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到“先主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所以人們在說起未出山的諸葛亮時,通常認為他只是一個沒背景、沒人脈,躬耕鄉野的“窮書生”。

其實諸葛亮可不是什麼窮書生,這只是他的自謙罷了。諸葛亮在荊州有很深的背景和人脈圈子,同荊州望族都有姻親關係,而荊州牧劉表甚至是他的姨夫。

"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到“先主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所以人們在說起未出山的諸葛亮時,通常認為他只是一個沒背景、沒人脈,躬耕鄉野的“窮書生”。

其實諸葛亮可不是什麼窮書生,這只是他的自謙罷了。諸葛亮在荊州有很深的背景和人脈圈子,同荊州望族都有姻親關係,而荊州牧劉表甚至是他的姨夫。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從徐州到荊州。

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現山東省臨沂市人),其家族是當地望族,出過不少大官,他的父親諸葛珪做過泰山郡丞,母親為章氏。家中兄弟姐妹五人,諸葛亮排行老四,有兩個姐姐,哥哥諸葛瑾和弟弟諸葛均。

雖然出生望族,但諸葛亮的早年生活比較悽慘,他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哥哥諸葛瑾迫於生計,南下江東謀生,和兄弟姐妹分別。諸葛亮則和姐姐弟弟跟隨叔父諸葛玄去豫章赴任,就此離開了家鄉。

不過諸葛玄在豫章卻不順利。195年,他被朱皓擊敗,因諸葛玄和劉表有舊,於是他便帶著侄子侄女們投奔劉表,客居荊州。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便和姐弟們躬耕隆中,此時的他只有16歲。

聯姻荊州望族。

哥哥諸葛瑾不在身邊,擔負家庭的重擔自然落在了諸葛亮身上。由於兩個姐姐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給她們找個婆家便成了當務之急。如果能找個荊州望族、大戶人家,不僅可以減輕諸葛亮的負擔,對諸葛亮的前途也有很大的好處。

而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嫁的都不錯。

大姐嫁給了蒯祺。蒯氏是荊州望族,蒯良、蒯越是蒯祺的同族兄弟,他們是劉表的重要部下,為劉表支配荊州立下汗馬功勞,在荊州有很強的影響力。蒯越歸順曹操,官至光祿勳。蒯祺官至房陵太守,但在219年被孟達所殺。

二姐嫁給了龐山民。龐山民雖然不出名,但他的父親龐德公是荊襄著名的隱士和人物品評家,在荊州頗有名望。品評人物是東漢一個特有的政治風俗,如果未出仕之人能夠得知名品評家的正面評價,將對其仕途產生有益影響。曹操就因得到許邵“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而喜出望外。

"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到“先主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所以人們在說起未出山的諸葛亮時,通常認為他只是一個沒背景、沒人脈,躬耕鄉野的“窮書生”。

其實諸葛亮可不是什麼窮書生,這只是他的自謙罷了。諸葛亮在荊州有很深的背景和人脈圈子,同荊州望族都有姻親關係,而荊州牧劉表甚至是他的姨夫。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從徐州到荊州。

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現山東省臨沂市人),其家族是當地望族,出過不少大官,他的父親諸葛珪做過泰山郡丞,母親為章氏。家中兄弟姐妹五人,諸葛亮排行老四,有兩個姐姐,哥哥諸葛瑾和弟弟諸葛均。

雖然出生望族,但諸葛亮的早年生活比較悽慘,他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哥哥諸葛瑾迫於生計,南下江東謀生,和兄弟姐妹分別。諸葛亮則和姐姐弟弟跟隨叔父諸葛玄去豫章赴任,就此離開了家鄉。

不過諸葛玄在豫章卻不順利。195年,他被朱皓擊敗,因諸葛玄和劉表有舊,於是他便帶著侄子侄女們投奔劉表,客居荊州。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便和姐弟們躬耕隆中,此時的他只有16歲。

