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

文/格瓦拉同志

在唐朝創建及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偉,而隨著權勢和名望的日漸攀升,他的野心逐漸膨脹,為爭奪儲位不斷地與兄長太子李建成發生衝突,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在這場變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殺。

"

文/格瓦拉同志

在唐朝創建及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偉,而隨著權勢和名望的日漸攀升,他的野心逐漸膨脹,為爭奪儲位不斷地與兄長太子李建成發生衝突,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在這場變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殺。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李建成為保住太子之位,屢次跟李世民衝突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如願以償地獲得儲位,原太子系成員全部被清除,而李建成的四大心腹-魏徵、王珪、薛萬徹、馮立,都被迫投降李世民。那麼,這4人在投降後都得到怎樣的待遇?最終結局如何?

魏徵早年間參加瓦崗軍起義,後跟隨李密一起降唐,並投入太子李建成帳下效力,擔任太子洗馬。李建成對魏徵極為器重,而後者為了幫助太子樹立名聲,便建議他出兵征討竇建德的餘黨劉黑闥,從而平定河北、山東等地,使得名望大漲。不僅如此,魏徵還經常勸諫李建成早日對李世民動手,把他驅逐到地方上去,可惜太子沒能及時聽從,結果釀成最後的悲劇。

"

文/格瓦拉同志

在唐朝創建及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偉,而隨著權勢和名望的日漸攀升,他的野心逐漸膨脹,為爭奪儲位不斷地與兄長太子李建成發生衝突,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在這場變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殺。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李建成為保住太子之位,屢次跟李世民衝突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如願以償地獲得儲位,原太子系成員全部被清除,而李建成的四大心腹-魏徵、王珪、薛萬徹、馮立,都被迫投降李世民。那麼,這4人在投降後都得到怎樣的待遇?最終結局如何?

魏徵早年間參加瓦崗軍起義,後跟隨李密一起降唐,並投入太子李建成帳下效力,擔任太子洗馬。李建成對魏徵極為器重,而後者為了幫助太子樹立名聲,便建議他出兵征討竇建德的餘黨劉黑闥,從而平定河北、山東等地,使得名望大漲。不僅如此,魏徵還經常勸諫李建成早日對李世民動手,把他驅逐到地方上去,可惜太子沒能及時聽從,結果釀成最後的悲劇。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魏徵之直言敢諫著稱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看重魏徵的骨鯁忠誠,非但沒有追究他挑撥離間之罪,反而對他委以重任。唐太宗在位期間,魏徵以致君堯舜為己任,在大事小情上對唐太宗屢屢犯言直諫,後者雖然常常被冒犯,但每每都能虛心納諫。魏徵因諫言有功,在太宗朝官至宰相,封鄭國公,官爵、名望之高,達人臣之極。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因病去世,終年64歲,死後被追贈為司空、相州都督。

王珪起初侍奉隋朝,官至太常治禮郎,後因叔父王頍參與漢王楊諒叛亂受牽連,逃往終南山中避難十餘年,直到李淵起兵攻佔關中後,才在丞相司錄李綱的舉薦下,出任唐王世子李建成的諮議參軍。唐朝建立後,李建成被冊立為太子,而備受他器重的王珪則升任太子中允。王珪侍奉李建成期間,與魏徵一起出謀劃策,意在幫太子樹立名望、驅逐李世民,可惜最終並未阻止李建成被殺、李世民上位的結局。

"

文/格瓦拉同志

在唐朝創建及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偉,而隨著權勢和名望的日漸攀升,他的野心逐漸膨脹,為爭奪儲位不斷地與兄長太子李建成發生衝突,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在這場變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殺。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李建成為保住太子之位,屢次跟李世民衝突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如願以償地獲得儲位,原太子系成員全部被清除,而李建成的四大心腹-魏徵、王珪、薛萬徹、馮立,都被迫投降李世民。那麼,這4人在投降後都得到怎樣的待遇?最終結局如何?

