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和《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強調了哪吒變化為三頭六臂之能,這種奇異的外貌成為哪吒的“招牌形象”。變化之後的哪吒“有千變萬化之機,六臂三頭之勢,神威猛烈,聖武難敵。” 《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變化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以降妖伏魔,《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說:

俺這壁哪吒出馬。三頭颭颭。六臂輝輝。三頭颭颭顯神通, 六臂輝輝降妖怪……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哪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和《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強調了哪吒變化為三頭六臂之能,這種奇異的外貌成為哪吒的“招牌形象”。變化之後的哪吒“有千變萬化之機,六臂三頭之勢,神威猛烈,聖武難敵。” 《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變化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以降妖伏魔,《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說:

俺這壁哪吒出馬。三頭颭颭。六臂輝輝。三頭颭颭顯神通, 六臂輝輝降妖怪……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哪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版《西遊記》的哪吒三頭六臂形象

在元代戲劇中,哪吒神通廣大,慣於降魔。這些哪吒題材的作品豐富了哪吒的形象塑造,擴大了哪吒故事的傳播範圍,顯現出向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過渡的痕跡。若沒有這些雜劇廣泛流傳所起到的鋪墊作用,也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還不會給哪吒留那麼多筆墨。

雖然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還在不斷被強調(所相符的是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魔女,可見受佛經中毗沙門天王主領夜叉羅剎之說的影響),他主要還是作為佛教神靈而存在,但通過與道教的二郎神共同除魔,他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的重要性顯然也大大提升了。可見道教神靈體系正在嘗試將他接納其中。

(三)明清:道教神靈哪吒傳說的完成期

在佛教、道教和民間通俗文藝家的共同努力下,唐宋以來民間對於哪吒事蹟的持續塑造,在元代形成了以哪吒為主人公的雜劇,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哪吒傳說已經豐滿,再加上《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集合前代之功的神魔小說的普遍流行,哪吒形象進入定型期。

在定型期裡,首先確定了哪吒為李靖第三子的身份問題。原本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如今他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毗沙門天王是如何與大唐名將李靖相聯繫,融合形成“託塔李天王”這個在中國神仙體系中知名度極高的神靈,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才能盡述。總之,在元末明初,這種融合就已經接近完成了。楊景賢撰雜劇《西遊記》,第九齣“神佛降孫”中說:“李天王上雲:‘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毗沙門下有託塔李天王,可知在民間文學中毗沙門天王已經與唐代衛國公李靖的形象重合。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和《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強調了哪吒變化為三頭六臂之能,這種奇異的外貌成為哪吒的“招牌形象”。變化之後的哪吒“有千變萬化之機,六臂三頭之勢,神威猛烈,聖武難敵。” 《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變化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以降妖伏魔,《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說:

俺這壁哪吒出馬。三頭颭颭。六臂輝輝。三頭颭颭顯神通, 六臂輝輝降妖怪……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哪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版《西遊記》的哪吒三頭六臂形象

在元代戲劇中,哪吒神通廣大,慣於降魔。這些哪吒題材的作品豐富了哪吒的形象塑造,擴大了哪吒故事的傳播範圍,顯現出向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過渡的痕跡。若沒有這些雜劇廣泛流傳所起到的鋪墊作用,也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還不會給哪吒留那麼多筆墨。

雖然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還在不斷被強調(所相符的是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魔女,可見受佛經中毗沙門天王主領夜叉羅剎之說的影響),他主要還是作為佛教神靈而存在,但通過與道教的二郎神共同除魔,他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的重要性顯然也大大提升了。可見道教神靈體系正在嘗試將他接納其中。

(三)明清:道教神靈哪吒傳說的完成期

在佛教、道教和民間通俗文藝家的共同努力下,唐宋以來民間對於哪吒事蹟的持續塑造,在元代形成了以哪吒為主人公的雜劇,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哪吒傳說已經豐滿,再加上《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集合前代之功的神魔小說的普遍流行,哪吒形象進入定型期。

在定型期裡,首先確定了哪吒為李靖第三子的身份問題。原本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如今他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毗沙門天王是如何與大唐名將李靖相聯繫,融合形成“託塔李天王”這個在中國神仙體系中知名度極高的神靈,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才能盡述。總之,在元末明初,這種融合就已經接近完成了。楊景賢撰雜劇《西遊記》,第九齣“神佛降孫”中說:“李天王上雲:‘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毗沙門下有託塔李天王,可知在民間文學中毗沙門天王已經與唐代衛國公李靖的形象重合。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既然毗沙門天王等於李靖,那麼毗沙門天王的兒子自然也就是李靖的兒子。明清時,哪吒的這一身份是毋庸置疑的。晚明三臺山人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第十一回“哪吒行兵收華光”即說:“班部中文曲星餘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宮李靖天王之子,名喚哪吒。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一繡球,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雄兵,臨陣助戰,無有不勝。’”這裡毗沙門天王即李靖,即托塔天王,而哪吒也就成了李靖之第三子。雖然這造成了“大唐名將李靖穿越回殷周之際成為陳塘關總兵”的疑案,但並沒有影響到哪吒傳說的流傳。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和《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強調了哪吒變化為三頭六臂之能,這種奇異的外貌成為哪吒的“招牌形象”。變化之後的哪吒“有千變萬化之機,六臂三頭之勢,神威猛烈,聖武難敵。” 《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變化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以降妖伏魔,《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說:

