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子兵法雲,攻城是最後無奈的選擇——的確,在冷兵器時代,頓兵于堅城之下,不但犧牲慘重,而且容易師老心疲。孟子也有“三裡之城、五里之郭,環而攻之”的話。但同時,敵人兵臨城下,對守成的何嘗不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和困苦。歷史上攻城與守城的戰例不計其數,攻守也是為將者必須掌握的戰術。對於守城,將能、兵勇、糧足、地險、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條件,但最關鍵的還是人心,所謂眾志成城,這個成語說的太精闢了。下面選出中國歷史上到民國之前最擅長防守的一些名將,儘量涵蓋每一個朝代,排名只是噓頭,僅代表自己看法。他們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後,絕地反擊,比如田單;有的在守城過程中,活活把敵軍主帥逼死,比如王堅;有的寡不敵眾,城破人亡,比如張巡…他們都是英雄,體現了中華名族的英勇善戰,百折不屈的精神。另外,明末的袁崇煥,其主要戰役寧遠大捷爭議太多,所以未上榜。

"

孫子兵法雲,攻城是最後無奈的選擇——的確,在冷兵器時代,頓兵于堅城之下,不但犧牲慘重,而且容易師老心疲。孟子也有“三裡之城、五里之郭,環而攻之”的話。但同時,敵人兵臨城下,對守成的何嘗不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和困苦。歷史上攻城與守城的戰例不計其數,攻守也是為將者必須掌握的戰術。對於守城,將能、兵勇、糧足、地險、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條件,但最關鍵的還是人心,所謂眾志成城,這個成語說的太精闢了。下面選出中國歷史上到民國之前最擅長防守的一些名將,儘量涵蓋每一個朝代,排名只是噓頭,僅代表自己看法。他們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後,絕地反擊,比如田單;有的在守城過程中,活活把敵軍主帥逼死,比如王堅;有的寡不敵眾,城破人亡,比如張巡…他們都是英雄,體現了中華名族的英勇善戰,百折不屈的精神。另外,明末的袁崇煥,其主要戰役寧遠大捷爭議太多,所以未上榜。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一位、李牧

戰國時期趙國人。李牧的防守分兩個階段,第一,抵禦匈奴。李牧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但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牧。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代之。新將領守邊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帶兵出戰。出戰多數失利,損失傷亡很重,邊民不能進行正常的耕種和畜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守,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數年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為李牧膽怯,邊地軍卒得到豐厚的供養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請求一戰。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匈奴單于貪得民眾財物,便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設奇陣,用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10餘萬人。接連又滅掉蟾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此戰是先秦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對後世以步制騎的戰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

孫子兵法雲,攻城是最後無奈的選擇——的確,在冷兵器時代,頓兵于堅城之下,不但犧牲慘重,而且容易師老心疲。孟子也有“三裡之城、五里之郭,環而攻之”的話。但同時,敵人兵臨城下,對守成的何嘗不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和困苦。歷史上攻城與守城的戰例不計其數,攻守也是為將者必須掌握的戰術。對於守城,將能、兵勇、糧足、地險、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條件,但最關鍵的還是人心,所謂眾志成城,這個成語說的太精闢了。下面選出中國歷史上到民國之前最擅長防守的一些名將,儘量涵蓋每一個朝代,排名只是噓頭,僅代表自己看法。他們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後,絕地反擊,比如田單;有的在守城過程中,活活把敵軍主帥逼死,比如王堅;有的寡不敵眾,城破人亡,比如張巡…他們都是英雄,體現了中華名族的英勇善戰,百折不屈的精神。另外,明末的袁崇煥,其主要戰役寧遠大捷爭議太多,所以未上榜。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一位、李牧

