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

​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撕毀停戰協議,引玄武湖水倒灌臺城,並率軍從四面猛攻。樑將蕭堅之書佐董勳和豪強熊曇朗當了帶路黨,引導侯景由西北角樓處攻入臺城。至此,臺城陷落。

初入臺城的侯景,其實還是挺規矩的。因為他非常明白:絕不能和蕭氏皇族撕破臉皮,否則自己的一切作為都會失去意義。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南樑是一個擁有二百六十萬疆域的帝國,如果侯景只知道亂砍亂殺,就不會有人支持他。到了那時,侯景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此時的侯景,最大的願望就是梁武帝蕭衍能夠與自己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一個新政府。但倔強的蕭衍拒絕合作,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另選合作者。

侯景的第二人選是太子蕭綱,他是南樑的合法接班人,擁立蕭綱絕對比擁立蕭正德這種叛徒要強得多。更重要的是:蕭綱已經當了將近二十年太子,如果由他居中斡旋,侯景與豪門士族之間或許還有講和的可能性。

現實的困難就是:各地方的蕭氏皇族已經行動了起來,此時的南樑隨時可能重演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如果侯景、蕭綱和豪門士族能夠團結一心,他們就有很大的希望渡過眼前這個難關。

"

​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撕毀停戰協議,引玄武湖水倒灌臺城,並率軍從四面猛攻。樑將蕭堅之書佐董勳和豪強熊曇朗當了帶路黨,引導侯景由西北角樓處攻入臺城。至此,臺城陷落。

初入臺城的侯景,其實還是挺規矩的。因為他非常明白:絕不能和蕭氏皇族撕破臉皮,否則自己的一切作為都會失去意義。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南樑是一個擁有二百六十萬疆域的帝國,如果侯景只知道亂砍亂殺,就不會有人支持他。到了那時,侯景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此時的侯景,最大的願望就是梁武帝蕭衍能夠與自己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一個新政府。但倔強的蕭衍拒絕合作,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另選合作者。

侯景的第二人選是太子蕭綱,他是南樑的合法接班人,擁立蕭綱絕對比擁立蕭正德這種叛徒要強得多。更重要的是:蕭綱已經當了將近二十年太子,如果由他居中斡旋,侯景與豪門士族之間或許還有講和的可能性。

現實的困難就是:各地方的蕭氏皇族已經行動了起來,此時的南樑隨時可能重演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如果侯景、蕭綱和豪門士族能夠團結一心,他們就有很大的希望渡過眼前這個難關。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據史書記載,侯景曾與蕭綱在佛像面前發誓:絕不背叛對方。

帝之即位也,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為誓雲:“自今君臣兩無猜貳,臣固不負陛下,陛下亦不得負臣!”——《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在我看來,無論是侯景還是蕭綱,他們在發誓的時候應該都是誠心的。換言之,他們絕不希望對方背叛自己,自己也不願意背叛對方。

此時的侯景已經廢掉了蕭正德,如果再背叛蕭綱,他就沒有盟友了,底層社會雖然支持他,但底層社會的戰鬥轉化力是值得懷疑的。

如果蕭綱背叛侯景,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和侄子們就能輕易打敗孤立無援的侯景。屆時,蕭綱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條,他雖然是合法的太子,但他是跟侯景合作之後才成為皇帝的,野心家絕對會借題發揮,甚至把蕭衍的死算在蕭綱頭上。

只要釐清了這些利益關係,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蕭綱與侯景合作,是存在一定基礎的。

但侯景和蕭綱的合作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必須平等共處。換言之,侯景有兵權,又有底層社會的支持,中央政府不能把侯景當臣子對待。對於這個結果,除蕭綱之外的蕭氏皇族普遍不願意接受。

最初,被侯景廢掉的蕭正德與蕭範密謀武裝政變,後因消息走漏,蕭正德被殺,蕭範背疽發作病逝。

臨賀王正德怨侯景賣己,密書召鄱陽王範,使以兵入;景遮得其書,癸丑,縊殺正德。——《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隨後,蕭確行刺侯景失敗,被侯景殺死。

景與確遊鐘山,引弓射鳥,因欲射景,絃斷,不發,景覺而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後來,當侯景率軍出征時,蕭會理與柳敬禮、蕭勸和蕭勔密謀,在都城發動政變,被侯景的首席謀士王偉殺死。

南康王會理以建康空虛,與太子左衛將軍柳敬禮、西鄉侯勸、東鄉侯勔謀起兵誅王偉。偉收會理、敬禮、勸、勔及會理弟祁陽侯通理,俱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經過這三件事之後,侯景開始疏遠蕭綱。史書說侯景懷疑蕭綱參與密謀,所以有了廢立的心思。

但在我看來,侯景並未懷疑蕭綱,他只是看透了蕭綱。

想當初,蕭衍的太子蕭統早逝,蕭衍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脅,所以沒有立太孫,而是選擇了自己的三子蕭綱為太子。

按照史書的評價,蕭統的幾個兒子都是剛猛果烈之人,尤其是他的三子蕭詧[chá],更被史書稱為“英雄之志,霸王之略”。如果蕭統的兒子成為太孫,蕭衍擔心自己會提前退休。

可蕭綱就不同了,這是一個性情溫順、喜好文學的人,做事又有些優柔寡斷,這種人不太會威脅蕭衍的統治。可就算如此,蕭衍依然大肆分權,使得蕭綱這個太子並沒有什麼權威。

而侯景與蕭綱的聯盟也並不被豪門士族看好,南樑舊勢力經過一番博弈之後,毅然決定拋棄蕭綱,形成了以蕭繹為中心的強大政治集團。

侯景最初選擇與蕭綱合作,只因為蕭綱是合法的太子。但經過接觸,侯景發現蕭綱並不能完全代表蕭氏皇族,很多人都不買他的帳。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覺得自己選錯了人,蕭綱或許是一個合格的傀儡,但絕不是一個優秀的合作伙伴。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才開始疏遠蕭綱,並有了廢立的心思。

