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區華銳:白犛牛,銅奔馬和天堂寺

馬牙雪山

有一位已故的充滿智慧的西藏老者曾經說過:“我們稱自己的出生地為故鄉/然而事實上/在六道輪迴之中/沒有一處不是我們的故鄉”。

每個人眼裡都有自己觀察故鄉的角度,每個人心裡也有自己認知故鄉的感覺。對於我的故鄉來說,我的祖先和父輩曾在那裡生息,而我卻只是遊離在她土地上的一個過客。儘管如此,那裡的許多特質,依然薰陶了我,讓我離她越遠、越久,就越是想要認識她,感悟她和我千絲萬縷的脈絡和聯繫。

藏區華銳:白犛牛,銅奔馬和天堂寺

華銳藏族歌舞

一脈相承:

銅犛牛和白犛牛的故鄉

說到藏族,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西藏。布達拉宮、珠穆朗瑪峰、雪山、寺廟、草原……其實藏族不光居住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四個省區也居住著藏族人。藏族是一個人口只有五六百萬人的小民族,但是分佈面積卻佔中國版圖的約2/5。神祕而獨特的文化及價值觀,使得藏族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之林裡不可或缺的一塊瑰寶。

在河西走廊的東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我的家鄉就在這個離甘肅省會蘭州一百多公里、海拔在2040—4874米之間的地方。

旅行到其他藏區,大家問到故鄉的時候,我會說我是華銳藏族,是出白犛牛的地方。稍有閱歷的藏族人馬上就會知道這兩個關鍵詞:哦,華銳白犛牛,英雄的部落(華銳,漢語意為英雄)。

藏區華銳:白犛牛,銅奔馬和天堂寺

天祝白犛牛

被稱為高原之舟的犛牛,在我的家鄉,幾乎都是白色的。藏族人尚白,白色的犛牛屬於犛牛中的珍品。西北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一代佛學宗師多識仁波切發現並保護的國寶級文物銅犛牛的亮相,更是為這塊白犛牛世代所生息的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新的傳說。

藏區華銳:白犛牛,銅奔馬和天堂寺

天祝銅犛牛:國寶級文物

天祝銅犛牛是甘肅省兩件動物形象國寶級文物之一(另一件是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出土時間1972年6月,身長118釐米,前脊高61釐米,背高51釐米,臂高52釐米,腹徑30釐米,尾長30釐米,角長40釐米,重75公斤。十年浩劫之後,銅犛牛才被智者發現。有道是:慧眼識真寶,銅牛終歸家。1980年6月,時任天祝縣文教局副局長多識在下鄉時得知銅犛牛有關詳情後,立即返回縣城與農副公司協商,並通知文化館前去徵集,最後以360元價格收回,安全保存至今。這件國寶級文物,四足佇立,凝聽天籟,呈現出恬然和渾厚的純樸氣質,實屬罕見的珍貴古代藝術品,堪稱我國青銅雕塑史上卓絕千古的作品,填補了我國遊牧民族文物方面的一項空白,成為了我的家鄉發展歷史上新增的一個靚點,也成了青銅犛牛和白犛牛血脈相連的見證。

馬踏飛燕:

銅奔馬和賽馬會上的走馬

有一次,聽我的阿樣(華銳藏語,舅舅)聊天,聊起了我們華銳老家歷史上一戶人家的故事。傳說那家人有一千匹馬,而一千匹馬裡肯定會有一匹千里馬。那匹千里馬特別瘦,就像龍。耳朵尖尖地立起來,耳朵裡面有很長的毛,垂在脖子的兩側。馬吃水的時候,兩縷長毛在水面上左右拂動。每次放牧出去或者回來的時候,那匹馬都在最前面,像龍遊動一樣“呋……”就飄過來了。後來主人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動物,於是每次牧馬倌回來的時候,他都到馬吃水的河邊站立,拿一盞燈,端在手中等待,然後看馬“呋……”地飄回來,在河裡吃水。

後來消息讓朝廷知道,派了兩位官員,拿了一千兩銀子,來買千里馬。兩位官員從中吃錢,以皇帝的命令用八百兩銀子把這匹馬帶走。這天晚上,主人夢到千里馬對他說,它七天之後回來。所以主人從第二天起每天點燈、煨桑(藏族人點燃松柏枝條燃起青煙供奉神靈的一種儀式),在路口、馬圈門口等馬回來。