戰國時期趙國人。李牧的防守分兩個階段,第一,抵禦匈奴。李牧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但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牧。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代之。新將領守邊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帶兵出戰。出戰多數失利,損失傷亡很重,邊民不能進行正常的耕種和畜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守,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數年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為李牧膽怯,邊地軍卒得到豐厚的供養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請求一戰。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匈奴單于貪得民眾財物,便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設奇陣,用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10餘萬人。接連又滅掉蟾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此戰是先秦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對後世以步制騎的戰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抵禦秦國。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樊於期攻取趙的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公元前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趙派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於宜安,秦軍大敗。樊於期僅率少數親兵衝出重圍,畏罪潛逃燕國。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萬家購求樊於期之首。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沉重,而趙得到喘息之機。因功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之後秦再度出兵攻趙之番吾,李牧出擊,秦軍敗逃。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尾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公元前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國。趙國派李牧傾全軍抵禦,一直相持到第二年。秦國在戰場上不能速勝,便又行反間故計,重金賄賂郭開,使其誣告李牧。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人取代李牧。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

孫子兵法雲,攻城是最後無奈的選擇——的確,在冷兵器時代,頓兵于堅城之下,不但犧牲慘重,而且容易師老心疲。孟子也有“三裡之城、五里之郭,環而攻之”的話。但同時,敵人兵臨城下,對守成的何嘗不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和困苦。歷史上攻城與守城的戰例不計其數,攻守也是為將者必須掌握的戰術。對於守城,將能、兵勇、糧足、地險、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條件,但最關鍵的還是人心,所謂眾志成城,這個成語說的太精闢了。下面選出中國歷史上到民國之前最擅長防守的一些名將,儘量涵蓋每一個朝代,排名只是噓頭,僅代表自己看法。他們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後,絕地反擊,比如田單;有的在守城過程中,活活把敵軍主帥逼死,比如王堅;有的寡不敵眾,城破人亡,比如張巡…他們都是英雄,體現了中華名族的英勇善戰,百折不屈的精神。另外,明末的袁崇煥,其主要戰役寧遠大捷爭議太多,所以未上榜。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一位、李牧

戰國時期趙國人。李牧的防守分兩個階段,第一,抵禦匈奴。李牧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但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牧。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代之。新將領守邊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帶兵出戰。出戰多數失利,損失傷亡很重,邊民不能進行正常的耕種和畜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守,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數年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為李牧膽怯,邊地軍卒得到豐厚的供養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請求一戰。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匈奴單于貪得民眾財物,便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設奇陣,用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10餘萬人。接連又滅掉蟾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此戰是先秦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對後世以步制騎的戰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抵禦秦國。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樊於期攻取趙的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公元前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趙派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於宜安,秦軍大敗。樊於期僅率少數親兵衝出重圍,畏罪潛逃燕國。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萬家購求樊於期之首。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沉重,而趙得到喘息之機。因功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之後秦再度出兵攻趙之番吾,李牧出擊,秦軍敗逃。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尾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公元前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國。趙國派李牧傾全軍抵禦,一直相持到第二年。秦國在戰場上不能速勝,便又行反間故計,重金賄賂郭開,使其誣告李牧。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人取代李牧。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二位、王堅

南宋抗蒙名將。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釣魚城之戰中,面對由蒙哥大汗親率的蒙古大軍,堅守五個月,致使蒙哥受傷而玩,徹底改變整個歐亞非大陸的歷史!

第三位宋寶佑六年二月,蒙古軍分兵四路攻宋。蒙哥汗親率主力4萬,號稱10萬,於四月向重慶進發。十二月,蒙古軍進至合州境內。合州治所在釣魚山上,稱釣魚城。時任興元都統兼知合州的王堅憑險設防,依山勢築有周長十二三裡、高兩三丈的石城,10萬多軍民在主將王堅率領下,團結一心,堅決抗蒙。次年二月,蒙哥汗率軍強攻釣魚城。守城軍民依堅據守,木石兼投,大炮遙擊,使蒙古軍進攻均遭失敗。四月大雨20天,蒙古軍利用一無雨深夜,偷襲宋軍,殺傷多人。王堅率兵反擊,打退蒙古軍。五月酷熱,蒙古軍疫病流行,王堅乘隙多次率兵夜襲其營地。

"

