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作者班固

四十歲時,朱雲拜經學家蕭望之白子友為師,學習《論語》和《易》。雖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僅僅數年就得到了蕭、白二人的真傳,開始以才學聞名於世,甚至還得到一眾粉絲追捧,其中華陰守丞算是較為狂熱的一位。他認為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書漢元帝請求委任朱云為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朱雲乃一介布衣,更無入仕經驗,而御史大夫卻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且不論朱雲能否勝任,更重要的是該職正由有口皆碑的賢臣貢禹所擔任。若要提拔從未參政過的朱雲,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現任副總理踢走,這不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對。太子少傅匡衡(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認為:御史大夫是“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國家股肱”,朱雲不僅“好勇”,更曾因行俠而犯法,實在不能勝任;並且他還覺得亂舉薦的華陰守丞“有奸心”。最終華陰守丞獲罪入獄,朱雲則幸運地沒有受到牽連,躲過了“粉絲惹禍,偶像埋單”的定律。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作者班固

四十歲時,朱雲拜經學家蕭望之白子友為師,學習《論語》和《易》。雖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僅僅數年就得到了蕭、白二人的真傳,開始以才學聞名於世,甚至還得到一眾粉絲追捧,其中華陰守丞算是較為狂熱的一位。他認為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書漢元帝請求委任朱云為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朱雲乃一介布衣,更無入仕經驗,而御史大夫卻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且不論朱雲能否勝任,更重要的是該職正由有口皆碑的賢臣貢禹所擔任。若要提拔從未參政過的朱雲,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現任副總理踢走,這不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對。太子少傅匡衡(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認為:御史大夫是“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國家股肱”,朱雲不僅“好勇”,更曾因行俠而犯法,實在不能勝任;並且他還覺得亂舉薦的華陰守丞“有奸心”。最終華陰守丞獲罪入獄,朱雲則幸運地沒有受到牽連,躲過了“粉絲惹禍,偶像埋單”的定律。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圖書檔案,屬於副丞相

既然有拖偶像後腿的粉絲,自然也有給偶像助攻的粉絲。當時,漢元帝因喜愛讀《易》,常安排群儒當廷辯論,結果少府五鹿充宗屢戰屢勝,導致“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這使得他深受漢元帝器重,也因此愈發目中無人。為了打壓五鹿充宗的囂張氣焰,群儒中朱雲的粉絲便將朱雲舉薦給元帝,說他學富五車,對《易》的研究不下於五鹿充宗,元帝因此召其入宮與五鹿充宗進行辯論。

朱雲可能當不了御史大夫,但和人辯論卻是他的強項。入殿之後他毫不怯場,只見他“攝衣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接連抓住五鹿充宗話語中的漏洞進攻,完全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一戰下來,五鹿充宗大敗而歸,群儒興奮地對五鹿充宗嘲諷道:“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藉著這場由粉絲爭取來的辯論賽,朱雲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了漢元帝,因此被任命為博士,不久後又升為杜陵縣令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作者班固

四十歲時,朱雲拜經學家蕭望之白子友為師,學習《論語》和《易》。雖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僅僅數年就得到了蕭、白二人的真傳,開始以才學聞名於世,甚至還得到一眾粉絲追捧,其中華陰守丞算是較為狂熱的一位。他認為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書漢元帝請求委任朱云為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朱雲乃一介布衣,更無入仕經驗,而御史大夫卻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且不論朱雲能否勝任,更重要的是該職正由有口皆碑的賢臣貢禹所擔任。若要提拔從未參政過的朱雲,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現任副總理踢走,這不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對。太子少傅匡衡(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認為:御史大夫是“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國家股肱”,朱雲不僅“好勇”,更曾因行俠而犯法,實在不能勝任;並且他還覺得亂舉薦的華陰守丞“有奸心”。最終華陰守丞獲罪入獄,朱雲則幸運地沒有受到牽連,躲過了“粉絲惹禍,偶像埋單”的定律。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圖書檔案,屬於副丞相

既然有拖偶像後腿的粉絲,自然也有給偶像助攻的粉絲。當時,漢元帝因喜愛讀《易》,常安排群儒當廷辯論,結果少府五鹿充宗屢戰屢勝,導致“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這使得他深受漢元帝器重,也因此愈發目中無人。為了打壓五鹿充宗的囂張氣焰,群儒中朱雲的粉絲便將朱雲舉薦給元帝,說他學富五車,對《易》的研究不下於五鹿充宗,元帝因此召其入宮與五鹿充宗進行辯論。

朱雲可能當不了御史大夫,但和人辯論卻是他的強項。入殿之後他毫不怯場,只見他“攝衣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接連抓住五鹿充宗話語中的漏洞進攻,完全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一戰下來,五鹿充宗大敗而歸,群儒興奮地對五鹿充宗嘲諷道:“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藉著這場由粉絲爭取來的辯論賽,朱雲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了漢元帝,因此被任命為博士,不久後又升為杜陵縣令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狂放不羈,削職為民

朱雲是天生的俠客和學者,卻並不是優秀的官員。原因很簡單,他行事全憑喜好,不但經常故意放跑在他看來並不算犯罪的犯人;還喜歡批評、議論朝廷大臣。做人可以這麼酷,做官卻不行,後來他便是栽在這種行事風格上。

當時,官府不知從哪兒探聽到朱雲疑似縱容門吏殺人的消息,並稟告給漢元帝,元帝為此專門向丞相韋玄成詢問朱云為官以來的治行。這韋玄成曾被朱雲罵作是毫無作為只會“安身保位”之輩,因此朱雲在他口中哪能有什麼好德行。他藉機痛斥朱云為官“暴虐亡狀”,歷數朱雲所犯“惡行”,元帝不知實情,被他唬得信以為真。當時朱雲的好友御史中丞陳鹹也在場,退朝後他將此事告訴了朱雲,讓其“上書自訟”證明清白;而他自己則幫朱雲起草奏章,打算請求元帝將此案交由自己審理。這算盤打得很精,卻晚了一步,先下手為強的韋玄成早把案子的審理權搶到手,並異常高效地將案子審結,給朱雲定了個殺人之罪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作者班固

