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貞觀17年也就是公元643年,皇帝李世民為懷念舊部,命將作少監閻立本為其在三清殿旁凌煙閣繪製二十四功臣像,其中第八位就是被後世崇拜者稱為"大唐戰神"的李靖,也就是神魔小說中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也許你會認為:哪吒的父親分明生活在商代,他們一個是商周時期的,一個是初唐時期的,之間能有什麼聯繫?不過是重名罷了吧!

"

唐貞觀17年也就是公元643年,皇帝李世民為懷念舊部,命將作少監閻立本為其在三清殿旁凌煙閣繪製二十四功臣像,其中第八位就是被後世崇拜者稱為"大唐戰神"的李靖,也就是神魔小說中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也許你會認為:哪吒的父親分明生活在商代,他們一個是商周時期的,一個是初唐時期的,之間能有什麼聯繫?不過是重名罷了吧!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其實不然,《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雖然一個描寫的是商周時期,一個描寫的是唐朝時期,但它們都是明代的小說,他們的作者生活在明代。《封神演義》中李靖是鎮守陳塘關的總兵,總兵這個官職其實是中國在14~17世紀使用的,也就是在明初出現的,作者受到身處的時代影響,總兵也就被其加進了商朝。

其實《封神演義》中的人物都未必生活在商末時期,比如二郎神的原型之一就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當地人為他建廟,稱為李冰廟,到了宋朝,附近出現了灌口二郎廟,有人就將李冰廟稱為二郎廟。李冰也就成為了二郎神。也因為李冰這個名字與二郎相差甚遠,有人又認為二郎神指的是李冰的二兒子。

其實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就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李靖,那麼他是如何從唐朝跑到商朝了呢?其中有何變化呢?

先說說李靖的一家吧,相信大家在看相關影視作品時都會有一個疑問,哪吒的兩位哥哥一位叫金吒,一位叫木吒,為什麼他叫哪吒而不是水吒,並不是因為水吒難聽,名字的由來也不是像《西遊記》中寫道他出生時左手寫著哪右手寫著吒那樣牽強。原是因為哪吒三太子的身份在前,為附和他的這個三,後來才有了他的兩位哥哥。

哪吒的原型來自印度宗教,婆羅門教神話中他的父親是財神和北方守護神俱毗羅。他原名為那羅俱伐羅,簡稱為那吒,那羅俱伐羅在《佛經》中又被稱為那羅鳩婆,原本他爹在神話中的戲份比他多上許多,他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後來他父親的形象被佛教抄去,名字改為毗沙門,哪吒的戲份也多了起來。

"

唐貞觀17年也就是公元643年,皇帝李世民為懷念舊部,命將作少監閻立本為其在三清殿旁凌煙閣繪製二十四功臣像,其中第八位就是被後世崇拜者稱為"大唐戰神"的李靖,也就是神魔小說中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也許你會認為:哪吒的父親分明生活在商代,他們一個是商周時期的,一個是初唐時期的,之間能有什麼聯繫?不過是重名罷了吧!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其實不然,《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雖然一個描寫的是商周時期,一個描寫的是唐朝時期,但它們都是明代的小說,他們的作者生活在明代。《封神演義》中李靖是鎮守陳塘關的總兵,總兵這個官職其實是中國在14~17世紀使用的,也就是在明初出現的,作者受到身處的時代影響,總兵也就被其加進了商朝。

其實《封神演義》中的人物都未必生活在商末時期,比如二郎神的原型之一就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當地人為他建廟,稱為李冰廟,到了宋朝,附近出現了灌口二郎廟,有人就將李冰廟稱為二郎廟。李冰也就成為了二郎神。也因為李冰這個名字與二郎相差甚遠,有人又認為二郎神指的是李冰的二兒子。

其實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就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李靖,那麼他是如何從唐朝跑到商朝了呢?其中有何變化呢?

先說說李靖的一家吧,相信大家在看相關影視作品時都會有一個疑問,哪吒的兩位哥哥一位叫金吒,一位叫木吒,為什麼他叫哪吒而不是水吒,並不是因為水吒難聽,名字的由來也不是像《西遊記》中寫道他出生時左手寫著哪右手寫著吒那樣牽強。原是因為哪吒三太子的身份在前,為附和他的這個三,後來才有了他的兩位哥哥。

哪吒的原型來自印度宗教,婆羅門教神話中他的父親是財神和北方守護神俱毗羅。他原名為那羅俱伐羅,簡稱為那吒,那羅俱伐羅在《佛經》中又被稱為那羅鳩婆,原本他爹在神話中的戲份比他多上許多,他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後來他父親的形象被佛教抄去,名字改為毗沙門,哪吒的戲份也多了起來。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毗沙門天王有三個兒子,哪吒是第三個。他的大哥甘露太子叫軍茶利明王,簡稱為軍吒,到了明朝,軍吒也就成了金吒。二哥獨健太子後來成了僧伽的弟子木叉,可能是為了迎合他們一家,而且叉與吒又讀音相近,木叉也就成了木吒。那吒後來也被改為了哪吒。毗沙門天王去掉了財神的頭銜,又成為了護法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就是神話中手持寶傘的那位,又俗稱為托塔天王。

毗沙門天王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西域,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終於隨佛教來到了內地。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市民階層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增強,這些神明也就成為了人們的信仰。相傳在唐玄宗在位的天寶年間,毗沙門天王還曾經顯過一次靈,助唐軍將藩軍打退。雖是傳言,但百姓們相信,統治階級推崇,毗沙門天王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愈發高大起來。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想到向能力強大的毗沙門天王求救,這也從而造成了唐朝時期的"毗沙門天王熱"。