"

​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撕毀停戰協議,引玄武湖水倒灌臺城,並率軍從四面猛攻。樑將蕭堅之書佐董勳和豪強熊曇朗當了帶路黨,引導侯景由西北角樓處攻入臺城。至此,臺城陷落。

初入臺城的侯景,其實還是挺規矩的。因為他非常明白:絕不能和蕭氏皇族撕破臉皮,否則自己的一切作為都會失去意義。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南樑是一個擁有二百六十萬疆域的帝國,如果侯景只知道亂砍亂殺,就不會有人支持他。到了那時,侯景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此時的侯景,最大的願望就是梁武帝蕭衍能夠與自己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一個新政府。但倔強的蕭衍拒絕合作,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另選合作者。

侯景的第二人選是太子蕭綱,他是南樑的合法接班人,擁立蕭綱絕對比擁立蕭正德這種叛徒要強得多。更重要的是:蕭綱已經當了將近二十年太子,如果由他居中斡旋,侯景與豪門士族之間或許還有講和的可能性。

現實的困難就是:各地方的蕭氏皇族已經行動了起來,此時的南樑隨時可能重演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如果侯景、蕭綱和豪門士族能夠團結一心,他們就有很大的希望渡過眼前這個難關。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據史書記載,侯景曾與蕭綱在佛像面前發誓:絕不背叛對方。

帝之即位也,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為誓雲:“自今君臣兩無猜貳,臣固不負陛下,陛下亦不得負臣!”——《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在我看來,無論是侯景還是蕭綱,他們在發誓的時候應該都是誠心的。換言之,他們絕不希望對方背叛自己,自己也不願意背叛對方。

此時的侯景已經廢掉了蕭正德,如果再背叛蕭綱,他就沒有盟友了,底層社會雖然支持他,但底層社會的戰鬥轉化力是值得懷疑的。

如果蕭綱背叛侯景,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和侄子們就能輕易打敗孤立無援的侯景。屆時,蕭綱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條,他雖然是合法的太子,但他是跟侯景合作之後才成為皇帝的,野心家絕對會借題發揮,甚至把蕭衍的死算在蕭綱頭上。

只要釐清了這些利益關係,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蕭綱與侯景合作,是存在一定基礎的。

但侯景和蕭綱的合作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必須平等共處。換言之,侯景有兵權,又有底層社會的支持,中央政府不能把侯景當臣子對待。對於這個結果,除蕭綱之外的蕭氏皇族普遍不願意接受。

最初,被侯景廢掉的蕭正德與蕭範密謀武裝政變,後因消息走漏,蕭正德被殺,蕭範背疽發作病逝。

臨賀王正德怨侯景賣己,密書召鄱陽王範,使以兵入;景遮得其書,癸丑,縊殺正德。——《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隨後,蕭確行刺侯景失敗,被侯景殺死。

景與確遊鐘山,引弓射鳥,因欲射景,絃斷,不發,景覺而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後來,當侯景率軍出征時,蕭會理與柳敬禮、蕭勸和蕭勔密謀,在都城發動政變,被侯景的首席謀士王偉殺死。

南康王會理以建康空虛,與太子左衛將軍柳敬禮、西鄉侯勸、東鄉侯勔謀起兵誅王偉。偉收會理、敬禮、勸、勔及會理弟祁陽侯通理,俱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經過這三件事之後,侯景開始疏遠蕭綱。史書說侯景懷疑蕭綱參與密謀,所以有了廢立的心思。

但在我看來,侯景並未懷疑蕭綱,他只是看透了蕭綱。

想當初,蕭衍的太子蕭統早逝,蕭衍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脅,所以沒有立太孫,而是選擇了自己的三子蕭綱為太子。

按照史書的評價,蕭統的幾個兒子都是剛猛果烈之人,尤其是他的三子蕭詧[chá],更被史書稱為“英雄之志,霸王之略”。如果蕭統的兒子成為太孫,蕭衍擔心自己會提前退休。

可蕭綱就不同了,這是一個性情溫順、喜好文學的人,做事又有些優柔寡斷,這種人不太會威脅蕭衍的統治。可就算如此,蕭衍依然大肆分權,使得蕭綱這個太子並沒有什麼權威。

而侯景與蕭綱的聯盟也並不被豪門士族看好,南樑舊勢力經過一番博弈之後,毅然決定拋棄蕭綱,形成了以蕭繹為中心的強大政治集團。

侯景最初選擇與蕭綱合作,只因為蕭綱是合法的太子。但經過接觸,侯景發現蕭綱並不能完全代表蕭氏皇族,很多人都不買他的帳。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覺得自己選錯了人,蕭綱或許是一個合格的傀儡,但絕不是一個優秀的合作伙伴。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才開始疏遠蕭綱,並有了廢立的心思。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早在蕭綱登基稱帝的時候,侯景就娶了蕭綱的女兒溧陽公主,並對她極其寵愛。侯景的首席謀士發現了這個端倪,就勸侯景注意一點,不要寒了兄弟們的心。

景尚帝女溧陽公主,嬖之,妨於政事,王偉屢諫。——《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這話說得沒頭沒腦,但侯景立刻明白了:王偉並不是勸他振作,而是勸他不要腳踩兩隻船。

王偉是侯景的首席謀士,侯景的一系列戰略都由王偉策劃。無論從戰略本身來看,還是從戰略的實施結果來看,王偉都是被稱為一流人才。

侯景對溧陽公主的寵愛,居然能惹得王偉出面說話,這表明侯景的所作所為,令其部下感到害怕。

攻入都城之後,侯景本打算擁立一個蕭氏皇帝,尊重蕭氏皇族的既得利益,適當調整侵害豪門士族的政策。目的就是讓南樑維持在一種不倫不類的狀態之中,然後再借機加強自己的嫡系力量,最後控制整個南樑。