四十歲時,朱雲拜經學家蕭望之白子友為師,學習《論語》和《易》。雖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僅僅數年就得到了蕭、白二人的真傳,開始以才學聞名於世,甚至還得到一眾粉絲追捧,其中華陰守丞算是較為狂熱的一位。他認為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書漢元帝請求委任朱云為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朱雲乃一介布衣,更無入仕經驗,而御史大夫卻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且不論朱雲能否勝任,更重要的是該職正由有口皆碑的賢臣貢禹所擔任。若要提拔從未參政過的朱雲,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現任副總理踢走,這不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對。太子少傅匡衡(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認為:御史大夫是“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國家股肱”,朱雲不僅“好勇”,更曾因行俠而犯法,實在不能勝任;並且他還覺得亂舉薦的華陰守丞“有奸心”。最終華陰守丞獲罪入獄,朱雲則幸運地沒有受到牽連,躲過了“粉絲惹禍,偶像埋單”的定律。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圖書檔案,屬於副丞相

既然有拖偶像後腿的粉絲,自然也有給偶像助攻的粉絲。當時,漢元帝因喜愛讀《易》,常安排群儒當廷辯論,結果少府五鹿充宗屢戰屢勝,導致“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這使得他深受漢元帝器重,也因此愈發目中無人。為了打壓五鹿充宗的囂張氣焰,群儒中朱雲的粉絲便將朱雲舉薦給元帝,說他學富五車,對《易》的研究不下於五鹿充宗,元帝因此召其入宮與五鹿充宗進行辯論。

朱雲可能當不了御史大夫,但和人辯論卻是他的強項。入殿之後他毫不怯場,只見他“攝衣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接連抓住五鹿充宗話語中的漏洞進攻,完全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一戰下來,五鹿充宗大敗而歸,群儒興奮地對五鹿充宗嘲諷道:“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藉著這場由粉絲爭取來的辯論賽,朱雲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了漢元帝,因此被任命為博士,不久後又升為杜陵縣令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狂放不羈,削職為民

朱雲是天生的俠客和學者,卻並不是優秀的官員。原因很簡單,他行事全憑喜好,不但經常故意放跑在他看來並不算犯罪的犯人;還喜歡批評、議論朝廷大臣。做人可以這麼酷,做官卻不行,後來他便是栽在這種行事風格上。

當時,官府不知從哪兒探聽到朱雲疑似縱容門吏殺人的消息,並稟告給漢元帝,元帝為此專門向丞相韋玄成詢問朱云為官以來的治行。這韋玄成曾被朱雲罵作是毫無作為只會“安身保位”之輩,因此朱雲在他口中哪能有什麼好德行。他藉機痛斥朱云為官“暴虐亡狀”,歷數朱雲所犯“惡行”,元帝不知實情,被他唬得信以為真。當時朱雲的好友御史中丞陳鹹也在場,退朝後他將此事告訴了朱雲,讓其“上書自訟”證明清白;而他自己則幫朱雲起草奏章,打算請求元帝將此案交由自己審理。這算盤打得很精,卻晚了一步,先下手為強的韋玄成早把案子的審理權搶到手,並異常高效地將案子審結,給朱雲定了個殺人之罪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韋玄成,西漢大儒,自永光二年(前42)起擔任七年丞相

昔年蕭望之因中書令石顯挑撥離間而被漢元帝判入獄,不願入獄受辱的他表示“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在被抓之前便吩咐朱雲取來毒藥,接著服毒而亡。

朱雲雖師從蕭望之,但性格卻與之迥異。身受誣陷,他想到的只有奮力自救,因此他趕在吏人抓捕自己之前就逃出縣衙,去往長安找陳鹹商議對策。可惜韋玄成已派人在長安守株待兔,他這一去只是自投羅網,而陳鹹也被判為殺人同黨。雖然後來他倆都減刑免死,卻也雙雙被貶為庶民,終漢元帝一朝再無入仕的機會。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作者班固

四十歲時,朱雲拜經學家蕭望之白子友為師,學習《論語》和《易》。雖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僅僅數年就得到了蕭、白二人的真傳,開始以才學聞名於世,甚至還得到一眾粉絲追捧,其中華陰守丞算是較為狂熱的一位。他認為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書漢元帝請求委任朱云為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朱雲乃一介布衣,更無入仕經驗,而御史大夫卻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且不論朱雲能否勝任,更重要的是該職正由有口皆碑的賢臣貢禹所擔任。若要提拔從未參政過的朱雲,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現任副總理踢走,這不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對。太子少傅匡衡(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認為:御史大夫是“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國家股肱”,朱雲不僅“好勇”,更曾因行俠而犯法,實在不能勝任;並且他還覺得亂舉薦的華陰守丞“有奸心”。最終華陰守丞獲罪入獄,朱雲則幸運地沒有受到牽連,躲過了“粉絲惹禍,偶像埋單”的定律。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圖書檔案,屬於副丞相

既然有拖偶像後腿的粉絲,自然也有給偶像助攻的粉絲。當時,漢元帝因喜愛讀《易》,常安排群儒當廷辯論,結果少府五鹿充宗屢戰屢勝,導致“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這使得他深受漢元帝器重,也因此愈發目中無人。為了打壓五鹿充宗的囂張氣焰,群儒中朱雲的粉絲便將朱雲舉薦給元帝,說他學富五車,對《易》的研究不下於五鹿充宗,元帝因此召其入宮與五鹿充宗進行辯論。

朱雲可能當不了御史大夫,但和人辯論卻是他的強項。入殿之後他毫不怯場,只見他“攝衣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接連抓住五鹿充宗話語中的漏洞進攻,完全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一戰下來,五鹿充宗大敗而歸,群儒興奮地對五鹿充宗嘲諷道:“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藉著這場由粉絲爭取來的辯論賽,朱雲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了漢元帝,因此被任命為博士,不久後又升為杜陵縣令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狂放不羈,削職為民

朱雲是天生的俠客和學者,卻並不是優秀的官員。原因很簡單,他行事全憑喜好,不但經常故意放跑在他看來並不算犯罪的犯人;還喜歡批評、議論朝廷大臣。做人可以這麼酷,做官卻不行,後來他便是栽在這種行事風格上。