而李天王的名號早在李靖之前便存在,于闐國是在西域的佛教王國,不知從何時起于闐國有國王自發地把自己的姓氏尉遲改為了大唐的國姓李,其中一任國王叫做李聖天,因為造像大約有模仿毗沙門天王的形式,他的造像也被稱為"大像天王"、"小像天王",他當然也被人稱為"李天王",而且在西域各族,天王是首領的稱呼,這是習慣,並不稀奇,所以李聖天即"姓李的聖天可汗",也可作"李天王",這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李天王,時間是五代,早於"李靖天王"之說。

"

唐貞觀17年也就是公元643年,皇帝李世民為懷念舊部,命將作少監閻立本為其在三清殿旁凌煙閣繪製二十四功臣像,其中第八位就是被後世崇拜者稱為"大唐戰神"的李靖,也就是神魔小說中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也許你會認為:哪吒的父親分明生活在商代,他們一個是商周時期的,一個是初唐時期的,之間能有什麼聯繫?不過是重名罷了吧!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其實不然,《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雖然一個描寫的是商周時期,一個描寫的是唐朝時期,但它們都是明代的小說,他們的作者生活在明代。《封神演義》中李靖是鎮守陳塘關的總兵,總兵這個官職其實是中國在14~17世紀使用的,也就是在明初出現的,作者受到身處的時代影響,總兵也就被其加進了商朝。

其實《封神演義》中的人物都未必生活在商末時期,比如二郎神的原型之一就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當地人為他建廟,稱為李冰廟,到了宋朝,附近出現了灌口二郎廟,有人就將李冰廟稱為二郎廟。李冰也就成為了二郎神。也因為李冰這個名字與二郎相差甚遠,有人又認為二郎神指的是李冰的二兒子。

其實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就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李靖,那麼他是如何從唐朝跑到商朝了呢?其中有何變化呢?

先說說李靖的一家吧,相信大家在看相關影視作品時都會有一個疑問,哪吒的兩位哥哥一位叫金吒,一位叫木吒,為什麼他叫哪吒而不是水吒,並不是因為水吒難聽,名字的由來也不是像《西遊記》中寫道他出生時左手寫著哪右手寫著吒那樣牽強。原是因為哪吒三太子的身份在前,為附和他的這個三,後來才有了他的兩位哥哥。

哪吒的原型來自印度宗教,婆羅門教神話中他的父親是財神和北方守護神俱毗羅。他原名為那羅俱伐羅,簡稱為那吒,那羅俱伐羅在《佛經》中又被稱為那羅鳩婆,原本他爹在神話中的戲份比他多上許多,他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後來他父親的形象被佛教抄去,名字改為毗沙門,哪吒的戲份也多了起來。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毗沙門天王有三個兒子,哪吒是第三個。他的大哥甘露太子叫軍茶利明王,簡稱為軍吒,到了明朝,軍吒也就成了金吒。二哥獨健太子後來成了僧伽的弟子木叉,可能是為了迎合他們一家,而且叉與吒又讀音相近,木叉也就成了木吒。那吒後來也被改為了哪吒。毗沙門天王去掉了財神的頭銜,又成為了護法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就是神話中手持寶傘的那位,又俗稱為托塔天王。

毗沙門天王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西域,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終於隨佛教來到了內地。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市民階層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增強,這些神明也就成為了人們的信仰。相傳在唐玄宗在位的天寶年間,毗沙門天王還曾經顯過一次靈,助唐軍將藩軍打退。雖是傳言,但百姓們相信,統治階級推崇,毗沙門天王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愈發高大起來。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想到向能力強大的毗沙門天王求救,這也從而造成了唐朝時期的"毗沙門天王熱"。

而李天王的名號早在李靖之前便存在,于闐國是在西域的佛教王國,不知從何時起于闐國有國王自發地把自己的姓氏尉遲改為了大唐的國姓李,其中一任國王叫做李聖天,因為造像大約有模仿毗沙門天王的形式,他的造像也被稱為"大像天王"、"小像天王",他當然也被人稱為"李天王",而且在西域各族,天王是首領的稱呼,這是習慣,並不稀奇,所以李聖天即"姓李的聖天可汗",也可作"李天王",這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李天王,時間是五代,早於"李靖天王"之說。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由於于闐國對毗沙門天王的信奉,他們甚至將毗沙門天王看作是自己的祖先,毗沙門天王也有了李天王的名號,所以託塔李天王是在李靖與毗沙門天王重合前就有了的名號。唐朝之後,衛國公李靖因赫赫軍功被人銘記,由於他們都被看作是軍隊的保護神,兩者的界限越發模糊,毗沙門天王也就逐漸分化,和民間的李靖融合起來,李靖也就成了哪吒的父親。

宋元時期李靖更是成為了武神,直到明代才被取代。這時百姓們對李靖的形象已經有了統一的口徑,他們一家在不同小說中的形象基本定型。至於他們為什麼生活在商朝,《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根本目的就是封神,神話人物要被封神,於是就將李靖他們安排在這裡。

那麼作為託塔李天王的原型,歷史上的李靖又是什麼樣的呢?他何以成神呢?

李靖,本名為藥師,出身於今陝西咸陽三原縣東北,也就是雍州三原人,生於官宦世家。在隋朝時,他的父親李詮擔任趙郡太守,舅舅為助隋朝滅陳的名將韓擒虎。李靖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文韜武略,可謂文武雙全,因聰穎勤學被他的舅舅稱讚是唯一可以和自己討論孫子、吳起之術的人。

到了隋末,天下大亂,擔任馬邑郡丞的李靖正歸晉陽留守李淵節制。他逐漸發覺李淵有不臣之心,處於兩難之地的他身為隋臣,受國家俸祿,最終決定到江都也就是今天江蘇省揚州市的江都區暗中報告隋煬帝李淵的野心,但待他剛剛到達長安,李淵已舉起大旗於太原起兵,大舉攻城,隨即便已殺到。隋氣數已盡,難以招架,李靖於城破後被俘,之後便被處以斬首之刑,臨危之際,李靖向李淵大喊道:您出兵起義本是為了天下除暴安良的大事,又何必為了私怨斬殺我呢?

