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

​公元548年,侯景正式從淮南起兵,宣佈造反。

客觀地說,侯景這種行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為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中,以淮南為根基挑戰整個江南,在侯景之前的歷史中還沒有成功案例。

侯景久歷戰陣,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侯景之所以會造反,主要是因為他主動製造了一場信任危機:侯景命人假冒東魏使者求見蕭衍,說東魏想拿蕭淵明(蕭衍侄子,被慕容紹宗俘虜)換侯景,意在試探蕭衍的反應。沒想到蕭衍一口答應,侯景見狀只得硬著頭皮造反。

景乃詐為鄴中書,求以貞陽侯易景;上將許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侯景也有倚仗,那就是南樑的皇族成員也開始與侯景眉來眼去了。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認為自己完全可以通過裡應外合的方式,一鼓作氣拿下南樑都城。

南樑皇族為什麼要吃裡扒外地配合侯景呢?一切還要從梁武帝蕭衍執政說起。

"

​公元548年,侯景正式從淮南起兵,宣佈造反。

客觀地說,侯景這種行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為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中,以淮南為根基挑戰整個江南,在侯景之前的歷史中還沒有成功案例。

侯景久歷戰陣,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侯景之所以會造反,主要是因為他主動製造了一場信任危機:侯景命人假冒東魏使者求見蕭衍,說東魏想拿蕭淵明(蕭衍侄子,被慕容紹宗俘虜)換侯景,意在試探蕭衍的反應。沒想到蕭衍一口答應,侯景見狀只得硬著頭皮造反。

景乃詐為鄴中書,求以貞陽侯易景;上將許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侯景也有倚仗,那就是南樑的皇族成員也開始與侯景眉來眼去了。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認為自己完全可以通過裡應外合的方式,一鼓作氣拿下南樑都城。

南樑皇族為什麼要吃裡扒外地配合侯景呢?一切還要從梁武帝蕭衍執政說起。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衍掌控南樑將近五十年,雖然他一直很尊重豪門士族,但由於他在位太長,所以蕭氏皇族的權力也被擴張到了極限。在侯景投奔南樑的前後幾年時間裡,南樑中央和地方軍政代表人物,幾乎都是皇族成員。

皇族勢力擴張的結果和危害,只要翻翻過去二百年的歷史就能知道。蕭衍不但博學,還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他自然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但蕭衍無可奈何,只能走上這條註定無法回頭的路。

蕭衍長壽還有一個極其惡劣的結果,那就是蕭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必須抑制不利於自己統治的力量,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蕭綱。

在天下大亂時,太子會成為皇帝最好的助手之一;在天下承平時,太子就是皇帝最大的政敵,沒有之一。

當天下承平時,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就是朝堂上的主要矛盾:一個想繼續統治,一個想趕快接班,其結果必然是父子反目骨肉相殘,類似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

在這種背景下,蕭衍就像後燕皇帝慕容垂那樣,開始積極打壓太子蕭綱,並提拔其他皇族,以期達到與蕭綱分庭抗禮、互相牽制的效果。

就算沒有侯景叛亂,等蕭衍去世,蕭綱繼位之後,面對在中央政府擔任要職的皇族,面對分散在各地的皇族,蕭綱能有什麼辦法呢?中央和地方的強勢皇族手握大權,他們怎麼可能乖乖聽話呢?

侯景叛亂時,蕭衍已經八十五歲了。這個年齡的老人,或許依然能夠清晰判斷局勢,或許依然能夠乾剛獨斷,但必須承認:他的精力、體力和智力一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也會給人一種隨時要歸位的感覺。

面對這種局面,所有強勢皇族都在不約而同地思考同一個問題:萬一蕭衍這個老傢伙突然去世,我應該怎麼辦呢?

對於有心染指皇位的野心家而言,他們早就處心積慮地開始佈局了。

"

​公元548年,侯景正式從淮南起兵,宣佈造反。

客觀地說,侯景這種行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為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中,以淮南為根基挑戰整個江南,在侯景之前的歷史中還沒有成功案例。

侯景久歷戰陣,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侯景之所以會造反,主要是因為他主動製造了一場信任危機:侯景命人假冒東魏使者求見蕭衍,說東魏想拿蕭淵明(蕭衍侄子,被慕容紹宗俘虜)換侯景,意在試探蕭衍的反應。沒想到蕭衍一口答應,侯景見狀只得硬著頭皮造反。

景乃詐為鄴中書,求以貞陽侯易景;上將許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侯景也有倚仗,那就是南樑的皇族成員也開始與侯景眉來眼去了。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認為自己完全可以通過裡應外合的方式,一鼓作氣拿下南樑都城。

南樑皇族為什麼要吃裡扒外地配合侯景呢?一切還要從梁武帝蕭衍執政說起。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衍掌控南樑將近五十年,雖然他一直很尊重豪門士族,但由於他在位太長,所以蕭氏皇族的權力也被擴張到了極限。在侯景投奔南樑的前後幾年時間裡,南樑中央和地方軍政代表人物,幾乎都是皇族成員。

皇族勢力擴張的結果和危害,只要翻翻過去二百年的歷史就能知道。蕭衍不但博學,還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他自然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但蕭衍無可奈何,只能走上這條註定無法回頭的路。

蕭衍長壽還有一個極其惡劣的結果,那就是蕭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必須抑制不利於自己統治的力量,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蕭綱。

在天下大亂時,太子會成為皇帝最好的助手之一;在天下承平時,太子就是皇帝最大的政敵,沒有之一。

當天下承平時,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就是朝堂上的主要矛盾:一個想繼續統治,一個想趕快接班,其結果必然是父子反目骨肉相殘,類似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

在這種背景下,蕭衍就像後燕皇帝慕容垂那樣,開始積極打壓太子蕭綱,並提拔其他皇族,以期達到與蕭綱分庭抗禮、互相牽制的效果。

就算沒有侯景叛亂,等蕭衍去世,蕭綱繼位之後,面對在中央政府擔任要職的皇族,面對分散在各地的皇族,蕭綱能有什麼辦法呢?中央和地方的強勢皇族手握大權,他們怎麼可能乖乖聽話呢?

侯景叛亂時,蕭衍已經八十五歲了。這個年齡的老人,或許依然能夠清晰判斷局勢,或許依然能夠乾剛獨斷,但必須承認:他的精力、體力和智力一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也會給人一種隨時要歸位的感覺。

面對這種局面,所有強勢皇族都在不約而同地思考同一個問題:萬一蕭衍這個老傢伙突然去世,我應該怎麼辦呢?

