憧憬,有壯年時的宏圖偉業,也有暮年晚景在藤椅上追憶的安詳。劉表,自然也並非自降生便如腐朽的枯木。曾幾何時,他也是白衣飄飄,為無數人所傾倒的少年。

劉表盤踞荊襄,實力不輸曹操,為什麼最終卻未能成就三國霸業?

劉表(142年-208年)

公元142年,劉表出生在山陽郡高平縣的一個貴族之家。據考證,劉表祖先魯恭王劉餘乃是漢景帝與程妃所生,可見他是地地道道的孝景帝玄孫,漢室宗親。劉表降生時,東漢王朝雖然尚未到大廈將傾的地步,但在多年來士大夫、宦官和外戚三大集團的內耗之下,已然走上了下坡路。此時在位的漢順帝,雖然除掉了前朝專權的外戚閻氏,卻親手製造了一波更強大跋扈的外戚集團——梁氏。順帝雖然有心收攏帝權,重振大漢,自己身體卻每況愈下,只得徒嘆奈何。

就在這樣一個表面安寧,實則暗流湧動的時代,劉表漸漸長大了。

劉表盤踞荊襄,實力不輸曹操,為什麼最終卻未能成就三國霸業?

據《後漢書》記載,劉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偉”,按照漢尺長度換算,劉表身高在一米八五以上,是一個十足的高富帥。而與紈絝子弟不同的是,劉大帥哥有正事兒,愛學習,從小就拜入經學家王暢的門下,不僅精通儒學,對書法也是造詣頗深。我們都知道鍾繇書法一絕,號稱“楷書鼻祖”,卻不知這位比劉表年輕九歲的小弟,也是在臨摹景升大哥的書法中不斷成長的。僅看這些,劉表就是一個好學生,文藝青年,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好孩子”劉表有著自己憤世嫉俗的一面。

二三十歲的劉帥哥,所經歷的正是被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嘆息痛恨”的桓靈時代。漢桓帝以漂亮的手段剪除梁氏外戚集團,且在位期間對內發展經濟,增加人口,對外征伐羌族叛亂也是連戰連捷。但由於在奪權時與宦官聯合,導致此後長期的宦官專權,加之自己私生活不太檢點,因此留下惡名。而漢靈帝則是實打實地賣官鬻爵,和自己老媽董太后一門心思往兜里弄錢,徹底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感嘆於佞人當道,劉表時不時就要帶著一幫太學生抨擊時事,議論朝政,而在這幫子人中,包括劉表在內的八個領袖人物也留下了一個響亮的名號:八俊。

在宦官眼中,什麼八俊九俊,純粹就是一幫沒事兒吃飽了撐的窮酸腐儒。這些沒了下半身的同志本來就容易自卑,稍微有了點權力,卻要被那些所謂的清流名士說三道四,是可忍孰不可忍!公元176年,宦官集團憤而出擊,將這些七嘴八舌的士大夫儒生抓一批殺一批,釀成了第二次黨錮之禍。好在劉表雖然憤青,卻並不是一根筋,事先得到了風聲後,沒有傻傻站在那裡等著和閹豎們當庭抗爭,而是果斷開溜。

這一溜,就是八年。

劉表盤踞荊襄,實力不輸曹操,為什麼最終卻未能成就三國霸業?

02

公元184年,殺豬戶出身的何進因妹妹受寵而一步登天,以大將軍的身份掌控了漢王朝的權柄,昭雪了一些黨錮之禍的受害者。作為當年的名士清流領袖,劉表也被何大將軍拉了一把,成了將軍府的上計吏,後來又升任北軍中候。但何進畢竟是外戚集團的掌門人,最受重用的自然是何家的一干親屬,何況當時滿朝並不缺清流名士,所以劉表在人群中全無當年的風頭無兩,內心充滿了落寞。

白駒過隙,五年光陰匆匆而逝。

公元189年,一顆重磅炸彈投在了洛陽,也揭開了漢末群雄逐鹿的序幕:何進被宦官所殺,董卓入京掌權!紛亂之中,諸如袁紹、曹操等年輕一輩嶄露頭角,但這不是本文要詳敘的內容,我們的目光還是集中在已經年近半百的劉表身上。

熟讀演義的同學都將董卓視作大奸大惡大淫之徒,但世上從沒有哪個人認為自己是壞人,而出身俠客的董卓同志,也自有一套保家衛國,發展經濟的政策主張。此時的董太師,聽說荊襄一帶非常不安定,便任命劉表就任荊州刺史。於是公元190年,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冬日,曾經輝煌,如今卻日暮途窮的劉表,懷揣著一紙任命書,孤身上路了。在人均壽命僅僅二十五六歲的東漢末年,已經四十八歲的劉表可謂半截入土了。但就是這樣一看似個垂垂老矣的文雅儒士,卻正要躋身群雄爭霸的舞臺。他的創業之路,才剛剛開始!