"

唐貞觀17年也就是公元643年,皇帝李世民為懷念舊部,命將作少監閻立本為其在三清殿旁凌煙閣繪製二十四功臣像,其中第八位就是被後世崇拜者稱為"大唐戰神"的李靖,也就是神魔小說中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也許你會認為:哪吒的父親分明生活在商代,他們一個是商周時期的,一個是初唐時期的,之間能有什麼聯繫?不過是重名罷了吧!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其實不然,《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雖然一個描寫的是商周時期,一個描寫的是唐朝時期,但它們都是明代的小說,他們的作者生活在明代。《封神演義》中李靖是鎮守陳塘關的總兵,總兵這個官職其實是中國在14~17世紀使用的,也就是在明初出現的,作者受到身處的時代影響,總兵也就被其加進了商朝。

其實《封神演義》中的人物都未必生活在商末時期,比如二郎神的原型之一就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當地人為他建廟,稱為李冰廟,到了宋朝,附近出現了灌口二郎廟,有人就將李冰廟稱為二郎廟。李冰也就成為了二郎神。也因為李冰這個名字與二郎相差甚遠,有人又認為二郎神指的是李冰的二兒子。

其實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就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李靖,那麼他是如何從唐朝跑到商朝了呢?其中有何變化呢?

先說說李靖的一家吧,相信大家在看相關影視作品時都會有一個疑問,哪吒的兩位哥哥一位叫金吒,一位叫木吒,為什麼他叫哪吒而不是水吒,並不是因為水吒難聽,名字的由來也不是像《西遊記》中寫道他出生時左手寫著哪右手寫著吒那樣牽強。原是因為哪吒三太子的身份在前,為附和他的這個三,後來才有了他的兩位哥哥。

哪吒的原型來自印度宗教,婆羅門教神話中他的父親是財神和北方守護神俱毗羅。他原名為那羅俱伐羅,簡稱為那吒,那羅俱伐羅在《佛經》中又被稱為那羅鳩婆,原本他爹在神話中的戲份比他多上許多,他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後來他父親的形象被佛教抄去,名字改為毗沙門,哪吒的戲份也多了起來。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毗沙門天王有三個兒子,哪吒是第三個。他的大哥甘露太子叫軍茶利明王,簡稱為軍吒,到了明朝,軍吒也就成了金吒。二哥獨健太子後來成了僧伽的弟子木叉,可能是為了迎合他們一家,而且叉與吒又讀音相近,木叉也就成了木吒。那吒後來也被改為了哪吒。毗沙門天王去掉了財神的頭銜,又成為了護法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就是神話中手持寶傘的那位,又俗稱為托塔天王。

毗沙門天王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西域,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終於隨佛教來到了內地。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市民階層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增強,這些神明也就成為了人們的信仰。相傳在唐玄宗在位的天寶年間,毗沙門天王還曾經顯過一次靈,助唐軍將藩軍打退。雖是傳言,但百姓們相信,統治階級推崇,毗沙門天王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愈發高大起來。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想到向能力強大的毗沙門天王求救,這也從而造成了唐朝時期的"毗沙門天王熱"。

而李天王的名號早在李靖之前便存在,于闐國是在西域的佛教王國,不知從何時起于闐國有國王自發地把自己的姓氏尉遲改為了大唐的國姓李,其中一任國王叫做李聖天,因為造像大約有模仿毗沙門天王的形式,他的造像也被稱為"大像天王"、"小像天王",他當然也被人稱為"李天王",而且在西域各族,天王是首領的稱呼,這是習慣,並不稀奇,所以李聖天即"姓李的聖天可汗",也可作"李天王",這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李天王,時間是五代,早於"李靖天王"之說。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由於于闐國對毗沙門天王的信奉,他們甚至將毗沙門天王看作是自己的祖先,毗沙門天王也有了李天王的名號,所以託塔李天王是在李靖與毗沙門天王重合前就有了的名號。唐朝之後,衛國公李靖因赫赫軍功被人銘記,由於他們都被看作是軍隊的保護神,兩者的界限越發模糊,毗沙門天王也就逐漸分化,和民間的李靖融合起來,李靖也就成了哪吒的父親。

宋元時期李靖更是成為了武神,直到明代才被取代。這時百姓們對李靖的形象已經有了統一的口徑,他們一家在不同小說中的形象基本定型。至於他們為什麼生活在商朝,《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根本目的就是封神,神話人物要被封神,於是就將李靖他們安排在這裡。

那麼作為託塔李天王的原型,歷史上的李靖又是什麼樣的呢?他何以成神呢?