聯姻荊州望族。

哥哥諸葛瑾不在身邊,擔負家庭的重擔自然落在了諸葛亮身上。由於兩個姐姐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給她們找個婆家便成了當務之急。如果能找個荊州望族、大戶人家,不僅可以減輕諸葛亮的負擔,對諸葛亮的前途也有很大的好處。

而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嫁的都不錯。

大姐嫁給了蒯祺。蒯氏是荊州望族,蒯良、蒯越是蒯祺的同族兄弟,他們是劉表的重要部下,為劉表支配荊州立下汗馬功勞,在荊州有很強的影響力。蒯越歸順曹操,官至光祿勳。蒯祺官至房陵太守,但在219年被孟達所殺。

二姐嫁給了龐山民。龐山民雖然不出名,但他的父親龐德公是荊襄著名的隱士和人物品評家,在荊州頗有名望。品評人物是東漢一個特有的政治風俗,如果未出仕之人能夠得知名品評家的正面評價,將對其仕途產生有益影響。曹操就因得到許邵“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而喜出望外。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同樣,如果誰能夠有幸得到龐德公的點評,那麼他必然會成為荊州士人圈子中“炙手可熱”的人物。諸葛亮憑藉這層姻親關係,就獲得了龐德公的高度評價,被龐德公稱為“臥龍”,因此知名於荊州。

另外,龐德公還把自己的侄子龐統稱為“鳳雛”,因此諸葛亮和龐統算是老相識了。

在兩個姐姐的照料下,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的日子過得其實並不差。諸葛亮每天吟唱《樑甫吟》,躬讀鄉野,時不時出遊交際,結交朋友,這日子也是優哉遊哉。

同荊州牧劉表攀親。

兩個姐姐嫁人了,轉眼諸葛亮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諸葛亮是個標準的山東大漢,史載其“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在加上其經常下地勞作,肯定長的十分魁梧。其又被龐德公稱為“臥龍”,堪稱才貌雙全。

這樣的諸葛亮肯定不愁找個好老婆,其家族背景至少和他的兩個姐夫差不多。事實的確如此,諸葛亮還因此和劉表攀上了親。

諸葛亮的妻子為黃氏,民間傳說為黃月英。黃氏的父親黃承彥娶了荊州名士蔡諷的長女,而蔡諷的二女兒嫁給了荊州牧劉表。按照北方人的說法,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關係,劉表就是黃氏的姨夫,現在諸葛亮娶了黃氏,劉表自然也就成了諸葛亮的姨夫。

"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到“先主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所以人們在說起未出山的諸葛亮時,通常認為他只是一個沒背景、沒人脈,躬耕鄉野的“窮書生”。

其實諸葛亮可不是什麼窮書生,這只是他的自謙罷了。諸葛亮在荊州有很深的背景和人脈圈子,同荊州望族都有姻親關係,而荊州牧劉表甚至是他的姨夫。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從徐州到荊州。

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現山東省臨沂市人),其家族是當地望族,出過不少大官,他的父親諸葛珪做過泰山郡丞,母親為章氏。家中兄弟姐妹五人,諸葛亮排行老四,有兩個姐姐,哥哥諸葛瑾和弟弟諸葛均。

雖然出生望族,但諸葛亮的早年生活比較悽慘,他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哥哥諸葛瑾迫於生計,南下江東謀生,和兄弟姐妹分別。諸葛亮則和姐姐弟弟跟隨叔父諸葛玄去豫章赴任,就此離開了家鄉。

不過諸葛玄在豫章卻不順利。195年,他被朱皓擊敗,因諸葛玄和劉表有舊,於是他便帶著侄子侄女們投奔劉表,客居荊州。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便和姐弟們躬耕隆中,此時的他只有16歲。

聯姻荊州望族。

哥哥諸葛瑾不在身邊,擔負家庭的重擔自然落在了諸葛亮身上。由於兩個姐姐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給她們找個婆家便成了當務之急。如果能找個荊州望族、大戶人家,不僅可以減輕諸葛亮的負擔,對諸葛亮的前途也有很大的好處。