孫子兵法雲,攻城是最後無奈的選擇——的確,在冷兵器時代,頓兵于堅城之下,不但犧牲慘重,而且容易師老心疲。孟子也有“三裡之城、五里之郭,環而攻之”的話。但同時,敵人兵臨城下,對守成的何嘗不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和困苦。歷史上攻城與守城的戰例不計其數,攻守也是為將者必須掌握的戰術。對於守城,將能、兵勇、糧足、地險、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條件,但最關鍵的還是人心,所謂眾志成城,這個成語說的太精闢了。下面選出中國歷史上到民國之前最擅長防守的一些名將,儘量涵蓋每一個朝代,排名只是噓頭,僅代表自己看法。他們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後,絕地反擊,比如田單;有的在守城過程中,活活把敵軍主帥逼死,比如王堅;有的寡不敵眾,城破人亡,比如張巡…他們都是英雄,體現了中華名族的英勇善戰,百折不屈的精神。另外,明末的袁崇煥,其主要戰役寧遠大捷爭議太多,所以未上榜。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一位、李牧

戰國時期趙國人。李牧的防守分兩個階段,第一,抵禦匈奴。李牧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但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牧。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代之。新將領守邊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帶兵出戰。出戰多數失利,損失傷亡很重,邊民不能進行正常的耕種和畜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守,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數年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為李牧膽怯,邊地軍卒得到豐厚的供養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請求一戰。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匈奴單于貪得民眾財物,便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設奇陣,用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10餘萬人。接連又滅掉蟾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此戰是先秦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對後世以步制騎的戰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抵禦秦國。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樊於期攻取趙的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公元前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趙派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於宜安,秦軍大敗。樊於期僅率少數親兵衝出重圍,畏罪潛逃燕國。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萬家購求樊於期之首。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沉重,而趙得到喘息之機。因功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之後秦再度出兵攻趙之番吾,李牧出擊,秦軍敗逃。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尾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公元前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國。趙國派李牧傾全軍抵禦,一直相持到第二年。秦國在戰場上不能速勝,便又行反間故計,重金賄賂郭開,使其誣告李牧。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人取代李牧。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二位、王堅

南宋抗蒙名將。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釣魚城之戰中,面對由蒙哥大汗親率的蒙古大軍,堅守五個月,致使蒙哥受傷而玩,徹底改變整個歐亞非大陸的歷史!

第三位宋寶佑六年二月,蒙古軍分兵四路攻宋。蒙哥汗親率主力4萬,號稱10萬,於四月向重慶進發。十二月,蒙古軍進至合州境內。合州治所在釣魚山上,稱釣魚城。時任興元都統兼知合州的王堅憑險設防,依山勢築有周長十二三裡、高兩三丈的石城,10萬多軍民在主將王堅率領下,團結一心,堅決抗蒙。次年二月,蒙哥汗率軍強攻釣魚城。守城軍民依堅據守,木石兼投,大炮遙擊,使蒙古軍進攻均遭失敗。四月大雨20天,蒙古軍利用一無雨深夜,偷襲宋軍,殺傷多人。王堅率兵反擊,打退蒙古軍。五月酷熱,蒙古軍疫病流行,王堅乘隙多次率兵夜襲其營地。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七月,蒙哥汗以馬軍寨之馬鞍山為橋頭堡,向釣魚城內城發起進攻。在此場激烈的戰鬥中,在王堅的指揮下,蒙哥汗被飛丸擊中,崩於釣魚山。蒙哥汗戰死之後,進軍鄂州的蒙哥之弟忽必烈和進攻漳州的塔察兒,以及佔領了大馬士革,正在與古埃及馬木路克王朝軍隊作戰的旭烈兀,為爭奪汗位而匆忙回師,蒙古貴族集團即開始了長期的內部爭戰。釣魚城由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豎立了“延續宋祚、緩解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的不朽豐碑!當時,釣魚城就以“東方的麥迦城”、“上帝折鞭處”的威名震驚了中外。

"