李靖,本名為藥師,出身於今陝西咸陽三原縣東北,也就是雍州三原人,生於官宦世家。在隋朝時,他的父親李詮擔任趙郡太守,舅舅為助隋朝滅陳的名將韓擒虎。李靖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文韜武略,可謂文武雙全,因聰穎勤學被他的舅舅稱讚是唯一可以和自己討論孫子、吳起之術的人。

到了隋末,天下大亂,擔任馬邑郡丞的李靖正歸晉陽留守李淵節制。他逐漸發覺李淵有不臣之心,處於兩難之地的他身為隋臣,受國家俸祿,最終決定到江都也就是今天江蘇省揚州市的江都區暗中報告隋煬帝李淵的野心,但待他剛剛到達長安,李淵已舉起大旗於太原起兵,大舉攻城,隨即便已殺到。隋氣數已盡,難以招架,李靖於城破後被俘,之後便被處以斬首之刑,臨危之際,李靖向李淵大喊道:您出兵起義本是為了天下除暴安良的大事,又何必為了私怨斬殺我呢?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李世民聽後深覺其膽量之大,又念及現在正逢多事之秋,起義軍也需要李靖這樣的將領,頓生惜才之意,於是將其收入麾下。這事只在李靖的一生中泛起小小的浪花,之後他的人生彷彿開了掛一樣。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派他協助趙郡王李孝恭討伐地方割據勢力——曾經的西樑小政權後代蕭銑,正逢長江汛期,江水暴漲,蕭銑自恃三峽天險,佔盡天時地利,狂妄自大,竟不加防備。李靖熟識兵法,欲險中求勝,遂領兵從江陵出發,沿三峽湍流直抵夷陵,進一步逼進敵軍腹地。李孝恭想一鼓作氣拿下敵軍,李靖則認為暫避其鋒芒,待敵軍逐漸氣衰,然後奮勇衝鋒,一擊得勝。前者否定了後者的建議,一意孤行,果然失敗而歸。守在原地的李靖看到敵軍前來大肆劫掠,局面一度混亂,決然出擊反殺樑軍,使敵軍死傷萬餘人。局面反轉後,李靖乘勝追擊,隨即包圍江陵,敵軍首領蕭銑見大勢已去,無法,只得投降,其所屬地區也盡歸李唐王朝。

此戰後,李靖一舉成名,被朝廷授予上柱國封永康縣公。

這是李靖傳奇的開始。由於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爆發了玄武門之變,李唐王朝皇位更替,朝中政局動盪,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趁此機會率領十幾萬雄健的騎兵侵犯涇州(今甘肅涇川西北),兵臨渭水便橋的北方,剛剛繼位的李世民決定親自前往與頡利可汗進行談判,勸其退兵。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突厥部落爆發雪災,牲畜紛紛死去,產生了連年的饑荒。頡利可汗逐漸不得民心,族人離散,內亂頓生。貞觀三年八月,李世民決定主動出擊。

次年的正月,李世民派遣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自馬邑(今山西朔縣)啟程,向惡陽嶺(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境內)進發,這一次敵軍再一次輕敵。李靖利用可汗的輕敵心態私下施展離間計得到內應,順利地攻克了定襄(今內蒙古清水河境內)。頡利可汗倉皇逃竄,唐軍順勢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再次擊敗敵軍,頡利可汗無奈,只能請求歸順唐朝。

李世民一面派部下表示同意並安撫敗軍,使敵人放鬆警惕,另一面卻命令李靖進抵陰山。頡利可汗被前鋒蘇定方率領的兩百多騎兵奇襲,突厥軍無法,只能四散而逃。李靖又領軍趕到,大敗突厥,殺敵萬餘人,俘虜人數也達十餘萬。頡利可汗在之後也被大軍俘虜,城下之盟終雪恥。

本來滅西樑、破突厥就足夠一位名將銘記一生,李靖早已決定卸甲歸田。沒想到在貞觀9年(公元635年)吐谷渾欲侵入涼州,李靖只好再次領兵掛帥,遠征吐谷渾。

次年,唐軍在庫山(今青海天峻)大破吐谷渾,將其向西逼退。李靖進而兵分南北兩路繼續進攻,南北方唐軍均大獲全勝,敵方首領帶領千餘騎兵失敗而逃,不久被屬下所殺,他的長子也率領部下歸降於唐。此時風光無限的李靖難免是站在風口浪尖上,他有一部下名叫高甑生,曾因在進攻敵軍時沒有按時到達而被判為延誤戰機,受到了李靖的責備,從而心生不滿。戰爭勝利後便串通他人,誣陷李靖意圖造反。

為將者,命中大忌便是功高蓋主。幸而李世民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並沒有對此信以為真,在派人調查完事情真相後將高甑生流放邊疆。不久後李靖再次加官進爵,他並未洋洋得意,反而因前事而越發謹慎,果斷申請退居二線,平日也減少了與外人的來往。已年過六旬的李靖淡出人們的視野,逐漸只在皇帝召問時諫言。

李靖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見識過不同的戰爭形態,參與內戰外戰,平江南,滅突厥,征服吐谷渾,均無一敗績,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司空見慣。李靖在西北地區的功績是由後來的中原王朝難以達到的,他作為戰神名副其實,《西遊記》中讓他統領十萬天兵天將不無道理。李靖於貞觀23年(公元649年)與世長辭,享年79歲,被皇帝下詔陪葬昭陵,這在當時看來無疑是天大的殊榮。沙場點兵,戎馬一生,贏得生前身後名,百姓十分推崇敬仰。

"

唐貞觀17年也就是公元643年,皇帝李世民為懷念舊部,命將作少監閻立本為其在三清殿旁凌煙閣繪製二十四功臣像,其中第八位就是被後世崇拜者稱為"大唐戰神"的李靖,也就是神魔小說中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也許你會認為:哪吒的父親分明生活在商代,他們一個是商周時期的,一個是初唐時期的,之間能有什麼聯繫?不過是重名罷了吧!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其實不然,《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雖然一個描寫的是商周時期,一個描寫的是唐朝時期,但它們都是明代的小說,他們的作者生活在明代。《封神演義》中李靖是鎮守陳塘關的總兵,總兵這個官職其實是中國在14~17世紀使用的,也就是在明初出現的,作者受到身處的時代影響,總兵也就被其加進了商朝。

其實《封神演義》中的人物都未必生活在商末時期,比如二郎神的原型之一就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當地人為他建廟,稱為李冰廟,到了宋朝,附近出現了灌口二郎廟,有人就將李冰廟稱為二郎廟。李冰也就成為了二郎神。也因為李冰這個名字與二郎相差甚遠,有人又認為二郎神指的是李冰的二兒子。

其實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就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李靖,那麼他是如何從唐朝跑到商朝了呢?其中有何變化呢?