當時,官府不知從哪兒探聽到朱雲疑似縱容門吏殺人的消息,並稟告給漢元帝,元帝為此專門向丞相韋玄成詢問朱云為官以來的治行。這韋玄成曾被朱雲罵作是毫無作為只會“安身保位”之輩,因此朱雲在他口中哪能有什麼好德行。他藉機痛斥朱云為官“暴虐亡狀”,歷數朱雲所犯“惡行”,元帝不知實情,被他唬得信以為真。當時朱雲的好友御史中丞陳鹹也在場,退朝後他將此事告訴了朱雲,讓其“上書自訟”證明清白;而他自己則幫朱雲起草奏章,打算請求元帝將此案交由自己審理。這算盤打得很精,卻晚了一步,先下手為強的韋玄成早把案子的審理權搶到手,並異常高效地將案子審結,給朱雲定了個殺人之罪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韋玄成,西漢大儒,自永光二年(前42)起擔任七年丞相

昔年蕭望之因中書令石顯挑撥離間而被漢元帝判入獄,不願入獄受辱的他表示“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在被抓之前便吩咐朱雲取來毒藥,接著服毒而亡。

朱雲雖師從蕭望之,但性格卻與之迥異。身受誣陷,他想到的只有奮力自救,因此他趕在吏人抓捕自己之前就逃出縣衙,去往長安找陳鹹商議對策。可惜韋玄成已派人在長安守株待兔,他這一去只是自投羅網,而陳鹹也被判為殺人同黨。雖然後來他倆都減刑免死,卻也雙雙被貶為庶民,終漢元帝一朝再無入仕的機會。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西漢長安城


願求上方斬馬劍,誅一厲百清其源

漢成帝繼位後,朱雲被重新徵召當回縣令。此後二十餘年,史書對他著墨不多僅有寥寥數語,想來應是他吸取了教訓,默默地幹著本職工作,因此才不為人所關注吧。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論再怎麼壓制個性,也終有爆發的一天。朱雲雖早已年逾花甲,性格卻依舊桀驁不馴,裝了二十多年孫子之後,他決定再搞個大新聞。

朱雲想要搞事情是有原因的。多年前,大將軍王鳳倚仗自己是漢成帝舅舅的身份不斷培植王氏一族,作為成帝授業恩師的丞相張禹本該就此情況勸諫削減王鳳權力,但他卻視而不見毫無作為;告老退職後,成帝待他依舊敬重,結果他恃寵而驕,不僅生活奢靡,還大肆圈地積財。有志之士對身處高位卻不作為的張禹深感不滿,但由於成帝對張禹信任有加,使得無人敢逆龍鱗彈劾他。正是在這個時候,朱雲出手了。他上書求見成帝,並在朝堂上當面痛斥群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更表示“願賜上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漢成帝不知“佞臣”所指何人,大臣們卻是心知肚明,但無人敢吭聲。於是朱雲微笑地看著惶恐的群臣和滿臉迷惑的成帝,慢悠悠地說出來安昌侯張禹的名字。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作者班固

四十歲時,朱雲拜經學家蕭望之白子友為師,學習《論語》和《易》。雖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僅僅數年就得到了蕭、白二人的真傳,開始以才學聞名於世,甚至還得到一眾粉絲追捧,其中華陰守丞算是較為狂熱的一位。他認為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書漢元帝請求委任朱云為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朱雲乃一介布衣,更無入仕經驗,而御史大夫卻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且不論朱雲能否勝任,更重要的是該職正由有口皆碑的賢臣貢禹所擔任。若要提拔從未參政過的朱雲,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現任副總理踢走,這不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對。太子少傅匡衡(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認為:御史大夫是“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國家股肱”,朱雲不僅“好勇”,更曾因行俠而犯法,實在不能勝任;並且他還覺得亂舉薦的華陰守丞“有奸心”。最終華陰守丞獲罪入獄,朱雲則幸運地沒有受到牽連,躲過了“粉絲惹禍,偶像埋單”的定律。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圖書檔案,屬於副丞相

既然有拖偶像後腿的粉絲,自然也有給偶像助攻的粉絲。當時,漢元帝因喜愛讀《易》,常安排群儒當廷辯論,結果少府五鹿充宗屢戰屢勝,導致“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這使得他深受漢元帝器重,也因此愈發目中無人。為了打壓五鹿充宗的囂張氣焰,群儒中朱雲的粉絲便將朱雲舉薦給元帝,說他學富五車,對《易》的研究不下於五鹿充宗,元帝因此召其入宮與五鹿充宗進行辯論。

朱雲可能當不了御史大夫,但和人辯論卻是他的強項。入殿之後他毫不怯場,只見他“攝衣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接連抓住五鹿充宗話語中的漏洞進攻,完全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一戰下來,五鹿充宗大敗而歸,群儒興奮地對五鹿充宗嘲諷道:“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藉著這場由粉絲爭取來的辯論賽,朱雲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了漢元帝,因此被任命為博士,不久後又升為杜陵縣令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狂放不羈,削職為民

朱雲是天生的俠客和學者,卻並不是優秀的官員。原因很簡單,他行事全憑喜好,不但經常故意放跑在他看來並不算犯罪的犯人;還喜歡批評、議論朝廷大臣。做人可以這麼酷,做官卻不行,後來他便是栽在這種行事風格上。

當時,官府不知從哪兒探聽到朱雲疑似縱容門吏殺人的消息,並稟告給漢元帝,元帝為此專門向丞相韋玄成詢問朱云為官以來的治行。這韋玄成曾被朱雲罵作是毫無作為只會“安身保位”之輩,因此朱雲在他口中哪能有什麼好德行。他藉機痛斥朱云為官“暴虐亡狀”,歷數朱雲所犯“惡行”,元帝不知實情,被他唬得信以為真。當時朱雲的好友御史中丞陳鹹也在場,退朝後他將此事告訴了朱雲,讓其“上書自訟”證明清白;而他自己則幫朱雲起草奏章,打算請求元帝將此案交由自己審理。這算盤打得很精,卻晚了一步,先下手為強的韋玄成早把案子的審理權搶到手,並異常高效地將案子審結,給朱雲定了個殺人之罪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韋玄成,西漢大儒,自永光二年(前42)起擔任七年丞相