而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嫁的都不錯。

大姐嫁給了蒯祺。蒯氏是荊州望族,蒯良、蒯越是蒯祺的同族兄弟,他們是劉表的重要部下,為劉表支配荊州立下汗馬功勞,在荊州有很強的影響力。蒯越歸順曹操,官至光祿勳。蒯祺官至房陵太守,但在219年被孟達所殺。

二姐嫁給了龐山民。龐山民雖然不出名,但他的父親龐德公是荊襄著名的隱士和人物品評家,在荊州頗有名望。品評人物是東漢一個特有的政治風俗,如果未出仕之人能夠得知名品評家的正面評價,將對其仕途產生有益影響。曹操就因得到許邵“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而喜出望外。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同樣,如果誰能夠有幸得到龐德公的點評,那麼他必然會成為荊州士人圈子中“炙手可熱”的人物。諸葛亮憑藉這層姻親關係,就獲得了龐德公的高度評價,被龐德公稱為“臥龍”,因此知名於荊州。

另外,龐德公還把自己的侄子龐統稱為“鳳雛”,因此諸葛亮和龐統算是老相識了。

在兩個姐姐的照料下,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的日子過得其實並不差。諸葛亮每天吟唱《樑甫吟》,躬讀鄉野,時不時出遊交際,結交朋友,這日子也是優哉遊哉。

同荊州牧劉表攀親。

兩個姐姐嫁人了,轉眼諸葛亮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諸葛亮是個標準的山東大漢,史載其“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在加上其經常下地勞作,肯定長的十分魁梧。其又被龐德公稱為“臥龍”,堪稱才貌雙全。

這樣的諸葛亮肯定不愁找個好老婆,其家族背景至少和他的兩個姐夫差不多。事實的確如此,諸葛亮還因此和劉表攀上了親。

諸葛亮的妻子為黃氏,民間傳說為黃月英。黃氏的父親黃承彥娶了荊州名士蔡諷的長女,而蔡諷的二女兒嫁給了荊州牧劉表。按照北方人的說法,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關係,劉表就是黃氏的姨夫,現在諸葛亮娶了黃氏,劉表自然也就成了諸葛亮的姨夫。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看到這層關係後,也就可以理解為何才貌雙全的諸葛亮要娶“醜女阿黃”了。因為諸葛亮娶妻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人們都嘲笑諸葛亮娶了一個醜老婆,還編了順口溜諷刺道“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諸葛亮真的吃虧了麼?很明顯不是的,和荊州牧劉表攀上親,必然對他的仕途大有益處。

不過很奇怪的是,諸葛亮卻沒有在劉表手下做事,而是繼續躬耕山野。

按常理來說,諸葛亮肯定會就此出仕,在劉表手下謀個一官半職,發揮其過人的才幹。不過諸葛亮卻沒有這樣做,娶了老婆後,他還是像以前那樣躬耕山野,生活沒有一絲改變。這是為何呢?

這並不是諸葛亮不想出仕,雖然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卻一直“自比管仲、樂毅”,可見出仕做官是他的既定目標。而他不在劉表手底下做事,是因為在諸葛亮看來,劉表並非明主,他的才幹無法在劉表這裡充分發揮。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到“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在諸葛亮眼中,劉表沒有才能守備荊州之地。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此時的劉表已經60多歲,在當時已經算是高齡之人。這個年紀的劉表,已經喪失了博取天下的銳意,多得是得過且過的守成心態,荊州上下風氣一概如此。就連戎馬多年的劉備都能在荊州相安無事的度過6年時間,以至“髀肉復生”,使他黯然流淚,感嘆看不到任何前途希望。所以諸葛亮這時出仕荊州,肯定不會受到重用,其才幹和志向無從發揮。

"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到“先主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所以人們在說起未出山的諸葛亮時,通常認為他只是一個沒背景、沒人脈,躬耕鄉野的“窮書生”。

其實諸葛亮可不是什麼窮書生,這只是他的自謙罷了。諸葛亮在荊州有很深的背景和人脈圈子,同荊州望族都有姻親關係,而荊州牧劉表甚至是他的姨夫。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從徐州到荊州。