俺這壁哪吒出馬。三頭颭颭。六臂輝輝。三頭颭颭顯神通, 六臂輝輝降妖怪……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哪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版《西遊記》的哪吒三頭六臂形象

在元代戲劇中,哪吒神通廣大,慣於降魔。這些哪吒題材的作品豐富了哪吒的形象塑造,擴大了哪吒故事的傳播範圍,顯現出向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過渡的痕跡。若沒有這些雜劇廣泛流傳所起到的鋪墊作用,也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還不會給哪吒留那麼多筆墨。

雖然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還在不斷被強調(所相符的是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魔女,可見受佛經中毗沙門天王主領夜叉羅剎之說的影響),他主要還是作為佛教神靈而存在,但通過與道教的二郎神共同除魔,他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的重要性顯然也大大提升了。可見道教神靈體系正在嘗試將他接納其中。

(三)明清:道教神靈哪吒傳說的完成期

在佛教、道教和民間通俗文藝家的共同努力下,唐宋以來民間對於哪吒事蹟的持續塑造,在元代形成了以哪吒為主人公的雜劇,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哪吒傳說已經豐滿,再加上《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集合前代之功的神魔小說的普遍流行,哪吒形象進入定型期。

在定型期裡,首先確定了哪吒為李靖第三子的身份問題。原本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如今他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毗沙門天王是如何與大唐名將李靖相聯繫,融合形成“託塔李天王”這個在中國神仙體系中知名度極高的神靈,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才能盡述。總之,在元末明初,這種融合就已經接近完成了。楊景賢撰雜劇《西遊記》,第九齣“神佛降孫”中說:“李天王上雲:‘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毗沙門下有託塔李天王,可知在民間文學中毗沙門天王已經與唐代衛國公李靖的形象重合。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既然毗沙門天王等於李靖,那麼毗沙門天王的兒子自然也就是李靖的兒子。明清時,哪吒的這一身份是毋庸置疑的。晚明三臺山人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第十一回“哪吒行兵收華光”即說:“班部中文曲星餘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宮李靖天王之子,名喚哪吒。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一繡球,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雄兵,臨陣助戰,無有不勝。’”這裡毗沙門天王即李靖,即托塔天王,而哪吒也就成了李靖之第三子。雖然這造成了“大唐名將李靖穿越回殷周之際成為陳塘關總兵”的疑案,但並沒有影響到哪吒傳說的流傳。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和《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強調了哪吒變化為三頭六臂之能,這種奇異的外貌成為哪吒的“招牌形象”。變化之後的哪吒“有千變萬化之機,六臂三頭之勢,神威猛烈,聖武難敵。” 《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變化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以降妖伏魔,《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說:

俺這壁哪吒出馬。三頭颭颭。六臂輝輝。三頭颭颭顯神通, 六臂輝輝降妖怪……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哪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版《西遊記》的哪吒三頭六臂形象

在元代戲劇中,哪吒神通廣大,慣於降魔。這些哪吒題材的作品豐富了哪吒的形象塑造,擴大了哪吒故事的傳播範圍,顯現出向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過渡的痕跡。若沒有這些雜劇廣泛流傳所起到的鋪墊作用,也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還不會給哪吒留那麼多筆墨。

雖然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還在不斷被強調(所相符的是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魔女,可見受佛經中毗沙門天王主領夜叉羅剎之說的影響),他主要還是作為佛教神靈而存在,但通過與道教的二郎神共同除魔,他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的重要性顯然也大大提升了。可見道教神靈體系正在嘗試將他接納其中。

(三)明清:道教神靈哪吒傳說的完成期

在佛教、道教和民間通俗文藝家的共同努力下,唐宋以來民間對於哪吒事蹟的持續塑造,在元代形成了以哪吒為主人公的雜劇,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哪吒傳說已經豐滿,再加上《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集合前代之功的神魔小說的普遍流行,哪吒形象進入定型期。

在定型期裡,首先確定了哪吒為李靖第三子的身份問題。原本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如今他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毗沙門天王是如何與大唐名將李靖相聯繫,融合形成“託塔李天王”這個在中國神仙體系中知名度極高的神靈,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才能盡述。總之,在元末明初,這種融合就已經接近完成了。楊景賢撰雜劇《西遊記》,第九齣“神佛降孫”中說:“李天王上雲:‘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毗沙門下有託塔李天王,可知在民間文學中毗沙門天王已經與唐代衛國公李靖的形象重合。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既然毗沙門天王等於李靖,那麼毗沙門天王的兒子自然也就是李靖的兒子。明清時,哪吒的這一身份是毋庸置疑的。晚明三臺山人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第十一回“哪吒行兵收華光”即說:“班部中文曲星餘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宮李靖天王之子,名喚哪吒。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一繡球,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雄兵,臨陣助戰,無有不勝。’”這裡毗沙門天王即李靖,即托塔天王,而哪吒也就成了李靖之第三子。雖然這造成了“大唐名將李靖穿越回殷周之際成為陳塘關總兵”的疑案,但並沒有影響到哪吒傳說的流傳。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託塔李天王與哪吒

