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臣為將者不可不讀史書:玄武門之變中的六位名將結局為何不同?

唐初比較有名的六位戰將,應該包括但不僅限於李靖李勣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侯君集。咱們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因為這六位最有名,而是他們為人處世建功立業的過程很值得深思玩味,尤其是在李唐皇室兄弟鬩牆的玄武門之變中,這六個人站在三種不同的立場。他們不同的結局也可在告訴我們,為臣為將者不可不讀史,尤其是漢書和史記更是不可不讀。歷史中面有太多的經驗教訓值得汲取: 同樣捲入皇室紛爭,漢朝六名臣和唐初六名將的結局為何有喜有悲?

為臣為將者不可不讀史書:玄武門之變中的六位名將結局為何不同?

​在說李靖秦瓊等唐初六名將之前,咱們先來列舉一下《史記》和《漢書》中死於非命的六位名臣。首先咱們來說袁盎和晁錯這兩個冤家對頭:袁盎是反對漢景帝劉啟把皇位傳給樑孝王劉武的,劉武一氣之下,派遣刺客在大庭廣眾之下(安陵郭門外),而且樑孝王還一不做二不休殺掉了反對他兄終弟及的十幾個大臣(議臣十餘人)。結果是袁盎白死了,那是幾個大臣也白死了,有竇太后撐腰,劉武只交出了公孫詭、羊勝兩個替罪羊,劉啟劉武還是“手足情深”,樑孝王死後,“藏府餘黃金尚四十餘萬斤,他財物稱是。”而袁盎和那十幾個被刺殺的大臣,卻已經是墳頭荒草萋萋無人問津了。

其實袁盎也糊塗,劉家的皇位愛傳給誰就傳給誰,即使是傳給一頭豬,也跟你沒啥關係,你該磕頭還得磕頭。而且袁盎居然沒有汲取老對手晁錯的經驗教訓——晁錯削藩本是為漢景帝免除後顧之憂,結果袁盎一句“急斬錯以謝吳,吳兵乃可罷”,晁錯就被“衣朝衣斬東市”。晁錯的死因,他父親看得很明白:“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除了袁盎晁錯,還有個令匈奴聞風喪膽的蒼鷹郅都,也是因為摻和了帝王家事,結果竇太后死活看他不順眼——郅都參與逼死了前太子後臨江王劉榮,儘管劉啟明知道“都忠臣”,但還是殺了郅都為老媽解氣。

為臣為將者不可不讀史書:玄武門之變中的六位名將結局為何不同?

​主父偃(受劉徹之命逼死齊王)、周亞夫(反對廢慄太子劉榮以及王皇后之兄王信封侯)、張湯(得罪了鑄鐵發財的趙王而被趙王舉報),最後都不得善終。張湯死後“家產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他業”,而郅都鎮守邊疆,匈奴人拿他的畫像做靶子,心慌手顫射不中。但就是這樣有能力的大臣,只要捲入了皇室紛爭,最後除了黃泉,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說完《漢書》《史記》中記載的這六位名臣,咱們該來看看唐初六名將了。

咱們今天說的唐初六名將,有兩個混成了“帥”,這二位就是李靖李勣了。據《隋唐嘉話》和新舊兩唐書記載,這二位是堅決不肯趟玄武門渾水的:“太宗將誅蕭牆之惡,以匡社稷,謀於衛公李靖,靖辭。謀於英公徐勣,勣亦辭。帝以是珍此二人。”李世民連碰了兩鼻子灰,但是卻並沒有懷恨在心,而是認為這二位嚴守了臣子本分,不但沒有秋後算賬,而且還授以重權重兵。啥事都不摻和的李勣還成了顧命大臣,比長孫無忌還受唐高宗李治信任。李勣之所以取得李治信任,其實也就是因為一句話。當長孫無忌等人喋喋不休地反對廢王皇后而立武昭儀為後的時候,李勣就地打了個滾:“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

為臣為將者不可不讀史書:玄武門之變中的六位名將結局為何不同?