對於有心染指皇位的野心家而言,他們早就處心積慮地開始佈局了。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詧[chá]是昭明太子蕭統(蕭衍長子,早逝)的兒子,蕭統去世之後,蕭衍立三子蕭綱為太子,卻沒有立蕭統的兒子為太孫。

我認為:蕭詧對此應該是有些不滿的,而他的三叔(新太子)蕭綱又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蕭詧對皇位自然會產生非分之想。後來,蕭衍委任蕭詧為雍州刺史,這更給了蕭詧幻想的空間。要知道:蕭衍就是以雍州刺史的身份起兵,奪了南齊的江山。

冬,十月,乙亥,以前東揚州刺史岳陽王詧為雍州刺史。上舍詧兄弟而立太子綱,內常愧之,寵亞諸子,詧兄弟亦內懷不平。——《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抵達襄陽(雍州治所)之後,認為此處地理環境極佳,在亂世可以據此建功立業,故而一直用心經營襄陽。蕭詧同時四處斂財,用以招募豪傑之士。沒過多久,襄陽被蕭詧治理得井井有條,他身邊也擁有了數千文武兼備的人才。

詧以上衰老,朝多秕政,遂蓄聚貨財,折節下士,招募勇敢,左右至數千人。以襄陽形勝之地,樑業所基,遇亂可以圖大功。乃克己為政,撫循士民,數施恩惠,延納規諫,所部稱治。——《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卻不是個例。蕭衍的幾個強勢子侄,其實都有不安分的想法,但太子蕭綱卻無可奈何。

上年高,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邵陵王綸為丹楊尹,湘東王繹在江州,武陵王紀在益州,皆權侔人主;太子綱惡之,常選精兵以衛東宮。——《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衍在起兵奪位前一直沒有兒子,所以就收養了弟弟蕭宏的兒子蕭正德為繼子。但等到蕭衍登基稱帝之後,卻在38歲的時候有了親生兒子,就是長子蕭統。

初,太子統之未生也,上養臨川王宏之子正德為子。及太子統生,正德還本,賜爵西豐侯。——《資治通鑑》·樑紀五

有了親生兒子,皇位當然要傳給他。於是蕭衍把養子蕭正德還給了弟弟蕭宏。但即便如此,蕭正德也有了一層特殊的身份,他的父親在南樑也是權傾朝野,所以蕭正德的身份一直尊貴無比,擁有極大的權勢。

為了保證自己高高在上,防止太子或自己的其他兒子搶班奪權,蕭衍對蕭正德的態度一直比較曖昧。縱觀歷朝歷代,擁有這種特殊待遇的強勢親王,很少有人能安分守己。蕭正德在這種環境中產生不切實際的念頭,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了,大多數人並沒有奪取皇位的野心,但他們也面臨如何站隊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站錯隊的危險度並不會比角逐皇權低。在這種背景下,整個南樑內外都充斥著一股壓抑的氛圍,沒人有安全感,沒人能置身事外。

"

​公元548年,侯景正式從淮南起兵,宣佈造反。

客觀地說,侯景這種行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為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中,以淮南為根基挑戰整個江南,在侯景之前的歷史中還沒有成功案例。

侯景久歷戰陣,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侯景之所以會造反,主要是因為他主動製造了一場信任危機:侯景命人假冒東魏使者求見蕭衍,說東魏想拿蕭淵明(蕭衍侄子,被慕容紹宗俘虜)換侯景,意在試探蕭衍的反應。沒想到蕭衍一口答應,侯景見狀只得硬著頭皮造反。

景乃詐為鄴中書,求以貞陽侯易景;上將許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侯景也有倚仗,那就是南樑的皇族成員也開始與侯景眉來眼去了。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認為自己完全可以通過裡應外合的方式,一鼓作氣拿下南樑都城。

南樑皇族為什麼要吃裡扒外地配合侯景呢?一切還要從梁武帝蕭衍執政說起。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衍掌控南樑將近五十年,雖然他一直很尊重豪門士族,但由於他在位太長,所以蕭氏皇族的權力也被擴張到了極限。在侯景投奔南樑的前後幾年時間裡,南樑中央和地方軍政代表人物,幾乎都是皇族成員。

皇族勢力擴張的結果和危害,只要翻翻過去二百年的歷史就能知道。蕭衍不但博學,還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他自然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但蕭衍無可奈何,只能走上這條註定無法回頭的路。

蕭衍長壽還有一個極其惡劣的結果,那就是蕭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必須抑制不利於自己統治的力量,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蕭綱。

在天下大亂時,太子會成為皇帝最好的助手之一;在天下承平時,太子就是皇帝最大的政敵,沒有之一。

當天下承平時,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就是朝堂上的主要矛盾:一個想繼續統治,一個想趕快接班,其結果必然是父子反目骨肉相殘,類似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

在這種背景下,蕭衍就像後燕皇帝慕容垂那樣,開始積極打壓太子蕭綱,並提拔其他皇族,以期達到與蕭綱分庭抗禮、互相牽制的效果。

就算沒有侯景叛亂,等蕭衍去世,蕭綱繼位之後,面對在中央政府擔任要職的皇族,面對分散在各地的皇族,蕭綱能有什麼辦法呢?中央和地方的強勢皇族手握大權,他們怎麼可能乖乖聽話呢?

侯景叛亂時,蕭衍已經八十五歲了。這個年齡的老人,或許依然能夠清晰判斷局勢,或許依然能夠乾剛獨斷,但必須承認:他的精力、體力和智力一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也會給人一種隨時要歸位的感覺。

面對這種局面,所有強勢皇族都在不約而同地思考同一個問題:萬一蕭衍這個老傢伙突然去世,我應該怎麼辦呢?

