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芳│郭沫若是發現銅奔馬的伯樂'

"


"


王廷芳│郭沫若是發現銅奔馬的伯樂

1971年,郭沫若先生在甘肅省博物館負責人王毅陪同下欣賞文物

七一年的冬天,甘肅省武威縣雷臺出土的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馬踏飛鳥、天馬等)被充實到故宮博物院正在展覽中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展覽》展出,立即引起了文物考古、歷史界以及國內外文化教育人士的重視; 國內外不少報刊紛紛進行了大量報導。然而,對這匹銅奔馬能夠在當時那種禁錮的環境中被發現,並很快的調到北京公開展出的是郭老,知道的人卻不多。因工作關係,我參與了此事的整個過程,現把它如實的記錄下來,大概不是一件無意義的事情吧。

一九七一年九月中下旬,我隨郭老陪同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賓努首相率領的政府代表團,訪問我國的西北地區。九月十七日中午,代表團乘專機從烏魯木齊飛抵蘭州,開始對甘肅省的參觀訪問,受到蘭州市數十萬群眾熱烈而隆重的夾道歡迎。之前,郭老從未到過甘肅,到甘肅看看,是他渴望已久的事情。一九六六年初,他曾和他的老朋友、甘肅省副省長何成湘、敦煌研究所所長常書鴻約定,秋天去蘭州、河西走廊、敦煌等地看看。由於文化大革命的關係這個計劃沒能實現。所以當郭老實現了他的宿願到達甘肅的時候,顯得特別的高興。但郭老這次來甘肅的任務是陪同外賓參觀訪問,只有兩天半的時間,並且外賓的所有活動都要參加。這又使他感到十分遺憾。儘管日程安排得相當緊,郭老還是提出一定要擠一點空隙時間,看看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文物。九月十九日上午,他先陪同外賓參觀了蘭州石油化工廠,接著又參觀了黃河岸邊的雁灘人民公社,並在公社和外賓一道吃了午飯,這時已是下午兩點多鐘了,外賓和其他同志回賓館休息。郭老則由當地同志陪同直接到甘肅省博物館。博物館和全國其他文物單位一樣被禁閉著。郭老到館裡,同志們熱情地接待了郭老一行,把館裡收藏的很多珍貴文物都給郭老看了。郭老興致很高,對文物看得非常仔細。當他看到武威出土的大量漢簡分別裝在玻璃管中,保存得十分完好時,高興地說,關於這些漢簡的報導、資料過去大部份看過,但這麼多的實物,還是第一次見到,想不到保存得這樣完好。他反覆地向同志們說:“這都是些國寶,一定要把它保護好!”接著參觀那些陳列在櫃子裡的一部份出土文物時,郭老被兩年前在武威縣雷臺出土的一組東漢末年的銅車馬武士儀仗俑隊伍吸引住了,尤其對其中那件奔馳著的駿馬,昂首揚尾、三足騰空、右後足踏一展翅回首作驚愕狀的飛鳥銅像,更是讚歎不己。他對這組銅器看的時間最長,並且讓館裡同志將那件馬踏飛鳥的銅像從櫃子中取出,拿在手中從各個角度反覆地看了很久,連聲說:“太好了、太美了,真有氣魄。”停了一停,他又向在場的同志們說:“我到過很多國家,看到過很多馬的雕像和騎士騎在馬上的雕像,那些雕像最古的也只有幾百年,從未見過超過一千年的。而我們的祖先,卻在將近兩千年前就製造出這樣生動絕妙的銅像,無論從藝術構思的巧妙、工藝技術水平的高超,還是從結構力學角度來說,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他語重心長的和館裡的同志們說:“這又是一大批國寶。你們這裡的國寶太多了,你們的責任就更重了,你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珍寶保護好; 保護不好,就對不起全國人民、對不起黨,也對不起我們的祖先,更對不起我們的子孫後代啊!”郭老就這樣興致勃勃地在博物館停留了兩個多小時,卻毫無倦意,還想著繼續看下去,但趕回賓館陪同外賓活動的時間已經到了。不得不惋惜地離去。臨別時,館裡的同志請他為博物館題個館名,寫兩張字,郭老很爽快地答應道:“沒有問題,現在來不及了,把你們的要求告訴王祕書,明天我離開蘭州前一定交卷。”第二天一大早,郭老就把要題的字寫好,派人送去了。這些墨寶現在都保存在甘肅省博物館。