昔年蕭望之因中書令石顯挑撥離間而被漢元帝判入獄,不願入獄受辱的他表示“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在被抓之前便吩咐朱雲取來毒藥,接著服毒而亡。

朱雲雖師從蕭望之,但性格卻與之迥異。身受誣陷,他想到的只有奮力自救,因此他趕在吏人抓捕自己之前就逃出縣衙,去往長安找陳鹹商議對策。可惜韋玄成已派人在長安守株待兔,他這一去只是自投羅網,而陳鹹也被判為殺人同黨。雖然後來他倆都減刑免死,卻也雙雙被貶為庶民,終漢元帝一朝再無入仕的機會。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西漢長安城


願求上方斬馬劍,誅一厲百清其源

漢成帝繼位後,朱雲被重新徵召當回縣令。此後二十餘年,史書對他著墨不多僅有寥寥數語,想來應是他吸取了教訓,默默地幹著本職工作,因此才不為人所關注吧。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論再怎麼壓制個性,也終有爆發的一天。朱雲雖早已年逾花甲,性格卻依舊桀驁不馴,裝了二十多年孫子之後,他決定再搞個大新聞。

朱雲想要搞事情是有原因的。多年前,大將軍王鳳倚仗自己是漢成帝舅舅的身份不斷培植王氏一族,作為成帝授業恩師的丞相張禹本該就此情況勸諫削減王鳳權力,但他卻視而不見毫無作為;告老退職後,成帝待他依舊敬重,結果他恃寵而驕,不僅生活奢靡,還大肆圈地積財。有志之士對身處高位卻不作為的張禹深感不滿,但由於成帝對張禹信任有加,使得無人敢逆龍鱗彈劾他。正是在這個時候,朱雲出手了。他上書求見成帝,並在朝堂上當面痛斥群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更表示“願賜上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漢成帝不知“佞臣”所指何人,大臣們卻是心知肚明,但無人敢吭聲。於是朱雲微笑地看著惶恐的群臣和滿臉迷惑的成帝,慢悠悠地說出來安昌侯張禹的名字。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上方劍(尚方劍)乃皇帝御用之劍,朱雲是第一個請賜上方劍斬殺奸臣的人,此後該劍才被賦予先斬後奏之權

朱雲明著罵張禹是當世奸佞,實則暗諷成帝不辨忠奸,所以成帝聞言登時大怒,斥責道:“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命令衛士將他拖出宮門處死。敢於冒死勸諫的人通常對死都會表現得很從容,但朱雲卻不能以常理度之。只見他在衛士的拖拽下緊緊抱住殿檻不鬆手,拉扯中竟把殿檻生生折斷,同時高喊:“能當一回龍逢、比干倒也有幸,卻不知漢朝此後命運如何”。龍逢比干分別是的賢臣,都因勸諫被殺,二人死後不久王朝也隨之滅亡。朱雲自比這兩人,就是將成帝與夏桀商紂並列。死到臨頭都不忘嘲諷,也真對得起“狂士”的稱號了。

眼看朱雲將被拖走,左將軍辛慶忌顧不得安危,趕忙出列為其開脫,說朱雲“素著狂直於世”,若諫言有理,那自然不可誅殺;若說得不對,也不必和他一般見識。成帝為表示自己大度,便借坡下驢寬恕了朱雲,還將斷檻保留“以旌直臣”。然而,事後成帝依然寵信張禹,朱雲的勸諫他只當成耳旁風。如此一來,這處為直言勸諫的大臣做榜樣而保留下來的斷檻,實際上成了“你們儘管勸,聽你們的話算我輸”的象徵,這可真是諷刺!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作者班固

四十歲時,朱雲拜經學家蕭望之白子友為師,學習《論語》和《易》。雖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僅僅數年就得到了蕭、白二人的真傳,開始以才學聞名於世,甚至還得到一眾粉絲追捧,其中華陰守丞算是較為狂熱的一位。他認為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書漢元帝請求委任朱云為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朱雲乃一介布衣,更無入仕經驗,而御史大夫卻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且不論朱雲能否勝任,更重要的是該職正由有口皆碑的賢臣貢禹所擔任。若要提拔從未參政過的朱雲,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現任副總理踢走,這不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對。太子少傅匡衡(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認為:御史大夫是“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國家股肱”,朱雲不僅“好勇”,更曾因行俠而犯法,實在不能勝任;並且他還覺得亂舉薦的華陰守丞“有奸心”。最終華陰守丞獲罪入獄,朱雲則幸運地沒有受到牽連,躲過了“粉絲惹禍,偶像埋單”的定律。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圖書檔案,屬於副丞相

既然有拖偶像後腿的粉絲,自然也有給偶像助攻的粉絲。當時,漢元帝因喜愛讀《易》,常安排群儒當廷辯論,結果少府五鹿充宗屢戰屢勝,導致“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這使得他深受漢元帝器重,也因此愈發目中無人。為了打壓五鹿充宗的囂張氣焰,群儒中朱雲的粉絲便將朱雲舉薦給元帝,說他學富五車,對《易》的研究不下於五鹿充宗,元帝因此召其入宮與五鹿充宗進行辯論。

朱雲可能當不了御史大夫,但和人辯論卻是他的強項。入殿之後他毫不怯場,只見他“攝衣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接連抓住五鹿充宗話語中的漏洞進攻,完全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一戰下來,五鹿充宗大敗而歸,群儒興奮地對五鹿充宗嘲諷道:“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藉著這場由粉絲爭取來的辯論賽,朱雲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了漢元帝,因此被任命為博士,不久後又升為杜陵縣令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狂放不羈,削職為民

朱雲是天生的俠客和學者,卻並不是優秀的官員。原因很簡單,他行事全憑喜好,不但經常故意放跑在他看來並不算犯罪的犯人;還喜歡批評、議論朝廷大臣。做人可以這麼酷,做官卻不行,後來他便是栽在這種行事風格上。