其次,解決身份問題之後,哪吒行跡也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完善,形象逐漸穩定下來。這不能不提到成書於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書中“哪吒”條雲:

“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戴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罅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間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精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塔殿故,怒而索戰。帥時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間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士杵,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記錄,定下了後來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的基調,對諸多哪吒相關小說都造成了影響。要注意的是,雖然佛門授予哪吒法體,但哪吒的“歸屬”已經發生了變更。隨著其父毗沙門天王變成托塔天王李靖,成為玉帝天庭中的天兵首領,哪吒的身份也由佛門護法神的身份轉為由玉帝統轄的道教大羅仙,這大約在當時的宗教界和民間文學中已經形成了共識。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和《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強調了哪吒變化為三頭六臂之能,這種奇異的外貌成為哪吒的“招牌形象”。變化之後的哪吒“有千變萬化之機,六臂三頭之勢,神威猛烈,聖武難敵。” 《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變化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以降妖伏魔,《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說:

俺這壁哪吒出馬。三頭颭颭。六臂輝輝。三頭颭颭顯神通, 六臂輝輝降妖怪……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哪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版《西遊記》的哪吒三頭六臂形象

在元代戲劇中,哪吒神通廣大,慣於降魔。這些哪吒題材的作品豐富了哪吒的形象塑造,擴大了哪吒故事的傳播範圍,顯現出向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過渡的痕跡。若沒有這些雜劇廣泛流傳所起到的鋪墊作用,也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還不會給哪吒留那麼多筆墨。

雖然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還在不斷被強調(所相符的是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魔女,可見受佛經中毗沙門天王主領夜叉羅剎之說的影響),他主要還是作為佛教神靈而存在,但通過與道教的二郎神共同除魔,他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的重要性顯然也大大提升了。可見道教神靈體系正在嘗試將他接納其中。

(三)明清:道教神靈哪吒傳說的完成期

在佛教、道教和民間通俗文藝家的共同努力下,唐宋以來民間對於哪吒事蹟的持續塑造,在元代形成了以哪吒為主人公的雜劇,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哪吒傳說已經豐滿,再加上《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集合前代之功的神魔小說的普遍流行,哪吒形象進入定型期。

在定型期裡,首先確定了哪吒為李靖第三子的身份問題。原本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如今他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毗沙門天王是如何與大唐名將李靖相聯繫,融合形成“託塔李天王”這個在中國神仙體系中知名度極高的神靈,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才能盡述。總之,在元末明初,這種融合就已經接近完成了。楊景賢撰雜劇《西遊記》,第九齣“神佛降孫”中說:“李天王上雲:‘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毗沙門下有託塔李天王,可知在民間文學中毗沙門天王已經與唐代衛國公李靖的形象重合。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既然毗沙門天王等於李靖,那麼毗沙門天王的兒子自然也就是李靖的兒子。明清時,哪吒的這一身份是毋庸置疑的。晚明三臺山人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第十一回“哪吒行兵收華光”即說:“班部中文曲星餘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宮李靖天王之子,名喚哪吒。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一繡球,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雄兵,臨陣助戰,無有不勝。’”這裡毗沙門天王即李靖,即托塔天王,而哪吒也就成了李靖之第三子。雖然這造成了“大唐名將李靖穿越回殷周之際成為陳塘關總兵”的疑案,但並沒有影響到哪吒傳說的流傳。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託塔李天王與哪吒

其次,解決身份問題之後,哪吒行跡也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完善,形象逐漸穩定下來。這不能不提到成書於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書中“哪吒”條雲:

“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戴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罅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間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精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塔殿故,怒而索戰。帥時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間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士杵,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記錄,定下了後來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的基調,對諸多哪吒相關小說都造成了影響。要注意的是,雖然佛門授予哪吒法體,但哪吒的“歸屬”已經發生了變更。隨著其父毗沙門天王變成托塔天王李靖,成為玉帝天庭中的天兵首領,哪吒的身份也由佛門護法神的身份轉為由玉帝統轄的道教大羅仙,這大約在當時的宗教界和民間文學中已經形成了共識。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繡像,手持槍和繡球

很顯然《封神演義》是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為藍本的,哪吒三兄弟名號、哪吒殺龍、射死石記娘娘門人、以荷復生的情節均很相似。所不同的一是在《封神演義》中授塔者由如來變成了燃燈道人,比《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加淡化了佛家意味,二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尚未強調父子反目的情節,《封神演義》則增加了李靖父子衝突的新情節體系,突出了其戲劇性。在《封神演義》第十四回,李靖毀哪吒行宮,哪吒奮力追殺李靖,燃燈道人在李靖走投無路時授予其玲瓏塔,降服了哪籲。這一衝突後來也被《西遊記》所利用,並加以新的改編。

明末的《西遊記》因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哪吒形象塑造上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方面是形成了與《封神演義》略有不同、又都可以追溯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另一版本的哪吒事蹟,見第八十三回中:

“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

另一方面,《西遊記》首次確立了哪吒的兒童形象。在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中,哪吒的形象是:“頭戴紅花金紫圈,身披八寶繡盔甲,腳穿綠線皁皮靴,左帶花花繡球,右插九節銅鞭,手用長槍,身騎紅鬃白馬”,這樣的描述應當是個英武的年輕神將,小說中亦未強調哪吒的兒童特徵。《封神演義》裡,哪吒成長到七歲時鬧海,從年齡上看本應是個兒童,但他的蓮花化身“面如傅粉,脣似塗朱,眼運精光,身長一丈六尺”,如此身高,無論如何都不能視之為兒童了。之後,小說也從未將哪吒視為“兒童神將”,當哪吒大戰鄧嬋玉時,嘲諷鄧嬋玉“五體不全婦女”、“深閨弱質,不守家教”,而鄧嬋玉並未將哪吒視為兒童而反諷,只說“你就是傷吾父親仇人,今日受吾一刀!”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哪吒已經是成年男性形象了。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和《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強調了哪吒變化為三頭六臂之能,這種奇異的外貌成為哪吒的“招牌形象”。變化之後的哪吒“有千變萬化之機,六臂三頭之勢,神威猛烈,聖武難敵。” 《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變化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以降妖伏魔,《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說:

俺這壁哪吒出馬。三頭颭颭。六臂輝輝。三頭颭颭顯神通, 六臂輝輝降妖怪……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哪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版《西遊記》的哪吒三頭六臂形象

在元代戲劇中,哪吒神通廣大,慣於降魔。這些哪吒題材的作品豐富了哪吒的形象塑造,擴大了哪吒故事的傳播範圍,顯現出向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過渡的痕跡。若沒有這些雜劇廣泛流傳所起到的鋪墊作用,也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還不會給哪吒留那麼多筆墨。

雖然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還在不斷被強調(所相符的是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魔女,可見受佛經中毗沙門天王主領夜叉羅剎之說的影響),他主要還是作為佛教神靈而存在,但通過與道教的二郎神共同除魔,他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的重要性顯然也大大提升了。可見道教神靈體系正在嘗試將他接納其中。

(三)明清:道教神靈哪吒傳說的完成期

在佛教、道教和民間通俗文藝家的共同努力下,唐宋以來民間對於哪吒事蹟的持續塑造,在元代形成了以哪吒為主人公的雜劇,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哪吒傳說已經豐滿,再加上《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集合前代之功的神魔小說的普遍流行,哪吒形象進入定型期。

在定型期裡,首先確定了哪吒為李靖第三子的身份問題。原本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如今他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毗沙門天王是如何與大唐名將李靖相聯繫,融合形成“託塔李天王”這個在中國神仙體系中知名度極高的神靈,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才能盡述。總之,在元末明初,這種融合就已經接近完成了。楊景賢撰雜劇《西遊記》,第九齣“神佛降孫”中說:“李天王上雲:‘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毗沙門下有託塔李天王,可知在民間文學中毗沙門天王已經與唐代衛國公李靖的形象重合。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既然毗沙門天王等於李靖,那麼毗沙門天王的兒子自然也就是李靖的兒子。明清時,哪吒的這一身份是毋庸置疑的。晚明三臺山人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第十一回“哪吒行兵收華光”即說:“班部中文曲星餘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宮李靖天王之子,名喚哪吒。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一繡球,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雄兵,臨陣助戰,無有不勝。’”這裡毗沙門天王即李靖,即托塔天王,而哪吒也就成了李靖之第三子。雖然這造成了“大唐名將李靖穿越回殷周之際成為陳塘關總兵”的疑案,但並沒有影響到哪吒傳說的流傳。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託塔李天王與哪吒

其次,解決身份問題之後,哪吒行跡也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完善,形象逐漸穩定下來。這不能不提到成書於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書中“哪吒”條雲:

“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戴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罅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間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精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塔殿故,怒而索戰。帥時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間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士杵,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記錄,定下了後來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的基調,對諸多哪吒相關小說都造成了影響。要注意的是,雖然佛門授予哪吒法體,但哪吒的“歸屬”已經發生了變更。隨著其父毗沙門天王變成托塔天王李靖,成為玉帝天庭中的天兵首領,哪吒的身份也由佛門護法神的身份轉為由玉帝統轄的道教大羅仙,這大約在當時的宗教界和民間文學中已經形成了共識。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繡像,手持槍和繡球

很顯然《封神演義》是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為藍本的,哪吒三兄弟名號、哪吒殺龍、射死石記娘娘門人、以荷復生的情節均很相似。所不同的一是在《封神演義》中授塔者由如來變成了燃燈道人,比《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加淡化了佛家意味,二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尚未強調父子反目的情節,《封神演義》則增加了李靖父子衝突的新情節體系,突出了其戲劇性。在《封神演義》第十四回,李靖毀哪吒行宮,哪吒奮力追殺李靖,燃燈道人在李靖走投無路時授予其玲瓏塔,降服了哪籲。這一衝突後來也被《西遊記》所利用,並加以新的改編。

明末的《西遊記》因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哪吒形象塑造上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方面是形成了與《封神演義》略有不同、又都可以追溯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另一版本的哪吒事蹟,見第八十三回中:

“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

另一方面,《西遊記》首次確立了哪吒的兒童形象。在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中,哪吒的形象是:“頭戴紅花金紫圈,身披八寶繡盔甲,腳穿綠線皁皮靴,左帶花花繡球,右插九節銅鞭,手用長槍,身騎紅鬃白馬”,這樣的描述應當是個英武的年輕神將,小說中亦未強調哪吒的兒童特徵。《封神演義》裡,哪吒成長到七歲時鬧海,從年齡上看本應是個兒童,但他的蓮花化身“面如傅粉,脣似塗朱,眼運精光,身長一丈六尺”,如此身高,無論如何都不能視之為兒童了。之後,小說也從未將哪吒視為“兒童神將”,當哪吒大戰鄧嬋玉時,嘲諷鄧嬋玉“五體不全婦女”、“深閨弱質,不守家教”,而鄧嬋玉並未將哪吒視為兒童而反諷,只說“你就是傷吾父親仇人,今日受吾一刀!”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哪吒已經是成年男性形象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張紀中版《西遊記》中的哪吒

到了《西遊記》裡,哪吒的形象忽然一變。第四回裡形容哪吒說:

“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蓋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誠為天上麒麟子,果是煙霞綵鳳仙。龍種自然非俗相,妙齡端不類塵凡。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今受玉皇金口詔,敕射海會號三壇。”

“總角才遮囟”,所謂總角,是指男性加冠之前,將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年紀為八九歲到十三四歲之間,因此孫悟空嘲笑說“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乾”。這個哪吒形象與其他傳說中的描寫均不同,可以視為哪吒形象轉變為孩童天神的一大節點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和《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強調了哪吒變化為三頭六臂之能,這種奇異的外貌成為哪吒的“招牌形象”。變化之後的哪吒“有千變萬化之機,六臂三頭之勢,神威猛烈,聖武難敵。” 《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變化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以降妖伏魔,《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說:

俺這壁哪吒出馬。三頭颭颭。六臂輝輝。三頭颭颭顯神通, 六臂輝輝降妖怪……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哪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版《西遊記》的哪吒三頭六臂形象

在元代戲劇中,哪吒神通廣大,慣於降魔。這些哪吒題材的作品豐富了哪吒的形象塑造,擴大了哪吒故事的傳播範圍,顯現出向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過渡的痕跡。若沒有這些雜劇廣泛流傳所起到的鋪墊作用,也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還不會給哪吒留那麼多筆墨。

雖然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還在不斷被強調(所相符的是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魔女,可見受佛經中毗沙門天王主領夜叉羅剎之說的影響),他主要還是作為佛教神靈而存在,但通過與道教的二郎神共同除魔,他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的重要性顯然也大大提升了。可見道教神靈體系正在嘗試將他接納其中。

(三)明清:道教神靈哪吒傳說的完成期

在佛教、道教和民間通俗文藝家的共同努力下,唐宋以來民間對於哪吒事蹟的持續塑造,在元代形成了以哪吒為主人公的雜劇,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哪吒傳說已經豐滿,再加上《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集合前代之功的神魔小說的普遍流行,哪吒形象進入定型期。

在定型期裡,首先確定了哪吒為李靖第三子的身份問題。原本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如今他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毗沙門天王是如何與大唐名將李靖相聯繫,融合形成“託塔李天王”這個在中國神仙體系中知名度極高的神靈,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才能盡述。總之,在元末明初,這種融合就已經接近完成了。楊景賢撰雜劇《西遊記》,第九齣“神佛降孫”中說:“李天王上雲:‘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毗沙門下有託塔李天王,可知在民間文學中毗沙門天王已經與唐代衛國公李靖的形象重合。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既然毗沙門天王等於李靖,那麼毗沙門天王的兒子自然也就是李靖的兒子。明清時,哪吒的這一身份是毋庸置疑的。晚明三臺山人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第十一回“哪吒行兵收華光”即說:“班部中文曲星餘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宮李靖天王之子,名喚哪吒。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一繡球,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雄兵,臨陣助戰,無有不勝。’”這裡毗沙門天王即李靖,即托塔天王,而哪吒也就成了李靖之第三子。雖然這造成了“大唐名將李靖穿越回殷周之際成為陳塘關總兵”的疑案,但並沒有影響到哪吒傳說的流傳。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託塔李天王與哪吒

其次,解決身份問題之後,哪吒行跡也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完善,形象逐漸穩定下來。這不能不提到成書於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書中“哪吒”條雲:

“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戴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罅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間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精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塔殿故,怒而索戰。帥時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間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士杵,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記錄,定下了後來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的基調,對諸多哪吒相關小說都造成了影響。要注意的是,雖然佛門授予哪吒法體,但哪吒的“歸屬”已經發生了變更。隨著其父毗沙門天王變成托塔天王李靖,成為玉帝天庭中的天兵首領,哪吒的身份也由佛門護法神的身份轉為由玉帝統轄的道教大羅仙,這大約在當時的宗教界和民間文學中已經形成了共識。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繡像,手持槍和繡球

很顯然《封神演義》是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為藍本的,哪吒三兄弟名號、哪吒殺龍、射死石記娘娘門人、以荷復生的情節均很相似。所不同的一是在《封神演義》中授塔者由如來變成了燃燈道人,比《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加淡化了佛家意味,二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尚未強調父子反目的情節,《封神演義》則增加了李靖父子衝突的新情節體系,突出了其戲劇性。在《封神演義》第十四回,李靖毀哪吒行宮,哪吒奮力追殺李靖,燃燈道人在李靖走投無路時授予其玲瓏塔,降服了哪籲。這一衝突後來也被《西遊記》所利用,並加以新的改編。

