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民宿點亮美麗鄉村'

"

記者 牟聯文 通訊員 牟俊能 何 往

6月26日清晨,迎著第一縷陽光,“花間隱”民宿主人李英忙碌起來。侍弄完庭院花草,又忙著給客人準備早餐。

近年來,利川市通過實施“十村百企萬戶”鄉村民宿振興工程,民宿旅遊產業從無到有,年均接待客人250多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8億元,帶動旅遊、餐飲、物流、農副產品銷售等行業迅猛發展。

到目前,全市民宿產業覆蓋50多個山村,經營戶近1500戶,擁有客房1.2萬間,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百萬遊客覓鄉愁

八百里清江源,風景如畫。可山高且阻,富饒的資源沉睡千年。綠水青山何時能轉化為金山銀山?

隨著宜萬鐵路、滬渝高速等一批國家重點基礎交通工程建成,久藏深山的利川不再沉寂,一批批都市歇涼客紛至沓來。

“城裡人旅遊,除了看景點,更愛尋鄉愁。利川的村莊個個山清水秀,為什麼不讓他們離鄉愁再近一些呢?像臺灣那樣發展民宿,既彌補城市酒店接待不足,又讓大量空置民房換來財富。”經過充分調研,利川市率先將旅遊開發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度融合,出臺“十村百企萬戶”鄉村民宿旅遊方案,以建設十個重點民宿村、百個旅遊企業、萬戶民宿為目標,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業態豐富、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品質良好的鄉村民宿旅遊產品,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2015年10月,利川創新組建國資企業——龍船調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負責轄區景區建設和整合營銷等與旅遊事業發展有關的業務。翌年4月,龍船調民宿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成立,負責鄉村民宿開發與管理。

同年5月,東城街道辦事處白鵲山村黨支部書記胡昌輝率領全村“先吃螃蟹”。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白鵲山村擁有6600畝原始森林,一排排韻味十足的土家吊腳樓,318國道穿村而過,距城區僅8公里,位於騰龍洞、清江古河床、大水井、大峽谷等景點的十字路口,區位優勢明顯。

“一個獨立衛生間改造補貼1500元,一個標間補貼6000元。”利川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為白鵲山實施硬化、亮化、美化工程,鼓勵村民將老房子升級成民宿,一座座舒適漂亮又頗具民族風格的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白鵲山村的示範引領下,其他有條件的鄉鎮相繼成立工作專班,進村入戶宣傳、指導民宿建設。

高質內核贏喝彩

首批民宿改造如期完成,新的難題又來了,如何讓供需雙方快速對接?

體旅搭臺,唱民宿大戲。2016年6月,利川一舉攬下山地馬拉松賽首站賽事,起跑點就設在白鵲山村。連續4年,山馬賽令“中國涼爽之城”聞名遐邇,成為推進當地全域旅遊、加快鄉村振興的催化劑。

默默無聞的白鵲山火了。貧困戶向貞富新建10多間房,一個夏季就賺10多萬元的消息傳開,村民們“炸開了鍋”。全村發展民宿100餘戶,年收入二三十萬元的比比皆是。

“一房難求,一床難求。”胡昌輝介紹,每年夏天,遊客蜂擁而來,去年最高峰一天接待遊客1700多人。

“民宿火了,但更要練好內功。”龍船調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牽頭髮力,對全市民宿統一規劃,統一驗收,規範流程,提檔升級。

“進門先倒茶,客來要行禮,WiFi熱水都配齊,安全清潔要俱全……”該市推出民宿掛星評選體系,指導全市民宿改造,從經營場所、經營用房、客房設施、衛浴、廚房和餐廳、消防安全、接待服務、民宿管理等八個方面進行規範並驗收。

打通網絡“最後一公里”

“客人在哪裡,網絡就連到哪裡。”近幾年,利川利用互聯網平臺重點推廣、規範和發展民宿產業。

李英是最早一批“觸網”的民宿代表。她在攜程、去哪兒、飛豬等網絡平臺都掛有訂房信息。如今,“花間隱”75%的客房訂單都來自網絡。

利川市不僅讓民宿插上互聯網翅膀,而且巧借平臺口碑評價體系,解決山大人稀監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不能讓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該市健全線上線下信息溝通機制,搭建OTA民宿預訂、旅遊線路定製平臺,構建“一部手機逛民宿”智慧旅遊平臺,有機鏈接旅遊協會、旅行社、民宿企業、民宿經營業主和遊客,實現民宿旅遊信息互通,有序合理分流遊客。

在利川電商館,一座佔地5000平方米的民宿體驗館令人歎為觀止。這是利川市與武漢蜂巢電子商務公司合作搭建的民宿展示館,該館位於南環路西段的電商產業園內,小青瓦、花格窗、飛簷翹角……具有濃厚的土家氣息。推開兩扇木門,曲徑通幽,依次可見風格各異的民宿款式。

這裡是眾創空間和培訓基地,通過舉辦線上系列實景培訓授課,農民學習各種民宿設計,交流新媒體環境下的民宿品牌運營。在3個配套區,遊客可觀賞土家歌舞,品嚐鄉村味道,體驗文化技藝傳承,遇到喜歡的民宿風格,可直接掃碼下單預訂。

近來,一批利川農民“網紅”火爆社交平臺,他們在抖音、快手、火山等小視頻社交平臺上施展才藝,吸引民宿關注流量。

利川還與阿里巴巴、抖音、今日頭條、百度地圖等平臺全方位合作,利用互聯網打通民宿出山的“最後一公里”,民宿業主上網率從5%增加到近90%。

鄉村振興歌如潮

“稍等片刻,馬上開車來火車站接你們。”6月25日大清早,白鵲山村的向志昭、向志雲兩兄弟就忙開了。即將入伏,武漢客人正爭相逃離“火爐”到利川來避暑。

向家兄弟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靠南下打工謀生。2017年,兄弟倆在村支書勸說下,回鄉將閒置的住房改造成民宿。全家老小齊上陣,種菜、做農家飯、唱山民歌、表演擺手舞、當徒步旅行嚮導,當年就賺了40多萬元。兩兄弟乾脆將房子打通,合辦“兄弟民宿”。

往昔,利川20多萬農民南下打工,大片村莊只剩留守老人和兒童。如今,很多青壯年回鄉發展民宿,空殼村人氣漸旺。

6月26日,汪營鎮石壩村,一群女士沉浸在清風林海中,在教練的引領下練習瑜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們全是當地村民。

2018年,由廣東恩施商會會長覃太明投資的北緯30度童話小鎮民宿群正式啟動,歷時一年,部分工程已經完工。石壩集鎮一棟棟舊房子免費塗成五顏六色,斑斕的小鎮宛若地中海邊的希臘古城。企業開展手工、繪畫、露營、徒步等戶外和研學活動,號召村民跑步、練瑜伽,村裡的婦女們受到影響,成為忠實粉絲。

在馬前村,過去被垃圾塞滿的仙女河如今溪流潺潺,清澈見底,每天早上到河邊步道晨練的遊客與村民來來往往。以興辦民宿為契機,該村出臺村民公約,整治衛生環境,改水改廁改路,安裝路燈。

入夜,遊客與村民共同表演,百姓大舞臺歡歌笑語。城鄉觀念的碰撞,深刻改變著舊山村的生產生活習慣。

鄉村民宿點亮美麗鄉村,一幅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在利川大地徐徐展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