到第七天的時候,那匹馬果然“呋……”地飄遊回來了,結果到馬圈的時候沒有收住,碰到馬圈牆上碰死了。後來官員們也知道了,趕來的時候,千里馬已經死了。阿樣說,本來這是主人的命,那匹馬要值一千兩銀子,如果官員從中不要剋扣,這匹馬可能就回不來了。結果,由於貪官徇私舞弊,千里馬“皇帝的手裡也沒有到”。

阿樣說,我們華銳的馬出名,不是現在說的光是“岔口驛的走馬”,而是整個華銳地區所產的“華銳馬”,歷史上華銳馬就很出名。藏族有一句話很有名,衛藏的法,康巴的人,安多的馬。說的是藏族三大方言區裡,衛藏方言區(今西藏拉薩、日喀則、阿里一帶)的佛法很昌盛,而康巴(今迪慶、甘孜、玉樹、昌都等地)的人很厲害,安多(青海、甘南、阿壩等方言區)的馬很有名。

據有關專家考證,天祝藏族自治縣所屬武威市發掘的國寶級文物銅奔馬,就是距武威100多公里的天祝“華銳馬”。這種馬體質結實,眼大眸明,前胸寬,胸廓深長,腹部充實,肌肉發達。四肢關節、肌腱均發達,蹄質堅硬,前肢肢勢端正,後肢稍外向,是享譽藏區的走馬良種,以善走對側快步而聞名,騎乘時步伐快速平穩,無顛簸之感,也是歷史上藏族賽馬會上的一道風景。

藏區華銳:白犛牛,銅奔馬和天堂寺

銅奔馬:華銳馬的代表

武威出土的國寶級文物銅奔馬也叫“馬踏飛燕”,是國家旅遊局確定的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全國各大旅遊城市和旅遊景點都在使用。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據說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極為精準地在駿馬和飛燕之間找到了重心落點,使得奔馳的駿馬緊靠一隻蹄子就可平衡穩定全身。這種藝術表現手法表現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速度,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力。馬踏飛燕和天祝出土的銅犛牛一樣,同樣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

藏區華銳:白犛牛,銅奔馬和天堂寺

從天堂寺遠眺天堂鎮

中華大地,

只有一所寺院,叫天堂寺

進入21世紀,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地方,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就是天祝縣第二大鎮——天堂鎮。這裡因為有高23米、寬9.52米,全國最大的室內木雕鎏金的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的雕像,而吸引了許多朝聖者和旅遊者一睹風采。

藏區華銳:白犛牛,銅奔馬和天堂寺

天堂寺木雕鎏金宗喀巴大師像

進入天堂鎮,許多有趣的名字進入大家的視野。這裡的郵電所叫“天堂郵電所”,苗圃叫“天堂苗圃”,這裡的醫院叫“天堂藏醫院”,這裡的學校叫“天堂學校”,這裡的寺院叫“天堂寺”……

早幾年我應聘擔任天堂學校的名譽校長,為此感到無上的榮耀。因為在我的視野裡,叫天堂的學校不多。而且,同一個鎮子上有著1000多年曆史的叫天堂的寺院,在中國更是絕無僅有。我曾經對天祝縣旅遊局局長說,宣傳當地旅遊,應該有一句廣告語是這樣的:“中華大地,只有一座寺院,叫天堂寺”。局長補充說,享譽國內外的中國旅遊標誌,我們武威出土的西漢馬踏飛燕,這匹馬就是“華銳馬”——兩件國寶級青銅文物:犛牛和奔馬,一個叫天堂的寺院,家鄉有此二寶聲譽足矣。至於華銳獨一無二的藏民族繁衍生息的活化石“白犛牛”,幾乎都不用提了。

經常在天堂寺圍繞寺院轉經的阿樣曾對我們說:有信仰的人夜晚走路,也像白天一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到哪裡去;沒有信仰的人白天走路也如同黑夜,因為他們不知道目的地在哪裡。

在故鄉的土地上徜徉,我常常思索自己和這裡文化傳統的交融和差別。在這樣的一個很小的地方我尚且參不透她的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我在想,人類幾千年的文明,作為個體,我們認識她,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一生漫長的時光。(該文刊發於2015年第7期《中國航班:理財與文化》雜誌)

來源: 旺秀才丹 藏網文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