明末的《西遊記》因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哪吒形象塑造上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方面是形成了與《封神演義》略有不同、又都可以追溯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另一版本的哪吒事蹟,見第八十三回中:

“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

另一方面,《西遊記》首次確立了哪吒的兒童形象。在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中,哪吒的形象是:“頭戴紅花金紫圈,身披八寶繡盔甲,腳穿綠線皁皮靴,左帶花花繡球,右插九節銅鞭,手用長槍,身騎紅鬃白馬”,這樣的描述應當是個英武的年輕神將,小說中亦未強調哪吒的兒童特徵。《封神演義》裡,哪吒成長到七歲時鬧海,從年齡上看本應是個兒童,但他的蓮花化身“面如傅粉,脣似塗朱,眼運精光,身長一丈六尺”,如此身高,無論如何都不能視之為兒童了。之後,小說也從未將哪吒視為“兒童神將”,當哪吒大戰鄧嬋玉時,嘲諷鄧嬋玉“五體不全婦女”、“深閨弱質,不守家教”,而鄧嬋玉並未將哪吒視為兒童而反諷,只說“你就是傷吾父親仇人,今日受吾一刀!”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哪吒已經是成年男性形象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張紀中版《西遊記》中的哪吒

到了《西遊記》裡,哪吒的形象忽然一變。第四回裡形容哪吒說:

“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蓋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誠為天上麒麟子,果是煙霞綵鳳仙。龍種自然非俗相,妙齡端不類塵凡。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今受玉皇金口詔,敕射海會號三壇。”

“總角才遮囟”,所謂總角,是指男性加冠之前,將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年紀為八九歲到十三四歲之間,因此孫悟空嘲笑說“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乾”。這個哪吒形象與其他傳說中的描寫均不同,可以視為哪吒形象轉變為孩童天神的一大節點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江版《西遊記》中的哪吒

很顯然,作為孩童形象的哪吒,其受歡迎程度更加提升。《西遊記》中稱其為“小哥”、“小童男”, 形容他“玉面嬌容如滿月,朱脣方口露銀牙”,稱呼他“身小聲洪多壯麗,三天護教惡哪吒”。在一眾中老年神仙中,哪吒的降妖本領沒有“縮水”,但辨識度提高了,也因面容可愛而更加接地氣。

"

最近半個多月,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成了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話題之一。你去看《哪吒》了嗎,你給這部被稱為“國漫良心”的電影打幾分?你喜歡電影中的哪吒造型嗎?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國人認為哪吒的形象就應該是一個脣紅齒白粉嫩嫩的童子形象。比如在各版與哪吒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哪吒長這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61年《大鬧天宮》版三頭六臂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哪吒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79年《哪吒鬧海》中的哪吒

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戲說、笑談,特意塑造另類形象),有時候影視作品中的哪吒沒有安排兒童演員來扮演,看起來可能有些“違和”,不過總的說來,哪吒是一個年輕的兒童形象,這從哪吒所獨有的髮型就能看出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那麼,哪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嗎,哪吒的故事又是從什麼時代起開始流傳、定型的呢? 在古人心目中,哪吒一直是這麼個孩童長相嗎?

(一)唐代:佛教鬼王哪吒初入中國

哪吒之名實際來自印度,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是為佛教護法神

在早期佛教中,哪吒系毗沙門天王之子。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385-433)譯《佛所行贊·生品》即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明確說明了哪吒(那羅鳩婆)是毗沙門天王所生。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天王)其塔奉釋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何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離其側。”《毗沙門儀軌》亦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哪吒此時被認為是毗沙門天王所親厚的第三子,捧塔隨侍。

也有一種說法,哪吒是毗沙門天王之孫,同見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雲:“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不過這種說法後來沒有流行。

那麼,最早的哪吒形象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子承父業”的神靈,這要從他的父親毗沙門天王說起。

大家對這位天王其實非常熟悉。到過龍門石窟的盆友一定會記得在盧舍那大佛旁邊有一位託塔的天王,那就是毗沙門天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龍門石窟奉先寺盛唐毗沙門天王造像

毗沙門天王亦譯為北方多聞天王。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廟時,在天王殿常常會見到四大天王塑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保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圖為敦煌雷音寺天王殿供奉的持傘、花狐貂的北方多聞天王,系泰國居士王靜所捐贈的香樟木造像。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敦煌雷音寺天王殿的多聞天王

據 587 年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毗沙門(多聞),主北方掌領夜叉(持國天王主東方,掌領乾闥婆;增長天王主南方,掌領鳩槃荼;廣目天王主西方,掌領各處龍王)。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據《長阿含經》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雲多聞,主領夜叉羅剎。

下圖為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發心雕造的版畫,榜題“大聖毗沙門天王”,圖中毗沙門天王頭戴鳥翼形寶冠,身著甲冑,雙手分別託塔、執戟。左側有天女手捧花果,右側有童子與羅剎侍立。羅剎右手高舉著一個嬰兒,寓意為西域于闐國王自認為是毗沙門天王的後裔,這位羅剎自然是毗沙門天王的下屬之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毗沙門天王既然為眾夜叉羅剎之主,其形象當然凶厲勝過和善,隨侍左右的哪吒亦如是。唐不空所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哪吒“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毗沙門神其孫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持口齒,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唐菩提流志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說哪吒為藥叉大將,如果不知道藥叉大將是什麼形象,我們可以參看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藥叉大將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此外,《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呪王陀羅尼經》雲“召哪吒鳩伐羅天王” 《釋迦陀野儀軌》稱哪吒為鬼神王,《地藏菩薩本願經》將哪吒列入鬼王。無論是藥叉大將、天王、鬼王、鬼神王,哪吒最初是以佛門降魔除惡之護法大神的形象出現在國人的神靈世界之中,他看起來忿怒、威猛甚至凶惡,絕對稱不上可愛。