當時,官府不知從哪兒探聽到朱雲疑似縱容門吏殺人的消息,並稟告給漢元帝,元帝為此專門向丞相韋玄成詢問朱云為官以來的治行。這韋玄成曾被朱雲罵作是毫無作為只會“安身保位”之輩,因此朱雲在他口中哪能有什麼好德行。他藉機痛斥朱云為官“暴虐亡狀”,歷數朱雲所犯“惡行”,元帝不知實情,被他唬得信以為真。當時朱雲的好友御史中丞陳鹹也在場,退朝後他將此事告訴了朱雲,讓其“上書自訟”證明清白;而他自己則幫朱雲起草奏章,打算請求元帝將此案交由自己審理。這算盤打得很精,卻晚了一步,先下手為強的韋玄成早把案子的審理權搶到手,並異常高效地將案子審結,給朱雲定了個殺人之罪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韋玄成,西漢大儒,自永光二年(前42)起擔任七年丞相

昔年蕭望之因中書令石顯挑撥離間而被漢元帝判入獄,不願入獄受辱的他表示“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在被抓之前便吩咐朱雲取來毒藥,接著服毒而亡。

朱雲雖師從蕭望之,但性格卻與之迥異。身受誣陷,他想到的只有奮力自救,因此他趕在吏人抓捕自己之前就逃出縣衙,去往長安找陳鹹商議對策。可惜韋玄成已派人在長安守株待兔,他這一去只是自投羅網,而陳鹹也被判為殺人同黨。雖然後來他倆都減刑免死,卻也雙雙被貶為庶民,終漢元帝一朝再無入仕的機會。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西漢長安城


願求上方斬馬劍,誅一厲百清其源

漢成帝繼位後,朱雲被重新徵召當回縣令。此後二十餘年,史書對他著墨不多僅有寥寥數語,想來應是他吸取了教訓,默默地幹著本職工作,因此才不為人所關注吧。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論再怎麼壓制個性,也終有爆發的一天。朱雲雖早已年逾花甲,性格卻依舊桀驁不馴,裝了二十多年孫子之後,他決定再搞個大新聞。

朱雲想要搞事情是有原因的。多年前,大將軍王鳳倚仗自己是漢成帝舅舅的身份不斷培植王氏一族,作為成帝授業恩師的丞相張禹本該就此情況勸諫削減王鳳權力,但他卻視而不見毫無作為;告老退職後,成帝待他依舊敬重,結果他恃寵而驕,不僅生活奢靡,還大肆圈地積財。有志之士對身處高位卻不作為的張禹深感不滿,但由於成帝對張禹信任有加,使得無人敢逆龍鱗彈劾他。正是在這個時候,朱雲出手了。他上書求見成帝,並在朝堂上當面痛斥群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更表示“願賜上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漢成帝不知“佞臣”所指何人,大臣們卻是心知肚明,但無人敢吭聲。於是朱雲微笑地看著惶恐的群臣和滿臉迷惑的成帝,慢悠悠地說出來安昌侯張禹的名字。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上方劍(尚方劍)乃皇帝御用之劍,朱雲是第一個請賜上方劍斬殺奸臣的人,此後該劍才被賦予先斬後奏之權

朱雲明著罵張禹是當世奸佞,實則暗諷成帝不辨忠奸,所以成帝聞言登時大怒,斥責道:“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命令衛士將他拖出宮門處死。敢於冒死勸諫的人通常對死都會表現得很從容,但朱雲卻不能以常理度之。只見他在衛士的拖拽下緊緊抱住殿檻不鬆手,拉扯中竟把殿檻生生折斷,同時高喊:“能當一回龍逢、比干倒也有幸,卻不知漢朝此後命運如何”。龍逢比干分別是的賢臣,都因勸諫被殺,二人死後不久王朝也隨之滅亡。朱雲自比這兩人,就是將成帝與夏桀商紂並列。死到臨頭都不忘嘲諷,也真對得起“狂士”的稱號了。

眼看朱雲將被拖走,左將軍辛慶忌顧不得安危,趕忙出列為其開脫,說朱雲“素著狂直於世”,若諫言有理,那自然不可誅殺;若說得不對,也不必和他一般見識。成帝為表示自己大度,便借坡下驢寬恕了朱雲,還將斷檻保留“以旌直臣”。然而,事後成帝依然寵信張禹,朱雲的勸諫他只當成耳旁風。如此一來,這處為直言勸諫的大臣做榜樣而保留下來的斷檻,實際上成了“你們儘管勸,聽你們的話算我輸”的象徵,這可真是諷刺!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南宋《朱雲折檻圖》:左上角為被衛士拖住的朱雲,中間為辛慶忌,右邊是漢成帝和張禹


少似朱雲人,折檻空嶙峋

折檻勸諫過後,王氏一族愈發地專權擅朝,致使下層吏民群情洶湧。成帝拿不準該如何處置此事,依舊求教於張禹。張禹因畏懼王氏報復,倒把那些心懷不滿的吏民罵為“淺見鄙儒”,還告訴成帝說:這些人皆是“亂道誤人”的“新學小生”,不必將他們的話放心上。成帝本就對張禹深信不疑,聽到他為王氏一族辯解,自此“不疑王氏”。這引發的後果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王鳳的侄子王莽得以順利上位,並慢慢進入權力中心,為之後“篡漢”打下了基礎。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作者班固

四十歲時,朱雲拜經學家蕭望之白子友為師,學習《論語》和《易》。雖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僅僅數年就得到了蕭、白二人的真傳,開始以才學聞名於世,甚至還得到一眾粉絲追捧,其中華陰守丞算是較為狂熱的一位。他認為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書漢元帝請求委任朱云為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朱雲乃一介布衣,更無入仕經驗,而御史大夫卻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且不論朱雲能否勝任,更重要的是該職正由有口皆碑的賢臣貢禹所擔任。若要提拔從未參政過的朱雲,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現任副總理踢走,這不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對。太子少傅匡衡(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認為:御史大夫是“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國家股肱”,朱雲不僅“好勇”,更曾因行俠而犯法,實在不能勝任;並且他還覺得亂舉薦的華陰守丞“有奸心”。最終華陰守丞獲罪入獄,朱雲則幸運地沒有受到牽連,躲過了“粉絲惹禍,偶像埋單”的定律。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圖書檔案,屬於副丞相

既然有拖偶像後腿的粉絲,自然也有給偶像助攻的粉絲。當時,漢元帝因喜愛讀《易》,常安排群儒當廷辯論,結果少府五鹿充宗屢戰屢勝,導致“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這使得他深受漢元帝器重,也因此愈發目中無人。為了打壓五鹿充宗的囂張氣焰,群儒中朱雲的粉絲便將朱雲舉薦給元帝,說他學富五車,對《易》的研究不下於五鹿充宗,元帝因此召其入宮與五鹿充宗進行辯論。

