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

李鴻章墓在合肥城東十五里的大興集。當時的大興集只是附近幾個村落的商品集散地,又傳是太平天國在合肥城外設的買賣街。

李鴻章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墓地的墓道用從英國進口的耐火磚砌成。1903年李鴻章去世以後,靈柩被運回合肥,葬於東郊的大興集。


"

李鴻章墓在合肥城東十五里的大興集。當時的大興集只是附近幾個村落的商品集散地,又傳是太平天國在合肥城外設的買賣街。

李鴻章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墓地的墓道用從英國進口的耐火磚砌成。1903年李鴻章去世以後,靈柩被運回合肥,葬於東郊的大興集。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李鴻章享堂原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建有大大小小房屋99間。取久久之意,碑額中間刻有“清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神道碑”24個字。

大興集不是李鴻章出生的地方,也不是他家祖墳所在地。李鴻章將自己的墓地選在這裡,是因為他平生崇仰包拯。

1882年他還解囊白銀二千八百兩建包拯祠,且自撰碑記。當時包拯葬地就在大興集,所以李鴻章墓址就在離包拯墓約300米的小夏郢村。


"

李鴻章墓在合肥城東十五里的大興集。當時的大興集只是附近幾個村落的商品集散地,又傳是太平天國在合肥城外設的買賣街。

李鴻章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墓地的墓道用從英國進口的耐火磚砌成。1903年李鴻章去世以後,靈柩被運回合肥,葬於東郊的大興集。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李鴻章享堂原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建有大大小小房屋99間。取久久之意,碑額中間刻有“清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神道碑”24個字。

大興集不是李鴻章出生的地方,也不是他家祖墳所在地。李鴻章將自己的墓地選在這裡,是因為他平生崇仰包拯。

1882年他還解囊白銀二千八百兩建包拯祠,且自撰碑記。當時包拯葬地就在大興集,所以李鴻章墓址就在離包拯墓約300米的小夏郢村。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本地民眾通稱李鴻章墓、包拯墓以及貼近的明朝開國功臣蔡國公張德勝墓(20世紀年代初,修築鐵路被毀)為“一里三公”。而李鴻章墓因興修年代未久、又官位最高、規模更為宏大。

當地人民為了迎接1958年“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到來,興辦鋼鐵廠,李鴻章的遺骸被從墓地掘出。

“賣國賊”李鴻章的墳墓,很多人對他早已窺覷已久,接到上級指示後,當地高級生產合作社抽調了32個生產隊的隊長對李鴻章墓進行發掘。


"

李鴻章墓在合肥城東十五里的大興集。當時的大興集只是附近幾個村落的商品集散地,又傳是太平天國在合肥城外設的買賣街。

李鴻章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墓地的墓道用從英國進口的耐火磚砌成。1903年李鴻章去世以後,靈柩被運回合肥,葬於東郊的大興集。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李鴻章享堂原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建有大大小小房屋99間。取久久之意,碑額中間刻有“清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神道碑”24個字。

大興集不是李鴻章出生的地方,也不是他家祖墳所在地。李鴻章將自己的墓地選在這裡,是因為他平生崇仰包拯。

1882年他還解囊白銀二千八百兩建包拯祠,且自撰碑記。當時包拯葬地就在大興集,所以李鴻章墓址就在離包拯墓約300米的小夏郢村。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本地民眾通稱李鴻章墓、包拯墓以及貼近的明朝開國功臣蔡國公張德勝墓(20世紀年代初,修築鐵路被毀)為“一里三公”。而李鴻章墓因興修年代未久、又官位最高、規模更為宏大。

當地人民為了迎接1958年“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到來,興辦鋼鐵廠,李鴻章的遺骸被從墓地掘出。

“賣國賊”李鴻章的墳墓,很多人對他早已窺覷已久,接到上級指示後,當地高級生產合作社抽調了32個生產隊的隊長對李鴻章墓進行發掘。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由於墓室非常堅固,一鐵錘砸下去,不見任何反應。人們想用炸藥將墓室炸開,但是炸藥對墓室也不起作用。

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從幾十米以外的地方,挖了一個地道,從下面鑽進了墓室,才把棺材給拖了出來。

墓室裡並排著兩口棺材,分別是李鴻章和夫人趙小蓮的。趙夫人的遺體依然保存完好,她身著華貴的衣服,就像在熟睡。棺材裡的那條慈禧太后特賜陪葬的陀羅經被還是好好的,被人拿回去洗洗後蓋了。


"

李鴻章墓在合肥城東十五里的大興集。當時的大興集只是附近幾個村落的商品集散地,又傳是太平天國在合肥城外設的買賣街。

李鴻章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墓地的墓道用從英國進口的耐火磚砌成。1903年李鴻章去世以後,靈柩被運回合肥,葬於東郊的大興集。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李鴻章享堂原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建有大大小小房屋99間。取久久之意,碑額中間刻有“清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神道碑”24個字。

大興集不是李鴻章出生的地方,也不是他家祖墳所在地。李鴻章將自己的墓地選在這裡,是因為他平生崇仰包拯。

1882年他還解囊白銀二千八百兩建包拯祠,且自撰碑記。當時包拯葬地就在大興集,所以李鴻章墓址就在離包拯墓約300米的小夏郢村。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本地民眾通稱李鴻章墓、包拯墓以及貼近的明朝開國功臣蔡國公張德勝墓(20世紀年代初,修築鐵路被毀)為“一里三公”。而李鴻章墓因興修年代未久、又官位最高、規模更為宏大。

當地人民為了迎接1958年“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到來,興辦鋼鐵廠,李鴻章的遺骸被從墓地掘出。

“賣國賊”李鴻章的墳墓,很多人對他早已窺覷已久,接到上級指示後,當地高級生產合作社抽調了32個生產隊的隊長對李鴻章墓進行發掘。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由於墓室非常堅固,一鐵錘砸下去,不見任何反應。人們想用炸藥將墓室炸開,但是炸藥對墓室也不起作用。

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從幾十米以外的地方,挖了一個地道,從下面鑽進了墓室,才把棺材給拖了出來。

墓室裡並排著兩口棺材,分別是李鴻章和夫人趙小蓮的。趙夫人的遺體依然保存完好,她身著華貴的衣服,就像在熟睡。棺材裡的那條慈禧太后特賜陪葬的陀羅經被還是好好的,被人拿回去洗洗後蓋了。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墓


趙夫人棺柩旁的一個小箱子裡還有一個精緻的木盒子。木盒被打開後,但裡面放著兩塊金燦燦的“金磚”,有人用秤稱了一下,重達30餘斤。大家都認為這兩塊“金磚”一定是金子做成的,但經過銀行鑑定,卻發現是銅製成的。

李鴻章屍體因為層層棉絮包紮,保存尚屬完好,他所枕的金元寶下還有一本冊子,是他親筆所寫的自傳。李鴻章身旁放著一副眼鏡、一塊懷錶、一個柺杖,身下墊著七枚金幣,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狀擺放著。

當時挖墓的人回憶說:“李鴻章穿著黃馬褂的遺體保存完好。狂熱的人們用繩子拴著遺體,將其掛在拖拉機後面遊街示眾直至屍骨散盡。”(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