不過,變化在悄悄地發生。

晚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雲:“(宣律)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邃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在這則神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內涵:

第一,此時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已經確定,而毗沙門天王為軍戰、護國之神,常與西北戰事相聯繫,因此宣律說“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

第二,哪吒為僧人護法,且地位頗高,能掌佛牙,說明他在晚唐時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佛教神祗。

第三,哪吒此時形象已經開始“年輕化”,呈現為“少年”面貌。這在哪吒形象中國化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明清小說中那個脣紅齒白的兒童化哪吒形象初見苗頭。

(二)宋元:佛道交融下的哪吒傳說

在宋元時期,原本僅僅存在於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逐漸被融入了道教體系。佛教中凶惡夜叉神形象在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國化,從印度血統演化為了中國血統。

1、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唐代之後,毗沙門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關係即確定為父子關係。北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亦云:“天王太子即哪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在民間開始傳誦哪吒大神之名,並逐漸產生、附會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以哪吒為主角的傳說故事。

晚唐至宋代期間,當代人所耳熟能詳的哪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故事慢慢定型蘇轍曾作《哪吒》一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這首詩中已經可以看出在《西遊記》中哪吒故事的天王之子、生性叛逆、父子不和、佛賜寶塔、以佛為父等基本元素。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疑問,比如北宋陳善卿《祖庭事苑·卷六·哪吒》中有云;“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指出這個故事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依據卻又極其流行。

哪吒為何會在晚唐到宋代期間形成了“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其原因之一在於闡釋佛理。如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中說,“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全身報之父母,然後得本來身,此亦是哪吒本來之身。”南宋普濟《五巧會元》則敘說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這體現的是哪吒主動脫離紅塵幻象——身體,拋棄執著之念,明心見性,內求諸己,原本寄託著佛理,只是,這層意味在後來的神魔小說中被掩蓋了,反而成了李靖與哪吒父子反目的橋段。

2、哪吒伏魔

在元代,出現了系統、完整的哪吒故事,他成為主角登上了戲劇舞臺。這一時期有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表演哪吒與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飲酒後,二郎神醉箭射破鎖魔鏡,逃出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哪吒與二郎神一起擒拿妖魔的故事。另一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受佛祖釋迦牟尼派遣,先後變成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降伏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四魔女。此外還有雜劇《哪吒神力擒巡使》,已佚。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水陸壁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和《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強調了哪吒變化為三頭六臂之能,這種奇異的外貌成為哪吒的“招牌形象”。變化之後的哪吒“有千變萬化之機,六臂三頭之勢,神威猛烈,聖武難敵。” 《猛烈哪吒三變化》中,哪吒變化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以降妖伏魔,《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說:

俺這壁哪吒出馬。三頭颭颭。六臂輝輝。三頭颭颭顯神通, 六臂輝輝降妖怪……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哪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版《西遊記》的哪吒三頭六臂形象

在元代戲劇中,哪吒神通廣大,慣於降魔。這些哪吒題材的作品豐富了哪吒的形象塑造,擴大了哪吒故事的傳播範圍,顯現出向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過渡的痕跡。若沒有這些雜劇廣泛流傳所起到的鋪墊作用,也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還不會給哪吒留那麼多筆墨。

雖然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還在不斷被強調(所相符的是焰魔山群鬼和夜叉山魔女,可見受佛經中毗沙門天王主領夜叉羅剎之說的影響),他主要還是作為佛教神靈而存在,但通過與道教的二郎神共同除魔,他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的重要性顯然也大大提升了。可見道教神靈體系正在嘗試將他接納其中。

(三)明清:道教神靈哪吒傳說的完成期

在佛教、道教和民間通俗文藝家的共同努力下,唐宋以來民間對於哪吒事蹟的持續塑造,在元代形成了以哪吒為主人公的雜劇,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哪吒傳說已經豐滿,再加上《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集合前代之功的神魔小說的普遍流行,哪吒形象進入定型期。

在定型期裡,首先確定了哪吒為李靖第三子的身份問題。原本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如今他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毗沙門天王是如何與大唐名將李靖相聯繫,融合形成“託塔李天王”這個在中國神仙體系中知名度極高的神靈,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才能盡述。總之,在元末明初,這種融合就已經接近完成了。楊景賢撰雜劇《西遊記》,第九齣“神佛降孫”中說:“李天王上雲:‘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毗沙門下有託塔李天王,可知在民間文學中毗沙門天王已經與唐代衛國公李靖的形象重合。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既然毗沙門天王等於李靖,那麼毗沙門天王的兒子自然也就是李靖的兒子。明清時,哪吒的這一身份是毋庸置疑的。晚明三臺山人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第十一回“哪吒行兵收華光”即說:“班部中文曲星餘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宮李靖天王之子,名喚哪吒。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一繡球,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雄兵,臨陣助戰,無有不勝。’”這裡毗沙門天王即李靖,即托塔天王,而哪吒也就成了李靖之第三子。雖然這造成了“大唐名將李靖穿越回殷周之際成為陳塘關總兵”的疑案,但並沒有影響到哪吒傳說的流傳。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的託塔李天王與哪吒