朱雲可能當不了御史大夫,但和人辯論卻是他的強項。入殿之後他毫不怯場,只見他“攝衣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接連抓住五鹿充宗話語中的漏洞進攻,完全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一戰下來,五鹿充宗大敗而歸,群儒興奮地對五鹿充宗嘲諷道:“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藉著這場由粉絲爭取來的辯論賽,朱雲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了漢元帝,因此被任命為博士,不久後又升為杜陵縣令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狂放不羈,削職為民

朱雲是天生的俠客和學者,卻並不是優秀的官員。原因很簡單,他行事全憑喜好,不但經常故意放跑在他看來並不算犯罪的犯人;還喜歡批評、議論朝廷大臣。做人可以這麼酷,做官卻不行,後來他便是栽在這種行事風格上。

當時,官府不知從哪兒探聽到朱雲疑似縱容門吏殺人的消息,並稟告給漢元帝,元帝為此專門向丞相韋玄成詢問朱云為官以來的治行。這韋玄成曾被朱雲罵作是毫無作為只會“安身保位”之輩,因此朱雲在他口中哪能有什麼好德行。他藉機痛斥朱云為官“暴虐亡狀”,歷數朱雲所犯“惡行”,元帝不知實情,被他唬得信以為真。當時朱雲的好友御史中丞陳鹹也在場,退朝後他將此事告訴了朱雲,讓其“上書自訟”證明清白;而他自己則幫朱雲起草奏章,打算請求元帝將此案交由自己審理。這算盤打得很精,卻晚了一步,先下手為強的韋玄成早把案子的審理權搶到手,並異常高效地將案子審結,給朱雲定了個殺人之罪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韋玄成,西漢大儒,自永光二年(前42)起擔任七年丞相

昔年蕭望之因中書令石顯挑撥離間而被漢元帝判入獄,不願入獄受辱的他表示“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在被抓之前便吩咐朱雲取來毒藥,接著服毒而亡。

朱雲雖師從蕭望之,但性格卻與之迥異。身受誣陷,他想到的只有奮力自救,因此他趕在吏人抓捕自己之前就逃出縣衙,去往長安找陳鹹商議對策。可惜韋玄成已派人在長安守株待兔,他這一去只是自投羅網,而陳鹹也被判為殺人同黨。雖然後來他倆都減刑免死,卻也雙雙被貶為庶民,終漢元帝一朝再無入仕的機會。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西漢長安城


願求上方斬馬劍,誅一厲百清其源

漢成帝繼位後,朱雲被重新徵召當回縣令。此後二十餘年,史書對他著墨不多僅有寥寥數語,想來應是他吸取了教訓,默默地幹著本職工作,因此才不為人所關注吧。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論再怎麼壓制個性,也終有爆發的一天。朱雲雖早已年逾花甲,性格卻依舊桀驁不馴,裝了二十多年孫子之後,他決定再搞個大新聞。

朱雲想要搞事情是有原因的。多年前,大將軍王鳳倚仗自己是漢成帝舅舅的身份不斷培植王氏一族,作為成帝授業恩師的丞相張禹本該就此情況勸諫削減王鳳權力,但他卻視而不見毫無作為;告老退職後,成帝待他依舊敬重,結果他恃寵而驕,不僅生活奢靡,還大肆圈地積財。有志之士對身處高位卻不作為的張禹深感不滿,但由於成帝對張禹信任有加,使得無人敢逆龍鱗彈劾他。正是在這個時候,朱雲出手了。他上書求見成帝,並在朝堂上當面痛斥群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更表示“願賜上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漢成帝不知“佞臣”所指何人,大臣們卻是心知肚明,但無人敢吭聲。於是朱雲微笑地看著惶恐的群臣和滿臉迷惑的成帝,慢悠悠地說出來安昌侯張禹的名字。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上方劍(尚方劍)乃皇帝御用之劍,朱雲是第一個請賜上方劍斬殺奸臣的人,此後該劍才被賦予先斬後奏之權

朱雲明著罵張禹是當世奸佞,實則暗諷成帝不辨忠奸,所以成帝聞言登時大怒,斥責道:“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命令衛士將他拖出宮門處死。敢於冒死勸諫的人通常對死都會表現得很從容,但朱雲卻不能以常理度之。只見他在衛士的拖拽下緊緊抱住殿檻不鬆手,拉扯中竟把殿檻生生折斷,同時高喊:“能當一回龍逢、比干倒也有幸,卻不知漢朝此後命運如何”。龍逢比干分別是的賢臣,都因勸諫被殺,二人死後不久王朝也隨之滅亡。朱雲自比這兩人,就是將成帝與夏桀商紂並列。死到臨頭都不忘嘲諷,也真對得起“狂士”的稱號了。

眼看朱雲將被拖走,左將軍辛慶忌顧不得安危,趕忙出列為其開脫,說朱雲“素著狂直於世”,若諫言有理,那自然不可誅殺;若說得不對,也不必和他一般見識。成帝為表示自己大度,便借坡下驢寬恕了朱雲,還將斷檻保留“以旌直臣”。然而,事後成帝依然寵信張禹,朱雲的勸諫他只當成耳旁風。如此一來,這處為直言勸諫的大臣做榜樣而保留下來的斷檻,實際上成了“你們儘管勸,聽你們的話算我輸”的象徵,這可真是諷刺!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南宋《朱雲折檻圖》:左上角為被衛士拖住的朱雲,中間為辛慶忌,右邊是漢成帝和張禹


少似朱雲人,折檻空嶙峋

折檻勸諫過後,王氏一族愈發地專權擅朝,致使下層吏民群情洶湧。成帝拿不準該如何處置此事,依舊求教於張禹。張禹因畏懼王氏報復,倒把那些心懷不滿的吏民罵為“淺見鄙儒”,還告訴成帝說:這些人皆是“亂道誤人”的“新學小生”,不必將他們的話放心上。成帝本就對張禹深信不疑,聽到他為王氏一族辯解,自此“不疑王氏”。這引發的後果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王鳳的侄子王莽得以順利上位,並慢慢進入權力中心,為之後“篡漢”打下了基礎。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伯父王鳳曾提拔王莽為新都侯,後來叔父大司馬王根病重,又舉薦王莽代替大司馬之位

