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遊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園
天馬行文
1/13 李白墓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太白鎮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緊鄰寧蕪高速太白出口,墓葬附近地貌為江南丘陵,東高西低,東面為當塗縣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處於青山西麓隴地上,坐北朝南。
2/13 唐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時為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的李陽冰(李白的族叔)將他葬於城南龍山東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範作之子範傳正與時任當塗縣令諸葛縱合力遷葬於與龍山相對的青山。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為唐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3/13 李白一生傾情當塗,鍾愛青山,在他六十二年顛沛流離的生命旅程中,曾七次來到當塗。一、開元十三年(725)李白乘舟離蜀,出三峽,南遊洞庭,居安陸,遊襄漢,達當塗。二、開元十五年(727),李白東涉溟海之後,溯舟西上觀雲夢,至當塗。
4/13 天寶六年(747)李白賜金還山後,懷著傲岸自負的心緒,不滿現實的心情,由揚州、金陵沿江而上,住當塗。四、天寶十三至十五年間,(754-756)李白盤桓於金陵、當塗、宣城、南陵、涇縣、青陽、秋浦之間,遊遍了皖南的山山水水,這期間在當塗逗留時間最長。
5/13 天寶十五年--肅宗至德元年(756)冬,永王李璘(唐肅宗之弟)以平亂為名,聘李白為幕僚,討代兵敗,李白獲罪下獄,後流放夜郎(今貴州正安縣),在巫山途中遇赦。從此,他又輾轉於金陵、宣城、歷陽、當塗。 六、公元761年,李白聞雍王李適大破安史叛軍史朝義,修復洛陽,毅然從軍,不料因病折回,行至金陵,窮困潦倒,無依無靠,迫不得已,抱病乘舟投族叔當塗令李陽冰。
6/13 公元762年,李白因年歲已高、身患疾病,仍登龍山,遊青山,此時可謂此一時,彼一時,終於以一首臨終歌病死於當塗。
7/13 唐代大詩人李白以其充滿浪漫、靈動色彩的詩作,一方面表現出他謳歌祖國的壯麗河山,反映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崇尚大自然的情懷; 另一方面出於對勞動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 出於對國家統一的熱切願望,他敢於傲視權貴,諷刺時政,表現了憤世嫉俗的精神。
8/13 李白被後世譽為詩仙。他的一虛一實墓塋,彷彿也是一首詩,極耐後人嚼味。李白早年遊蹤甚廣。41歲由道士吳筠推薦,在長安翰林院供奉,參與政事。安史之亂後退出政壇,四處飄泊,晚年窮困潦倒。唐上元二年(761年)秋天,他抱病投奔族叔、時為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的李陽冰。次年病重,慎重地將一生全部著作交給李陽冰。
9/13 當年11月,李白病勢日劇,每日咳痰不止,自知將要離開人世,便寫下了《笑歌行》、《悲歌行》。臨終前賦有《臨路歌》(即《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推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終以腐肋疾\(胸肺膿穿孔),病死在當塗,終年61歲。
10/13 李白死後,李陽冰精心將李白詩稿編成《草堂集》10卷,併為其撰寫了序(這本集子現已散佚)。又將李白葬於當塗縣城南5公里的龍山東麓。與龍山隔河相望的青山,是南齊著名詩人謝朓常遊之地,李白生前酷愛謝朓的人品與詩歌。李陽冰以為將李白葬於龍山,對李白在天之靈也算有了個很好的交代 。
11/13 在離青山李白墓20公里的採石磯上,還有一座李白衣冠冢。傳說李白晚年常來江邊的磯頭上,飲酒賞月,對江吟詩。在一個皓月當空之夜,醉時跳江捉月,沉於江中。屍體漂於青山,葬於青山,其衣冠被江上漁夫撈起,葬於採石鎮內。1972年被遷葬於採石磯上。墓前碑刻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幾個大字,既蒼勁有力,又隱飄逸脫俗之氣,為現代著名書法家林散之手書。
12/13 山下有太白樓一座,初為唐代紀念李白常遊採石磯而建。李白衣冠冢與太白樓,吸引了歷代遊人。許多詩人騷客遊此,常將李白投江捉月的傳說故事加以發揮,彷彿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之死,只有按傳說故事的結局才符合李白的歸宿。
13/13
2017-09-1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