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衝突又起,卡扎菲當年為什麼會失敗?

利比亞 的黎波里 政治 局勢君 2019-04-24

卡扎菲在2011年的10月20號死於一幫年輕人的亂槍之下,從那以後,利比亞就開始了混亂無序的模式。利比亞的權力過去只屬於卡扎菲和他的小夥伴,卡扎菲之後權力變成碎片散落在全國各地,誰都可以撿起來然後自封為王。如今卡扎菲去世已經七年半了,利比亞的秩序依然沒有恢復。

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利比亞的現狀,那就是“軍閥割據”。民兵組織在全國各處擁兵自重,宗教組織和部落勢力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自稱利比亞政府的機構對他們無可奈何。在全國大大小小的派系中,排在前兩名的一個叫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這個組織受西方支持;另一個叫利比亞國民軍,代表的是卡扎菲時代的統治力量。

這兩大組織控制了利比亞最重要的地區,彼此視對方為最具威脅的對手。在它倆看來,只要吃掉了對方,就意味著國家統治權的到手,其他那些不成氣候的武裝組織就可以留在秋後慢慢收拾。利比亞的政治局面如果要發生大的變動,也幾乎取決於這兩方的實際動作。

利比亞衝突又起,卡扎菲當年為什麼會失敗?

(利比亞國民軍老大哈夫塔爾)

利比亞國民軍的老大叫哈夫塔爾,哈夫塔爾手裡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他控制著利比亞東部和南部的大片領土。上個禮拜哈夫塔爾就下令,讓自己的手下朝著首都的黎波里開始推進,看架勢好像打算消滅民族團結政府。收到消息後民族團結那邊很緊張,派出自己的人馬抄起傢伙備戰,戰爭有點一觸即發的味道。

見此情景世界各國紛紛喊話讓雙方保持冷靜,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甚至親自坐飛機到利比亞跑了一趟,和雙方的代表坐下來泡茶,希望兩邊賣自己一個面子。喝完茶當古特雷斯登上專機離開的時候,他對記者的迴應有點悲觀,似乎暗示人家沒有給他多少面子,衝突爆發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當年卡扎菲父子離開人世後,那些推波助瀾的國家原因為只要組織一場選舉,弄出一個議會和總統,利比亞就會走進新時代。可是如今7年過去了,新時代並沒有出現,所有幻想的政治進程也似乎停滯不前。好像利比亞人習慣了卡扎菲的統治方式,一旦那種方式沒了,其它的方式他們用不慣也不喜歡。

卡扎菲是一個非常能幹的人,當年他以一個上尉的身份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親西方的利比亞王國,自己做了最高統治者。那一年卡扎菲才27歲,這個年齡大部分男人能做到升職加薪就已經很有追求了,問鼎最高權力這種事連做夢都不敢做。統治者的位置卡扎菲一次性坐了42年,他本人也從一個歲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性情古怪的老頭。

利比亞衝突又起,卡扎菲當年為什麼會失敗?

(年輕時的卡扎菲)

在卡扎菲執政的40年裡,利比亞的整體情況還是不錯的。他興修了大型的水利系統,解決了全國人民的用水問題;給利比亞人提供了免費的醫療和教育,提供了免費的住房;人均GDP非洲第一,國家沒有任何外債。這在整個中東地區乃至非洲地區都是數一數二的。

這種好的生活條件來自利比亞豐富的油氣資源,況且利比亞的人口只有600多萬,平均下來每個人得到的就多了。和同一時期周邊國家比起來,卡扎菲時期的利比亞人日子過得相當不錯。當卡扎菲離去之後,利比亞人過上了兵荒馬亂的生活,各種公共設施癱瘓,一些人開始含著淚懷念卡扎菲。

前後巨大的差異,難免讓人鬧不明白:利比亞人為什麼要推翻卡扎菲呢?最想不通這個問題的人大概就是卡扎菲本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卡扎菲既沒有選擇流亡也沒有選擇自殺,他每天在失望和困惑的狀態裡東躲西藏,堅信自己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和隨從們在那些被民眾遺棄的破房子裡一邊嘆息,一邊期待著兒子可以製造奇蹟。

但是奇蹟沒有發生,他的兒子要麼被抓要麼戰死。當卡扎菲被人從一截廢棄的管道里拖出來的時候,他的不解和失望達到了頂點,他不停的問那些折磨自己的年輕人: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然而那些年輕人沒有回答他,當然他們心裡也沒有答案。

利比亞衝突又起,卡扎菲當年為什麼會失敗?

