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雲陽鎮:返鄉創業帶頭人成為群眾致富“領路人”'

"

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廖濤 王修文

8月21日早上,家住南召縣雲陽鎮山頭村的周成會吃罷早飯,便匆匆忙忙騎車趕往鄰近的鐵佛寺村扶貧就業車間上班,坐在亮堂、舒適的車間工位上,精心的在機器上壓制側封鋰電池錫箔包裝袋。“自從鋰電池新能源公司落戶後,我天天到扶貧就業車間上班,成了’上班族’,每天工作8個小時,每月除工資之外,還得到500元補貼,累計收入2000多元。在家門口務工,既能照顧老人、孩子,又能增加家庭收入。要不然,我們一家人真是愁死人了!”周成會一邊幹活,一邊說。

然而,一談起家庭情況,周成會幾度哽咽。她家5口人,丈夫患有精神抑鬱症,經常需要吃藥,依靠藥物控制情緒、調節神經。家裡還有73歲的公婆,需要照顧,下有兩個孩子需要撫養,一個在高中就讀,一個上小學,家庭經濟拮据,全靠她一個人獨立支撐。因病因學致貧,像兩座大山一樣,壓得她喘不過來氣。今年,她進入南陽鋰電池新能源公司上班,就業有門路,收入有指望,開始對生活充滿美好憧憬。

像周成會一樣,雲陽鎮鐵佛寺村臧小剛也“嘗”到了甜頭。臧小剛早年在廣東省深圳市一家電子元件廠務工,他勤奮上進從普通職員晉升為企業高管,主要負責企業生產加工、產品銷售、技術創新等業務,在務工過程中,認識到鋰電池新能源發展前景好、銷售形勢好,這種高科技企業如果能轉移到內陸山區,能夠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帶富一方鄉鄰。為造福家鄉、回報桑梓,臧小剛和在廣東省東莞市經營餐飲生意的同村表哥張國濤商量合計後,兩人決定放棄在外的優越生活返鄉創業。

2019年春季,臧小剛、張國濤投資500萬元,在老家雲陽鎮鐵佛寺村創辦了南陽市鋰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生產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產品廣泛用於醫療器械、儀器儀表、兒童玩具、藍牙耳機、娛樂用品等領域,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和東南亞國家。目前,該公司一期已經投產運行,二期正在施工建設,全部投產後可以吸納80多名勞動力就業,安置周邊5個行政村、30多名貧困群眾穩定就業、致富增收。

近年來,南召縣雲陽鎮在脫貧攻堅中,注重凝聚全社會力量, 動員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採取鼓勵創業、培育產業、帶動就業的措施,利用鄉情親情感召,吸引在外事業有成的遊子回鄉創業,充分發揮這些遊子在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創辦實體經濟,培育特色產業,安置群眾就業,參與脫貧攻堅戰,共同奏響脫貧攻堅“大合唱”。目前,該鎮已招引回鄉創業人員15人,創辦企業9家,帶動全鎮327戶、380人發展特色產業,其中69戶貧困群眾順利脫貧致富。

同時,雲陽鎮通過深入實施“聯繫一批在外人士、引進一個迴歸項目、服務一名迴歸人才”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工程,持續打好“鄉情牌”,開展“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制定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發揮回鄉創業園、回創服務站作用,吸引在外優秀人才迴歸創業或反哺家鄉,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通過抓創業促產業、以產業帶就業,引導迴歸遊子成為返鄉創業的帶頭人、群眾致富的“領路人”,讓貧困群眾致富有產業,就業有崗位,增收有門路,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群眾受益”的扶貧新格局。比如2012年,在成都、西安發展的雲陽鎮山頭村王曉,在家鄉親情的感召下,辭去企業高管的職務,回鄉創辦了南召錦天園林有限公司,在縣內建立苗圃基地2600多畝,在西安、北京、浙江、山西等地發展苗圃基地5000畝,成為全縣首屈一指的“花木大王”。王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成立專門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施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科技扶貧、旅遊扶貧,輻射帶動縣內2萬多戶群眾發展花卉苗木10萬畝,直接幫扶帶動600多戶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錦天園林公司實施就業扶貧,開闢就業崗位200多個,吸納山頭村、鐵佛寺等附近群眾從事園林綠化、種植管理、保潔保安、餐飲服務等,人均年收入2.5萬元,實現了“一人務工,全家脫貧”的目標。南召縣山頭村貧困戶凌青瑞說:“在這裡當保潔員,活也不累,一月發近2000的工資,務工、顧家兩不誤,真心感謝錦天園林公司讓我們得到實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