先說說李靖的一家吧,相信大家在看相關影視作品時都會有一個疑問,哪吒的兩位哥哥一位叫金吒,一位叫木吒,為什麼他叫哪吒而不是水吒,並不是因為水吒難聽,名字的由來也不是像《西遊記》中寫道他出生時左手寫著哪右手寫著吒那樣牽強。原是因為哪吒三太子的身份在前,為附和他的這個三,後來才有了他的兩位哥哥。

哪吒的原型來自印度宗教,婆羅門教神話中他的父親是財神和北方守護神俱毗羅。他原名為那羅俱伐羅,簡稱為那吒,那羅俱伐羅在《佛經》中又被稱為那羅鳩婆,原本他爹在神話中的戲份比他多上許多,他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後來他父親的形象被佛教抄去,名字改為毗沙門,哪吒的戲份也多了起來。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毗沙門天王有三個兒子,哪吒是第三個。他的大哥甘露太子叫軍茶利明王,簡稱為軍吒,到了明朝,軍吒也就成了金吒。二哥獨健太子後來成了僧伽的弟子木叉,可能是為了迎合他們一家,而且叉與吒又讀音相近,木叉也就成了木吒。那吒後來也被改為了哪吒。毗沙門天王去掉了財神的頭銜,又成為了護法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就是神話中手持寶傘的那位,又俗稱為托塔天王。

毗沙門天王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西域,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終於隨佛教來到了內地。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市民階層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增強,這些神明也就成為了人們的信仰。相傳在唐玄宗在位的天寶年間,毗沙門天王還曾經顯過一次靈,助唐軍將藩軍打退。雖是傳言,但百姓們相信,統治階級推崇,毗沙門天王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愈發高大起來。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想到向能力強大的毗沙門天王求救,這也從而造成了唐朝時期的"毗沙門天王熱"。

而李天王的名號早在李靖之前便存在,于闐國是在西域的佛教王國,不知從何時起于闐國有國王自發地把自己的姓氏尉遲改為了大唐的國姓李,其中一任國王叫做李聖天,因為造像大約有模仿毗沙門天王的形式,他的造像也被稱為"大像天王"、"小像天王",他當然也被人稱為"李天王",而且在西域各族,天王是首領的稱呼,這是習慣,並不稀奇,所以李聖天即"姓李的聖天可汗",也可作"李天王",這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李天王,時間是五代,早於"李靖天王"之說。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由於于闐國對毗沙門天王的信奉,他們甚至將毗沙門天王看作是自己的祖先,毗沙門天王也有了李天王的名號,所以託塔李天王是在李靖與毗沙門天王重合前就有了的名號。唐朝之後,衛國公李靖因赫赫軍功被人銘記,由於他們都被看作是軍隊的保護神,兩者的界限越發模糊,毗沙門天王也就逐漸分化,和民間的李靖融合起來,李靖也就成了哪吒的父親。

宋元時期李靖更是成為了武神,直到明代才被取代。這時百姓們對李靖的形象已經有了統一的口徑,他們一家在不同小說中的形象基本定型。至於他們為什麼生活在商朝,《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根本目的就是封神,神話人物要被封神,於是就將李靖他們安排在這裡。

那麼作為託塔李天王的原型,歷史上的李靖又是什麼樣的呢?他何以成神呢?

李靖,本名為藥師,出身於今陝西咸陽三原縣東北,也就是雍州三原人,生於官宦世家。在隋朝時,他的父親李詮擔任趙郡太守,舅舅為助隋朝滅陳的名將韓擒虎。李靖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文韜武略,可謂文武雙全,因聰穎勤學被他的舅舅稱讚是唯一可以和自己討論孫子、吳起之術的人。

到了隋末,天下大亂,擔任馬邑郡丞的李靖正歸晉陽留守李淵節制。他逐漸發覺李淵有不臣之心,處於兩難之地的他身為隋臣,受國家俸祿,最終決定到江都也就是今天江蘇省揚州市的江都區暗中報告隋煬帝李淵的野心,但待他剛剛到達長安,李淵已舉起大旗於太原起兵,大舉攻城,隨即便已殺到。隋氣數已盡,難以招架,李靖於城破後被俘,之後便被處以斬首之刑,臨危之際,李靖向李淵大喊道:您出兵起義本是為了天下除暴安良的大事,又何必為了私怨斬殺我呢?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李世民聽後深覺其膽量之大,又念及現在正逢多事之秋,起義軍也需要李靖這樣的將領,頓生惜才之意,於是將其收入麾下。這事只在李靖的一生中泛起小小的浪花,之後他的人生彷彿開了掛一樣。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派他協助趙郡王李孝恭討伐地方割據勢力——曾經的西樑小政權後代蕭銑,正逢長江汛期,江水暴漲,蕭銑自恃三峽天險,佔盡天時地利,狂妄自大,竟不加防備。李靖熟識兵法,欲險中求勝,遂領兵從江陵出發,沿三峽湍流直抵夷陵,進一步逼進敵軍腹地。李孝恭想一鼓作氣拿下敵軍,李靖則認為暫避其鋒芒,待敵軍逐漸氣衰,然後奮勇衝鋒,一擊得勝。前者否定了後者的建議,一意孤行,果然失敗而歸。守在原地的李靖看到敵軍前來大肆劫掠,局面一度混亂,決然出擊反殺樑軍,使敵軍死傷萬餘人。局面反轉後,李靖乘勝追擊,隨即包圍江陵,敵軍首領蕭銑見大勢已去,無法,只得投降,其所屬地區也盡歸李唐王朝。