但侯景的這種做法有兩個弊端:

一方面,侯景擁立蕭氏皇族成員控制都城;另一方面,蕭氏皇族控制南樑的主要地方政府,拒不承認中央政府的合法性。

一方面,侯景公然無視豪門士族的遊戲規則;另一方面,侯景又努力拉攏豪門士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侯景所希望的那種狀態根本無法長期存在,而且侯景的嫡系都出身於底層,他們與豪門士族有著難以化解的隔閡。

再加上不久之前,侯景曾寫過一篇為底層社會請命的檄文;進入都城以後,又把北方的奴僕全部赦免,這更是加深了他與豪門士族的隔閡。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居然還想著和蕭氏皇族搞好關係,進而與豪門士族搞好關係,這種努力註定是徒勞的,侯景的老部下也會心寒,最後只能把侯景弄得裡外不是人。

王偉希望侯景疏遠溧陽公主,其實就是代表侯景的嫡系發聲,希望侯景站回老兄弟的身邊,不要一意孤行地去給南樑舊勢力當爪牙。

什麼都可以放棄,唯獨基本盤不能放棄,關於這一點,侯景還是心知肚明的。當王偉找到侯景之後,侯景立刻感覺到了危險。基於蕭綱的不中用和老部下的不良反應,侯景終於決定:與南樑舊勢力徹底劃清界限,劃清界限的方式也比較直率:稱帝。

"

​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撕毀停戰協議,引玄武湖水倒灌臺城,並率軍從四面猛攻。樑將蕭堅之書佐董勳和豪強熊曇朗當了帶路黨,引導侯景由西北角樓處攻入臺城。至此,臺城陷落。

初入臺城的侯景,其實還是挺規矩的。因為他非常明白:絕不能和蕭氏皇族撕破臉皮,否則自己的一切作為都會失去意義。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南樑是一個擁有二百六十萬疆域的帝國,如果侯景只知道亂砍亂殺,就不會有人支持他。到了那時,侯景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此時的侯景,最大的願望就是梁武帝蕭衍能夠與自己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一個新政府。但倔強的蕭衍拒絕合作,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另選合作者。

侯景的第二人選是太子蕭綱,他是南樑的合法接班人,擁立蕭綱絕對比擁立蕭正德這種叛徒要強得多。更重要的是:蕭綱已經當了將近二十年太子,如果由他居中斡旋,侯景與豪門士族之間或許還有講和的可能性。

現實的困難就是:各地方的蕭氏皇族已經行動了起來,此時的南樑隨時可能重演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如果侯景、蕭綱和豪門士族能夠團結一心,他們就有很大的希望渡過眼前這個難關。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據史書記載,侯景曾與蕭綱在佛像面前發誓:絕不背叛對方。

帝之即位也,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為誓雲:“自今君臣兩無猜貳,臣固不負陛下,陛下亦不得負臣!”——《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在我看來,無論是侯景還是蕭綱,他們在發誓的時候應該都是誠心的。換言之,他們絕不希望對方背叛自己,自己也不願意背叛對方。

此時的侯景已經廢掉了蕭正德,如果再背叛蕭綱,他就沒有盟友了,底層社會雖然支持他,但底層社會的戰鬥轉化力是值得懷疑的。

如果蕭綱背叛侯景,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和侄子們就能輕易打敗孤立無援的侯景。屆時,蕭綱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條,他雖然是合法的太子,但他是跟侯景合作之後才成為皇帝的,野心家絕對會借題發揮,甚至把蕭衍的死算在蕭綱頭上。

只要釐清了這些利益關係,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蕭綱與侯景合作,是存在一定基礎的。

但侯景和蕭綱的合作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必須平等共處。換言之,侯景有兵權,又有底層社會的支持,中央政府不能把侯景當臣子對待。對於這個結果,除蕭綱之外的蕭氏皇族普遍不願意接受。

最初,被侯景廢掉的蕭正德與蕭範密謀武裝政變,後因消息走漏,蕭正德被殺,蕭範背疽發作病逝。

臨賀王正德怨侯景賣己,密書召鄱陽王範,使以兵入;景遮得其書,癸丑,縊殺正德。——《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隨後,蕭確行刺侯景失敗,被侯景殺死。

景與確遊鐘山,引弓射鳥,因欲射景,絃斷,不發,景覺而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後來,當侯景率軍出征時,蕭會理與柳敬禮、蕭勸和蕭勔密謀,在都城發動政變,被侯景的首席謀士王偉殺死。

南康王會理以建康空虛,與太子左衛將軍柳敬禮、西鄉侯勸、東鄉侯勔謀起兵誅王偉。偉收會理、敬禮、勸、勔及會理弟祁陽侯通理,俱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經過這三件事之後,侯景開始疏遠蕭綱。史書說侯景懷疑蕭綱參與密謀,所以有了廢立的心思。

但在我看來,侯景並未懷疑蕭綱,他只是看透了蕭綱。

想當初,蕭衍的太子蕭統早逝,蕭衍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脅,所以沒有立太孫,而是選擇了自己的三子蕭綱為太子。

按照史書的評價,蕭統的幾個兒子都是剛猛果烈之人,尤其是他的三子蕭詧[chá],更被史書稱為“英雄之志,霸王之略”。如果蕭統的兒子成為太孫,蕭衍擔心自己會提前退休。