對於有心染指皇位的野心家而言,他們早就處心積慮地開始佈局了。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詧[chá]是昭明太子蕭統(蕭衍長子,早逝)的兒子,蕭統去世之後,蕭衍立三子蕭綱為太子,卻沒有立蕭統的兒子為太孫。

我認為:蕭詧對此應該是有些不滿的,而他的三叔(新太子)蕭綱又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蕭詧對皇位自然會產生非分之想。後來,蕭衍委任蕭詧為雍州刺史,這更給了蕭詧幻想的空間。要知道:蕭衍就是以雍州刺史的身份起兵,奪了南齊的江山。

冬,十月,乙亥,以前東揚州刺史岳陽王詧為雍州刺史。上舍詧兄弟而立太子綱,內常愧之,寵亞諸子,詧兄弟亦內懷不平。——《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抵達襄陽(雍州治所)之後,認為此處地理環境極佳,在亂世可以據此建功立業,故而一直用心經營襄陽。蕭詧同時四處斂財,用以招募豪傑之士。沒過多久,襄陽被蕭詧治理得井井有條,他身邊也擁有了數千文武兼備的人才。

詧以上衰老,朝多秕政,遂蓄聚貨財,折節下士,招募勇敢,左右至數千人。以襄陽形勝之地,樑業所基,遇亂可以圖大功。乃克己為政,撫循士民,數施恩惠,延納規諫,所部稱治。——《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卻不是個例。蕭衍的幾個強勢子侄,其實都有不安分的想法,但太子蕭綱卻無可奈何。

上年高,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邵陵王綸為丹楊尹,湘東王繹在江州,武陵王紀在益州,皆權侔人主;太子綱惡之,常選精兵以衛東宮。——《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衍在起兵奪位前一直沒有兒子,所以就收養了弟弟蕭宏的兒子蕭正德為繼子。但等到蕭衍登基稱帝之後,卻在38歲的時候有了親生兒子,就是長子蕭統。

初,太子統之未生也,上養臨川王宏之子正德為子。及太子統生,正德還本,賜爵西豐侯。——《資治通鑑》·樑紀五

有了親生兒子,皇位當然要傳給他。於是蕭衍把養子蕭正德還給了弟弟蕭宏。但即便如此,蕭正德也有了一層特殊的身份,他的父親在南樑也是權傾朝野,所以蕭正德的身份一直尊貴無比,擁有極大的權勢。

為了保證自己高高在上,防止太子或自己的其他兒子搶班奪權,蕭衍對蕭正德的態度一直比較曖昧。縱觀歷朝歷代,擁有這種特殊待遇的強勢親王,很少有人能安分守己。蕭正德在這種環境中產生不切實際的念頭,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了,大多數人並沒有奪取皇位的野心,但他們也面臨如何站隊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站錯隊的危險度並不會比角逐皇權低。在這種背景下,整個南樑內外都充斥著一股壓抑的氛圍,沒人有安全感,沒人能置身事外。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出現了。

此時的侯景,更像是一位破局者和解套者。強勢皇族希望侯景能打破這種危險的平衡,等待站隊的人也希望各位強勢皇族趕快開始PK。早一天亂起來,局勢就會早一天明朗。

只要釐清了上述利害關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侯景叛亂。其實此時的侯景依然沒什麼了不起,還是一杆“槍”而已。只不過使用這杆“槍”的人變得更多,南樑皇族也摻和進來了。

蕭正德率先聯繫侯景,雙方你情我願,很快就達成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密謀。

當蕭正德與侯景聯絡時,肯定會南樑高層的部分內幕透露給侯景。言外之意就是說:南樑中央政府的權威,沒你想得那麼大;南樑中央政府的實力,沒你想得那麼強。只要你願意與我合作,我肯定能成為皇帝,到了那時,我絕不會虧待你的!

以上內容是我的推測,但就雙方合作的態勢來看,應該不會有什麼偏差。

蕭正德為什麼願意與侯景合作呢?顯然是因為他想搶班奪權,而單憑他的實力,似乎又差了一點,於是他就想到利用侯景來為自己破局。

這裡稍作說明,《資治通鑑》的記載是侯景率先聯絡蕭正德,理由是侯景知道蕭正德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爭奪皇位,我認為這個記載有問題。

如果蕭正德的這種行為能被侯景得知,蕭衍就沒有理由不知道。而當時的蕭正德已經被調回中央政府任職,他不可能帶著幾千隨從一起回來,否則蕭衍一定會起疑。《資治通鑑》之所以會這樣寫,我認為主要是為後面發生的事,侯景廢殺了蕭正德,所以《資治通鑑》認為侯景率先聯繫蕭正德是早有預謀。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蕭正德完全有信心控制侯景,否則他絕不可能與侯景合作。蕭正德本就是江南權勢最大的親王之一,他沒理由去給侯景當傀儡。侯景後來之所以能夠廢殺蕭正德,是因為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明天的文章中詳細講述。

"

​公元548年,侯景正式從淮南起兵,宣佈造反。

客觀地說,侯景這種行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為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中,以淮南為根基挑戰整個江南,在侯景之前的歷史中還沒有成功案例。

侯景久歷戰陣,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侯景之所以會造反,主要是因為他主動製造了一場信任危機:侯景命人假冒東魏使者求見蕭衍,說東魏想拿蕭淵明(蕭衍侄子,被慕容紹宗俘虜)換侯景,意在試探蕭衍的反應。沒想到蕭衍一口答應,侯景見狀只得硬著頭皮造反。

景乃詐為鄴中書,求以貞陽侯易景;上將許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侯景也有倚仗,那就是南樑的皇族成員也開始與侯景眉來眼去了。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認為自己完全可以通過裡應外合的方式,一鼓作氣拿下南樑都城。

南樑皇族為什麼要吃裡扒外地配合侯景呢?一切還要從梁武帝蕭衍執政說起。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衍掌控南樑將近五十年,雖然他一直很尊重豪門士族,但由於他在位太長,所以蕭氏皇族的權力也被擴張到了極限。在侯景投奔南樑的前後幾年時間裡,南樑中央和地方軍政代表人物,幾乎都是皇族成員。

皇族勢力擴張的結果和危害,只要翻翻過去二百年的歷史就能知道。蕭衍不但博學,還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他自然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但蕭衍無可奈何,只能走上這條註定無法回頭的路。

蕭衍長壽還有一個極其惡劣的結果,那就是蕭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必須抑制不利於自己統治的力量,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蕭綱。

在天下大亂時,太子會成為皇帝最好的助手之一;在天下承平時,太子就是皇帝最大的政敵,沒有之一。

當天下承平時,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就是朝堂上的主要矛盾:一個想繼續統治,一個想趕快接班,其結果必然是父子反目骨肉相殘,類似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

在這種背景下,蕭衍就像後燕皇帝慕容垂那樣,開始積極打壓太子蕭綱,並提拔其他皇族,以期達到與蕭綱分庭抗禮、互相牽制的效果。

就算沒有侯景叛亂,等蕭衍去世,蕭綱繼位之後,面對在中央政府擔任要職的皇族,面對分散在各地的皇族,蕭綱能有什麼辦法呢?中央和地方的強勢皇族手握大權,他們怎麼可能乖乖聽話呢?