孫子兵法雲,攻城是最後無奈的選擇——的確,在冷兵器時代,頓兵于堅城之下,不但犧牲慘重,而且容易師老心疲。孟子也有“三裡之城、五里之郭,環而攻之”的話。但同時,敵人兵臨城下,對守成的何嘗不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和困苦。歷史上攻城與守城的戰例不計其數,攻守也是為將者必須掌握的戰術。對於守城,將能、兵勇、糧足、地險、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條件,但最關鍵的還是人心,所謂眾志成城,這個成語說的太精闢了。下面選出中國歷史上到民國之前最擅長防守的一些名將,儘量涵蓋每一個朝代,排名只是噓頭,僅代表自己看法。他們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後,絕地反擊,比如田單;有的在守城過程中,活活把敵軍主帥逼死,比如王堅;有的寡不敵眾,城破人亡,比如張巡…他們都是英雄,體現了中華名族的英勇善戰,百折不屈的精神。另外,明末的袁崇煥,其主要戰役寧遠大捷爭議太多,所以未上榜。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一位、李牧

戰國時期趙國人。李牧的防守分兩個階段,第一,抵禦匈奴。李牧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但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牧。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代之。新將領守邊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帶兵出戰。出戰多數失利,損失傷亡很重,邊民不能進行正常的耕種和畜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守,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數年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為李牧膽怯,邊地軍卒得到豐厚的供養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請求一戰。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匈奴單于貪得民眾財物,便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設奇陣,用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10餘萬人。接連又滅掉蟾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此戰是先秦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對後世以步制騎的戰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抵禦秦國。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樊於期攻取趙的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公元前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趙派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於宜安,秦軍大敗。樊於期僅率少數親兵衝出重圍,畏罪潛逃燕國。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萬家購求樊於期之首。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沉重,而趙得到喘息之機。因功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之後秦再度出兵攻趙之番吾,李牧出擊,秦軍敗逃。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尾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公元前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國。趙國派李牧傾全軍抵禦,一直相持到第二年。秦國在戰場上不能速勝,便又行反間故計,重金賄賂郭開,使其誣告李牧。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人取代李牧。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二位、王堅

南宋抗蒙名將。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釣魚城之戰中,面對由蒙哥大汗親率的蒙古大軍,堅守五個月,致使蒙哥受傷而玩,徹底改變整個歐亞非大陸的歷史!

第三位宋寶佑六年二月,蒙古軍分兵四路攻宋。蒙哥汗親率主力4萬,號稱10萬,於四月向重慶進發。十二月,蒙古軍進至合州境內。合州治所在釣魚山上,稱釣魚城。時任興元都統兼知合州的王堅憑險設防,依山勢築有周長十二三裡、高兩三丈的石城,10萬多軍民在主將王堅率領下,團結一心,堅決抗蒙。次年二月,蒙哥汗率軍強攻釣魚城。守城軍民依堅據守,木石兼投,大炮遙擊,使蒙古軍進攻均遭失敗。四月大雨20天,蒙古軍利用一無雨深夜,偷襲宋軍,殺傷多人。王堅率兵反擊,打退蒙古軍。五月酷熱,蒙古軍疫病流行,王堅乘隙多次率兵夜襲其營地。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七月,蒙哥汗以馬軍寨之馬鞍山為橋頭堡,向釣魚城內城發起進攻。在此場激烈的戰鬥中,在王堅的指揮下,蒙哥汗被飛丸擊中,崩於釣魚山。蒙哥汗戰死之後,進軍鄂州的蒙哥之弟忽必烈和進攻漳州的塔察兒,以及佔領了大馬士革,正在與古埃及馬木路克王朝軍隊作戰的旭烈兀,為爭奪汗位而匆忙回師,蒙古貴族集團即開始了長期的內部爭戰。釣魚城由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豎立了“延續宋祚、緩解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的不朽豐碑!當時,釣魚城就以“東方的麥迦城”、“上帝折鞭處”的威名震驚了中外。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三位、耿恭