可蕭綱就不同了,這是一個性情溫順、喜好文學的人,做事又有些優柔寡斷,這種人不太會威脅蕭衍的統治。可就算如此,蕭衍依然大肆分權,使得蕭綱這個太子並沒有什麼權威。

而侯景與蕭綱的聯盟也並不被豪門士族看好,南樑舊勢力經過一番博弈之後,毅然決定拋棄蕭綱,形成了以蕭繹為中心的強大政治集團。

侯景最初選擇與蕭綱合作,只因為蕭綱是合法的太子。但經過接觸,侯景發現蕭綱並不能完全代表蕭氏皇族,很多人都不買他的帳。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覺得自己選錯了人,蕭綱或許是一個合格的傀儡,但絕不是一個優秀的合作伙伴。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才開始疏遠蕭綱,並有了廢立的心思。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早在蕭綱登基稱帝的時候,侯景就娶了蕭綱的女兒溧陽公主,並對她極其寵愛。侯景的首席謀士發現了這個端倪,就勸侯景注意一點,不要寒了兄弟們的心。

景尚帝女溧陽公主,嬖之,妨於政事,王偉屢諫。——《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這話說得沒頭沒腦,但侯景立刻明白了:王偉並不是勸他振作,而是勸他不要腳踩兩隻船。

王偉是侯景的首席謀士,侯景的一系列戰略都由王偉策劃。無論從戰略本身來看,還是從戰略的實施結果來看,王偉都是被稱為一流人才。

侯景對溧陽公主的寵愛,居然能惹得王偉出面說話,這表明侯景的所作所為,令其部下感到害怕。

攻入都城之後,侯景本打算擁立一個蕭氏皇帝,尊重蕭氏皇族的既得利益,適當調整侵害豪門士族的政策。目的就是讓南樑維持在一種不倫不類的狀態之中,然後再借機加強自己的嫡系力量,最後控制整個南樑。

但侯景的這種做法有兩個弊端:

一方面,侯景擁立蕭氏皇族成員控制都城;另一方面,蕭氏皇族控制南樑的主要地方政府,拒不承認中央政府的合法性。

一方面,侯景公然無視豪門士族的遊戲規則;另一方面,侯景又努力拉攏豪門士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侯景所希望的那種狀態根本無法長期存在,而且侯景的嫡系都出身於底層,他們與豪門士族有著難以化解的隔閡。

再加上不久之前,侯景曾寫過一篇為底層社會請命的檄文;進入都城以後,又把北方的奴僕全部赦免,這更是加深了他與豪門士族的隔閡。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居然還想著和蕭氏皇族搞好關係,進而與豪門士族搞好關係,這種努力註定是徒勞的,侯景的老部下也會心寒,最後只能把侯景弄得裡外不是人。

王偉希望侯景疏遠溧陽公主,其實就是代表侯景的嫡系發聲,希望侯景站回老兄弟的身邊,不要一意孤行地去給南樑舊勢力當爪牙。

什麼都可以放棄,唯獨基本盤不能放棄,關於這一點,侯景還是心知肚明的。當王偉找到侯景之後,侯景立刻感覺到了危險。基於蕭綱的不中用和老部下的不良反應,侯景終於決定:與南樑舊勢力徹底劃清界限,劃清界限的方式也比較直率:稱帝。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很難說侯景的稱帝行為是否正確,但侯景在稱帝之後,卻面臨著兩難的選擇。與舊勢力決裂有很多種方式,可侯景似乎總喜歡把事情做絕。

侯景這樣做,他的嫡系們都贊同嗎?很顯然不是。前面早就說過,如果侯景孤立無援,憑他的那點力量,是根本不可能與南樑舊勢力分庭抗禮的。

侯景在打算稱帝之前,也發現了自己力量不足,於是他又異想天開,希望重新迎立蕭綱。可問題是:侯景無緣無故地廢掉蕭綱,現在又想無聲無息地把蕭綱迎回來,他把皇位當成什麼了?如果皇帝能被他如此擺弄,蕭綱的名望一定會跌至谷底。到了那個時候,侯景迎立蕭綱還有什麼用呢?

景欲迎帝復位,以棟為太孫。王偉曰:“廢立大事,豈可數改邪!”乃止。——《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萬般無奈之下,侯景只得展開對蕭氏皇族的大清洗。這樣的舉動讓侯景更加孤立,但走到這一步,侯景已經無法回頭了。

曾經忠心追隨在侯景身邊的老兄弟,有許多人開始為自己謀退路,因為他們發現:繼續跟著侯景,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事情的發展並未出乎意料,侯景稱帝后不到一年,就被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擊敗,並在逃亡過程中被部下所殺,結束了自己黑白難辨的一生。

"

​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撕毀停戰協議,引玄武湖水倒灌臺城,並率軍從四面猛攻。樑將蕭堅之書佐董勳和豪強熊曇朗當了帶路黨,引導侯景由西北角樓處攻入臺城。至此,臺城陷落。

初入臺城的侯景,其實還是挺規矩的。因為他非常明白:絕不能和蕭氏皇族撕破臉皮,否則自己的一切作為都會失去意義。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南樑是一個擁有二百六十萬疆域的帝國,如果侯景只知道亂砍亂殺,就不會有人支持他。到了那時,侯景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此時的侯景,最大的願望就是梁武帝蕭衍能夠與自己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一個新政府。但倔強的蕭衍拒絕合作,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另選合作者。

侯景的第二人選是太子蕭綱,他是南樑的合法接班人,擁立蕭綱絕對比擁立蕭正德這種叛徒要強得多。更重要的是:蕭綱已經當了將近二十年太子,如果由他居中斡旋,侯景與豪門士族之間或許還有講和的可能性。

現實的困難就是:各地方的蕭氏皇族已經行動了起來,此時的南樑隨時可能重演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如果侯景、蕭綱和豪門士族能夠團結一心,他們就有很大的希望渡過眼前這個難關。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據史書記載,侯景曾與蕭綱在佛像面前發誓:絕不背叛對方。

帝之即位也,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為誓雲:“自今君臣兩無猜貳,臣固不負陛下,陛下亦不得負臣!”——《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在我看來,無論是侯景還是蕭綱,他們在發誓的時候應該都是誠心的。換言之,他們絕不希望對方背叛自己,自己也不願意背叛對方。