此戰後,李靖一舉成名,被朝廷授予上柱國封永康縣公。

這是李靖傳奇的開始。由於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爆發了玄武門之變,李唐王朝皇位更替,朝中政局動盪,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趁此機會率領十幾萬雄健的騎兵侵犯涇州(今甘肅涇川西北),兵臨渭水便橋的北方,剛剛繼位的李世民決定親自前往與頡利可汗進行談判,勸其退兵。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突厥部落爆發雪災,牲畜紛紛死去,產生了連年的饑荒。頡利可汗逐漸不得民心,族人離散,內亂頓生。貞觀三年八月,李世民決定主動出擊。

次年的正月,李世民派遣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自馬邑(今山西朔縣)啟程,向惡陽嶺(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境內)進發,這一次敵軍再一次輕敵。李靖利用可汗的輕敵心態私下施展離間計得到內應,順利地攻克了定襄(今內蒙古清水河境內)。頡利可汗倉皇逃竄,唐軍順勢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再次擊敗敵軍,頡利可汗無奈,只能請求歸順唐朝。

李世民一面派部下表示同意並安撫敗軍,使敵人放鬆警惕,另一面卻命令李靖進抵陰山。頡利可汗被前鋒蘇定方率領的兩百多騎兵奇襲,突厥軍無法,只能四散而逃。李靖又領軍趕到,大敗突厥,殺敵萬餘人,俘虜人數也達十餘萬。頡利可汗在之後也被大軍俘虜,城下之盟終雪恥。

本來滅西樑、破突厥就足夠一位名將銘記一生,李靖早已決定卸甲歸田。沒想到在貞觀9年(公元635年)吐谷渾欲侵入涼州,李靖只好再次領兵掛帥,遠征吐谷渾。

次年,唐軍在庫山(今青海天峻)大破吐谷渾,將其向西逼退。李靖進而兵分南北兩路繼續進攻,南北方唐軍均大獲全勝,敵方首領帶領千餘騎兵失敗而逃,不久被屬下所殺,他的長子也率領部下歸降於唐。此時風光無限的李靖難免是站在風口浪尖上,他有一部下名叫高甑生,曾因在進攻敵軍時沒有按時到達而被判為延誤戰機,受到了李靖的責備,從而心生不滿。戰爭勝利後便串通他人,誣陷李靖意圖造反。

為將者,命中大忌便是功高蓋主。幸而李世民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並沒有對此信以為真,在派人調查完事情真相後將高甑生流放邊疆。不久後李靖再次加官進爵,他並未洋洋得意,反而因前事而越發謹慎,果斷申請退居二線,平日也減少了與外人的來往。已年過六旬的李靖淡出人們的視野,逐漸只在皇帝召問時諫言。

李靖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見識過不同的戰爭形態,參與內戰外戰,平江南,滅突厥,征服吐谷渾,均無一敗績,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司空見慣。李靖在西北地區的功績是由後來的中原王朝難以達到的,他作為戰神名副其實,《西遊記》中讓他統領十萬天兵天將不無道理。李靖於貞觀23年(公元649年)與世長辭,享年79歲,被皇帝下詔陪葬昭陵,這在當時看來無疑是天大的殊榮。沙場點兵,戎馬一生,贏得生前身後名,百姓十分推崇敬仰。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明清時期,小說創作達到了巔峰,《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作為神魔小說中的傑出代表,它們的內容不免帶有民間信仰的加工,而到了後世,李靖作為一生順風順水、叱吒風雲的將領,受百姓崇拜,形象逐漸神性。

然而神是由人創造的,又帶有人性。為他配上哪吒等兒子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生動,也使《封神演義》更具有社會價值和審美意義。但又由於他的形象過於完美,一輩子順風順水,不如名將岳飛、霍去病等來的曲折坎坷,他的故事訴說起來就沒有了英雄的宿命感,也就不足為人道也。反而是市井傳言更符合人們的內心需求,文學反映了生活,更高於生活。茶餘飯後,人們更願意討論生活的油鹽醬醋。

小說將李靖拉下神壇,人們發現他也不過是個普通的父親,這樣更具有社會認同感,名將身份的李靖自然不如父親身份的李靖,馬革裹屍的軍旅生活更不如神魔精怪來的有趣,大唐名將也就被慢慢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北方在中國古代長期處於政治、文化中心,宗教也長期傳播發展在北方,後來在民族大融合的契機下,南北文化也漸漸交融,在不同信仰的交鋒中,毗沙門天王逐漸勢微。作為文化載體之一的民間小說最終獲得了市民階層的喜愛,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封神演義》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李靖也就得以活在商周時期,關於他的神話故事得以流傳在坊間,代代相傳。而毗沙門天王的身份卻也被遺忘在歷史中。

"

唐貞觀17年也就是公元643年,皇帝李世民為懷念舊部,命將作少監閻立本為其在三清殿旁凌煙閣繪製二十四功臣像,其中第八位就是被後世崇拜者稱為"大唐戰神"的李靖,也就是神魔小說中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也許你會認為:哪吒的父親分明生活在商代,他們一個是商周時期的,一個是初唐時期的,之間能有什麼聯繫?不過是重名罷了吧!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其實不然,《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雖然一個描寫的是商周時期,一個描寫的是唐朝時期,但它們都是明代的小說,他們的作者生活在明代。《封神演義》中李靖是鎮守陳塘關的總兵,總兵這個官職其實是中國在14~17世紀使用的,也就是在明初出現的,作者受到身處的時代影響,總兵也就被其加進了商朝。

其實《封神演義》中的人物都未必生活在商末時期,比如二郎神的原型之一就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當地人為他建廟,稱為李冰廟,到了宋朝,附近出現了灌口二郎廟,有人就將李冰廟稱為二郎廟。李冰也就成為了二郎神。也因為李冰這個名字與二郎相差甚遠,有人又認為二郎神指的是李冰的二兒子。

其實哪吒的父親李靖的原型就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李靖,那麼他是如何從唐朝跑到商朝了呢?其中有何變化呢?