(晚年的卡扎菲)

面前的卡扎菲曾經是遙不可及的君主,他殺人不眨眼並且不能被質疑,如今卻像個可憐的乞丐一樣跪地求饒,不但可以碰而且可以隨便揍。於是圍觀的年輕人大膽地對卡扎菲抽耳光,對他拳打腳踢,做了他們曾經不敢想象的事情,這讓他們激動不已。受盡折磨後,他們對著卡扎菲的頭部和胸口開槍,奄奄一息的時候,卡扎菲終究沒鬧明白這些年輕人為什麼要那麼對待他。

我們會簡單地認為只要生活條件不錯,那麼統治者就已經做得很好了,畢竟這個世界上很多國家連這一點都做不好。以這種實用主義的觀點去看,利比亞人似乎應該繼續跟隨卡扎菲混下去。可是人的需求是複雜的,物質水平滿足了就想要別的,而卡扎菲除了還算不錯的物質,其它方面做得一點兒也不好。

在卡扎菲統治的那42年裡,利比亞其實沒有政府,只有一些性質模糊的機構在管理國家的運行,而那些機構都得服從卡扎菲的個人意志,換句話說卡扎菲就是一個萬人之上的封建君主。這種治國方式嚴重地拉開了他和人民之間的距離,他是高聳入雲的統治者,國民從來沒有當家做主的感覺。

統治者卡扎菲不允許任何反對他的人出現,也不允許任何組織未經許可挑戰他的權威。但凡出現了這樣的人或者組織,卡扎菲會立刻派人將他們處死,行刑的過程還被製成電視節目,在黃金時段循環播放。這種恐怖的行為一再出現,利比亞人也就很難記住他的功勞,只記得他的殘暴。

利比亞衝突又起,卡扎菲當年為什麼會失敗?

(卡扎菲受到媒體的圍堵)

殘暴的卡扎菲非常擔心自己的安全,他怕有人像27歲的自己那樣站出來推翻自己,也害怕自己對反對者的殘酷引起報復,所以他任人唯親。卡扎菲的親屬和他那個部落的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的身邊,變成了這個國家的統治階層,其他人註定遠離權力的中心,只能壓抑自己對權力的渴望而不能有所行動。

因為任人唯親,卡扎菲家族廣泛控制著利比亞所有賺錢的行業,比如能源、電信、鐵路、傳媒、金融等等。卡扎菲的家族和他的親信門擁有鉅額的財富,他們的生活無比奢侈。整個國家就像他們的私營企業,而普通人獲得的更像是老闆的施捨。貧富差距會引起矛盾,貪汙腐敗更會引起矛盾,但是這些似乎卡扎菲並沒有在意,或許他覺得自己的老辦法可以搞定一切。

很顯然,卡扎菲那幫人和利比亞人民之間的關係沒有平等可言,但他自己卻認為一切本該如此,統治階級就是統治階級,被統治者應該對他們的努力感恩戴德。讓利比亞這樣的國家保持內部穩定已經實屬不易,自己驕奢淫逸的生活是應得的,隨意處死反對者也是為了大家好。

可是人的需求是複雜的,除了日子可以過下去,他們還需要社會地位,需要被尊重,需要公平的感覺,甚至需要參與國家的管理。當卡扎菲和他的團隊煙消雲散之後,利比亞的管理權一直沒有聚集到一起,這是因為在卡扎菲獨斷專行的40年裡,利比亞人沒有產生任何有關權力分配和參與的意識,他們覺得權力應該去爭奪,如果投票就能獲得權力,那還要武器幹什麼用呢?

利比亞衝突又起,卡扎菲當年為什麼會失敗?

(2011年利比亞內戰)

當年卡扎菲用他那難以描述的複雜手段,平衡了部落之間的爭端,壓制了宗教組織的對立,搞定了不同利益集團的訴求,讓利比亞處在一個相對脆弱的穩定狀態裡。當卡扎菲撒手人寰以後,平衡和制約的力量一起隨他而去,過去的爭端和矛盾全部爆發,它們互不相讓,它們互相交手。

我們不能因為利比亞人現在過得不如以前,就認為他們應該回到以前,畢竟卡扎菲的治國模式很難長久。假如卡扎菲在晚年可以進行一些政治改革,建立一個像模像樣的政府並把權力移交出去,那麼他完全可以化身為國家元老,穿著自己鍾愛的奇裝異服,住在自己喜歡的帳篷裡安度晚年,親手書寫自己傳奇的回憶錄。然而歷史不能被假設和重來,他玩砸了。

如今利比亞國民軍的最高控制者哈夫塔爾,身上出現了卡扎菲的影子。假如哈夫塔爾搞定了民族團結政府,他或許真的會變成第二個卡扎菲。利用卡扎菲的手段重新統治利比亞,雖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卻是利比亞人最熟悉的方式,也可以最快地讓民眾的生活恢復正常。

利比亞衝突又起,卡扎菲當年為什麼會失敗?

(卡扎菲在帳篷裡接見布萊爾)

如果一切迴歸了正常,然後哈夫塔爾真的打算長期做第二個卡扎菲,那麼卡扎菲的結局就是他的未來。如果哈夫塔爾可以審時度勢進行改革,讓利比亞出現正常的國家職能機構,讓利比亞慢慢過渡成一個正常的國家,哈夫塔爾或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

讓家裡人過上吃穿不愁的生活,這或許是多數男人的追求,然而光有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好男人應該做的還要更多。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他跟老婆孩子的關係註定相處的艱難。一個家庭而言如此,一個國家而言道理也是類似的,卡扎菲的悲劇就在於他只滿足了利比亞人民的物質需求,儘管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