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振興起 潮自創新來——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遼寧路徑(上)'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臺組合機床……無數個第一在這裡誕生,“共和國長子”託舉起新中國的工業大廈。

為“蛟龍”號製造“大腦”,研製C919大飛機關鍵部件,為航空母艦鍛造鋼筋鐵骨……新的時期,中國的奮飛離不開這裡,忠誠之魂敢於擔當。

這裡是遼寧,從煉出第一爐鋼的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中走來,從開通第一條高速公路的改革開放浪潮中走來,交織著光榮與夢想,沉澱著陣痛與思考。習近平總書記在瀋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指出:“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這是一道擺在眼前的時代考題。

風從振興起,潮自創新來。

爬坡過坎的荊棘,從未攔住遼寧前進的腳步。進入新時代,面對體制機制轉型的陣痛和各種困難挑戰,老工業基地遼寧,擺脫拼資源拼速度的傳統發展模式,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堅定前行。

面對風雲萬變的形式,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人們欣喜地看見,曾經的“長子”不減當年,正伴隨新時代的號角聲揚帆啟航。

“闖關東”勁頭退去?沒可能

縱觀世界歷史,老工業基地的重振與改造不乏艱辛時刻,但等待著有心人和實幹者的,必然是歷史性的脫胎換骨和自我嬗變。在這條路上,破釜沉舟、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是前行的必需。

難字當頭,容不得半點退縮。歷經起伏的遼寧人更加懂得,事業是一點一點幹出來的,道路是一步一步踏出來的,重塑環境、重振雄風,需要保持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韌勁,振奮擼起袖子加油乾的精氣神,在團結奮鬥中創造振興新業績。

眼下,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考卷上,遼寧正奮筆疾書,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在恆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全球最先進的化工廠仿若城市公園,魚兒在廢水池中歡快暢遊。環保投入超46億元,首次將“嵌入式汙水處理場”的理念應用在石化行業,這裡的中水回用率超過80%,處理後的汙水COD在20mg/L以下,遠遠優於國家50mg/L的排放標準——高成本嵌入石化產業基地的生態理念,哪一招不需要擔當和魄力。

在瀋陽鼓風機集團,今年上半年集團進出口公司國際市場產品訂貨額同比增長59%,正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全面整合企業資源開拓海外市場。這家擁有85年發展歷史的老企業,如今已在中東、南亞、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代表處,深化與全球貿易伙伴的交流合作,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營銷渠道——重塑發展全過程的開放理念,哪一時不需要信心和勇氣。

在大連船舶重工業集團,不久前剛剛下水完成海試的30萬噸級VLCC巨輪配備了一個智能“大腦”,實現了船舶航行輔助自動駕駛、設備運行維護等五大智能功能,是全球第一艘獲得一人駕駛船級認證的VLCC,填補了國際智能VLCC的空白——去到高精尖船舶製造領域的遠方,哪一刻不需要拼搏和奮進。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2017年,遼寧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2%,扭轉了單向下行的局面,2018年繼續穩中有進,實現5.7%的增長。今年一季度6.1%的增速,更是連續17個季度以來首次重返6%以上。

黑土地上,曾湧現出郭明義等一批民族脊樑,曾矗立起孟泰精神、雷鋒精神、羅陽精神這樣的精神高地,其中所蘊含的信念力量、大愛胸懷、忘我精神、進取銳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也為振興遼寧、振興東北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當年“闖關東”的勁頭在這片熱土地從未褪色,伴隨著遼寧人一路爬坡過坎、砥礪前行,這也是今天遼寧有底氣的原因。

經濟結構調整?動真格

遼寧,是望向整個東北地區的一道“門”。這裡最先步入計劃經濟,也最後走出計劃經濟,東北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工業生產一度步履維艱,經濟位次不斷後移。

問題從來不被迴避。遼寧人清楚,影響和制約振興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產業結構比較落後。只有在解決這一突出矛盾問題上下功夫,在激發改革創新活力上下功夫,才能蹚出發展的新路子。

“為了解決結構性問題,我們把‘一帶五基地’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一帶’也是中央和國務院的文件給我們的定位,要東北地區成為全國的重要經濟支撐帶。作為遼寧我們應衝鋒在前,要更多擔當更重要的責任。”遼寧省委書記陳求發說。“五基地”就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

新的定位,新的啟航。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構建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早已成為遼寧人的共識。

化解鋼鐵產能602萬噸,煤炭產能2772萬噸,淘汰落後水泥產能54萬噸……如今,通過擺脫資源依賴,拒絕高汙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發展模式,老工業基地的經濟逐漸走向綠色化、高質化。2018年,遼寧省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5.5%,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等先後成立。遼寧省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8.58件,科技成果轉化落地3700多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

與此同時,民營經濟逐步發力,正在成為新的經濟重要增長點。去年年底,遼寧加快民營企業發展大會召開,從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到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從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到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從6個方面推出的23條具體舉措,條條含金量十足,句句乾貨滿滿,讓民營企業家們對未來有了十足信心。目前,民營經濟在遼寧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貢獻了45%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40%左右的第二產業增加值、55%左右的第三產業增加值、近30%的稅收收入、61.1%的固定資產投資和63.7%的城鎮就業。

“鳳凰涅槃”“騰籠換鳥”進行時。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深入實施瀋陽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突破遼西北、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縣域經濟發展“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制定實施三年攻堅計劃,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更強、主導產業優勢更加明顯。

“投資不過山海關”?過去時

歸根結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是調結構,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活力。為打破外界“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刻板印象,在優化營商環境上,遼寧給出的答案是:有誠意,下決心,辦實事。

書記省長做“管家”,是遼寧的誠意。在遼寧,從書記省長開始,各級幹部齊出動,擔任企業和重點項目的“管家”,一對一跟蹤協調解決企業項目發展中的困難,大大提升了投資效率。近年來,大批外企央企民企紛紛看好遼寧,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德國寶馬集團、法國雷諾集團、日本歐力士集團、美國英特爾等世界500強企業先後在遼寧投資興業。今年9月底前,“項目管家”將在遼寧規模以上企業全覆蓋,做到無盲區。

將營商環境寫進法規,是遼寧的決心。遼寧頒佈實施了全國省級層面第一部營商環境法規,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今年,遼寧不斷完善制度框架,修訂《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遼寧省推進“最多跑一次”規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機構辦事,100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為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奠定堅實基礎。

4小時開辦企業,是遼寧的速度。在沈撫新區,排一次隊、去一個窗口、交一套材料,20分鐘營業執照申領、2.5小時印章刻制、1小時稅務信息採集和申領發票,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4小時,服務效能提升95%,申辦要件由14個精簡至2個,提交材料減少86%,企業開辦時效全國最優。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次數,提供全時服務、上門服務,最終獲益的是企業。

遼寧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之舉,全力推進。如今,黑土地再次成為投資熱土。

“2018年,我們招商引資簽約項目259個,簽約總額8588億元,今年上半年各類招商簽約額達到5000億元以上。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遼寧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遼寧省省長唐一軍說。

(記者劉夢 劉勇 吳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