侯景叛亂時,蕭衍已經八十五歲了。這個年齡的老人,或許依然能夠清晰判斷局勢,或許依然能夠乾剛獨斷,但必須承認:他的精力、體力和智力一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也會給人一種隨時要歸位的感覺。

面對這種局面,所有強勢皇族都在不約而同地思考同一個問題:萬一蕭衍這個老傢伙突然去世,我應該怎麼辦呢?

對於有心染指皇位的野心家而言,他們早就處心積慮地開始佈局了。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詧[chá]是昭明太子蕭統(蕭衍長子,早逝)的兒子,蕭統去世之後,蕭衍立三子蕭綱為太子,卻沒有立蕭統的兒子為太孫。

我認為:蕭詧對此應該是有些不滿的,而他的三叔(新太子)蕭綱又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蕭詧對皇位自然會產生非分之想。後來,蕭衍委任蕭詧為雍州刺史,這更給了蕭詧幻想的空間。要知道:蕭衍就是以雍州刺史的身份起兵,奪了南齊的江山。

冬,十月,乙亥,以前東揚州刺史岳陽王詧為雍州刺史。上舍詧兄弟而立太子綱,內常愧之,寵亞諸子,詧兄弟亦內懷不平。——《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抵達襄陽(雍州治所)之後,認為此處地理環境極佳,在亂世可以據此建功立業,故而一直用心經營襄陽。蕭詧同時四處斂財,用以招募豪傑之士。沒過多久,襄陽被蕭詧治理得井井有條,他身邊也擁有了數千文武兼備的人才。

詧以上衰老,朝多秕政,遂蓄聚貨財,折節下士,招募勇敢,左右至數千人。以襄陽形勝之地,樑業所基,遇亂可以圖大功。乃克己為政,撫循士民,數施恩惠,延納規諫,所部稱治。——《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卻不是個例。蕭衍的幾個強勢子侄,其實都有不安分的想法,但太子蕭綱卻無可奈何。

上年高,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邵陵王綸為丹楊尹,湘東王繹在江州,武陵王紀在益州,皆權侔人主;太子綱惡之,常選精兵以衛東宮。——《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衍在起兵奪位前一直沒有兒子,所以就收養了弟弟蕭宏的兒子蕭正德為繼子。但等到蕭衍登基稱帝之後,卻在38歲的時候有了親生兒子,就是長子蕭統。

初,太子統之未生也,上養臨川王宏之子正德為子。及太子統生,正德還本,賜爵西豐侯。——《資治通鑑》·樑紀五

有了親生兒子,皇位當然要傳給他。於是蕭衍把養子蕭正德還給了弟弟蕭宏。但即便如此,蕭正德也有了一層特殊的身份,他的父親在南樑也是權傾朝野,所以蕭正德的身份一直尊貴無比,擁有極大的權勢。

為了保證自己高高在上,防止太子或自己的其他兒子搶班奪權,蕭衍對蕭正德的態度一直比較曖昧。縱觀歷朝歷代,擁有這種特殊待遇的強勢親王,很少有人能安分守己。蕭正德在這種環境中產生不切實際的念頭,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了,大多數人並沒有奪取皇位的野心,但他們也面臨如何站隊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站錯隊的危險度並不會比角逐皇權低。在這種背景下,整個南樑內外都充斥著一股壓抑的氛圍,沒人有安全感,沒人能置身事外。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出現了。

此時的侯景,更像是一位破局者和解套者。強勢皇族希望侯景能打破這種危險的平衡,等待站隊的人也希望各位強勢皇族趕快開始PK。早一天亂起來,局勢就會早一天明朗。

只要釐清了上述利害關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侯景叛亂。其實此時的侯景依然沒什麼了不起,還是一杆“槍”而已。只不過使用這杆“槍”的人變得更多,南樑皇族也摻和進來了。

蕭正德率先聯繫侯景,雙方你情我願,很快就達成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密謀。

當蕭正德與侯景聯絡時,肯定會南樑高層的部分內幕透露給侯景。言外之意就是說:南樑中央政府的權威,沒你想得那麼大;南樑中央政府的實力,沒你想得那麼強。只要你願意與我合作,我肯定能成為皇帝,到了那時,我絕不會虧待你的!

以上內容是我的推測,但就雙方合作的態勢來看,應該不會有什麼偏差。

蕭正德為什麼願意與侯景合作呢?顯然是因為他想搶班奪權,而單憑他的實力,似乎又差了一點,於是他就想到利用侯景來為自己破局。

這裡稍作說明,《資治通鑑》的記載是侯景率先聯絡蕭正德,理由是侯景知道蕭正德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爭奪皇位,我認為這個記載有問題。

如果蕭正德的這種行為能被侯景得知,蕭衍就沒有理由不知道。而當時的蕭正德已經被調回中央政府任職,他不可能帶著幾千隨從一起回來,否則蕭衍一定會起疑。《資治通鑑》之所以會這樣寫,我認為主要是為後面發生的事,侯景廢殺了蕭正德,所以《資治通鑑》認為侯景率先聯繫蕭正德是早有預謀。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蕭正德完全有信心控制侯景,否則他絕不可能與侯景合作。蕭正德本就是江南權勢最大的親王之一,他沒理由去給侯景當傀儡。侯景後來之所以能夠廢殺蕭正德,是因為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明天的文章中詳細講述。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當時的國際環境是:南樑與東魏的關係已經逐漸正常化,侯景隨時可能被扔出去當犧牲品。現在面對蕭正德的邀請,侯景儘管知道他不安好心,卻也無法拒絕。

侯景起兵造反沒幾天,就攻下了淮南的軍事重鎮譙州;半個月後,又攻下了淮南的另一座軍政重鎮歷陽。

冬,十月,庚寅,景揚聲趣合肥,而實襲譙州,助防董紹先開城降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景攻歷陽太守莊鐵,丁未,鐵以城降。——《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即使如此,蕭衍依然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實上,如果侯景的成就僅限於此,只能在淮南附近轉悠,那他的造反行動就真沒什麼大不了的。

遠的事情就不說了,在蕭衍剛登基的時候,北魏就佔據了以壽陽為中心的淮南地區,並在壽陽駐紮了十幾萬軍隊,這支軍隊並不是孤立的,因為他們有龐大的北魏為後盾。但就算如此,蕭衍也未曾妥協過。

