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洮:返鄉創業引雁歸巢

甘肅省臨洮縣三益村綜合市場等待發往深圳的土豆。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王斌/攝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 王斌 荊文娜

臨洮,古稱狄道,是甘肅定西市西部的一個縣城。2017年10月,臨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列為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地區。截至目前,全縣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達3245人,創辦市場主體587個,帶動16500多人就業(貧困勞動力達7600多人),可謂返鄉創業引雁歸巢。近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赴該縣深入採擷返鄉創業試點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蹟。

昔日“南飛雁”今日“還巢鳳”

“以前這地裡只長苦蒿,如果不是龔總,誰能想到這裡還能種多種經濟作物,我們更過不上這麼好的日子。”村民龔玉霞在承包的日光溫室裡看著長勢喜人的菜瓜,直言自己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村民口裡的龔總,叫龔志榮,他創建了甘肅躍雅森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流轉、承包三益村和周邊村土地1.29萬畝,其中流轉土地5500畝,承包整治荒山7400畝,一次性向村民支付了三年的土地流轉資金82.5萬元,並吸納100多名本村群眾來公司務工。

龔志榮帶領眾鄉親創業致富奔小康的做法得到了相關部門充分肯定。2017年,龔志榮榮獲“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然而,20多年前,龔志榮還是一個打工者,在外蹬過人力三輪車,睡過車站候車室。

龔志榮於1972年10月出生在太石鎮三益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因為貧窮,當時只讀到初中二年級就輟學了。17歲那年,龔志榮獨自一人到蘭州闖蕩。從剛開始騎一輛舊人力三輪車賣菜,到成立自己的蔬菜配送中心,再到多年後一家名為“金城第一炒”的飲食連鎖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蘭州,龔志榮的戶頭上逐漸積累了3000萬元的現金。

2012年下半年,龔志榮回鄉探親,看到闊別許久的家鄉大片土地荒廢,昔日良田雜草叢生,滿目荒山禿嶺,見不到一絲綠色,此時的龔志榮的心裡除了酸楚,更是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回到生他養他的三益村,把家鄉的荒山變成青山,把窮山溝變成金窩窩,讓全村人都富裕起來?

說幹就幹,龔志榮組織100多戶村民成立了農民合作社和甘肅躍雅森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將村民們閒置的土地徵收到一起。從2014年開始大量植樹造林,在閒置土地上種植核桃、紅富士、大棗、雲杉等經濟作物,在道路兩側種植柳樹、榆樹等綠化樹木,剩餘土地適合種植作物的用於種植苜蓿等青飼草料,山坡等土地也廣泛種植各種能夠改善綠化環境的灌木及草。

此外,按照“政府+銀行+合作社+貧困戶”的精準扶貧小額貸款模式,成立了由104戶貧困戶組成的富民產業合作社,爭取到精準扶貧專項貸款460萬元,由合作社統貸統還,統一規劃,發展生態放養蟲草雞、良種肉羊養殖、種植核桃500畝、蘋果樹50畝、杏樹50畝。

把“燙手山芋”變成“香餑餑”

臨洮縣人社局勞務辦王軍斌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過去村民種蔬菜不知往哪裡銷,價格更是受收購商控制,賣不上好價錢。

如今,龔志榮讓三益村的蔬菜集種植、深加工、銷售於一體,搭上了全產業鏈的快車。他建成蔬菜大棚200座,所有蔬菜均達到無公害生產標準。特別是創新淨菜進城新模式,在提升壯大臨洮縣蔬菜產業的同時,解決當地農民蔬菜產業後顧之憂,使農民收入增加了20%,減少了中間環節,真正做到了農超對接,使市民開支降低了20%,推動了精準扶貧。

目前,僅蔬菜種植環節,就可以帶動當地200戶貧困戶共同發展,貧困戶年收益每戶可增加2萬元,淨菜加工、銷售、配送等環節,可以為當地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170個,按人均月工資2500元計算,可以保證每人每年增收3萬元。

同時,龔志榮抓住“城郊休閒遊”的機遇,通過不斷努力招商引資,促成生態養殖、旅遊開發、良種培育、光伏發電等多家企業落戶三益村,進行三益村綜合立體式開發。他的想法是讓來三益村的遊客,既能進山採摘瓜果,又能挑選散養禽畜,還能體驗農家生活,品嚐各種特色小吃。環山自行車道、攀巖場、農俗博物館等配套設施,會讓遊客更加了解農村、喜歡農村。

目前建設的觀賞大麗花、農村土炕、窯洞式農家樂等旅遊項目已投入使用,預計為當地貧困戶每年增收近1萬元。整體項目建設完成後,將吸收三益村所有勞動力,預計每人年收入增長至少達到1.5萬元,同時還能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

光伏發電項目正在建設裝機25兆瓦光伏發電站,每年將拿出300萬元給1000戶貧困戶進行精準扶貧。“1戶實實在在每年分到3000塊錢,分20年。”龔志榮興奮地介紹說。

總投資2000萬元的益農養殖場,引進良種肉羊1000只,在進行專業化、標準化養殖的同時,養殖場以投母還羔的方式,為農戶提供基礎母羊,鼓勵農戶發展生態養殖業。

農村的事,農民不幹誰來幹?農民的事,外出學到知識的農民工不幹誰來幹?家鄉的建設,他不帶頭還等誰來帶頭!在綠化荒山、發展特色產業經濟林果、建設光伏和發展城效鄉村旅遊的同時,三益村存在的出行難、吃水難等問題也被龔志榮看在眼裡。