魏徵早年間參加瓦崗軍起義,後跟隨李密一起降唐,並投入太子李建成帳下效力,擔任太子洗馬。李建成對魏徵極為器重,而後者為了幫助太子樹立名聲,便建議他出兵征討竇建德的餘黨劉黑闥,從而平定河北、山東等地,使得名望大漲。不僅如此,魏徵還經常勸諫李建成早日對李世民動手,把他驅逐到地方上去,可惜太子沒能及時聽從,結果釀成最後的悲劇。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魏徵之直言敢諫著稱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看重魏徵的骨鯁忠誠,非但沒有追究他挑撥離間之罪,反而對他委以重任。唐太宗在位期間,魏徵以致君堯舜為己任,在大事小情上對唐太宗屢屢犯言直諫,後者雖然常常被冒犯,但每每都能虛心納諫。魏徵因諫言有功,在太宗朝官至宰相,封鄭國公,官爵、名望之高,達人臣之極。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因病去世,終年64歲,死後被追贈為司空、相州都督。

王珪起初侍奉隋朝,官至太常治禮郎,後因叔父王頍參與漢王楊諒叛亂受牽連,逃往終南山中避難十餘年,直到李淵起兵攻佔關中後,才在丞相司錄李綱的舉薦下,出任唐王世子李建成的諮議參軍。唐朝建立後,李建成被冊立為太子,而備受他器重的王珪則升任太子中允。王珪侍奉李建成期間,與魏徵一起出謀劃策,意在幫太子樹立名望、驅逐李世民,可惜最終並未阻止李建成被殺、李世民上位的結局。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王珪官至宰相,封郡公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因為欣賞王珪的才能和忠誠,不僅赦免他先前的罪狀,而且還屢屢提拔他的官職。唐太宗在位期間,王珪與魏徵一起,均以敢於直言進諫著稱,並因此受到皇帝的器重,最終官至宰相,封永寧郡公。不僅如此,唐太宗為了表示恩寵,還把女兒南平公主嫁給王珪之子王敬直。貞觀十三年(639年),王珪因病去世,終年69歲,死後被追贈為吏部尚書。

薛萬徹是隋朝名將薛世雄第四子,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隋朝末年,薛萬徹依附於幽州軍閥羅藝,後跟隨他一起投降唐朝,併成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玄武門之變中,薛萬徹率東宮衛士力戰,甚至一度要進攻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向他出示李建成的首級,薛萬徹才停止戰鬥,並逃入終南山避難。李世民上位後,因為欣賞薛萬徹的驍勇忠誠,便屢屢派人招降他,最終成功地說服他為自己效力。

"

文/格瓦拉同志

在唐朝創建及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偉,而隨著權勢和名望的日漸攀升,他的野心逐漸膨脹,為爭奪儲位不斷地與兄長太子李建成發生衝突,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在這場變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殺。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李建成為保住太子之位,屢次跟李世民衝突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如願以償地獲得儲位,原太子系成員全部被清除,而李建成的四大心腹-魏徵、王珪、薛萬徹、馮立,都被迫投降李世民。那麼,這4人在投降後都得到怎樣的待遇?最終結局如何?

魏徵早年間參加瓦崗軍起義,後跟隨李密一起降唐,並投入太子李建成帳下效力,擔任太子洗馬。李建成對魏徵極為器重,而後者為了幫助太子樹立名聲,便建議他出兵征討竇建德的餘黨劉黑闥,從而平定河北、山東等地,使得名望大漲。不僅如此,魏徵還經常勸諫李建成早日對李世民動手,把他驅逐到地方上去,可惜太子沒能及時聽從,結果釀成最後的悲劇。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魏徵之直言敢諫著稱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看重魏徵的骨鯁忠誠,非但沒有追究他挑撥離間之罪,反而對他委以重任。唐太宗在位期間,魏徵以致君堯舜為己任,在大事小情上對唐太宗屢屢犯言直諫,後者雖然常常被冒犯,但每每都能虛心納諫。魏徵因諫言有功,在太宗朝官至宰相,封鄭國公,官爵、名望之高,達人臣之極。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因病去世,終年64歲,死後被追贈為司空、相州都督。