唐朝政治家李德裕曾說:王莽篡漢源於漢成帝不疑王氏,而“不疑王氏”則是“皆因禹而發”,所以張禹“可謂漢之賊也,國之妖也”,也因此他認為朱雲請賜尚方劍斷佞臣頭的行為“斯言當矣”。李德裕對朱雲折檻勸諫的評價其實也是後世的普遍看法,人們既折服於朱雲的品格,又為漢朝因成帝不聽勸而滅亡感到惋惜,比如北宋文學家宋祁曾作詩紀念此事,詩曰:“朱遊英氣凜生風,瀕死危言悟帝聰。殿檻不修旌直諫,安昌依舊漢三公”。

不過,無論後人再怎麼肯定朱雲的氣概,朱雲也是看不到的,他能夠看到的只是忠奸不辨的天子和日益腐敗的官場罷了。於是他在明白良言死諫均是無用之後,決定辭官歸鄉以教書傳學而業。多年後,年逾古稀的朱雲安然離世,避免了親眼看到漢家天下的衰亡。

"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戰國哲學經典《易傳》中這八個字,既是中華民族處世待人的準則,也是數千年來用以評價他人的標準。人們總會對“謙謙君子”心生好感;而與之相反的“狂徒”,則常常受人排擠。即使才華橫溢如蘇軾,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為世所捐”,以致於需要“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才能排解苦悶。若交往的對象是王公貴族、當朝天子,那謙卑恭謹之心更需要時刻謹記。“楚狂人”李白曾讓力士脫靴、國忠磨墨,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卻沒有因此受到責罰,主要歸功於他身負世人豔羨的驚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間能有幾人如李白這般天才,也這般幸運?更多時候,狂傲的臣子只會收穫到悲劇的下場。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西漢時有一狂士名為朱雲,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過之。他不僅當著天子的面攻擊帝師,甚至還在朝堂大吵大鬧、破壞皇宮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朱雲也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得到後世杜甫、盧照鄰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無數以他事蹟為創作來源的詩篇。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朱雲,字遊


專門師說獨超群,折角親摧五鹿君

朱雲“(身)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名)”,年輕時酷愛行俠仗義,也常與江湖俠士結交,若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那很可能他會和其他俠士一樣被載入《遊俠傳》。但實際上,朱雲是出現在《漢書列傳》中,因為他後來的經歷遠比尋常俠客要豐富有趣得多。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作者班固

四十歲時,朱雲拜經學家蕭望之白子友為師,學習《論語》和《易》。雖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僅僅數年就得到了蕭、白二人的真傳,開始以才學聞名於世,甚至還得到一眾粉絲追捧,其中華陰守丞算是較為狂熱的一位。他認為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書漢元帝請求委任朱云為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朱雲乃一介布衣,更無入仕經驗,而御史大夫卻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且不論朱雲能否勝任,更重要的是該職正由有口皆碑的賢臣貢禹所擔任。若要提拔從未參政過的朱雲,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現任副總理踢走,這不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對。太子少傅匡衡(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認為:御史大夫是“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國家股肱”,朱雲不僅“好勇”,更曾因行俠而犯法,實在不能勝任;並且他還覺得亂舉薦的華陰守丞“有奸心”。最終華陰守丞獲罪入獄,朱雲則幸運地沒有受到牽連,躲過了“粉絲惹禍,偶像埋單”的定律。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圖書檔案,屬於副丞相

既然有拖偶像後腿的粉絲,自然也有給偶像助攻的粉絲。當時,漢元帝因喜愛讀《易》,常安排群儒當廷辯論,結果少府五鹿充宗屢戰屢勝,導致“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這使得他深受漢元帝器重,也因此愈發目中無人。為了打壓五鹿充宗的囂張氣焰,群儒中朱雲的粉絲便將朱雲舉薦給元帝,說他學富五車,對《易》的研究不下於五鹿充宗,元帝因此召其入宮與五鹿充宗進行辯論。

朱雲可能當不了御史大夫,但和人辯論卻是他的強項。入殿之後他毫不怯場,只見他“攝衣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接連抓住五鹿充宗話語中的漏洞進攻,完全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一戰下來,五鹿充宗大敗而歸,群儒興奮地對五鹿充宗嘲諷道:“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藉著這場由粉絲爭取來的辯論賽,朱雲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了漢元帝,因此被任命為博士,不久後又升為杜陵縣令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漢書》: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狂放不羈,削職為民

朱雲是天生的俠客和學者,卻並不是優秀的官員。原因很簡單,他行事全憑喜好,不但經常故意放跑在他看來並不算犯罪的犯人;還喜歡批評、議論朝廷大臣。做人可以這麼酷,做官卻不行,後來他便是栽在這種行事風格上。

當時,官府不知從哪兒探聽到朱雲疑似縱容門吏殺人的消息,並稟告給漢元帝,元帝為此專門向丞相韋玄成詢問朱云為官以來的治行。這韋玄成曾被朱雲罵作是毫無作為只會“安身保位”之輩,因此朱雲在他口中哪能有什麼好德行。他藉機痛斥朱云為官“暴虐亡狀”,歷數朱雲所犯“惡行”,元帝不知實情,被他唬得信以為真。當時朱雲的好友御史中丞陳鹹也在場,退朝後他將此事告訴了朱雲,讓其“上書自訟”證明清白;而他自己則幫朱雲起草奏章,打算請求元帝將此案交由自己審理。這算盤打得很精,卻晚了一步,先下手為強的韋玄成早把案子的審理權搶到手,並異常高效地將案子審結,給朱雲定了個殺人之罪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韋玄成,西漢大儒,自永光二年(前42)起擔任七年丞相

昔年蕭望之因中書令石顯挑撥離間而被漢元帝判入獄,不願入獄受辱的他表示“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在被抓之前便吩咐朱雲取來毒藥,接著服毒而亡。

