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


"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文 | 江曉白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

“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緊,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

它闡明的道理是:凡事都必須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太強太過,則會遭受折損。

再簡單點,其實就是:做任何事都應適度,以防過猶不及。

這個“度”就是“分寸感”。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文 | 江曉白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

“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緊,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

它闡明的道理是:凡事都必須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太強太過,則會遭受折損。

再簡單點,其實就是:做任何事都應適度,以防過猶不及。

這個“度”就是“分寸感”。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1

說話有善意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的力量不容小覷,很多時候,傷人於無形的,就是那張嘴。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不滿假離婚變真離婚的李雪蓮,去找前夫秦玉和對峙。

秦玉和一句“你以為你是李雪蓮,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徹底激怒了李雪蓮,讓她放棄溝通,踏上了10年上訪路,以告倒秦玉和為人生最大目標。

這10年間,秦玉和的生活被折磨得一地雞毛。

他和再婚的妻子吵吵鬧鬧,以致後來妻子精神失常,而他本人,開車墜河而死。

面對分歧,面對曾經的枕邊人,秦玉和以一種惡意,讓嘴巴失去控制,飆出了侮辱的語言,最終,他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有分寸感的人的就不同,他們說話有善意,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馬雲與黃渤第一次見面時,馬雲誇獎黃渤說:“我們倆顏值差不多,但你穿衣服好看。”

黃渤馬上回答道:“因為世界上不僅僅有我一個人先天條件這麼好的人在奮鬥。”

黃渤的回答,既表示自己收到了馬雲的讚美,同時還回敬了馬雲一個讚美,而且,這個讚美真實不浮誇,恰到好處。

有分寸感的人,善於從他人的表達中獲得訊息,並很好地給予正向反饋,讓他人感受到善意、尊重與快樂。

而他本人,則因為這種良性互動,收穫了人際交往中非常難得的信任感。

可謂是,一舉幾得。

"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文 | 江曉白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

“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緊,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

它闡明的道理是:凡事都必須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太強太過,則會遭受折損。

再簡單點,其實就是:做任何事都應適度,以防過猶不及。

這個“度”就是“分寸感”。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1

說話有善意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的力量不容小覷,很多時候,傷人於無形的,就是那張嘴。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不滿假離婚變真離婚的李雪蓮,去找前夫秦玉和對峙。

秦玉和一句“你以為你是李雪蓮,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徹底激怒了李雪蓮,讓她放棄溝通,踏上了10年上訪路,以告倒秦玉和為人生最大目標。

這10年間,秦玉和的生活被折磨得一地雞毛。

他和再婚的妻子吵吵鬧鬧,以致後來妻子精神失常,而他本人,開車墜河而死。

面對分歧,面對曾經的枕邊人,秦玉和以一種惡意,讓嘴巴失去控制,飆出了侮辱的語言,最終,他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有分寸感的人的就不同,他們說話有善意,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馬雲與黃渤第一次見面時,馬雲誇獎黃渤說:“我們倆顏值差不多,但你穿衣服好看。”

黃渤馬上回答道:“因為世界上不僅僅有我一個人先天條件這麼好的人在奮鬥。”

黃渤的回答,既表示自己收到了馬雲的讚美,同時還回敬了馬雲一個讚美,而且,這個讚美真實不浮誇,恰到好處。

有分寸感的人,善於從他人的表達中獲得訊息,並很好地給予正向反饋,讓他人感受到善意、尊重與快樂。

而他本人,則因為這種良性互動,收穫了人際交往中非常難得的信任感。

可謂是,一舉幾得。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2

做事不過界

《中庸》中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意思是: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它在警示我們,做事要有分寸感,不要超越界限。

我剛進入職場時,辦公室裡有一位資歷老的姐姐,因為仗著跟隨老闆多年,經常對部門負責人的決策指手畫腳。

我們都認為她“越界”了,私下提醒她要尊重上司,但她不以為意,認為大家是在嫉妒她敢於挑戰規則。

到了年終考核時,這位姐姐被淘汰。老闆給出的解釋是:“做好分內之事,是一個員工的基本職業道德,不管她的資歷有多深厚。”

職場是一個用業績說話的地方,有資歷但沒有得到晉升,這本身就說明,這位姐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並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如果還去“指導”別人,難免讓人生厭。

在其位謀其職的道理,同樣適合職場。

做事有分寸感的人,就不會僭越,他只會固守在規則、框架之內,並以此為“楚河漢界”,把自己推向更高層次的修煉中。

劉德華就是這樣的人。

在發佈會現場踩了記者的腳,他蹲下來把鞋子擦乾淨才走;因為喉嚨發炎,只唱了三首歌的演唱會被迫中斷,他誠懇道歉。

除此之外,他還始終堅守在“善”的界限內,多次捐款,併成立“劉德華慈善基金會”,幫助很多人擺脫了絕望。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別叫我天王,我也就是個普通人,比起賺錢,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

不忘初心,堅守本心,這是有分寸感的人的行事法則。

"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文 | 江曉白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

“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緊,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