在蕭衍的堅決抵抗之下,這支十幾萬人的北魏軍隊不要說突破長江天險了,就是想在淮南立足都困難。過了大概二十年,北魏開始發生混亂,蕭衍趁勢收復了淮南地區,那支十多萬人的軍隊像擺設一樣,很快就被趕回了北方。

蕭衍之所以遲遲不願意與侯景撕破臉皮,就是不希望把淮南攪亂。可現在淮南既然已經亂了,蕭衍自然可以放開手腳,全力收拾侯景。而且就憑侯景那幾百人,以及淮南那幫地頭蛇,根本不被蕭衍放在眼裡。這不是蕭衍狂妄,而是蕭衍有足夠的底氣。

但蕭衍卻萬萬沒想到,有一個驚天的大陰謀正逐漸逼近,並試圖將他籠罩。

現在想整死蕭衍的人絕不只有侯景一人,淮南實力派參與了進來,中央和地方的強勢皇族也參與了進來,形勢在瞬間被逆轉。

蕭衍為了保證自己家族的統治千秋萬代,早已把南樑的主要軍政權力分散給了自己的子侄和孫輩。現在可倒好,這些大權在握的子侄和孫輩,都對蕭衍充滿了恨意,並巴不得他趕快去死。

翻開整個南朝的歷史,除蕭衍之外,還沒有哪個皇帝可以活過六十歲,可蕭衍居然活了八十多歲還不肯死,你讓那些急於接班或奪權的野心家們作何感想呢?

"

​公元548年,侯景正式從淮南起兵,宣佈造反。

客觀地說,侯景這種行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為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中,以淮南為根基挑戰整個江南,在侯景之前的歷史中還沒有成功案例。

侯景久歷戰陣,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侯景之所以會造反,主要是因為他主動製造了一場信任危機:侯景命人假冒東魏使者求見蕭衍,說東魏想拿蕭淵明(蕭衍侄子,被慕容紹宗俘虜)換侯景,意在試探蕭衍的反應。沒想到蕭衍一口答應,侯景見狀只得硬著頭皮造反。

景乃詐為鄴中書,求以貞陽侯易景;上將許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侯景也有倚仗,那就是南樑的皇族成員也開始與侯景眉來眼去了。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認為自己完全可以通過裡應外合的方式,一鼓作氣拿下南樑都城。

南樑皇族為什麼要吃裡扒外地配合侯景呢?一切還要從梁武帝蕭衍執政說起。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衍掌控南樑將近五十年,雖然他一直很尊重豪門士族,但由於他在位太長,所以蕭氏皇族的權力也被擴張到了極限。在侯景投奔南樑的前後幾年時間裡,南樑中央和地方軍政代表人物,幾乎都是皇族成員。

皇族勢力擴張的結果和危害,只要翻翻過去二百年的歷史就能知道。蕭衍不但博學,還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他自然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但蕭衍無可奈何,只能走上這條註定無法回頭的路。

蕭衍長壽還有一個極其惡劣的結果,那就是蕭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必須抑制不利於自己統治的力量,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蕭綱。

在天下大亂時,太子會成為皇帝最好的助手之一;在天下承平時,太子就是皇帝最大的政敵,沒有之一。

當天下承平時,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就是朝堂上的主要矛盾:一個想繼續統治,一個想趕快接班,其結果必然是父子反目骨肉相殘,類似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

在這種背景下,蕭衍就像後燕皇帝慕容垂那樣,開始積極打壓太子蕭綱,並提拔其他皇族,以期達到與蕭綱分庭抗禮、互相牽制的效果。

就算沒有侯景叛亂,等蕭衍去世,蕭綱繼位之後,面對在中央政府擔任要職的皇族,面對分散在各地的皇族,蕭綱能有什麼辦法呢?中央和地方的強勢皇族手握大權,他們怎麼可能乖乖聽話呢?

侯景叛亂時,蕭衍已經八十五歲了。這個年齡的老人,或許依然能夠清晰判斷局勢,或許依然能夠乾剛獨斷,但必須承認:他的精力、體力和智力一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也會給人一種隨時要歸位的感覺。

面對這種局面,所有強勢皇族都在不約而同地思考同一個問題:萬一蕭衍這個老傢伙突然去世,我應該怎麼辦呢?

對於有心染指皇位的野心家而言,他們早就處心積慮地開始佈局了。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詧[chá]是昭明太子蕭統(蕭衍長子,早逝)的兒子,蕭統去世之後,蕭衍立三子蕭綱為太子,卻沒有立蕭統的兒子為太孫。

我認為:蕭詧對此應該是有些不滿的,而他的三叔(新太子)蕭綱又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蕭詧對皇位自然會產生非分之想。後來,蕭衍委任蕭詧為雍州刺史,這更給了蕭詧幻想的空間。要知道:蕭衍就是以雍州刺史的身份起兵,奪了南齊的江山。

冬,十月,乙亥,以前東揚州刺史岳陽王詧為雍州刺史。上舍詧兄弟而立太子綱,內常愧之,寵亞諸子,詧兄弟亦內懷不平。——《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抵達襄陽(雍州治所)之後,認為此處地理環境極佳,在亂世可以據此建功立業,故而一直用心經營襄陽。蕭詧同時四處斂財,用以招募豪傑之士。沒過多久,襄陽被蕭詧治理得井井有條,他身邊也擁有了數千文武兼備的人才。

詧以上衰老,朝多秕政,遂蓄聚貨財,折節下士,招募勇敢,左右至數千人。以襄陽形勝之地,樑業所基,遇亂可以圖大功。乃克己為政,撫循士民,數施恩惠,延納規諫,所部稱治。——《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卻不是個例。蕭衍的幾個強勢子侄,其實都有不安分的想法,但太子蕭綱卻無可奈何。

上年高,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邵陵王綸為丹楊尹,湘東王繹在江州,武陵王紀在益州,皆權侔人主;太子綱惡之,常選精兵以衛東宮。——《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衍在起兵奪位前一直沒有兒子,所以就收養了弟弟蕭宏的兒子蕭正德為繼子。但等到蕭衍登基稱帝之後,卻在38歲的時候有了親生兒子,就是長子蕭統。