王珪起初侍奉隋朝,官至太常治禮郎,後因叔父王頍參與漢王楊諒叛亂受牽連,逃往終南山中避難十餘年,直到李淵起兵攻佔關中後,才在丞相司錄李綱的舉薦下,出任唐王世子李建成的諮議參軍。唐朝建立後,李建成被冊立為太子,而備受他器重的王珪則升任太子中允。王珪侍奉李建成期間,與魏徵一起出謀劃策,意在幫太子樹立名望、驅逐李世民,可惜最終並未阻止李建成被殺、李世民上位的結局。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王珪官至宰相,封郡公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因為欣賞王珪的才能和忠誠,不僅赦免他先前的罪狀,而且還屢屢提拔他的官職。唐太宗在位期間,王珪與魏徵一起,均以敢於直言進諫著稱,並因此受到皇帝的器重,最終官至宰相,封永寧郡公。不僅如此,唐太宗為了表示恩寵,還把女兒南平公主嫁給王珪之子王敬直。貞觀十三年(639年),王珪因病去世,終年69歲,死後被追贈為吏部尚書。

薛萬徹是隋朝名將薛世雄第四子,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隋朝末年,薛萬徹依附於幽州軍閥羅藝,後跟隨他一起投降唐朝,併成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玄武門之變中,薛萬徹率東宮衛士力戰,甚至一度要進攻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向他出示李建成的首級,薛萬徹才停止戰鬥,並逃入終南山避難。李世民上位後,因為欣賞薛萬徹的驍勇忠誠,便屢屢派人招降他,最終成功地說服他為自己效力。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薛萬徹被唐太宗召為妹夫,並很受重用

唐太宗在位期間,薛萬徹多次配合李靖、李勣等人作戰,在消滅東突厥、平定薛延陀、征討高句麗等戰事中屢建殊功,因功拜右武衛大將軍,封武安郡公,並迎娶太宗之妹丹陽公主為妻。唐高宗即位後,宰相長孫無忌因與薛萬徹不和,便誣陷他“謀反”,準備擁立荊王李元景為帝。唐高宗被長孫無忌蠱惑,在沒有查明真相的情況下,便將薛萬徹斬首,時在永徽四年(653年)二月。

馮立出身將門,不僅武藝超群,而且略涉書記,是一位文武兼備的將領。李建成做太子時,因為欣賞馮立的能力,便將他引為心腹,並任命其為東宮翊衛車騎將軍。玄武門之變中,馮立在李建成被殺、部屬大多逃散的情況下,為了替主公報仇,依然率殘軍攻打玄武門,並殺死李世民手下驍將敬君弘。

"

文/格瓦拉同志

在唐朝創建及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偉,而隨著權勢和名望的日漸攀升,他的野心逐漸膨脹,為爭奪儲位不斷地與兄長太子李建成發生衝突,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在這場變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殺。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李建成為保住太子之位,屢次跟李世民衝突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如願以償地獲得儲位,原太子系成員全部被清除,而李建成的四大心腹-魏徵、王珪、薛萬徹、馮立,都被迫投降李世民。那麼,這4人在投降後都得到怎樣的待遇?最終結局如何?