​李靖李勣認準了自己就是個打工仔:無論是給隋煬帝楊廣還是給翟讓李密竇建德打工,都只盡自己本分,其他的事情不參與不過問,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但是君王家事,請恕我裝聾作啞。

比起李靖李勣這兩個世家子弟,尉遲敬德和侯君集則要粗魯許多。在玄武門之變前後,房玄齡杜如晦也是不想參與的,但是尉遲敬德拎著李世民的佩刀就找上門去了:你們或者跟我走,或者我拿著你們的首級走。

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最為積極的就是尉遲恭,除了“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人”,還“擐甲持矛”逼迫李淵宣佈建成元吉為叛軍。大家都知道,除了建成世民玄霸元吉,李淵還有十八個封王的兒子和十九個成年出嫁的女兒,這些人再怎麼說也是建成元吉的同父兄弟,要是不恨尉遲敬德,那也太沒人味兒了。

為臣為將者不可不讀史書:玄武門之變中的六位名將結局為何不同?

​所以李世民剛登基不久,尉遲敬德就處處碰壁(每見無忌、玄齡、如晦等短長,必面折廷辯,由是與執政不平),最後乾脆被攆出京城了(出為襄州都督),尉遲敬德的最後十六年,是在自我軟禁中度過的,否則能否善終都是個問題:“不與外人交通,凡十六年。”

尉遲敬德十六年自我軟禁,總算保全了性命,而在玄武門之變中跟尉遲敬德一樣上躥下跳的侯君集(敬德又與侯君集日夜進勸,然後計定……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侯君集除了參與玄武門之變,又捲入了李世民諸子的奪嫡之爭,對李承乾說了一句“此好手,當為用之”,就被李世民哭著下令滅門了(侯君集哀求之下,留了一個兒子)。侯君集至死也沒有承認謀反罪名,但是在皇帝和群臣眼裡,侯君集有沒有謀反之心並不重要,只要參與了諸子奪嫡,那就是死罪。

為臣為將者不可不讀史書:玄武門之變中的六位名將結局為何不同?

​前面咱們說的唐初四名將,在李唐同室操戈的時候,李靖李勣隔岸觀火免受池魚之殃,尉遲敬德侯君集積極參與卻成了眾矢之的。而秦瓊和程咬金的做法卻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事前秦瓊不說話,玄武門前不露面,事後也不去上班了,逍遙快活了十二年,最後成了唐初名將中的“完美之人”,用過的大鐵槍還成了鎮國之寶。

有人說秦瓊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但也僅僅是新舊兩唐書秦瓊本傳中含糊不清地提了兩句:“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及平隱、巢,功拜左武衛大將軍,實封七百戶。”這兩句話看著就很假:當時尉遲敬德啥爵位都沒有,侯君集只是個子爵(全椒縣子),他們積極參與的過程卻被大書特書,而上柱國翼國公秦瓊卻保持緘默,這本身就很值得懷疑。

為臣為將者不可不讀史書:玄武門之變中的六位名將結局為何不同?

​程咬金倒是在玄武門之變前跟李世民說了一番鼓勵的話,但是玄武門之變的戰場上,他也消失了,真正被記載在史書中大殺四方的是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瑾。看過隋唐正史的讀者都知道,程咬金的戰鬥力不次於尉遲敬德,被馬槊洞穿身體還能斬殺敵將,而且程咬金的職位爵位都跟秦瓊差不多,在尉遲敬德啥也不是的時候,就已經是李淵欽封的宿國公了。

與秦瓊乾脆撂挑子不同,程咬金一直到七老八十了還在打仗——他也沒法不打,李世民把女兒都嫁給你兒子了,你還不出一點力?但是老程很會做人,或者說很會做壞人:他表現得對金錢很感興趣,對權力和皇室糾紛很不感興趣。

為臣為將者不可不讀史書:玄武門之變中的六位名將結局為何不同?

​作為皇親國戚,程咬金在李世民諸子奪嫡和李治廢王立武過程中,假裝耳聾眼花,但是一見怛篤城的金銀財寶,老程兩眼開始放光了。其實整個大唐朝野上下都知道程咬金不差錢,國公的食邑、永業田、職分田,數以千萬計的俸祿,他十輩子都吃不完。老程之所以對銀子表現出興趣,正是皇帝和大臣都喜歡看的“特別愛好”:為臣為將就怕沒愛好,如果不貪錢,那麼就會貪權,世上有幾個貪官想造反?

所以看來看去,唐初六名將最聰明的就是程咬金,最忠義的就是秦叔寶,而李靖李勣也自有明哲保身之道,尉遲敬德和侯君集跟這四位相比,似乎有點弱智。尤其是那個侯君集,你就是吃個幾萬兩銀子的空餉,也比對李承乾說心裡話強得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