東漢名將,名族英雄,開國名將耿弇的侄子。公元74年,耿恭耿恭為戊校尉,駐屯於車師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境內),屯田兵數百人,守護著車師這個漢匈戰爭的前沿陣地。漢明帝18年,北匈奴單于果然派左鹿蠡王率兩萬騎兵前來攻打耿恭。耿恭以逸待勞,先發制人,以所募數千人直衝敵陣,敵兵頓時七零八落,無力攻城。但匈奴人狡猾地切斷了水源,城邊的山澗乾涸了。在這種絕境,耿恭不僅身先士卒,“榨馬糞汁而飲之”,同時率眾於城中掘深井取水,在他的鼓舞和激勵下,當井深達到十五丈以上時,終於井水湧出。匈奴人萬沒料到城中竟有水源,以為神助耿恭,無奈再次撤圍而去。然而此時整個西域的情勢都異常嚴峻,朝廷因漢明帝駕崩而無暇發兵救援,本已遭受匈奴重壓的車師國終於再次背叛朝廷,與匈奴連兵進攻耿恭。面對這種內外交困的嚴重局面,耿恭與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數月後,耿恭數千士兵只剩下幾十人,糧食也吃光用盡了,匈奴開始了勸降攻勢,以“封王,嫁公主”誘之。但耿恭越是絕境志彌堅。他手刃匈奴勸降使者以示誓死不降,“煮鎧弩食其筋革”以示誓與疏勒共存亡。

在公元75年那個大雪封山的冬季,耿恭和幾十個飽受凍餒之苦的弟兄們,就是憑著為國盡忠的一腔熱血,不僅頑強地活了下來,還使疏勒城成了匈奴人不可逾越的屏障!!!之後,耿恭退回玉門關,僅剩13人!

"

孫子兵法雲,攻城是最後無奈的選擇——的確,在冷兵器時代,頓兵于堅城之下,不但犧牲慘重,而且容易師老心疲。孟子也有“三裡之城、五里之郭,環而攻之”的話。但同時,敵人兵臨城下,對守成的何嘗不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和困苦。歷史上攻城與守城的戰例不計其數,攻守也是為將者必須掌握的戰術。對於守城,將能、兵勇、糧足、地險、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條件,但最關鍵的還是人心,所謂眾志成城,這個成語說的太精闢了。下面選出中國歷史上到民國之前最擅長防守的一些名將,儘量涵蓋每一個朝代,排名只是噓頭,僅代表自己看法。他們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後,絕地反擊,比如田單;有的在守城過程中,活活把敵軍主帥逼死,比如王堅;有的寡不敵眾,城破人亡,比如張巡…他們都是英雄,體現了中華名族的英勇善戰,百折不屈的精神。另外,明末的袁崇煥,其主要戰役寧遠大捷爭議太多,所以未上榜。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一位、李牧

戰國時期趙國人。李牧的防守分兩個階段,第一,抵禦匈奴。李牧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但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牧。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代之。新將領守邊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帶兵出戰。出戰多數失利,損失傷亡很重,邊民不能進行正常的耕種和畜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守,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數年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為李牧膽怯,邊地軍卒得到豐厚的供養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請求一戰。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匈奴單于貪得民眾財物,便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設奇陣,用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10餘萬人。接連又滅掉蟾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此戰是先秦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對後世以步制騎的戰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抵禦秦國。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樊於期攻取趙的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公元前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趙派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於宜安,秦軍大敗。樊於期僅率少數親兵衝出重圍,畏罪潛逃燕國。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萬家購求樊於期之首。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沉重,而趙得到喘息之機。因功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之後秦再度出兵攻趙之番吾,李牧出擊,秦軍敗逃。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尾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公元前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國。趙國派李牧傾全軍抵禦,一直相持到第二年。秦國在戰場上不能速勝,便又行反間故計,重金賄賂郭開,使其誣告李牧。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人取代李牧。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二位、王堅

南宋抗蒙名將。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釣魚城之戰中,面對由蒙哥大汗親率的蒙古大軍,堅守五個月,致使蒙哥受傷而玩,徹底改變整個歐亞非大陸的歷史!