年齡,是劉表創業的利器,也是他失敗的根源。

劉表盤踞荊襄,實力不輸曹操,為什麼最終卻未能成就三國霸業?

東漢十三州


青衣小帽的劉表,單騎進了荊州,還沒進府衙,就見幾支武裝力量正在街頭巷尾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原來,此時的荊襄大地,有足足五十五支雜牌軍,他們都稱自己才是正規部隊,每日爭奪州政府衙門,奪到手就進去當主人,過了幾十日,再被其他勢力擊敗驅逐出來。而像劉表這樣單槍匹馬上任的,稍不留神就會成為亂軍中的炮灰。

畢竟不是血氣方剛的青年,劉表大叔冷眼旁觀了一會兒,就掉頭直奔宜城。在宜城,他請到了南郡最有人望的兩位名士:蒯良和蒯越兄弟。劉大叔意思表達得明白:“如今董太師蠻橫弄權,各地兵戈四起,淮南的袁術也瞄上了咱們荊州。可荊州呢?卻是一盤散沙,自己人在城裡鄉間打來打去,如何制止混亂,還請兩位先生教我。”

蒯良整了整衣冠,清清嗓子:“子曰,我欲仕,斯仕至矣。只要景升公行仁政,就可以令天下歸心。”

蒯越說:“刺史大人,如今在荊州鬧騰的這幫人其實都沒什麼心眼。你只要忽悠一下,就能輕易把他們拿下。”

畢竟不是血氣方剛的青年,看慣了人世變遷的劉大叔深知蒯良說的話在這個時代基本屬於瞎扯淡。於是他令蒯氏兄弟親自出面,邀請五十五位地方武裝頭領前來赴宴。蒯氏的面子當然要給,這些頭領沒含糊,一個不少全部前來。

飯桌之上,劉表笑眯眯坐在主位,看著這五十多個滿臉橫肉的地頭蛇,吩咐道:“一個也不要留,全都給我宰了。”

於是,五十五顆人頭紛紛落地,荊州就此平定。

劉表盤踞荊襄,實力不輸曹操,為什麼最終卻未能成就三國霸業?

荊州

03

據史書記載,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他開經立學,愛民養士,據地千里,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在中原戰火紛飛的時代,劉景升治下的荊襄大地,儼然世外桃源。而此時的曹孟德,還未能建立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大耳朵的劉玄德,僅僅是公孫瓚手下的一個馬仔。假如此時劉表選擇北進中原,與群雄一爭高下,則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劉表選擇了自守,致力於建設一個固若金湯的荊州。

如果年輕二十歲,他也許會以南陽、宛城為前線陣地,趁著呂布、袁紹和曹操這些後輩勝負未分之際,憑藉自己富庶的大後方和充足的兵源,風捲殘雲一般掃蕩豫州、兗州、冀州,重新舉起劉家火紅的大旗。但他老了,不再想冒那個險,何況自己耍耍筆桿子是把好手,而衝鋒陷陣卻未必在行。沙場之上,又會不會有哪個愣頭青抽冷子給自己一下,一輩子好不容易攢下的這點家業,就要付之東流了。守好一畝三分地,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什麼自立為帝,就讓那些小傢伙們鬧騰去吧。

劉表盤踞荊襄,實力不輸曹操,為什麼最終卻未能成就三國霸業?

懷揣著這種心思的劉老帥哥,不想去和年輕人們一爭短長,而在用人方面,他也選擇重用蔡瑁、黃祖這樣的地方豪族,與之結成姻親,從而荊州牢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事實上,當時為避中原戰亂,客居荊州的北方名士大有人在:例如“求為蜀郡太守,道絕不得至,駐荊州”的荀攸,出身京兆,“會天下亂,遂棄官客荊州”的杜畿,一度在劉表政府為官的武威人賈詡,“聽習經業,義理精熟”的潁川人徐庶,更不必說演義中著以濃墨的臥龍和鳳雛……但這些北方士子的志向是尋找一個能夠平定亂世,雄踞九州的主公,他們的理想與劉表的選擇格格不入。正因如此,荊州雖然堪稱當時中國的人才大寶庫,劉表卻選擇了視而不見。

但劉表不明白,三國是一個你死我活的修羅場,沒有人可以不聞窗外事,只讀聖賢書。公元208年,在曹操大軍即將南下的危亡時刻,劉表憂懼而逝。此後的荊州,成為了曹劉孫三家上演歷史大戲的絕佳舞臺,而那個曾經孤身入荊州,砍掉五十五顆頭顱的劉景升,卻被人們逐漸遺忘。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善識時務,善驅戎機,方能自強圖存,成一世大業,否則,僅僅是曇花一現的悲劇人物。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琴劍霜月 編輯:吃硬盤吧、小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