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現山東省臨沂市人),其家族是當地望族,出過不少大官,他的父親諸葛珪做過泰山郡丞,母親為章氏。家中兄弟姐妹五人,諸葛亮排行老四,有兩個姐姐,哥哥諸葛瑾和弟弟諸葛均。

雖然出生望族,但諸葛亮的早年生活比較悽慘,他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哥哥諸葛瑾迫於生計,南下江東謀生,和兄弟姐妹分別。諸葛亮則和姐姐弟弟跟隨叔父諸葛玄去豫章赴任,就此離開了家鄉。

不過諸葛玄在豫章卻不順利。195年,他被朱皓擊敗,因諸葛玄和劉表有舊,於是他便帶著侄子侄女們投奔劉表,客居荊州。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便和姐弟們躬耕隆中,此時的他只有16歲。

聯姻荊州望族。

哥哥諸葛瑾不在身邊,擔負家庭的重擔自然落在了諸葛亮身上。由於兩個姐姐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給她們找個婆家便成了當務之急。如果能找個荊州望族、大戶人家,不僅可以減輕諸葛亮的負擔,對諸葛亮的前途也有很大的好處。

而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嫁的都不錯。

大姐嫁給了蒯祺。蒯氏是荊州望族,蒯良、蒯越是蒯祺的同族兄弟,他們是劉表的重要部下,為劉表支配荊州立下汗馬功勞,在荊州有很強的影響力。蒯越歸順曹操,官至光祿勳。蒯祺官至房陵太守,但在219年被孟達所殺。

二姐嫁給了龐山民。龐山民雖然不出名,但他的父親龐德公是荊襄著名的隱士和人物品評家,在荊州頗有名望。品評人物是東漢一個特有的政治風俗,如果未出仕之人能夠得知名品評家的正面評價,將對其仕途產生有益影響。曹操就因得到許邵“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而喜出望外。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同樣,如果誰能夠有幸得到龐德公的點評,那麼他必然會成為荊州士人圈子中“炙手可熱”的人物。諸葛亮憑藉這層姻親關係,就獲得了龐德公的高度評價,被龐德公稱為“臥龍”,因此知名於荊州。

另外,龐德公還把自己的侄子龐統稱為“鳳雛”,因此諸葛亮和龐統算是老相識了。

在兩個姐姐的照料下,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的日子過得其實並不差。諸葛亮每天吟唱《樑甫吟》,躬讀鄉野,時不時出遊交際,結交朋友,這日子也是優哉遊哉。

同荊州牧劉表攀親。

兩個姐姐嫁人了,轉眼諸葛亮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諸葛亮是個標準的山東大漢,史載其“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在加上其經常下地勞作,肯定長的十分魁梧。其又被龐德公稱為“臥龍”,堪稱才貌雙全。

這樣的諸葛亮肯定不愁找個好老婆,其家族背景至少和他的兩個姐夫差不多。事實的確如此,諸葛亮還因此和劉表攀上了親。

諸葛亮的妻子為黃氏,民間傳說為黃月英。黃氏的父親黃承彥娶了荊州名士蔡諷的長女,而蔡諷的二女兒嫁給了荊州牧劉表。按照北方人的說法,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關係,劉表就是黃氏的姨夫,現在諸葛亮娶了黃氏,劉表自然也就成了諸葛亮的姨夫。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看到這層關係後,也就可以理解為何才貌雙全的諸葛亮要娶“醜女阿黃”了。因為諸葛亮娶妻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人們都嘲笑諸葛亮娶了一個醜老婆,還編了順口溜諷刺道“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諸葛亮真的吃虧了麼?很明顯不是的,和荊州牧劉表攀上親,必然對他的仕途大有益處。

不過很奇怪的是,諸葛亮卻沒有在劉表手下做事,而是繼續躬耕山野。

按常理來說,諸葛亮肯定會就此出仕,在劉表手下謀個一官半職,發揮其過人的才幹。不過諸葛亮卻沒有這樣做,娶了老婆後,他還是像以前那樣躬耕山野,生活沒有一絲改變。這是為何呢?