第三位宋寶佑六年二月,蒙古軍分兵四路攻宋。蒙哥汗親率主力4萬,號稱10萬,於四月向重慶進發。十二月,蒙古軍進至合州境內。合州治所在釣魚山上,稱釣魚城。時任興元都統兼知合州的王堅憑險設防,依山勢築有周長十二三裡、高兩三丈的石城,10萬多軍民在主將王堅率領下,團結一心,堅決抗蒙。次年二月,蒙哥汗率軍強攻釣魚城。守城軍民依堅據守,木石兼投,大炮遙擊,使蒙古軍進攻均遭失敗。四月大雨20天,蒙古軍利用一無雨深夜,偷襲宋軍,殺傷多人。王堅率兵反擊,打退蒙古軍。五月酷熱,蒙古軍疫病流行,王堅乘隙多次率兵夜襲其營地。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七月,蒙哥汗以馬軍寨之馬鞍山為橋頭堡,向釣魚城內城發起進攻。在此場激烈的戰鬥中,在王堅的指揮下,蒙哥汗被飛丸擊中,崩於釣魚山。蒙哥汗戰死之後,進軍鄂州的蒙哥之弟忽必烈和進攻漳州的塔察兒,以及佔領了大馬士革,正在與古埃及馬木路克王朝軍隊作戰的旭烈兀,為爭奪汗位而匆忙回師,蒙古貴族集團即開始了長期的內部爭戰。釣魚城由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豎立了“延續宋祚、緩解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的不朽豐碑!當時,釣魚城就以“東方的麥迦城”、“上帝折鞭處”的威名震驚了中外。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三位、耿恭

東漢名將,名族英雄,開國名將耿弇的侄子。公元74年,耿恭耿恭為戊校尉,駐屯於車師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境內),屯田兵數百人,守護著車師這個漢匈戰爭的前沿陣地。漢明帝18年,北匈奴單于果然派左鹿蠡王率兩萬騎兵前來攻打耿恭。耿恭以逸待勞,先發制人,以所募數千人直衝敵陣,敵兵頓時七零八落,無力攻城。但匈奴人狡猾地切斷了水源,城邊的山澗乾涸了。在這種絕境,耿恭不僅身先士卒,“榨馬糞汁而飲之”,同時率眾於城中掘深井取水,在他的鼓舞和激勵下,當井深達到十五丈以上時,終於井水湧出。匈奴人萬沒料到城中竟有水源,以為神助耿恭,無奈再次撤圍而去。然而此時整個西域的情勢都異常嚴峻,朝廷因漢明帝駕崩而無暇發兵救援,本已遭受匈奴重壓的車師國終於再次背叛朝廷,與匈奴連兵進攻耿恭。面對這種內外交困的嚴重局面,耿恭與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數月後,耿恭數千士兵只剩下幾十人,糧食也吃光用盡了,匈奴開始了勸降攻勢,以“封王,嫁公主”誘之。但耿恭越是絕境志彌堅。他手刃匈奴勸降使者以示誓死不降,“煮鎧弩食其筋革”以示誓與疏勒共存亡。

在公元75年那個大雪封山的冬季,耿恭和幾十個飽受凍餒之苦的弟兄們,就是憑著為國盡忠的一腔熱血,不僅頑強地活了下來,還使疏勒城成了匈奴人不可逾越的屏障!!!之後,耿恭退回玉門關,僅剩13人!

歷史上擅長防守的名將四大名將,有他們鎮守城池別人很難攻破!

第四位、張遼

東漢末年人,五子良將之首,最著名的莫過於合淝之戰。公元215年孫權舉傾國之力(十萬大軍),對合淝志在必得。而曹操率曹魏主力遠在漢中與劉備的大軍相持,遠水救不了近火,合淝總兵力不過七千人,雙方的兵力對比為14:1,合淝之戰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拉開帷幕。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張遼做了個大膽的決定:主動出擊。他連夜募集八百敢死隊員,第二天黎明便向吳軍發起突擊。後來雖然被敵軍團團圍住,眾將士卻異常勇猛,數次突破重圍。激戰半日,吳軍為之膽寒,曹軍則漸漸有了膽氣,營中諸將都大為佩服張遼。張遼打贏了前哨戰敵我雙方在氣勢上此消彼長孫權空有十萬大軍,圍攻合淝十餘日,卻因士氣低落,始終不能攻破只有區區七千守軍的合淝,只好撤退。孫權敗退,極善把握戰機的張遼突然率軍追擊,打散吳軍的後隊。淩統部下全軍覆沒,孫權躍馬逍遙津才得以逃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