此時的侯景已經廢掉了蕭正德,如果再背叛蕭綱,他就沒有盟友了,底層社會雖然支持他,但底層社會的戰鬥轉化力是值得懷疑的。

如果蕭綱背叛侯景,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和侄子們就能輕易打敗孤立無援的侯景。屆時,蕭綱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條,他雖然是合法的太子,但他是跟侯景合作之後才成為皇帝的,野心家絕對會借題發揮,甚至把蕭衍的死算在蕭綱頭上。

只要釐清了這些利益關係,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蕭綱與侯景合作,是存在一定基礎的。

但侯景和蕭綱的合作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必須平等共處。換言之,侯景有兵權,又有底層社會的支持,中央政府不能把侯景當臣子對待。對於這個結果,除蕭綱之外的蕭氏皇族普遍不願意接受。

最初,被侯景廢掉的蕭正德與蕭範密謀武裝政變,後因消息走漏,蕭正德被殺,蕭範背疽發作病逝。

臨賀王正德怨侯景賣己,密書召鄱陽王範,使以兵入;景遮得其書,癸丑,縊殺正德。——《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隨後,蕭確行刺侯景失敗,被侯景殺死。

景與確遊鐘山,引弓射鳥,因欲射景,絃斷,不發,景覺而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後來,當侯景率軍出征時,蕭會理與柳敬禮、蕭勸和蕭勔密謀,在都城發動政變,被侯景的首席謀士王偉殺死。

南康王會理以建康空虛,與太子左衛將軍柳敬禮、西鄉侯勸、東鄉侯勔謀起兵誅王偉。偉收會理、敬禮、勸、勔及會理弟祁陽侯通理,俱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經過這三件事之後,侯景開始疏遠蕭綱。史書說侯景懷疑蕭綱參與密謀,所以有了廢立的心思。

但在我看來,侯景並未懷疑蕭綱,他只是看透了蕭綱。

想當初,蕭衍的太子蕭統早逝,蕭衍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脅,所以沒有立太孫,而是選擇了自己的三子蕭綱為太子。

按照史書的評價,蕭統的幾個兒子都是剛猛果烈之人,尤其是他的三子蕭詧[chá],更被史書稱為“英雄之志,霸王之略”。如果蕭統的兒子成為太孫,蕭衍擔心自己會提前退休。

可蕭綱就不同了,這是一個性情溫順、喜好文學的人,做事又有些優柔寡斷,這種人不太會威脅蕭衍的統治。可就算如此,蕭衍依然大肆分權,使得蕭綱這個太子並沒有什麼權威。

而侯景與蕭綱的聯盟也並不被豪門士族看好,南樑舊勢力經過一番博弈之後,毅然決定拋棄蕭綱,形成了以蕭繹為中心的強大政治集團。

侯景最初選擇與蕭綱合作,只因為蕭綱是合法的太子。但經過接觸,侯景發現蕭綱並不能完全代表蕭氏皇族,很多人都不買他的帳。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覺得自己選錯了人,蕭綱或許是一個合格的傀儡,但絕不是一個優秀的合作伙伴。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才開始疏遠蕭綱,並有了廢立的心思。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早在蕭綱登基稱帝的時候,侯景就娶了蕭綱的女兒溧陽公主,並對她極其寵愛。侯景的首席謀士發現了這個端倪,就勸侯景注意一點,不要寒了兄弟們的心。

景尚帝女溧陽公主,嬖之,妨於政事,王偉屢諫。——《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這話說得沒頭沒腦,但侯景立刻明白了:王偉並不是勸他振作,而是勸他不要腳踩兩隻船。

王偉是侯景的首席謀士,侯景的一系列戰略都由王偉策劃。無論從戰略本身來看,還是從戰略的實施結果來看,王偉都是被稱為一流人才。

侯景對溧陽公主的寵愛,居然能惹得王偉出面說話,這表明侯景的所作所為,令其部下感到害怕。

攻入都城之後,侯景本打算擁立一個蕭氏皇帝,尊重蕭氏皇族的既得利益,適當調整侵害豪門士族的政策。目的就是讓南樑維持在一種不倫不類的狀態之中,然後再借機加強自己的嫡系力量,最後控制整個南樑。

但侯景的這種做法有兩個弊端:

一方面,侯景擁立蕭氏皇族成員控制都城;另一方面,蕭氏皇族控制南樑的主要地方政府,拒不承認中央政府的合法性。

一方面,侯景公然無視豪門士族的遊戲規則;另一方面,侯景又努力拉攏豪門士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侯景所希望的那種狀態根本無法長期存在,而且侯景的嫡系都出身於底層,他們與豪門士族有著難以化解的隔閡。

再加上不久之前,侯景曾寫過一篇為底層社會請命的檄文;進入都城以後,又把北方的奴僕全部赦免,這更是加深了他與豪門士族的隔閡。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居然還想著和蕭氏皇族搞好關係,進而與豪門士族搞好關係,這種努力註定是徒勞的,侯景的老部下也會心寒,最後只能把侯景弄得裡外不是人。

王偉希望侯景疏遠溧陽公主,其實就是代表侯景的嫡系發聲,希望侯景站回老兄弟的身邊,不要一意孤行地去給南樑舊勢力當爪牙。

什麼都可以放棄,唯獨基本盤不能放棄,關於這一點,侯景還是心知肚明的。當王偉找到侯景之後,侯景立刻感覺到了危險。基於蕭綱的不中用和老部下的不良反應,侯景終於決定:與南樑舊勢力徹底劃清界限,劃清界限的方式也比較直率:稱帝。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很難說侯景的稱帝行為是否正確,但侯景在稱帝之後,卻面臨著兩難的選擇。與舊勢力決裂有很多種方式,可侯景似乎總喜歡把事情做絕。

侯景這樣做,他的嫡系們都贊同嗎?很顯然不是。前面早就說過,如果侯景孤立無援,憑他的那點力量,是根本不可能與南樑舊勢力分庭抗禮的。

侯景在打算稱帝之前,也發現了自己力量不足,於是他又異想天開,希望重新迎立蕭綱。可問題是:侯景無緣無故地廢掉蕭綱,現在又想無聲無息地把蕭綱迎回來,他把皇位當成什麼了?如果皇帝能被他如此擺弄,蕭綱的名望一定會跌至谷底。到了那個時候,侯景迎立蕭綱還有什麼用呢?