初,太子統之未生也,上養臨川王宏之子正德為子。及太子統生,正德還本,賜爵西豐侯。——《資治通鑑》·樑紀五

有了親生兒子,皇位當然要傳給他。於是蕭衍把養子蕭正德還給了弟弟蕭宏。但即便如此,蕭正德也有了一層特殊的身份,他的父親在南樑也是權傾朝野,所以蕭正德的身份一直尊貴無比,擁有極大的權勢。

為了保證自己高高在上,防止太子或自己的其他兒子搶班奪權,蕭衍對蕭正德的態度一直比較曖昧。縱觀歷朝歷代,擁有這種特殊待遇的強勢親王,很少有人能安分守己。蕭正德在這種環境中產生不切實際的念頭,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了,大多數人並沒有奪取皇位的野心,但他們也面臨如何站隊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站錯隊的危險度並不會比角逐皇權低。在這種背景下,整個南樑內外都充斥著一股壓抑的氛圍,沒人有安全感,沒人能置身事外。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出現了。

此時的侯景,更像是一位破局者和解套者。強勢皇族希望侯景能打破這種危險的平衡,等待站隊的人也希望各位強勢皇族趕快開始PK。早一天亂起來,局勢就會早一天明朗。

只要釐清了上述利害關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侯景叛亂。其實此時的侯景依然沒什麼了不起,還是一杆“槍”而已。只不過使用這杆“槍”的人變得更多,南樑皇族也摻和進來了。

蕭正德率先聯繫侯景,雙方你情我願,很快就達成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密謀。

當蕭正德與侯景聯絡時,肯定會南樑高層的部分內幕透露給侯景。言外之意就是說:南樑中央政府的權威,沒你想得那麼大;南樑中央政府的實力,沒你想得那麼強。只要你願意與我合作,我肯定能成為皇帝,到了那時,我絕不會虧待你的!

以上內容是我的推測,但就雙方合作的態勢來看,應該不會有什麼偏差。

蕭正德為什麼願意與侯景合作呢?顯然是因為他想搶班奪權,而單憑他的實力,似乎又差了一點,於是他就想到利用侯景來為自己破局。

這裡稍作說明,《資治通鑑》的記載是侯景率先聯絡蕭正德,理由是侯景知道蕭正德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爭奪皇位,我認為這個記載有問題。

如果蕭正德的這種行為能被侯景得知,蕭衍就沒有理由不知道。而當時的蕭正德已經被調回中央政府任職,他不可能帶著幾千隨從一起回來,否則蕭衍一定會起疑。《資治通鑑》之所以會這樣寫,我認為主要是為後面發生的事,侯景廢殺了蕭正德,所以《資治通鑑》認為侯景率先聯繫蕭正德是早有預謀。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蕭正德完全有信心控制侯景,否則他絕不可能與侯景合作。蕭正德本就是江南權勢最大的親王之一,他沒理由去給侯景當傀儡。侯景後來之所以能夠廢殺蕭正德,是因為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明天的文章中詳細講述。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當時的國際環境是:南樑與東魏的關係已經逐漸正常化,侯景隨時可能被扔出去當犧牲品。現在面對蕭正德的邀請,侯景儘管知道他不安好心,卻也無法拒絕。

侯景起兵造反沒幾天,就攻下了淮南的軍事重鎮譙州;半個月後,又攻下了淮南的另一座軍政重鎮歷陽。

冬,十月,庚寅,景揚聲趣合肥,而實襲譙州,助防董紹先開城降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景攻歷陽太守莊鐵,丁未,鐵以城降。——《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即使如此,蕭衍依然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實上,如果侯景的成就僅限於此,只能在淮南附近轉悠,那他的造反行動就真沒什麼大不了的。

遠的事情就不說了,在蕭衍剛登基的時候,北魏就佔據了以壽陽為中心的淮南地區,並在壽陽駐紮了十幾萬軍隊,這支軍隊並不是孤立的,因為他們有龐大的北魏為後盾。但就算如此,蕭衍也未曾妥協過。

在蕭衍的堅決抵抗之下,這支十幾萬人的北魏軍隊不要說突破長江天險了,就是想在淮南立足都困難。過了大概二十年,北魏開始發生混亂,蕭衍趁勢收復了淮南地區,那支十多萬人的軍隊像擺設一樣,很快就被趕回了北方。

蕭衍之所以遲遲不願意與侯景撕破臉皮,就是不希望把淮南攪亂。可現在淮南既然已經亂了,蕭衍自然可以放開手腳,全力收拾侯景。而且就憑侯景那幾百人,以及淮南那幫地頭蛇,根本不被蕭衍放在眼裡。這不是蕭衍狂妄,而是蕭衍有足夠的底氣。

但蕭衍卻萬萬沒想到,有一個驚天的大陰謀正逐漸逼近,並試圖將他籠罩。

現在想整死蕭衍的人絕不只有侯景一人,淮南實力派參與了進來,中央和地方的強勢皇族也參與了進來,形勢在瞬間被逆轉。

蕭衍為了保證自己家族的統治千秋萬代,早已把南樑的主要軍政權力分散給了自己的子侄和孫輩。現在可倒好,這些大權在握的子侄和孫輩,都對蕭衍充滿了恨意,並巴不得他趕快去死。

翻開整個南朝的歷史,除蕭衍之外,還沒有哪個皇帝可以活過六十歲,可蕭衍居然活了八十多歲還不肯死,你讓那些急於接班或奪權的野心家們作何感想呢?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當侯景把淮南攪得天翻地覆之後,南樑中央政府開始分析侯景下一步的戰略動向。

羊侃說:“我們應該提防侯景南渡長江。”羊侃的建議正確嗎?從事後來看自然是正確的。可在當時,所有人都認為羊侃杞人憂天。

上問討景之策於都官尚書羊侃,侃請“以二千人急據採石,令邵陵王襲取壽陽;使景進不得前,退失巢穴,烏合之眾,自然瓦解。”硃異曰:“景必無渡江之志。”遂寢其議。侃曰:“今茲敗矣!”——《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因為從當時的情形來看,如果說侯景能夠南渡長江,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

南渡長江有多難?想當年曹操和曹丕父子面對長江,卻只能望江興嘆;後來石勒和石虎面對長江,也只能望江止步;再後來,苻堅動員七十萬大軍,揚言要投鞭斷流,但最終也沒成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率三十萬大軍,直接兵臨瓜步,與劉宋都城隔江相望,但他最終也不敢強渡長江;最近的一次,北魏佔據壽陽,我們上面已經說過了。