朱雲雖師從蕭望之,但性格卻與之迥異。身受誣陷,他想到的只有奮力自救,因此他趕在吏人抓捕自己之前就逃出縣衙,去往長安找陳鹹商議對策。可惜韋玄成已派人在長安守株待兔,他這一去只是自投羅網,而陳鹹也被判為殺人同黨。雖然後來他倆都減刑免死,卻也雙雙被貶為庶民,終漢元帝一朝再無入仕的機會。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西漢長安城


願求上方斬馬劍,誅一厲百清其源

漢成帝繼位後,朱雲被重新徵召當回縣令。此後二十餘年,史書對他著墨不多僅有寥寥數語,想來應是他吸取了教訓,默默地幹著本職工作,因此才不為人所關注吧。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論再怎麼壓制個性,也終有爆發的一天。朱雲雖早已年逾花甲,性格卻依舊桀驁不馴,裝了二十多年孫子之後,他決定再搞個大新聞。

朱雲想要搞事情是有原因的。多年前,大將軍王鳳倚仗自己是漢成帝舅舅的身份不斷培植王氏一族,作為成帝授業恩師的丞相張禹本該就此情況勸諫削減王鳳權力,但他卻視而不見毫無作為;告老退職後,成帝待他依舊敬重,結果他恃寵而驕,不僅生活奢靡,還大肆圈地積財。有志之士對身處高位卻不作為的張禹深感不滿,但由於成帝對張禹信任有加,使得無人敢逆龍鱗彈劾他。正是在這個時候,朱雲出手了。他上書求見成帝,並在朝堂上當面痛斥群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更表示“願賜上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漢成帝不知“佞臣”所指何人,大臣們卻是心知肚明,但無人敢吭聲。於是朱雲微笑地看著惶恐的群臣和滿臉迷惑的成帝,慢悠悠地說出來安昌侯張禹的名字。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上方劍(尚方劍)乃皇帝御用之劍,朱雲是第一個請賜上方劍斬殺奸臣的人,此後該劍才被賦予先斬後奏之權

朱雲明著罵張禹是當世奸佞,實則暗諷成帝不辨忠奸,所以成帝聞言登時大怒,斥責道:“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命令衛士將他拖出宮門處死。敢於冒死勸諫的人通常對死都會表現得很從容,但朱雲卻不能以常理度之。只見他在衛士的拖拽下緊緊抱住殿檻不鬆手,拉扯中竟把殿檻生生折斷,同時高喊:“能當一回龍逢、比干倒也有幸,卻不知漢朝此後命運如何”。龍逢比干分別是的賢臣,都因勸諫被殺,二人死後不久王朝也隨之滅亡。朱雲自比這兩人,就是將成帝與夏桀商紂並列。死到臨頭都不忘嘲諷,也真對得起“狂士”的稱號了。

眼看朱雲將被拖走,左將軍辛慶忌顧不得安危,趕忙出列為其開脫,說朱雲“素著狂直於世”,若諫言有理,那自然不可誅殺;若說得不對,也不必和他一般見識。成帝為表示自己大度,便借坡下驢寬恕了朱雲,還將斷檻保留“以旌直臣”。然而,事後成帝依然寵信張禹,朱雲的勸諫他只當成耳旁風。如此一來,這處為直言勸諫的大臣做榜樣而保留下來的斷檻,實際上成了“你們儘管勸,聽你們的話算我輸”的象徵,這可真是諷刺!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南宋《朱雲折檻圖》:左上角為被衛士拖住的朱雲,中間為辛慶忌,右邊是漢成帝和張禹


少似朱雲人,折檻空嶙峋

折檻勸諫過後,王氏一族愈發地專權擅朝,致使下層吏民群情洶湧。成帝拿不準該如何處置此事,依舊求教於張禹。張禹因畏懼王氏報復,倒把那些心懷不滿的吏民罵為“淺見鄙儒”,還告訴成帝說:這些人皆是“亂道誤人”的“新學小生”,不必將他們的話放心上。成帝本就對張禹深信不疑,聽到他為王氏一族辯解,自此“不疑王氏”。這引發的後果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王鳳的侄子王莽得以順利上位,並慢慢進入權力中心,為之後“篡漢”打下了基礎。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伯父王鳳曾提拔王莽為新都侯,後來叔父大司馬王根病重,又舉薦王莽代替大司馬之位

唐朝政治家李德裕曾說:王莽篡漢源於漢成帝不疑王氏,而“不疑王氏”則是“皆因禹而發”,所以張禹“可謂漢之賊也,國之妖也”,也因此他認為朱雲請賜尚方劍斷佞臣頭的行為“斯言當矣”。李德裕對朱雲折檻勸諫的評價其實也是後世的普遍看法,人們既折服於朱雲的品格,又為漢朝因成帝不聽勸而滅亡感到惋惜,比如北宋文學家宋祁曾作詩紀念此事,詩曰:“朱遊英氣凜生風,瀕死危言悟帝聰。殿檻不修旌直諫,安昌依舊漢三公”。

不過,無論後人再怎麼肯定朱雲的氣概,朱雲也是看不到的,他能夠看到的只是忠奸不辨的天子和日益腐敗的官場罷了。於是他在明白良言死諫均是無用之後,決定辭官歸鄉以教書傳學而業。多年後,年逾古稀的朱雲安然離世,避免了親眼看到漢家天下的衰亡。

朱雲:請賜尚方劍的第一人,個性張揚遠甚李白的西漢狂士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漢正式滅亡,距離朱雲折檻上諫不過二十年


如果漢成帝在朱雲折檻勸諫之後聽從其言誅殺張禹,那麼王氏一族能否繼續坐大?王莽篡漢能否避免?談談你的看法吧。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若本篇內容對你有所幫助,那趕快分享給其他人吧!

———————▼—完—▼——————

添加關注,瞭解更多冷門歷史。

也可搜索“每天學點冷門史”或點擊文章底部“瞭解更多


往期文章:

一人顯貴天下蕭然!成於媚上,敗於爭權的盛唐佞臣——王鉷

天教名將佐中興!奮勇當先、從無敗績的東漢猛將——賈復

國賊未除多國難!滅漢急先鋒,歷史第一個漢奸——中行說

不為大漢恥!東漢版斯巴達三百勇士締造者——耿恭

虐吏天資害物深!欺上瞞下,殺人如麻的唐朝第一酷吏——來俊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