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一個女人真正的美,在於胸襟和格局

林徽因:一個女人真正的美,在於胸襟和格局

文 / 葉婉茹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在民國時期的一眾才女中,林徽因可以說是佼佼者。

她聰慧美麗,才情並茂,令無數男子為之傾心。她與徐志摩、樑思成之間的愛情故事令世人所熟知。許多人都以為她不過就是一個才華橫溢,能詠幾首詩詞的女子罷了,其實不然,她還是一個傑出的女建築學家,為中國的建築事業的發展和文物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她的格局和精神,才更令人為之嘆服。

1.

林徽因不僅樣貌俊美清秀,而且才學多識,胡適先生曾稱她為“中國一代才女”。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一戶宦官人家。她知書達理,聰慧美麗,深受父親的寵愛。

1920年,林覺民攜林徽因一同前往歐洲考察。父女兩人先後遊歷了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等各個國家,這一年半的歐洲之行,得以讓林徽因開拓眼界,領略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文化。林徽因尤為喜歡歐洲的建築,也許就是從那時起她對未來的事業有了憧憬和嚮往。

林徽因:一個女人真正的美,在於胸襟和格局

回國後,林徽因加入了徐志摩等人創辦的“新月社”,寫詩、作詞、繪畫等等,她的才氣越發顯露出來。1924年4月,泰戈爾來華訪問,這在當時的文化界是轟動一時的大事。林徽因為其擔當了翻譯,同時她還與徐志摩等人一起參演了話劇《齊拉德》,舞臺上,林徽因一口純正流利的英語,以及俊俏秀美的亮相,驚豔了全場。那時起,人們的目光越發駐留在這個才貌雙全的女子身上。

1924年6月,林徽因與樑思成一同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當時賓大建築系是不收女生的,因此林徽因在報了美術系的情況下,又選修了建築系的課程。建築系的課程十分繁重。每週上課近40小時,課餘外還要完成大量的古典繪畫練習,即便如此,林徽因依舊順利完成了兩門學科的研修,並且受到了建築系老師的誇獎,最後被賓大建築系破格入取。

林徽因:一個女人真正的美,在於胸襟和格局

另外,那時在許多美國人的眼裡,中國人是刻板、沉悶的,只知道專攻自己的學業,但林徽因是個例外。她活潑開朗,熱情大方,功課又好,令許多美國學生刮目相看。

可以說在當時的眾多名媛才女中,林徽因的起點是很高的,她的才氣也確實是出眾的,她在詩歌、文學、繪畫、舞臺等多個領域都有所造詣。一方面這得益於父親林覺民對她的傾心栽培,使得她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出國留學的經歷為她今後事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得以讓她擁有了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2.

當然,關於林徽因的故事可能最為世人所津道的是她與徐志摩、樑思成之間的愛情往事。

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戀。當時,林徽因隨父親在歐洲遊歷時,遇見了徐志摩,兩人互生情愫。徐志摩為了同林徽因在一起,竟決議與原配張幼儀離婚,他全然不顧當時的妻子已經懷上自己的骨肉。

徐志摩是個視愛情為生命的人,他就像飛蛾撲火一樣不顧一切的去愛。但這份愛太過熾烈,太過沉重,林徽因既感到幸福、甜蜜,也感到躊躇和不安,她更不忍成為破壞家庭的插足者。她思來想去,不願就此淪陷,只得把這份美好的愛意和深情都埋藏心底,最終她拒絕了徐志摩。在歐洲之行結束後,林徽因便跟隨父親回國,她的不告而別讓徐志摩傷痛欲絕。

林徽因:一個女人真正的美,在於胸襟和格局

回國後,在林樑兩家的撮合下,林徽因同樑思成正式開始交往。

林徽因喜歡交際,性情奔放,但嚴謹沉悶的樑思成,一心撲在學術上。兩人性格的巨大差異,導致彼此之間常有矛盾和衝突。在美國留學期間,兩人就曾劇烈的爭吵過。好在兩人磕磕絆絆,分分合合,最終感情漸漸穩定了下來。

林徽因心裡明白,儘管樑思成不解風情,沒有徐志摩那般的詩情畫意,但他卻是最總懂她的,他的胸懷和風度一直深深影響著她,他給了她最寬容,最深沉的愛。

林徽因:一個女人真正的美,在於胸襟和格局

兩人婚後,即便是有了口角,樑思成也多會讓步,善於隱忍。樑家的親戚還曾笑話他說樑思成是林徽因的出氣筒。

據說在林徽因的愛情故事中,還有一個人也曾是對她動過情的。他就是中國著名的邏輯學家金嶽霖。

當時林徽因左右為難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樑思成,自己同時愛上了兩個男人,怎麼辦?樑思成心裡是難受的,但他仍告訴她,她是自由的,不論如何選擇,他祝她幸福。樑思成的心胸寬廣令她感動。至此,兩人發乎情止乎禮,只存留朋友間的情誼。

但細想一下,樑思成對林徽因如此深情,她又怎叫他傷心。兩人在成婚時,樑思成就曾問過她,為何選我。林徽因深情款款地告訴他,“答案很長,我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所有的愛都化在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語裡,林徽因又豈能忘記。

骨子裡,林徽因是個理性的人,她識大體,懂局勢,她明白,愛情並非全部,婚姻與浪漫,她是分得清的。同時她也知曉樑思成對她的好,對她的呵護,她亦懂得感恩與付出。

至此,兩人一起攜手走過一生,互相扶持,共同奮鬥,吃過苦,流過淚,一同抒寫了中國建築史上的傳奇。

3.