看看上述事實,我們就能明白:說羊侃杞人憂天,絕不能什麼沒有見解的胡言亂語,反而是正常的思維邏輯。

就在人們認為侯景不可能南渡長江時,侯景卻在蕭正德的掩護下,輕鬆地渡過了長江。後在蕭正德的幫助下攻破朱雀門,負責守衛的東宮學士庾信逃走,蕭正德又打開宣陽門,迎接侯景入城。

順便說一句,這個庾信是位大才子,《枯樹賦》和《哀江南賦》寫得非常好,但軍事能力是有點差,也欠缺了一些勇氣。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慕容紹宗成柱石,高歡遺策定侯景

侯景南逃樑國,蕭衍趁火打劫

蕭衍步步緊逼,侯景再次造反

"

​公元548年,侯景正式從淮南起兵,宣佈造反。

客觀地說,侯景這種行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為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中,以淮南為根基挑戰整個江南,在侯景之前的歷史中還沒有成功案例。

侯景久歷戰陣,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侯景之所以會造反,主要是因為他主動製造了一場信任危機:侯景命人假冒東魏使者求見蕭衍,說東魏想拿蕭淵明(蕭衍侄子,被慕容紹宗俘虜)換侯景,意在試探蕭衍的反應。沒想到蕭衍一口答應,侯景見狀只得硬著頭皮造反。

景乃詐為鄴中書,求以貞陽侯易景;上將許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侯景也有倚仗,那就是南樑的皇族成員也開始與侯景眉來眼去了。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認為自己完全可以通過裡應外合的方式,一鼓作氣拿下南樑都城。

南樑皇族為什麼要吃裡扒外地配合侯景呢?一切還要從梁武帝蕭衍執政說起。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衍掌控南樑將近五十年,雖然他一直很尊重豪門士族,但由於他在位太長,所以蕭氏皇族的權力也被擴張到了極限。在侯景投奔南樑的前後幾年時間裡,南樑中央和地方軍政代表人物,幾乎都是皇族成員。

皇族勢力擴張的結果和危害,只要翻翻過去二百年的歷史就能知道。蕭衍不但博學,還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他自然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但蕭衍無可奈何,只能走上這條註定無法回頭的路。

蕭衍長壽還有一個極其惡劣的結果,那就是蕭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必須抑制不利於自己統治的力量,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蕭綱。

在天下大亂時,太子會成為皇帝最好的助手之一;在天下承平時,太子就是皇帝最大的政敵,沒有之一。

當天下承平時,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就是朝堂上的主要矛盾:一個想繼續統治,一個想趕快接班,其結果必然是父子反目骨肉相殘,類似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

在這種背景下,蕭衍就像後燕皇帝慕容垂那樣,開始積極打壓太子蕭綱,並提拔其他皇族,以期達到與蕭綱分庭抗禮、互相牽制的效果。

就算沒有侯景叛亂,等蕭衍去世,蕭綱繼位之後,面對在中央政府擔任要職的皇族,面對分散在各地的皇族,蕭綱能有什麼辦法呢?中央和地方的強勢皇族手握大權,他們怎麼可能乖乖聽話呢?

侯景叛亂時,蕭衍已經八十五歲了。這個年齡的老人,或許依然能夠清晰判斷局勢,或許依然能夠乾剛獨斷,但必須承認:他的精力、體力和智力一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也會給人一種隨時要歸位的感覺。

面對這種局面,所有強勢皇族都在不約而同地思考同一個問題:萬一蕭衍這個老傢伙突然去世,我應該怎麼辦呢?

對於有心染指皇位的野心家而言,他們早就處心積慮地開始佈局了。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蕭詧[chá]是昭明太子蕭統(蕭衍長子,早逝)的兒子,蕭統去世之後,蕭衍立三子蕭綱為太子,卻沒有立蕭統的兒子為太孫。

我認為:蕭詧對此應該是有些不滿的,而他的三叔(新太子)蕭綱又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蕭詧對皇位自然會產生非分之想。後來,蕭衍委任蕭詧為雍州刺史,這更給了蕭詧幻想的空間。要知道:蕭衍就是以雍州刺史的身份起兵,奪了南齊的江山。

冬,十月,乙亥,以前東揚州刺史岳陽王詧為雍州刺史。上舍詧兄弟而立太子綱,內常愧之,寵亞諸子,詧兄弟亦內懷不平。——《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抵達襄陽(雍州治所)之後,認為此處地理環境極佳,在亂世可以據此建功立業,故而一直用心經營襄陽。蕭詧同時四處斂財,用以招募豪傑之士。沒過多久,襄陽被蕭詧治理得井井有條,他身邊也擁有了數千文武兼備的人才。

詧以上衰老,朝多秕政,遂蓄聚貨財,折節下士,招募勇敢,左右至數千人。以襄陽形勝之地,樑業所基,遇亂可以圖大功。乃克己為政,撫循士民,數施恩惠,延納規諫,所部稱治。——《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詧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卻不是個例。蕭衍的幾個強勢子侄,其實都有不安分的想法,但太子蕭綱卻無可奈何。

上年高,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邵陵王綸為丹楊尹,湘東王繹在江州,武陵王紀在益州,皆權侔人主;太子綱惡之,常選精兵以衛東宮。——《資治通鑑》·樑紀十五

蕭衍在起兵奪位前一直沒有兒子,所以就收養了弟弟蕭宏的兒子蕭正德為繼子。但等到蕭衍登基稱帝之後,卻在38歲的時候有了親生兒子,就是長子蕭統。

初,太子統之未生也,上養臨川王宏之子正德為子。及太子統生,正德還本,賜爵西豐侯。——《資治通鑑》·樑紀五

有了親生兒子,皇位當然要傳給他。於是蕭衍把養子蕭正德還給了弟弟蕭宏。但即便如此,蕭正德也有了一層特殊的身份,他的父親在南樑也是權傾朝野,所以蕭正德的身份一直尊貴無比,擁有極大的權勢。

為了保證自己高高在上,防止太子或自己的其他兒子搶班奪權,蕭衍對蕭正德的態度一直比較曖昧。縱觀歷朝歷代,擁有這種特殊待遇的強勢親王,很少有人能安分守己。蕭正德在這種環境中產生不切實際的念頭,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了,大多數人並沒有奪取皇位的野心,但他們也面臨如何站隊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站錯隊的危險度並不會比角逐皇權低。在這種背景下,整個南樑內外都充斥著一股壓抑的氛圍,沒人有安全感,沒人能置身事外。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出現了。

此時的侯景,更像是一位破局者和解套者。強勢皇族希望侯景能打破這種危險的平衡,等待站隊的人也希望各位強勢皇族趕快開始PK。早一天亂起來,局勢就會早一天明朗。

只要釐清了上述利害關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侯景叛亂。其實此時的侯景依然沒什麼了不起,還是一杆“槍”而已。只不過使用這杆“槍”的人變得更多,南樑皇族也摻和進來了。

蕭正德率先聯繫侯景,雙方你情我願,很快就達成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密謀。

當蕭正德與侯景聯絡時,肯定會南樑高層的部分內幕透露給侯景。言外之意就是說:南樑中央政府的權威,沒你想得那麼大;南樑中央政府的實力,沒你想得那麼強。只要你願意與我合作,我肯定能成為皇帝,到了那時,我絕不會虧待你的!