這並不是諸葛亮不想出仕,雖然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卻一直“自比管仲、樂毅”,可見出仕做官是他的既定目標。而他不在劉表手底下做事,是因為在諸葛亮看來,劉表並非明主,他的才幹無法在劉表這裡充分發揮。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到“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在諸葛亮眼中,劉表沒有才能守備荊州之地。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此時的劉表已經60多歲,在當時已經算是高齡之人。這個年紀的劉表,已經喪失了博取天下的銳意,多得是得過且過的守成心態,荊州上下風氣一概如此。就連戎馬多年的劉備都能在荊州相安無事的度過6年時間,以至“髀肉復生”,使他黯然流淚,感嘆看不到任何前途希望。所以諸葛亮這時出仕荊州,肯定不會受到重用,其才幹和志向無從發揮。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其次,劉表已經透露出廢長立幼之意,他死後荊州必生內亂。劉表執掌荊州後,為了拉攏荊州士人,迎娶了蔡諷的長女蔡氏,並重用蔡氏的弟弟蔡瑁,又為幼子劉琮迎娶了蔡氏的侄女為妻,蔡氏一門在荊州一手遮天。劉表長子劉琦因此受到排擠,劉琮繼承劉表之位是大勢所趨,荊州勢必分裂。

而在東漢亂世,廢長立幼不是明智之舉,必然導致覆亡,袁紹便是最好例證。如果諸葛亮此時出仕荊州,必然要選擇站隊問題。為公,諸葛亮當站在劉琦這邊,但這樣對諸葛亮並無好處,他無力改變荊州的政治格局。為私,諸葛亮和蔡氏的關係更為緊密,他支持劉琮是順理成章之事,不過這又違背了諸葛亮的原則,這樣諸葛亮就陷入兩難地步,難以抉擇。

第三,曹操不久將發兵南征,劉琮無力抵抗,必然投降曹操,而諸葛亮不想投奔曹操。諸葛亮是徐州人,而曹操曾在194年征討陶謙時大肆屠城,所過之處雞犬不留。雖然此時的諸葛亮已經離開了家鄉,但聽聞這個消息,必然對曹操心懷怨恨。同時諸葛亮的志向是匡扶朝廷,復興漢室。而曹操卻“挾天子而令諸侯”,是漢諸葛亮“討賊興復”的目標。他和曹操是兩路人。

諸葛亮預料到,劉琮面對曹操南征,必然拱手而降,荊州臣子也隨之內附。諸葛亮若出仕劉表,也難免有此下場。雖然他可以棄官而去,但卻讓主公屈膝漢賊,這終究是他仕途上的汙點。

所以即便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但他並非明主,諸葛亮還是選擇繼續躬耕鄉野,藏身草廬之中。

而他選擇劉備,則是被劉備的真誠所打動。

諸葛亮並不是完全歸隱,而是在等待明主,不然他沒必要到處結交士人,擴大自己的知名度。而劉備在荊州也不是得過且過,一直在延攬人才,以圖大事。可見兩人的需求是完全契合的,唯一欠缺的就是相互瞭解。

在徐庶等人的推薦下,劉備知道有諸葛亮這麼一號人物,便試著去拜訪這位臥龍先生,遂有“三顧茅廬”的典故。三顧茅廬的劇情不一定就像小說中那樣,因為“三”在古漢語中可以代表多次,而著名的“隆中對”也不一定是諸葛亮一次性提出的。

"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到“先主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所以人們在說起未出山的諸葛亮時,通常認為他只是一個沒背景、沒人脈,躬耕鄉野的“窮書生”。

其實諸葛亮可不是什麼窮書生,這只是他的自謙罷了。諸葛亮在荊州有很深的背景和人脈圈子,同荊州望族都有姻親關係,而荊州牧劉表甚至是他的姨夫。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從徐州到荊州。

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現山東省臨沂市人),其家族是當地望族,出過不少大官,他的父親諸葛珪做過泰山郡丞,母親為章氏。家中兄弟姐妹五人,諸葛亮排行老四,有兩個姐姐,哥哥諸葛瑾和弟弟諸葛均。