它闡明的道理是:凡事都必須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太強太過,則會遭受折損。

再簡單點,其實就是:做任何事都應適度,以防過猶不及。

這個“度”就是“分寸感”。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1

說話有善意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的力量不容小覷,很多時候,傷人於無形的,就是那張嘴。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不滿假離婚變真離婚的李雪蓮,去找前夫秦玉和對峙。

秦玉和一句“你以為你是李雪蓮,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徹底激怒了李雪蓮,讓她放棄溝通,踏上了10年上訪路,以告倒秦玉和為人生最大目標。

這10年間,秦玉和的生活被折磨得一地雞毛。

他和再婚的妻子吵吵鬧鬧,以致後來妻子精神失常,而他本人,開車墜河而死。

面對分歧,面對曾經的枕邊人,秦玉和以一種惡意,讓嘴巴失去控制,飆出了侮辱的語言,最終,他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有分寸感的人的就不同,他們說話有善意,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馬雲與黃渤第一次見面時,馬雲誇獎黃渤說:“我們倆顏值差不多,但你穿衣服好看。”

黃渤馬上回答道:“因為世界上不僅僅有我一個人先天條件這麼好的人在奮鬥。”

黃渤的回答,既表示自己收到了馬雲的讚美,同時還回敬了馬雲一個讚美,而且,這個讚美真實不浮誇,恰到好處。

有分寸感的人,善於從他人的表達中獲得訊息,並很好地給予正向反饋,讓他人感受到善意、尊重與快樂。

而他本人,則因為這種良性互動,收穫了人際交往中非常難得的信任感。

可謂是,一舉幾得。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2

做事不過界

《中庸》中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意思是: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它在警示我們,做事要有分寸感,不要超越界限。

我剛進入職場時,辦公室裡有一位資歷老的姐姐,因為仗著跟隨老闆多年,經常對部門負責人的決策指手畫腳。

我們都認為她“越界”了,私下提醒她要尊重上司,但她不以為意,認為大家是在嫉妒她敢於挑戰規則。

到了年終考核時,這位姐姐被淘汰。老闆給出的解釋是:“做好分內之事,是一個員工的基本職業道德,不管她的資歷有多深厚。”

職場是一個用業績說話的地方,有資歷但沒有得到晉升,這本身就說明,這位姐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並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如果還去“指導”別人,難免讓人生厭。

在其位謀其職的道理,同樣適合職場。

做事有分寸感的人,就不會僭越,他只會固守在規則、框架之內,並以此為“楚河漢界”,把自己推向更高層次的修煉中。

劉德華就是這樣的人。

在發佈會現場踩了記者的腳,他蹲下來把鞋子擦乾淨才走;因為喉嚨發炎,只唱了三首歌的演唱會被迫中斷,他誠懇道歉。

除此之外,他還始終堅守在“善”的界限內,多次捐款,併成立“劉德華慈善基金會”,幫助很多人擺脫了絕望。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別叫我天王,我也就是個普通人,比起賺錢,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

不忘初心,堅守本心,這是有分寸感的人的行事法則。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3

對人不追問

作家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裡寫道:“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人生一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外人並不完全知曉。

有分寸感的人,對他人的挫折、磨難和軟弱,就算不能感同身受,也不會刨根究底,再次加以傷害。

徐靜蕾在《朗讀者》上,想起了把她帶大的奶奶。

她說,奶奶過世時,她失魂落魄,連弟弟的婚禮都沒有參加,就遠避國外隔離傷痛。

“地上死了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星”,這句話,讓徐靜蕾在現場眼淚決堤。

那時那刻,如果主持人趁機深挖,引導徐靜蕾說出更多的故事,那麼收視數據會非常好看。

但董卿沒有這樣做。她不追問,只是靜靜等待徐靜蕾情緒平復。

這種停止追問,顧及他人感受的善意,是一種體貼心、同理心加持的修養。

這種著眼於天地之大的寬憫,戰國時期的藺相如也有。

趙國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完璧歸趙後被封為上大夫。

但老將廉頗有些不服氣,他認為自己戰功更加顯赫,憑什麼藺相如耍耍嘴皮子,官位比他還高?

後來,廉頗意識到了自己的狹隘,於是背上荊條,親自登門道歉。

藺相如見到廉頗,不追問他之前的惡言,也不責問他的狂傲,而是解下他的荊條,將他迎接到府裡。

兩人歡聲暢談,從此成為至交,齊心協力保衛趙國。

有分寸感的人,眼裡有天地家國,也更珍惜知己之誼,對於他人一時的過錯,不會計較到底。

"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文 | 江曉白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

“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緊,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

它闡明的道理是:凡事都必須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太強太過,則會遭受折損。

再簡單點,其實就是:做任何事都應適度,以防過猶不及。

這個“度”就是“分寸感”。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1

說話有善意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的力量不容小覷,很多時候,傷人於無形的,就是那張嘴。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不滿假離婚變真離婚的李雪蓮,去找前夫秦玉和對峙。