先說說李靖的一家吧,相信大家在看相關影視作品時都會有一個疑問,哪吒的兩位哥哥一位叫金吒,一位叫木吒,為什麼他叫哪吒而不是水吒,並不是因為水吒難聽,名字的由來也不是像《西遊記》中寫道他出生時左手寫著哪右手寫著吒那樣牽強。原是因為哪吒三太子的身份在前,為附和他的這個三,後來才有了他的兩位哥哥。

哪吒的原型來自印度宗教,婆羅門教神話中他的父親是財神和北方守護神俱毗羅。他原名為那羅俱伐羅,簡稱為那吒,那羅俱伐羅在《佛經》中又被稱為那羅鳩婆,原本他爹在神話中的戲份比他多上許多,他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後來他父親的形象被佛教抄去,名字改為毗沙門,哪吒的戲份也多了起來。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毗沙門天王有三個兒子,哪吒是第三個。他的大哥甘露太子叫軍茶利明王,簡稱為軍吒,到了明朝,軍吒也就成了金吒。二哥獨健太子後來成了僧伽的弟子木叉,可能是為了迎合他們一家,而且叉與吒又讀音相近,木叉也就成了木吒。那吒後來也被改為了哪吒。毗沙門天王去掉了財神的頭銜,又成為了護法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就是神話中手持寶傘的那位,又俗稱為托塔天王。

毗沙門天王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西域,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終於隨佛教來到了內地。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市民階層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增強,這些神明也就成為了人們的信仰。相傳在唐玄宗在位的天寶年間,毗沙門天王還曾經顯過一次靈,助唐軍將藩軍打退。雖是傳言,但百姓們相信,統治階級推崇,毗沙門天王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愈發高大起來。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想到向能力強大的毗沙門天王求救,這也從而造成了唐朝時期的"毗沙門天王熱"。

而李天王的名號早在李靖之前便存在,于闐國是在西域的佛教王國,不知從何時起于闐國有國王自發地把自己的姓氏尉遲改為了大唐的國姓李,其中一任國王叫做李聖天,因為造像大約有模仿毗沙門天王的形式,他的造像也被稱為"大像天王"、"小像天王",他當然也被人稱為"李天王",而且在西域各族,天王是首領的稱呼,這是習慣,並不稀奇,所以李聖天即"姓李的聖天可汗",也可作"李天王",這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李天王,時間是五代,早於"李靖天王"之說。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由於于闐國對毗沙門天王的信奉,他們甚至將毗沙門天王看作是自己的祖先,毗沙門天王也有了李天王的名號,所以託塔李天王是在李靖與毗沙門天王重合前就有了的名號。唐朝之後,衛國公李靖因赫赫軍功被人銘記,由於他們都被看作是軍隊的保護神,兩者的界限越發模糊,毗沙門天王也就逐漸分化,和民間的李靖融合起來,李靖也就成了哪吒的父親。

宋元時期李靖更是成為了武神,直到明代才被取代。這時百姓們對李靖的形象已經有了統一的口徑,他們一家在不同小說中的形象基本定型。至於他們為什麼生活在商朝,《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根本目的就是封神,神話人物要被封神,於是就將李靖他們安排在這裡。

那麼作為託塔李天王的原型,歷史上的李靖又是什麼樣的呢?他何以成神呢?

李靖,本名為藥師,出身於今陝西咸陽三原縣東北,也就是雍州三原人,生於官宦世家。在隋朝時,他的父親李詮擔任趙郡太守,舅舅為助隋朝滅陳的名將韓擒虎。李靖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文韜武略,可謂文武雙全,因聰穎勤學被他的舅舅稱讚是唯一可以和自己討論孫子、吳起之術的人。

到了隋末,天下大亂,擔任馬邑郡丞的李靖正歸晉陽留守李淵節制。他逐漸發覺李淵有不臣之心,處於兩難之地的他身為隋臣,受國家俸祿,最終決定到江都也就是今天江蘇省揚州市的江都區暗中報告隋煬帝李淵的野心,但待他剛剛到達長安,李淵已舉起大旗於太原起兵,大舉攻城,隨即便已殺到。隋氣數已盡,難以招架,李靖於城破後被俘,之後便被處以斬首之刑,臨危之際,李靖向李淵大喊道:您出兵起義本是為了天下除暴安良的大事,又何必為了私怨斬殺我呢?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李世民聽後深覺其膽量之大,又念及現在正逢多事之秋,起義軍也需要李靖這樣的將領,頓生惜才之意,於是將其收入麾下。這事只在李靖的一生中泛起小小的浪花,之後他的人生彷彿開了掛一樣。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派他協助趙郡王李孝恭討伐地方割據勢力——曾經的西樑小政權後代蕭銑,正逢長江汛期,江水暴漲,蕭銑自恃三峽天險,佔盡天時地利,狂妄自大,竟不加防備。李靖熟識兵法,欲險中求勝,遂領兵從江陵出發,沿三峽湍流直抵夷陵,進一步逼進敵軍腹地。李孝恭想一鼓作氣拿下敵軍,李靖則認為暫避其鋒芒,待敵軍逐漸氣衰,然後奮勇衝鋒,一擊得勝。前者否定了後者的建議,一意孤行,果然失敗而歸。守在原地的李靖看到敵軍前來大肆劫掠,局面一度混亂,決然出擊反殺樑軍,使敵軍死傷萬餘人。局面反轉後,李靖乘勝追擊,隨即包圍江陵,敵軍首領蕭銑見大勢已去,無法,只得投降,其所屬地區也盡歸李唐王朝。