雖然出生望族,但諸葛亮的早年生活比較悽慘,他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哥哥諸葛瑾迫於生計,南下江東謀生,和兄弟姐妹分別。諸葛亮則和姐姐弟弟跟隨叔父諸葛玄去豫章赴任,就此離開了家鄉。

不過諸葛玄在豫章卻不順利。195年,他被朱皓擊敗,因諸葛玄和劉表有舊,於是他便帶著侄子侄女們投奔劉表,客居荊州。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便和姐弟們躬耕隆中,此時的他只有16歲。

聯姻荊州望族。

哥哥諸葛瑾不在身邊,擔負家庭的重擔自然落在了諸葛亮身上。由於兩個姐姐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給她們找個婆家便成了當務之急。如果能找個荊州望族、大戶人家,不僅可以減輕諸葛亮的負擔,對諸葛亮的前途也有很大的好處。

而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嫁的都不錯。

大姐嫁給了蒯祺。蒯氏是荊州望族,蒯良、蒯越是蒯祺的同族兄弟,他們是劉表的重要部下,為劉表支配荊州立下汗馬功勞,在荊州有很強的影響力。蒯越歸順曹操,官至光祿勳。蒯祺官至房陵太守,但在219年被孟達所殺。

二姐嫁給了龐山民。龐山民雖然不出名,但他的父親龐德公是荊襄著名的隱士和人物品評家,在荊州頗有名望。品評人物是東漢一個特有的政治風俗,如果未出仕之人能夠得知名品評家的正面評價,將對其仕途產生有益影響。曹操就因得到許邵“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而喜出望外。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同樣,如果誰能夠有幸得到龐德公的點評,那麼他必然會成為荊州士人圈子中“炙手可熱”的人物。諸葛亮憑藉這層姻親關係,就獲得了龐德公的高度評價,被龐德公稱為“臥龍”,因此知名於荊州。

另外,龐德公還把自己的侄子龐統稱為“鳳雛”,因此諸葛亮和龐統算是老相識了。

在兩個姐姐的照料下,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的日子過得其實並不差。諸葛亮每天吟唱《樑甫吟》,躬讀鄉野,時不時出遊交際,結交朋友,這日子也是優哉遊哉。

同荊州牧劉表攀親。

兩個姐姐嫁人了,轉眼諸葛亮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諸葛亮是個標準的山東大漢,史載其“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在加上其經常下地勞作,肯定長的十分魁梧。其又被龐德公稱為“臥龍”,堪稱才貌雙全。

這樣的諸葛亮肯定不愁找個好老婆,其家族背景至少和他的兩個姐夫差不多。事實的確如此,諸葛亮還因此和劉表攀上了親。

諸葛亮的妻子為黃氏,民間傳說為黃月英。黃氏的父親黃承彥娶了荊州名士蔡諷的長女,而蔡諷的二女兒嫁給了荊州牧劉表。按照北方人的說法,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關係,劉表就是黃氏的姨夫,現在諸葛亮娶了黃氏,劉表自然也就成了諸葛亮的姨夫。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看到這層關係後,也就可以理解為何才貌雙全的諸葛亮要娶“醜女阿黃”了。因為諸葛亮娶妻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人們都嘲笑諸葛亮娶了一個醜老婆,還編了順口溜諷刺道“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諸葛亮真的吃虧了麼?很明顯不是的,和荊州牧劉表攀上親,必然對他的仕途大有益處。

不過很奇怪的是,諸葛亮卻沒有在劉表手下做事,而是繼續躬耕山野。

按常理來說,諸葛亮肯定會就此出仕,在劉表手下謀個一官半職,發揮其過人的才幹。不過諸葛亮卻沒有這樣做,娶了老婆後,他還是像以前那樣躬耕山野,生活沒有一絲改變。這是為何呢?