其次,解決身份問題之後,哪吒行跡也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完善,形象逐漸穩定下來。這不能不提到成書於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書中“哪吒”條雲:

“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戴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罅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間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精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塔殿故,怒而索戰。帥時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間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士杵,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記錄,定下了後來神魔小說中哪吒形象的基調,對諸多哪吒相關小說都造成了影響。要注意的是,雖然佛門授予哪吒法體,但哪吒的“歸屬”已經發生了變更。隨著其父毗沙門天王變成托塔天王李靖,成為玉帝天庭中的天兵首領,哪吒的身份也由佛門護法神的身份轉為由玉帝統轄的道教大羅仙,這大約在當時的宗教界和民間文學中已經形成了共識。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繡像,手持槍和繡球

很顯然《封神演義》是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為藍本的,哪吒三兄弟名號、哪吒殺龍、射死石記娘娘門人、以荷復生的情節均很相似。所不同的一是在《封神演義》中授塔者由如來變成了燃燈道人,比《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加淡化了佛家意味,二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尚未強調父子反目的情節,《封神演義》則增加了李靖父子衝突的新情節體系,突出了其戲劇性。在《封神演義》第十四回,李靖毀哪吒行宮,哪吒奮力追殺李靖,燃燈道人在李靖走投無路時授予其玲瓏塔,降服了哪籲。這一衝突後來也被《西遊記》所利用,並加以新的改編。

明末的《西遊記》因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哪吒形象塑造上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方面是形成了與《封神演義》略有不同、又都可以追溯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另一版本的哪吒事蹟,見第八十三回中:

“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

另一方面,《西遊記》首次確立了哪吒的兒童形象。在餘象鬥所編《南遊記》中,哪吒的形象是:“頭戴紅花金紫圈,身披八寶繡盔甲,腳穿綠線皁皮靴,左帶花花繡球,右插九節銅鞭,手用長槍,身騎紅鬃白馬”,這樣的描述應當是個英武的年輕神將,小說中亦未強調哪吒的兒童特徵。《封神演義》裡,哪吒成長到七歲時鬧海,從年齡上看本應是個兒童,但他的蓮花化身“面如傅粉,脣似塗朱,眼運精光,身長一丈六尺”,如此身高,無論如何都不能視之為兒童了。之後,小說也從未將哪吒視為“兒童神將”,當哪吒大戰鄧嬋玉時,嘲諷鄧嬋玉“五體不全婦女”、“深閨弱質,不守家教”,而鄧嬋玉並未將哪吒視為兒童而反諷,只說“你就是傷吾父親仇人,今日受吾一刀!”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哪吒已經是成年男性形象了。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張紀中版《西遊記》中的哪吒

到了《西遊記》裡,哪吒的形象忽然一變。第四回裡形容哪吒說:

“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蓋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誠為天上麒麟子,果是煙霞綵鳳仙。龍種自然非俗相,妙齡端不類塵凡。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今受玉皇金口詔,敕射海會號三壇。”

“總角才遮囟”,所謂總角,是指男性加冠之前,將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年紀為八九歲到十三四歲之間,因此孫悟空嘲笑說“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乾”。這個哪吒形象與其他傳說中的描寫均不同,可以視為哪吒形象轉變為孩童天神的一大節點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浙江版《西遊記》中的哪吒

很顯然,作為孩童形象的哪吒,其受歡迎程度更加提升。《西遊記》中稱其為“小哥”、“小童男”, 形容他“玉面嬌容如滿月,朱脣方口露銀牙”,稱呼他“身小聲洪多壯麗,三天護教惡哪吒”。在一眾中老年神仙中,哪吒的降妖本領沒有“縮水”,但辨識度提高了,也因面容可愛而更加接地氣。

哪吒的前世今生:“萌萌噠”的三太子,原型是印度佛教鬼王

2003年版《哪吒傳奇》中的哪吒

哪吒形象由《西遊記》開始,就徹底被演化為孩童神將。對哪吒形象的這種重新設計,也許與通俗文學試圖迎合觀眾喜好、形成新鮮感有關,也許是對哪吒自唐以來的三太子身份、少年形象的進一步發展。總之,在明末清初時,曾經的護法鬼王那羅鳩婆被中國化,轉化為極具中國特色的孩童神靈、道教玉皇大帝的天兵統帥託塔李天王之子,他頭挽雙髻,年齡幼小,卻又神通廣大,三頭六臂。他雖然還具有佛教的內核(蓮化身),但他與其父託塔李天王的職司均為在道教天庭中統領天兵的戰神,披上了一層道教外衣。這層外衣使託塔李天王和哪吒都具有中國式的形容穿著,活躍在中國本土傳奇、戲劇、小說之中,使人常常忘記了託塔李天王的佛教毗沙門天王出身,也完全想不起哪吒原本是佛教的鬼王、夜叉大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