景欲迎帝復位,以棟為太孫。王偉曰:“廢立大事,豈可數改邪!”乃止。——《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萬般無奈之下,侯景只得展開對蕭氏皇族的大清洗。這樣的舉動讓侯景更加孤立,但走到這一步,侯景已經無法回頭了。

曾經忠心追隨在侯景身邊的老兄弟,有許多人開始為自己謀退路,因為他們發現:繼續跟著侯景,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事情的發展並未出乎意料,侯景稱帝后不到一年,就被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擊敗,並在逃亡過程中被部下所殺,結束了自己黑白難辨的一生。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依照慣例點評一下侯景。

侯景只是一個底層士兵起家,後來憑藉個人能力和領導賞識才能縱橫北方。在北方失敗之後,又帶著八百殘兵敗將逃到南方,卻把南方攪了個天翻地覆。

可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侯景擁兵十多萬的時候,卻突然被陳霸先和王僧辯打得一敗再敗,最終身死道消。

據說,侯景也曾像項羽一樣仰天長嘆:“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景曰:“我昔敗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朔,度江平臺城,降柳仲禮如反掌;今日天亡我也!”——《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這種哀嘆非常有道理,但我們必須把話說全:侯景的失敗是由於天意,侯景的成功其實也是由於天意。

當侯景準備南逃的時候,很難說他還有什麼宏圖大業以待施展,因為那時候的侯景就是一個標準的亡命徒,能多活一天就算一天,他還有什麼資格考慮前途問題呢?

可侯景運氣不錯,他的出現使得南樑的所有矛盾集中爆發,他又巧妙地抓住了各種機會,所以在最初的幾輪博弈中,侯景賺了個盆滿缽滿。

很多人崇尚侯景的軍事能力,在我看來,侯景的軍事能力固然很強,但那是在北方的時候,南下的侯景並沒能展現自己超強的軍事實力。侯景之所以能在南方連戰連捷,主要還在於南方的各種派系都在默認他的行為,所以侯景一直在用自己的巧勁破局。

但即使是在侯景最輝煌的時候,他也看不到什麼前途,只得繼續與南樑舊勢力保持合作態勢。當他終於決定放棄合作之後,卻在瞬間輸得一乾二淨。

"

​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撕毀停戰協議,引玄武湖水倒灌臺城,並率軍從四面猛攻。樑將蕭堅之書佐董勳和豪強熊曇朗當了帶路黨,引導侯景由西北角樓處攻入臺城。至此,臺城陷落。

初入臺城的侯景,其實還是挺規矩的。因為他非常明白:絕不能和蕭氏皇族撕破臉皮,否則自己的一切作為都會失去意義。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南樑是一個擁有二百六十萬疆域的帝國,如果侯景只知道亂砍亂殺,就不會有人支持他。到了那時,侯景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此時的侯景,最大的願望就是梁武帝蕭衍能夠與自己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一個新政府。但倔強的蕭衍拒絕合作,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另選合作者。

侯景的第二人選是太子蕭綱,他是南樑的合法接班人,擁立蕭綱絕對比擁立蕭正德這種叛徒要強得多。更重要的是:蕭綱已經當了將近二十年太子,如果由他居中斡旋,侯景與豪門士族之間或許還有講和的可能性。

現實的困難就是:各地方的蕭氏皇族已經行動了起來,此時的南樑隨時可能重演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如果侯景、蕭綱和豪門士族能夠團結一心,他們就有很大的希望渡過眼前這個難關。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據史書記載,侯景曾與蕭綱在佛像面前發誓:絕不背叛對方。

帝之即位也,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為誓雲:“自今君臣兩無猜貳,臣固不負陛下,陛下亦不得負臣!”——《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在我看來,無論是侯景還是蕭綱,他們在發誓的時候應該都是誠心的。換言之,他們絕不希望對方背叛自己,自己也不願意背叛對方。

此時的侯景已經廢掉了蕭正德,如果再背叛蕭綱,他就沒有盟友了,底層社會雖然支持他,但底層社會的戰鬥轉化力是值得懷疑的。

如果蕭綱背叛侯景,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和侄子們就能輕易打敗孤立無援的侯景。屆時,蕭綱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條,他雖然是合法的太子,但他是跟侯景合作之後才成為皇帝的,野心家絕對會借題發揮,甚至把蕭衍的死算在蕭綱頭上。

只要釐清了這些利益關係,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蕭綱與侯景合作,是存在一定基礎的。

但侯景和蕭綱的合作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必須平等共處。換言之,侯景有兵權,又有底層社會的支持,中央政府不能把侯景當臣子對待。對於這個結果,除蕭綱之外的蕭氏皇族普遍不願意接受。

最初,被侯景廢掉的蕭正德與蕭範密謀武裝政變,後因消息走漏,蕭正德被殺,蕭範背疽發作病逝。

臨賀王正德怨侯景賣己,密書召鄱陽王範,使以兵入;景遮得其書,癸丑,縊殺正德。——《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隨後,蕭確行刺侯景失敗,被侯景殺死。

景與確遊鐘山,引弓射鳥,因欲射景,絃斷,不發,景覺而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後來,當侯景率軍出征時,蕭會理與柳敬禮、蕭勸和蕭勔密謀,在都城發動政變,被侯景的首席謀士王偉殺死。