這並不是諸葛亮不想出仕,雖然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卻一直“自比管仲、樂毅”,可見出仕做官是他的既定目標。而他不在劉表手底下做事,是因為在諸葛亮看來,劉表並非明主,他的才幹無法在劉表這裡充分發揮。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到“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在諸葛亮眼中,劉表沒有才能守備荊州之地。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此時的劉表已經60多歲,在當時已經算是高齡之人。這個年紀的劉表,已經喪失了博取天下的銳意,多得是得過且過的守成心態,荊州上下風氣一概如此。就連戎馬多年的劉備都能在荊州相安無事的度過6年時間,以至“髀肉復生”,使他黯然流淚,感嘆看不到任何前途希望。所以諸葛亮這時出仕荊州,肯定不會受到重用,其才幹和志向無從發揮。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其次,劉表已經透露出廢長立幼之意,他死後荊州必生內亂。劉表執掌荊州後,為了拉攏荊州士人,迎娶了蔡諷的長女蔡氏,並重用蔡氏的弟弟蔡瑁,又為幼子劉琮迎娶了蔡氏的侄女為妻,蔡氏一門在荊州一手遮天。劉表長子劉琦因此受到排擠,劉琮繼承劉表之位是大勢所趨,荊州勢必分裂。

而在東漢亂世,廢長立幼不是明智之舉,必然導致覆亡,袁紹便是最好例證。如果諸葛亮此時出仕荊州,必然要選擇站隊問題。為公,諸葛亮當站在劉琦這邊,但這樣對諸葛亮並無好處,他無力改變荊州的政治格局。為私,諸葛亮和蔡氏的關係更為緊密,他支持劉琮是順理成章之事,不過這又違背了諸葛亮的原則,這樣諸葛亮就陷入兩難地步,難以抉擇。

第三,曹操不久將發兵南征,劉琮無力抵抗,必然投降曹操,而諸葛亮不想投奔曹操。諸葛亮是徐州人,而曹操曾在194年征討陶謙時大肆屠城,所過之處雞犬不留。雖然此時的諸葛亮已經離開了家鄉,但聽聞這個消息,必然對曹操心懷怨恨。同時諸葛亮的志向是匡扶朝廷,復興漢室。而曹操卻“挾天子而令諸侯”,是漢諸葛亮“討賊興復”的目標。他和曹操是兩路人。

諸葛亮預料到,劉琮面對曹操南征,必然拱手而降,荊州臣子也隨之內附。諸葛亮若出仕劉表,也難免有此下場。雖然他可以棄官而去,但卻讓主公屈膝漢賊,這終究是他仕途上的汙點。

所以即便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但他並非明主,諸葛亮還是選擇繼續躬耕鄉野,藏身草廬之中。

而他選擇劉備,則是被劉備的真誠所打動。

諸葛亮並不是完全歸隱,而是在等待明主,不然他沒必要到處結交士人,擴大自己的知名度。而劉備在荊州也不是得過且過,一直在延攬人才,以圖大事。可見兩人的需求是完全契合的,唯一欠缺的就是相互瞭解。

在徐庶等人的推薦下,劉備知道有諸葛亮這麼一號人物,便試著去拜訪這位臥龍先生,遂有“三顧茅廬”的典故。三顧茅廬的劇情不一定就像小說中那樣,因為“三”在古漢語中可以代表多次,而著名的“隆中對”也不一定是諸葛亮一次性提出的。

諸葛亮的姨夫是劉表,為何他卻一直躬耕鄉野,最終選擇跟隨劉備?

我認為,很可能是在兩人的多次面談中,諸葛亮用才華打動了劉備,特別是諸葛亮對時局的精妙分析為劉備提出了戰略構想,讓他堅定了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心。而劉備則用真誠打動了諸葛亮,特別是劉備能夠多次猥自枉屈前去見諸葛亮,足見其求賢若渴的真誠之意。再加上他始終堅持對抗曹操,堅韌不屈,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這和諸葛亮的志向是完全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劉備現在缺少的就是諸葛亮這樣的人才,諸葛亮的才華必然會在劉備這裡得到充分的施展。於是他最終拋棄了自己的姨夫劉表,而選擇跟隨劉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