此戰後,李靖一舉成名,被朝廷授予上柱國封永康縣公。

這是李靖傳奇的開始。由於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爆發了玄武門之變,李唐王朝皇位更替,朝中政局動盪,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趁此機會率領十幾萬雄健的騎兵侵犯涇州(今甘肅涇川西北),兵臨渭水便橋的北方,剛剛繼位的李世民決定親自前往與頡利可汗進行談判,勸其退兵。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突厥部落爆發雪災,牲畜紛紛死去,產生了連年的饑荒。頡利可汗逐漸不得民心,族人離散,內亂頓生。貞觀三年八月,李世民決定主動出擊。

次年的正月,李世民派遣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自馬邑(今山西朔縣)啟程,向惡陽嶺(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境內)進發,這一次敵軍再一次輕敵。李靖利用可汗的輕敵心態私下施展離間計得到內應,順利地攻克了定襄(今內蒙古清水河境內)。頡利可汗倉皇逃竄,唐軍順勢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再次擊敗敵軍,頡利可汗無奈,只能請求歸順唐朝。

李世民一面派部下表示同意並安撫敗軍,使敵人放鬆警惕,另一面卻命令李靖進抵陰山。頡利可汗被前鋒蘇定方率領的兩百多騎兵奇襲,突厥軍無法,只能四散而逃。李靖又領軍趕到,大敗突厥,殺敵萬餘人,俘虜人數也達十餘萬。頡利可汗在之後也被大軍俘虜,城下之盟終雪恥。

本來滅西樑、破突厥就足夠一位名將銘記一生,李靖早已決定卸甲歸田。沒想到在貞觀9年(公元635年)吐谷渾欲侵入涼州,李靖只好再次領兵掛帥,遠征吐谷渾。

次年,唐軍在庫山(今青海天峻)大破吐谷渾,將其向西逼退。李靖進而兵分南北兩路繼續進攻,南北方唐軍均大獲全勝,敵方首領帶領千餘騎兵失敗而逃,不久被屬下所殺,他的長子也率領部下歸降於唐。此時風光無限的李靖難免是站在風口浪尖上,他有一部下名叫高甑生,曾因在進攻敵軍時沒有按時到達而被判為延誤戰機,受到了李靖的責備,從而心生不滿。戰爭勝利後便串通他人,誣陷李靖意圖造反。

為將者,命中大忌便是功高蓋主。幸而李世民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並沒有對此信以為真,在派人調查完事情真相後將高甑生流放邊疆。不久後李靖再次加官進爵,他並未洋洋得意,反而因前事而越發謹慎,果斷申請退居二線,平日也減少了與外人的來往。已年過六旬的李靖淡出人們的視野,逐漸只在皇帝召問時諫言。

李靖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見識過不同的戰爭形態,參與內戰外戰,平江南,滅突厥,征服吐谷渾,均無一敗績,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司空見慣。李靖在西北地區的功績是由後來的中原王朝難以達到的,他作為戰神名副其實,《西遊記》中讓他統領十萬天兵天將不無道理。李靖於貞觀23年(公元649年)與世長辭,享年79歲,被皇帝下詔陪葬昭陵,這在當時看來無疑是天大的殊榮。沙場點兵,戎馬一生,贏得生前身後名,百姓十分推崇敬仰。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明清時期,小說創作達到了巔峰,《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作為神魔小說中的傑出代表,它們的內容不免帶有民間信仰的加工,而到了後世,李靖作為一生順風順水、叱吒風雲的將領,受百姓崇拜,形象逐漸神性。

然而神是由人創造的,又帶有人性。為他配上哪吒等兒子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生動,也使《封神演義》更具有社會價值和審美意義。但又由於他的形象過於完美,一輩子順風順水,不如名將岳飛、霍去病等來的曲折坎坷,他的故事訴說起來就沒有了英雄的宿命感,也就不足為人道也。反而是市井傳言更符合人們的內心需求,文學反映了生活,更高於生活。茶餘飯後,人們更願意討論生活的油鹽醬醋。

小說將李靖拉下神壇,人們發現他也不過是個普通的父親,這樣更具有社會認同感,名將身份的李靖自然不如父親身份的李靖,馬革裹屍的軍旅生活更不如神魔精怪來的有趣,大唐名將也就被慢慢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北方在中國古代長期處於政治、文化中心,宗教也長期傳播發展在北方,後來在民族大融合的契機下,南北文化也漸漸交融,在不同信仰的交鋒中,毗沙門天王逐漸勢微。作為文化載體之一的民間小說最終獲得了市民階層的喜愛,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封神演義》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李靖也就得以活在商周時期,關於他的神話故事得以流傳在坊間,代代相傳。而毗沙門天王的身份卻也被遺忘在歷史中。

哪吒父親李靖的原型,既有印度神話的影子,又來自中國歷史人物

總結:

時間具有雕刻的能力,歷史長河湧動著,運用著已有的素材,不斷創造著,改變著,這其中不乏百姓的加入,也可以說這是由他們主導的。平民百姓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帶來了諸多的神話故事。《封神演義》、《西遊記》自然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亦是歷史的產物。李靖形象的進化史顯示了印度宗教文化的中國化,他身上體現著佛道兩教文化的統一,反映了中國文化所擁有的巨大包容性。

參考資料:

《舊唐書》、《封神演義》

《毗沙門天王崇拜源流及其造像藝術》朱剛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