以上內容是我的推測,但就雙方合作的態勢來看,應該不會有什麼偏差。

蕭正德為什麼願意與侯景合作呢?顯然是因為他想搶班奪權,而單憑他的實力,似乎又差了一點,於是他就想到利用侯景來為自己破局。

這裡稍作說明,《資治通鑑》的記載是侯景率先聯絡蕭正德,理由是侯景知道蕭正德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爭奪皇位,我認為這個記載有問題。

如果蕭正德的這種行為能被侯景得知,蕭衍就沒有理由不知道。而當時的蕭正德已經被調回中央政府任職,他不可能帶著幾千隨從一起回來,否則蕭衍一定會起疑。《資治通鑑》之所以會這樣寫,我認為主要是為後面發生的事,侯景廢殺了蕭正德,所以《資治通鑑》認為侯景率先聯繫蕭正德是早有預謀。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蕭正德完全有信心控制侯景,否則他絕不可能與侯景合作。蕭正德本就是江南權勢最大的親王之一,他沒理由去給侯景當傀儡。侯景後來之所以能夠廢殺蕭正德,是因為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明天的文章中詳細講述。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當時的國際環境是:南樑與東魏的關係已經逐漸正常化,侯景隨時可能被扔出去當犧牲品。現在面對蕭正德的邀請,侯景儘管知道他不安好心,卻也無法拒絕。

侯景起兵造反沒幾天,就攻下了淮南的軍事重鎮譙州;半個月後,又攻下了淮南的另一座軍政重鎮歷陽。

冬,十月,庚寅,景揚聲趣合肥,而實襲譙州,助防董紹先開城降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景攻歷陽太守莊鐵,丁未,鐵以城降。——《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但即使如此,蕭衍依然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實上,如果侯景的成就僅限於此,只能在淮南附近轉悠,那他的造反行動就真沒什麼大不了的。

遠的事情就不說了,在蕭衍剛登基的時候,北魏就佔據了以壽陽為中心的淮南地區,並在壽陽駐紮了十幾萬軍隊,這支軍隊並不是孤立的,因為他們有龐大的北魏為後盾。但就算如此,蕭衍也未曾妥協過。

在蕭衍的堅決抵抗之下,這支十幾萬人的北魏軍隊不要說突破長江天險了,就是想在淮南立足都困難。過了大概二十年,北魏開始發生混亂,蕭衍趁勢收復了淮南地區,那支十多萬人的軍隊像擺設一樣,很快就被趕回了北方。

蕭衍之所以遲遲不願意與侯景撕破臉皮,就是不希望把淮南攪亂。可現在淮南既然已經亂了,蕭衍自然可以放開手腳,全力收拾侯景。而且就憑侯景那幾百人,以及淮南那幫地頭蛇,根本不被蕭衍放在眼裡。這不是蕭衍狂妄,而是蕭衍有足夠的底氣。

但蕭衍卻萬萬沒想到,有一個驚天的大陰謀正逐漸逼近,並試圖將他籠罩。

現在想整死蕭衍的人絕不只有侯景一人,淮南實力派參與了進來,中央和地方的強勢皇族也參與了進來,形勢在瞬間被逆轉。

蕭衍為了保證自己家族的統治千秋萬代,早已把南樑的主要軍政權力分散給了自己的子侄和孫輩。現在可倒好,這些大權在握的子侄和孫輩,都對蕭衍充滿了恨意,並巴不得他趕快去死。

翻開整個南朝的歷史,除蕭衍之外,還沒有哪個皇帝可以活過六十歲,可蕭衍居然活了八十多歲還不肯死,你讓那些急於接班或奪權的野心家們作何感想呢?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當侯景把淮南攪得天翻地覆之後,南樑中央政府開始分析侯景下一步的戰略動向。

羊侃說:“我們應該提防侯景南渡長江。”羊侃的建議正確嗎?從事後來看自然是正確的。可在當時,所有人都認為羊侃杞人憂天。

上問討景之策於都官尚書羊侃,侃請“以二千人急據採石,令邵陵王襲取壽陽;使景進不得前,退失巢穴,烏合之眾,自然瓦解。”硃異曰:“景必無渡江之志。”遂寢其議。侃曰:“今茲敗矣!”——《資治通鑑》·樑紀十七

因為從當時的情形來看,如果說侯景能夠南渡長江,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

南渡長江有多難?想當年曹操和曹丕父子面對長江,卻只能望江興嘆;後來石勒和石虎面對長江,也只能望江止步;再後來,苻堅動員七十萬大軍,揚言要投鞭斷流,但最終也沒成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率三十萬大軍,直接兵臨瓜步,與劉宋都城隔江相望,但他最終也不敢強渡長江;最近的一次,北魏佔據壽陽,我們上面已經說過了。

看看上述事實,我們就能明白:說羊侃杞人憂天,絕不能什麼沒有見解的胡言亂語,反而是正常的思維邏輯。

就在人們認為侯景不可能南渡長江時,侯景卻在蕭正德的掩護下,輕鬆地渡過了長江。後在蕭正德的幫助下攻破朱雀門,負責守衛的東宮學士庾信逃走,蕭正德又打開宣陽門,迎接侯景入城。

順便說一句,這個庾信是位大才子,《枯樹賦》和《哀江南賦》寫得非常好,但軍事能力是有點差,也欠缺了一些勇氣。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慕容紹宗成柱石,高歡遺策定侯景

侯景南逃樑國,蕭衍趁火打劫

蕭衍步步緊逼,侯景再次造反

梁武帝蕭衍勝券在握,為何卻被侯景偷襲成功?只因皇族至親成叛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