龔志榮積極協調“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硬化村內巷道2公里、新修道路28公里,打通了環繞三益村南、北、後山的環山道路。特別是新修的4公里三益至中鋪紅柳的雙聯路,使三益村距離井坪高速出口的距離縮短了11公里,有效解決了三益、站溝、大莊等3個村近萬民群眾的出行難問題,發揮了單位聯村帶片促鄉的綜合效應。

針對群眾吃水難的問題,以哈砂溝泉水為水源,積極爭取項目,啟動實施三益村自來水入戶工程,年內自來水入戶率可達100%的目標。在園區內建設50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1座,通過提水至高位水池實施節水灌溉。積極啟動實施有線電視及寬帶進村入戶工程,為190戶農戶接通有線電視,43戶農戶接通互聯網寬帶。為三益村小學新建磚混結構教室6個、功能室3個、幼兒活動室3個,教師宿舍10間、建築面積585平方米,修建圍牆200米、校門、旗臺各1個,硬化校園600平方米,建成60平方米村級衛生室1處。

一組組數字背後,都是龔志榮帶領村民付出的辛苦,有效提升了全村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返鄉創業的疊加效應凸顯

“臨洮縣返鄉農民工在創業中逐步形成和弘揚了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不尚空談的務實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重諾守信的誠信精神、回報社會的奉獻精神。”臨洮縣常務副縣長陳新民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這裡湧現了一批農民工創業典型,培養髮展了張效平、龔志榮、邊國勝、苟永勝、張汝源等返鄉創業帶頭人31名,帶動2800多人實現就業。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返鄉創業在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發揮了更加積極作用。”陳新民補充說。

比如,在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方面。全縣建成電子商務服務站點288個,其中返鄉人員創辦161個。建成電商平臺8個,培育電商企業6家,返鄉人員發展網店264個,實現網上交易額2480萬元。目前,全縣建立農家樂經營單位(戶)186家,其中返鄉人員經營單位113家(戶)。2018年,全縣農家樂旅遊點新增從業人員1500多人。

又如,在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方面,臨洮縣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思路,將農民工創業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讓許多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力與當地特色產業項目有效對接,積極參與村道硬化、飲水設施建設、危房改造、創建美麗鄉村、易地搬遷等精準扶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輻射帶動1.6萬人就近就地轉移,實現脫貧1256戶。

再如,在推動和諧社會建設方面,一是緩解了農村留守問題。農民工回鄉創業,帶動了村民就近轉移就業,讓農民持家就業兩不誤,有效緩解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村三留守等社會問題。二是促進了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一大批返鄉創業農民工在創業成功後,不忘初心,積極回饋社會,成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提升了公共服務能力。在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進程中,各部門上下齊心、協同作戰,搭建平臺、完善機制,強化考核、靠實責任,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邁上新臺階。

建立優化創業環境的多體系保障

臨洮縣發展改革局副局長馬永智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返鄉創業工作已被納入臨洮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縣裡成立了以政府縣長為組長、人社局等23個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臨洮縣返鄉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督查考核,保證了示範縣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縣市場監管部門從放寬市場準入、放寬經營場所限制、放寬企業名稱登記註冊條件、實行免收登記費和創業註冊資本“零首付”等方面落實創業優惠政策。稅務部門嚴格執行40條創業優惠政策和鼓勵發展家庭創業小項目的20條優惠政策,支持群眾大膽創業。住建部門加大創業經營場所規劃建設力度,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制定項目報批流程,為創業載體審批提供方便快捷的綠色通道。同時,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人員,優先提供城鎮保障住房。國土部門把民營經濟發展用地納入城鄉建設用地總體規劃,積極探索土地流轉的方式方法,全方位地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方便。農牧、旅遊等部門引導支持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規模養殖、花卉苗木、生態觀光、休閒農業等特色優勢創業項目。引導縣內7家農業龍頭企業與縣政府共同出資,組建成立了混合所有制的現代農業投資發展公司,已累計實現融資1.5億元,有效解決了創業者發展特色產業資金短缺的難題。2018年,全縣累計籌措擔保基金400萬元,為600名有志創業人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000萬元,帶動3300多名城鄉勞動者實現了就業。

“在各部門共同優化臨洮創業環境的同時,縣上著力優化創業培訓體系。2017年至今,累計舉辦創業培訓班30期,培訓學員919人。參訓人員培訓合格率達到95%以上。圍繞助推脫貧攻堅,探索推行了農村勞動力‘1+X’精準培訓模式,通過培訓1人帶動多人發展,共集中培訓農村勞動力3767人,帶動培訓農民1.43萬人,有效提升了貧困村群眾的創業發展能力。”馬永智如是說。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臨洮縣還在著力搭建平臺服務體系,讓創業實名制信息管理實現精準化。截至目前,返鄉創業信息庫已登記1744人;從全縣初步謀劃的627個項目中,篩選論證了191個符合要求的創業項目,縣人社局、市場監管局從各個方面徵集了119個小微創業項目,充實了創業項目資源庫並在政府網站及時公佈;全縣初步實現了縣、鄉、村“三級”農民工公共服務平臺全覆蓋。目前,已為385名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服務。中鋪園區已規劃200多畝園區用地用於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建設,縣裡重點扶持了躍雅森現代農莊、平長人家、森源苗木、經緯集團等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具有示範和帶動效應的創業孵化基地。如今,各孵化基地(園區)已累計出孵企業16家,帶動1200多人就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