南康王會理以建康空虛,與太子左衛將軍柳敬禮、西鄉侯勸、東鄉侯勔謀起兵誅王偉。偉收會理、敬禮、勸、勔及會理弟祁陽侯通理,俱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經過這三件事之後,侯景開始疏遠蕭綱。史書說侯景懷疑蕭綱參與密謀,所以有了廢立的心思。

但在我看來,侯景並未懷疑蕭綱,他只是看透了蕭綱。

想當初,蕭衍的太子蕭統早逝,蕭衍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脅,所以沒有立太孫,而是選擇了自己的三子蕭綱為太子。

按照史書的評價,蕭統的幾個兒子都是剛猛果烈之人,尤其是他的三子蕭詧[chá],更被史書稱為“英雄之志,霸王之略”。如果蕭統的兒子成為太孫,蕭衍擔心自己會提前退休。

可蕭綱就不同了,這是一個性情溫順、喜好文學的人,做事又有些優柔寡斷,這種人不太會威脅蕭衍的統治。可就算如此,蕭衍依然大肆分權,使得蕭綱這個太子並沒有什麼權威。

而侯景與蕭綱的聯盟也並不被豪門士族看好,南樑舊勢力經過一番博弈之後,毅然決定拋棄蕭綱,形成了以蕭繹為中心的強大政治集團。

侯景最初選擇與蕭綱合作,只因為蕭綱是合法的太子。但經過接觸,侯景發現蕭綱並不能完全代表蕭氏皇族,很多人都不買他的帳。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覺得自己選錯了人,蕭綱或許是一個合格的傀儡,但絕不是一個優秀的合作伙伴。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才開始疏遠蕭綱,並有了廢立的心思。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早在蕭綱登基稱帝的時候,侯景就娶了蕭綱的女兒溧陽公主,並對她極其寵愛。侯景的首席謀士發現了這個端倪,就勸侯景注意一點,不要寒了兄弟們的心。

景尚帝女溧陽公主,嬖之,妨於政事,王偉屢諫。——《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這話說得沒頭沒腦,但侯景立刻明白了:王偉並不是勸他振作,而是勸他不要腳踩兩隻船。

王偉是侯景的首席謀士,侯景的一系列戰略都由王偉策劃。無論從戰略本身來看,還是從戰略的實施結果來看,王偉都是被稱為一流人才。

侯景對溧陽公主的寵愛,居然能惹得王偉出面說話,這表明侯景的所作所為,令其部下感到害怕。

攻入都城之後,侯景本打算擁立一個蕭氏皇帝,尊重蕭氏皇族的既得利益,適當調整侵害豪門士族的政策。目的就是讓南樑維持在一種不倫不類的狀態之中,然後再借機加強自己的嫡系力量,最後控制整個南樑。

但侯景的這種做法有兩個弊端:

一方面,侯景擁立蕭氏皇族成員控制都城;另一方面,蕭氏皇族控制南樑的主要地方政府,拒不承認中央政府的合法性。

一方面,侯景公然無視豪門士族的遊戲規則;另一方面,侯景又努力拉攏豪門士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侯景所希望的那種狀態根本無法長期存在,而且侯景的嫡系都出身於底層,他們與豪門士族有著難以化解的隔閡。

再加上不久之前,侯景曾寫過一篇為底層社會請命的檄文;進入都城以後,又把北方的奴僕全部赦免,這更是加深了他與豪門士族的隔閡。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居然還想著和蕭氏皇族搞好關係,進而與豪門士族搞好關係,這種努力註定是徒勞的,侯景的老部下也會心寒,最後只能把侯景弄得裡外不是人。

王偉希望侯景疏遠溧陽公主,其實就是代表侯景的嫡系發聲,希望侯景站回老兄弟的身邊,不要一意孤行地去給南樑舊勢力當爪牙。

什麼都可以放棄,唯獨基本盤不能放棄,關於這一點,侯景還是心知肚明的。當王偉找到侯景之後,侯景立刻感覺到了危險。基於蕭綱的不中用和老部下的不良反應,侯景終於決定:與南樑舊勢力徹底劃清界限,劃清界限的方式也比較直率:稱帝。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很難說侯景的稱帝行為是否正確,但侯景在稱帝之後,卻面臨著兩難的選擇。與舊勢力決裂有很多種方式,可侯景似乎總喜歡把事情做絕。

侯景這樣做,他的嫡系們都贊同嗎?很顯然不是。前面早就說過,如果侯景孤立無援,憑他的那點力量,是根本不可能與南樑舊勢力分庭抗禮的。

侯景在打算稱帝之前,也發現了自己力量不足,於是他又異想天開,希望重新迎立蕭綱。可問題是:侯景無緣無故地廢掉蕭綱,現在又想無聲無息地把蕭綱迎回來,他把皇位當成什麼了?如果皇帝能被他如此擺弄,蕭綱的名望一定會跌至谷底。到了那個時候,侯景迎立蕭綱還有什麼用呢?

景欲迎帝復位,以棟為太孫。王偉曰:“廢立大事,豈可數改邪!”乃止。——《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萬般無奈之下,侯景只得展開對蕭氏皇族的大清洗。這樣的舉動讓侯景更加孤立,但走到這一步,侯景已經無法回頭了。

曾經忠心追隨在侯景身邊的老兄弟,有許多人開始為自己謀退路,因為他們發現:繼續跟著侯景,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事情的發展並未出乎意料,侯景稱帝后不到一年,就被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擊敗,並在逃亡過程中被部下所殺,結束了自己黑白難辨的一生。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依照慣例點評一下侯景。

侯景只是一個底層士兵起家,後來憑藉個人能力和領導賞識才能縱橫北方。在北方失敗之後,又帶著八百殘兵敗將逃到南方,卻把南方攪了個天翻地覆。

可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侯景擁兵十多萬的時候,卻突然被陳霸先和王僧辯打得一敗再敗,最終身死道消。

據說,侯景也曾像項羽一樣仰天長嘆:“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景曰:“我昔敗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朔,度江平臺城,降柳仲禮如反掌;今日天亡我也!”——《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這種哀嘆非常有道理,但我們必須把話說全:侯景的失敗是由於天意,侯景的成功其實也是由於天意。

當侯景準備南逃的時候,很難說他還有什麼宏圖大業以待施展,因為那時候的侯景就是一個標準的亡命徒,能多活一天就算一天,他還有什麼資格考慮前途問題呢?