我們於九月二十三號從西北地區返回北京,第二天郭老就讓我打電話約請文物局負責人王冶秋同志到家裡來,詳細地向他介紹武威雷臺出土的那組銅器,特別是那件銅奔馬。冶秋同志聽到這些情況當然也特別高興。他們當場商定:馬上將這組銅器調來北京,充實到正在北京故宮舉辦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展覽》。幾天後,郭老在人民大會堂陪同周總理會見日本外賓,趁外賓到來之前,又向總理介紹武威雷臺出土銅器的情況,特別講了那件銅奔馬; 郭老當時那種興奮的神態,總理一邊聽,一邊不住的點頭微笑的神情,至今還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腦海中。當時,郭老又向總理報告:他已和王冶秋同志商定,把這批文物儘快調到北京展覽。總理很風趣的說:“很好嘛,你又發現了寶貝。聽說故宮的出土文物展參觀的人很多,很多外國朋友也去看了,反應很好,影響很大,就是要不斷的充實新的內容,效果才會更好,影響才會更大”。果然,武威雷臺那一批銅器,特別是那匹銅奔馬在北京展出後,國內外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展覽》在故宮博物院開幕,這是文化大革命開始以來第一個這類內容的大型展覽,受到國內外廣大群眾的歡迎和重視。有些國家正式向我們提出,希望將這些出土文物運到他們的國家去展覽。郭老對此事特別重視,找王冶秋和考古所所長夏鼐同志反覆商量,在當月的二十二號又親自給總理寫了《到國外舉辦<中國出土文物展覽>的報告》,二十四日就得到了總理的批准。於是由郭老牽頭,由王冶秋、夏鼐同志具體負責,開始籌辦這件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聯繫,決定首先在法國和英國舉辦文革以來第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一九七三年二月法、英兩國同時派代表團到北京商談文物展出的安排問題。商談進行得相當順利,但對我方提出的展出目錄中不包括銅奔馬,兩個代表團的反應都十分強烈,一再要求能包括這件珍品,當得知我方仍然不同意時,他們便動員兩國的駐華大使通過外交部要求郭老接見他們兩國大使,為他們說情。在這樣的情況下,郭老和王冶秋、夏鼐同志反覆斟酌,決定同意將銅奔馬送往法英兩國展出。

二月二十二日晚上,郭老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廳,會見了法國和英國兩個談判代表團,兩國駐華大使也參加了會見。當郭老講到,根據他們兩國代表團的一再要求,同意銅奔馬和其他文物一起到兩國展出。會見廳內頓時一片歡騰,所有的客人都熱烈鼓掌,表達了他們特別高興的心情。

這批文物按協定先後在法、英兩國展出後,深得法、英兩國人民的歡迎!從而加深了兩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瞭解,增進了人民的友誼,弘揚了民族的文化。難怪很多知情的同志講,如果沒有郭老在那種偶然的機會見到了這匹銅奔馬,不知還要封閉多少年它才能被人賞識和宣揚。郭老是發現銅奔馬的伯樂啊!現在銅奔馬已被大量印發,製成了各種不同大小的複製品廣為流傳,而且被確定為我國旅遊事業的標誌,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人將直接或間接欣賞雷臺漢墓出土的這件瑰寶。這對弘揚民族文化該是一件多麼有益的工作啊!想到這裡,我們就更加懷念敬愛的郭老。

一九八七年春初稿

一九九O年春改定

(《郭沫若學刊》1991年第3期。“哲學家的客廳”配圖。圖片來自杜靜薇、王琦《武威銅奔馬發現追記》,《檔案》2009年第3期)

來源:微信公眾號 哲學家的客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