魏徵早年間參加瓦崗軍起義,後跟隨李密一起降唐,並投入太子李建成帳下效力,擔任太子洗馬。李建成對魏徵極為器重,而後者為了幫助太子樹立名聲,便建議他出兵征討竇建德的餘黨劉黑闥,從而平定河北、山東等地,使得名望大漲。不僅如此,魏徵還經常勸諫李建成早日對李世民動手,把他驅逐到地方上去,可惜太子沒能及時聽從,結果釀成最後的悲劇。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魏徵之直言敢諫著稱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看重魏徵的骨鯁忠誠,非但沒有追究他挑撥離間之罪,反而對他委以重任。唐太宗在位期間,魏徵以致君堯舜為己任,在大事小情上對唐太宗屢屢犯言直諫,後者雖然常常被冒犯,但每每都能虛心納諫。魏徵因諫言有功,在太宗朝官至宰相,封鄭國公,官爵、名望之高,達人臣之極。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因病去世,終年64歲,死後被追贈為司空、相州都督。

王珪起初侍奉隋朝,官至太常治禮郎,後因叔父王頍參與漢王楊諒叛亂受牽連,逃往終南山中避難十餘年,直到李淵起兵攻佔關中後,才在丞相司錄李綱的舉薦下,出任唐王世子李建成的諮議參軍。唐朝建立後,李建成被冊立為太子,而備受他器重的王珪則升任太子中允。王珪侍奉李建成期間,與魏徵一起出謀劃策,意在幫太子樹立名望、驅逐李世民,可惜最終並未阻止李建成被殺、李世民上位的結局。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王珪官至宰相,封郡公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因為欣賞王珪的才能和忠誠,不僅赦免他先前的罪狀,而且還屢屢提拔他的官職。唐太宗在位期間,王珪與魏徵一起,均以敢於直言進諫著稱,並因此受到皇帝的器重,最終官至宰相,封永寧郡公。不僅如此,唐太宗為了表示恩寵,還把女兒南平公主嫁給王珪之子王敬直。貞觀十三年(639年),王珪因病去世,終年69歲,死後被追贈為吏部尚書。

薛萬徹是隋朝名將薛世雄第四子,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隋朝末年,薛萬徹依附於幽州軍閥羅藝,後跟隨他一起投降唐朝,併成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玄武門之變中,薛萬徹率東宮衛士力戰,甚至一度要進攻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向他出示李建成的首級,薛萬徹才停止戰鬥,並逃入終南山避難。李世民上位後,因為欣賞薛萬徹的驍勇忠誠,便屢屢派人招降他,最終成功地說服他為自己效力。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薛萬徹被唐太宗召為妹夫,並很受重用

唐太宗在位期間,薛萬徹多次配合李靖、李勣等人作戰,在消滅東突厥、平定薛延陀、征討高句麗等戰事中屢建殊功,因功拜右武衛大將軍,封武安郡公,並迎娶太宗之妹丹陽公主為妻。唐高宗即位後,宰相長孫無忌因與薛萬徹不和,便誣陷他“謀反”,準備擁立荊王李元景為帝。唐高宗被長孫無忌蠱惑,在沒有查明真相的情況下,便將薛萬徹斬首,時在永徽四年(653年)二月。

馮立出身將門,不僅武藝超群,而且略涉書記,是一位文武兼備的將領。李建成做太子時,因為欣賞馮立的能力,便將他引為心腹,並任命其為東宮翊衛車騎將軍。玄武門之變中,馮立在李建成被殺、部屬大多逃散的情況下,為了替主公報仇,依然率殘軍攻打玄武門,並殺死李世民手下驍將敬君弘。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們的結局如何?

馮立官至廣州都督,在任時頗有惠政

等到變亂被平定後,馮立才主動向李世民謝罪,並解釋自己負隅頑抗的原因。李世民對馮立的忠誠無比感慨,不僅赦免他的罪狀,而且還將他收入帳下。唐太宗登基後,東突厥頡利可汗率軍20萬進犯長安,一直打到渭水便橋,此時馮立不畏凶險,僅率百餘名騎兵迎戰,殺傷、俘虜敵軍甚多,由是受到唐太宗的嘉獎。事後,馮立被拔擢為廣州都督,在職數年甚有惠政,最終卒於任上。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