如果要說林徽因最傑出的成就,就不得不說說她在中國建築史上做出的貢獻和努力。

1928年9月,林徽因與樑思成留學回國後,先在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教學期間,林徽因與樑思成夫婦將他們在歐洲所學的全部知識,都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們。兩人不僅教建築,還把哲學、音樂、文藝等各個方面的知識滲透到建築中,希望學生們擁有更大的格局和志向,將來為建設我們的國家做出貢獻。

林徽因越發的熱愛這份事業,她樂此不疲,沒日沒夜的工作著。只是,她本是江南女子,不太適應東北的氣候,加上身孕,終是累倒了,由此烙下肺疾。

可即便如此,她依舊拖著虛弱的身體去給學生們上課。誰會想到,這個外面纖柔的女子,內心卻如此堅強。她的這份剛毅和堅韌,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表現的更加淋漓透徹。

林徽因:一個女人真正的美,在於胸襟和格局

只是不久後“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兩人無奈之下來到北平,進入剛成立不久的中國營造學社工作。中國營造學社的工作主要是從事古建築方面的研究與考察的。在這裡,林徽因與樑思成兩人開啟了他們事業的新篇章。

當時,樑思成與林徽因做了一項前無古人的決定,他們決定走訪全國,考察中國清代以前的古建築遺址,為中國古建築研究留下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項任務相當艱鉅。他們夫妻二人,歷經十幾年,走遍中國15個省,190個縣,現場考察了2000多個古文明建築,才收集繪製而成。至此,這本兩人共同精心所著的《圖像中國建築史》奠定了中國近代建築學的基礎。

難以想象,養尊處優的林徽因竟能夠吃下這般苦。她丟下北平的舒適的環境,恬逸的生活,以及家中年幼的一雙兒女,跑到風餐露宿,貧瘠交加的野外,頂著烈日,踏著泥濘,吃著粗食,尋找和記錄無人知曉的古建築。這份執著的事業之心令人敬畏。

林徽因:一個女人真正的美,在於胸襟和格局

後來新中國成立後,林徽因被正式聘為清華大學建築系的一級教授,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等。同時她還參與了中國國徽和中國人民紀念碑的設計。

其實要說林徽因的出身以及夫家的實力,她完全可以享受小資愜意的人生,但她放棄了優渥的生活條件,一頭栽進建築事業的開拓中。這番勇氣和雄心非尋常女子所能比擬。事實也證明,林徽因在中國建築事業的發展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4.

建築是林徽因一生追求的事業,當然她對這些古老的建築文明也有著一顆赤誠熱愛的心。當初這些文物遭到毀滅時,她也想要憑一己之力去保護那屬於中華民族的瑰寶。

當時,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對首都北京的舊城改造計劃。1952年的北京市第四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上,市政委提議拆除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本來所有的工作都已就緒,只等代表表決通過後開始執行。

誰知,林徽因上臺發言,極力反對,呼籲政府以及社會各方人士保存建築原貌,重新規劃城市格局。只是無奈的是抗爭的力量太過渺小,終究抵不過重建新城的熱潮,她的一片痴心最終淹沒在古建築轟然倒塌的聲音中。

看著那些古建築一點點被摧毀和推翻,林徽因的心在滴血。本就虛弱的身體,更是一蹶不起。

有一次領導開會,大家談到文物保護的問題。林徽因不顧病痛,大聲譴責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你們把真古董拆了,將來要懊悔的,即便是把它恢復起來,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那時林徽因的肺病惡化,嗓子已經說不出話來,但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心裡最在乎的仍舊是那些古建築。

林徽因:一個女人真正的美,在於胸襟和格局

1955年4月1日凌晨6點,林徽因永遠離開了人世,享年51歲。她雖然走了,但她的精神永遠存活在人們心中。

樑思成曾這樣評價林徽因:“林徽因是個很特別的人,她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學、藝術、建築乃至哲學她都有很深的修養。她能作為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調查古建築,測量平面爬樑上柱,做精準的分析比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語探討英國古典文學或我國新詩創作。她具有哲學家的思想和高概括事物的能力。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

縱觀林徽因的這一生跌宕起伏,精彩絕倫。在感情上,她愛過,痛過,但終究能放下過去不再執念;在婚姻中,她迷茫過,失望過,但終究明白知足與堅守;在事業上,她掙扎過,失意過,但終究為了心中的信念至死不渝。她的心境和格局,真叫人敬佩。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死時如同靜美的秋日落葉,不盛不亂,姿態如煙。”也許這世間最美好的事是曾經恣意暢快的活過,既能凌冽寒風綻放于山頭,也能含苞待放靜等於底谷,淡然超脫,那便足以。希望這個才華橫溢,胸懷大略的女子銘記在人們心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