秦玉和一句“你以為你是李雪蓮,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徹底激怒了李雪蓮,讓她放棄溝通,踏上了10年上訪路,以告倒秦玉和為人生最大目標。

這10年間,秦玉和的生活被折磨得一地雞毛。

他和再婚的妻子吵吵鬧鬧,以致後來妻子精神失常,而他本人,開車墜河而死。

面對分歧,面對曾經的枕邊人,秦玉和以一種惡意,讓嘴巴失去控制,飆出了侮辱的語言,最終,他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有分寸感的人的就不同,他們說話有善意,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馬雲與黃渤第一次見面時,馬雲誇獎黃渤說:“我們倆顏值差不多,但你穿衣服好看。”

黃渤馬上回答道:“因為世界上不僅僅有我一個人先天條件這麼好的人在奮鬥。”

黃渤的回答,既表示自己收到了馬雲的讚美,同時還回敬了馬雲一個讚美,而且,這個讚美真實不浮誇,恰到好處。

有分寸感的人,善於從他人的表達中獲得訊息,並很好地給予正向反饋,讓他人感受到善意、尊重與快樂。

而他本人,則因為這種良性互動,收穫了人際交往中非常難得的信任感。

可謂是,一舉幾得。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2

做事不過界

《中庸》中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意思是: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它在警示我們,做事要有分寸感,不要超越界限。

我剛進入職場時,辦公室裡有一位資歷老的姐姐,因為仗著跟隨老闆多年,經常對部門負責人的決策指手畫腳。

我們都認為她“越界”了,私下提醒她要尊重上司,但她不以為意,認為大家是在嫉妒她敢於挑戰規則。

到了年終考核時,這位姐姐被淘汰。老闆給出的解釋是:“做好分內之事,是一個員工的基本職業道德,不管她的資歷有多深厚。”

職場是一個用業績說話的地方,有資歷但沒有得到晉升,這本身就說明,這位姐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並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如果還去“指導”別人,難免讓人生厭。

在其位謀其職的道理,同樣適合職場。

做事有分寸感的人,就不會僭越,他只會固守在規則、框架之內,並以此為“楚河漢界”,把自己推向更高層次的修煉中。

劉德華就是這樣的人。

在發佈會現場踩了記者的腳,他蹲下來把鞋子擦乾淨才走;因為喉嚨發炎,只唱了三首歌的演唱會被迫中斷,他誠懇道歉。

除此之外,他還始終堅守在“善”的界限內,多次捐款,併成立“劉德華慈善基金會”,幫助很多人擺脫了絕望。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別叫我天王,我也就是個普通人,比起賺錢,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

不忘初心,堅守本心,這是有分寸感的人的行事法則。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3

對人不追問

作家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裡寫道:“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人生一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外人並不完全知曉。

有分寸感的人,對他人的挫折、磨難和軟弱,就算不能感同身受,也不會刨根究底,再次加以傷害。

徐靜蕾在《朗讀者》上,想起了把她帶大的奶奶。

她說,奶奶過世時,她失魂落魄,連弟弟的婚禮都沒有參加,就遠避國外隔離傷痛。

“地上死了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星”,這句話,讓徐靜蕾在現場眼淚決堤。

那時那刻,如果主持人趁機深挖,引導徐靜蕾說出更多的故事,那麼收視數據會非常好看。

但董卿沒有這樣做。她不追問,只是靜靜等待徐靜蕾情緒平復。

這種停止追問,顧及他人感受的善意,是一種體貼心、同理心加持的修養。

這種著眼於天地之大的寬憫,戰國時期的藺相如也有。

趙國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完璧歸趙後被封為上大夫。

但老將廉頗有些不服氣,他認為自己戰功更加顯赫,憑什麼藺相如耍耍嘴皮子,官位比他還高?

後來,廉頗意識到了自己的狹隘,於是背上荊條,親自登門道歉。

藺相如見到廉頗,不追問他之前的惡言,也不責問他的狂傲,而是解下他的荊條,將他迎接到府裡。

兩人歡聲暢談,從此成為至交,齊心協力保衛趙國。

有分寸感的人,眼裡有天地家國,也更珍惜知己之誼,對於他人一時的過錯,不會計較到底。

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04

做人,最重要的是懂得分寸感

所謂的“分寸感”,其實就是懂得用心裡的尺子,丈量出他人對“尊重”的需求,然後給予滿足。

能給出這種滿足的人,也一定是一個有修養的人。

他尊重人體貼人,說話有善意;

他有方圓守規則,做事有尺度;

他盡最大同理心,對人不追問。

這種人,不製造難堪,不窺探隱私,不揭露人短,不強人所難,以洞察力、玲瓏心,周全了他周圍的小世界。

非常值得稱頌。

電影《請回答1988》中說:“所謂的界限,就是到那裡為止的意思。”

兩隻刺蝟,如果想要相互取暖,只能是,不遠不近地擁抱;

生而為人,如果想要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寬憫日常裡的每一件恩怨,只能是,以良好的分寸感,維持自己與世界之間的留白,製造出專屬的舒適空間。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圖/攝圖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