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勁帆滿 破浪前行——瀋陽市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

"

夏末秋初,沈城繁忙。

產業金融國際會議、中國製博會、中國(瀋陽)國際機器人大會……一系列國際級會議“好戲連臺”。

國內外各領域資深專家聚集瀋陽,帶著經驗智慧而來,帶著欣喜震撼而返。有專家感慨:沉寂多年的瀋陽開始發聲了,而且聲音相當洪亮。

這洪亮之聲,最先起於產業界。

2018年以來,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企500強等行業巨頭競相聚沈,或追加投資啟動新項目,或全新“落子”搶先展開大布局。大手筆投入的背後,是資本對於瀋陽投資價值、發展趨勢的清晰判斷和高度認同。

共識促成行動,掀起了新一輪建設發展熱潮:今年1月至7月,瀋陽市落地億元以上項目304個,同比增長71.8%;投資總額3787.36億元,同比增長95.3%。

風勁帆滿,推動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征程上,瀋陽正破浪前行。

破定勢扭住解放思想“總開關”

8月,正是項目建設的黃金時期。行走在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內,高端裝備、公共配套等多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在這裡,承諾制審批、“零收費”、聯合評審等一批在全國、全省首創的改革創新舉措接連推出實施。今年上半年,政府為中德裝備園內145個項目的評審環節“買單”,企業為此少掏240餘萬元。

改革創新創造了中德裝備園建設發展的加速度,更是瀋陽擺脫思維定勢、尋求行動突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具體實踐。

思維定勢指什麼?突圍方向在哪裡?

圍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瀋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扭住解放思想這個“總開關”,切實將解放思想貫穿於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進一步優化發展思路,凝聚發展力量,以更加強烈的緊迫感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

站在全省、全國發展的高站位去審視,置身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的大格局、大時代中去思考,瀋陽市認識到,必須以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基礎,加快推進國資、民資、外資“三資齊抓”“三資並進”,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必須明確主攻方向、夯實項目支撐,切實推動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必須堅持開放創新雙輪驅動,真正激發和壯大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魄力推動解放思想向深處聚焦、向實處發力,瀋陽市確定5個方面16項影響高質量發展專項整治任務,深入查找解決問題;打破區域思維,全面梳理明確各區縣(市)主導產業,全面優化全市產業佈局,以實事求是、科學精準的產業定位吸引優質項目加速匯聚。

思路更加明晰、方向更加明確、舉措更加具體,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的“瀋陽篇章”全面開啟。

強動力驅動開放創新兩個“輪子”

在工業企業高度聚集的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34年的“老企業”沈鼓集團正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

在這裡,大型離心壓縮機、往復式壓縮機、工業汽輪機等一批“工業心臟”在不斷地研發、設計、製造、出廠,裝備到一系列國家重點工程中。

今年上半年,集團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13.2%,呈現近五年來最好態勢;產品訂貨額同比增長27.6%,創五年來新高。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服務型製造業訂貨額同比增長37.6%,實現利潤較集團利潤總額增長4.8倍;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了48.4%。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介紹,喜人的發展局面得益於企業對於創新的堅守、堅持甚至痴迷。

同樣以創新“立身”並實現迅猛發展的,還有已經成長為中國機器人行業龍頭的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創立僅4年即在國內外嶄露頭角的瀋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

新鬆機器人產品已出口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為3000餘家企業提供產品及服務;無距科技不僅推出了多款自主研發的首創性產品,更憑藉技術優勢讓神祕的科學技術走進尋常百姓家。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實踐中,瀋陽市認識到,必須全面激活開放創新這一“動力源”,才能徹底改變工業“一柱擎天”和結構單一的“二人轉”產業體系,才能突破振興發展後勁不足的瓶頸,彌補拉長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的短板。

以戰略眼光、全球視野謀劃對外開放,瀋陽市深度參與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遼寧自貿試驗區瀋陽片區93項“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全部落地實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啟動建設,跨境人民幣結算拓展到86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前7個月,全市進出口額達到594.9億元,增長11.3%。

不斷提高創新型經濟發展水平,瀋陽圍繞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多措並舉推動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推進“雙百工程”項目281項,常態化徵集“卡脖子”技術問題396項,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到13萬人,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731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30家。今年前7個月,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7%,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4.7%。

蓄勢能築起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春江水暖,資本先覺。去年至今,瀋陽迎來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

先有寶馬集團增加投資30億歐元,華晨寶馬鐵西新廠、華晨寶馬產品升級項目(大東廠區)相繼奠基;隨後,萬達、騰訊、恆大、華潤、華為、紅星美凱龍等一批大企業接踵而至,投入巨資與瀋陽攜手發展。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說,瀋陽營商環境發生了深刻改變,萬達看好瀋陽的未來;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董事長車建新說,這次與瀋陽合作,可以說是紅星美凱龍項目落實最快的一次。

決定資本流向的,首先是環境。

瀋陽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從企業和群眾的需求出發,不斷完善組織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連續3年開展環境問題專項整治;大規模開展“萬人進萬企”活動,全市10026名機關幹部與萬餘戶企業常態化對接,針對共性問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

積尺寸之功,築發展之基。如今在瀋陽,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了3.5天,工程項目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從鐵西區的企業家“早餐會”到瀋陽市營商局的“營商下午茶”,“人人是環境、事事是環境、處處是環境、時時是環境”的良好氛圍日漸濃厚。

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帶來的是國資、民資、外資“三資並進”良好局面的形成和放大,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提升。今年以來,全市各個區縣(市)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熱潮此起彼伏。1月至7月,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7.6%,實際到位內資同比增長10.2%。

項目競相湧入,帶來的不僅僅是資本。在瀋陽,騰訊要打造數字經濟創新應用示範區,華為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雲,萬達佈局文旅、醫療、教育項目,恆大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電機三大生產研發基地……這些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將孕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瀋陽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添活力、強動力、聚勢能。

在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看來,大項目持續匯聚,究其根本,是國家為推動東北振興而實施的自貿試驗、自主創新等一系列大戰略在逐步顯效。

後發優勢已經呈現,躍升態勢正在形成。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瀋陽破浪前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