可侯景運氣不錯,他的出現使得南樑的所有矛盾集中爆發,他又巧妙地抓住了各種機會,所以在最初的幾輪博弈中,侯景賺了個盆滿缽滿。

很多人崇尚侯景的軍事能力,在我看來,侯景的軍事能力固然很強,但那是在北方的時候,南下的侯景並沒能展現自己超強的軍事實力。侯景之所以能在南方連戰連捷,主要還在於南方的各種派系都在默認他的行為,所以侯景一直在用自己的巧勁破局。

但即使是在侯景最輝煌的時候,他也看不到什麼前途,只得繼續與南樑舊勢力保持合作態勢。當他終於決定放棄合作之後,卻在瞬間輸得一乾二淨。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史書對於侯景的評價不高,但在我看來,侯景南逃之後,有兩件事做得非常漂亮。

一、侯景在進攻臺城的過程中,曾由他的首席謀士代筆,發表過一篇著名的檄文。觀其言辭格局,這是一篇足以和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相媲美的檄文。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蕭衍看到這篇檄文之後“且慚且怒”,證明這篇檄文還是說到了點子上。這篇檄文通篇都在為底層社會鳴不平,除了打擊豪門士族之外,對於蕭衍也是充滿了嘲諷。

蕭衍過於長壽了,所以他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勢不被動搖,做過很多在外人看來難以接受的事。比如說,檄文裡寫到“修建浮圖,百度糜費,使四民飢餒”。

蕭衍崇佛是為了集權,這一點我昨天已經分析過,但崇佛卻是以讓百姓餓肚子為代價的。雖然蕭衍最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佛門原本只是宗教,卻被蕭衍硬性提拔了起來,不得不說蕭衍此舉過於自私了。

檄文同時指出:“政以賄成,諸閹豪盛,眾僧殷實”,用排比的方式,把諸閹和眾僧相提並論。這兩個階層是蕭衍集權的最大受益者,卻也使得皇族和豪門士族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傷害。

在圍城期間,皇族的軍隊在都城附近重兵集結,卻沒人願意前來救駕。蕭衍到底造了多大的孽,以至於所有人都巴不得他趕緊去死呢?除了皇族白眼狼的私心之外,蕭衍也要為自己過往的一些行為付出代價。

二、侯景對於豪門士族的橫眉冷對,使得他在當時擁有了一個平民英雄的形象。自東晉開始,琅琊王氏就開始暫露頭角,甚至達到了“王與馬共天下”的程度,陳郡謝氏也在淝水之戰前後崛起。

提起豪門士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可謂風光無二。但經過了侯景之亂,這兩大豪門士族均被清理出了歷史舞臺。

如果再聯繫到北方的爾朱榮清理洛陽豪門士族,我們不得不發出一個疑問:豪門士族是不是已經到了行將就木的時候?總不能說侯景和爾朱榮都是機緣巧合吧?

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南北承平日久,豪門士族擠佔了太多的生存空間,以至於遭到各階層的一致反對。無論是爾朱榮還是侯景,都是這股民意的代表,就算沒有這兩個人,恐怕也會有其他好漢站出來替天行道。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南北朝的後期,豪門士族影響力逐漸衰弱是不可避免的。

之所以說侯景是平民英雄,除了清理豪門士族之外,侯景率真的表現也加分不少。

按照當時的習慣,權臣在稱帝之前,總會認一個身份地位極高的人當祖宗。比如劉裕就說自己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代;蕭道成說自己是西漢名相蕭何的後代;陳霸先則自認潁川陳氏的後代。

他們的說法到底是真是假?我贊同司馬光的觀點,這種話聽聽就行,認真你就輸了。

但侯景顯然是個例外,他不願意亂認祖宗。當有人勸說侯景認一個好祖宗的時候,侯景說我家世代平民,祖上根本沒有什麼貴人。

王偉請立七廟,景曰:“何謂七廟?”偉曰:“天子祭七世祖考。”並請七世諱,景曰:“前世吾不復記,唯記我父名標;且彼在朔州,那得來啖此!”眾鹹笑之。——《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人們常把這段歷史當成笑談,並用這種方式來證明:侯景就是一個粗俗無知的蠻夷。可在我看來,他絕不是一個笑談,反而體現出侯景那種積極務實的心態。

什麼血統?什麼出身?侯景不信那一套,侯景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為他爺爺叫什麼,他爹是誰,而是侯景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拼搏,抓住了時局留給他的機遇。雖然侯景最終失敗了,但侯景比那些尸位素餐的所謂貴族強十倍!百倍!千倍!萬倍!萬萬倍!

什麼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就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歷史上幾個帝王將相敢發出這樣的高呼呢?

侯景絕不是一介武夫,他一向以謀略見長。侯景用這種方式,辛辣地嘲諷了那些豪門士族。翻開那個時代的史書,除了侯景之外,誰還有這種魄力呢?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地神話侯景,侯景之所以會做出這種事,很可能只是為了向他的底層嫡系靠攏。但即便如此,我們從論跡不論心的角度來看,侯景的所作所為也堪稱振聾發聵。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侯景南逃樑國,蕭衍趁火打劫

蕭衍步步緊逼,侯景再次造反

皇族吃裡扒外,蕭衍困守孤城

侯景拉攏底層,蕭衍疲餓身亡

"

​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撕毀停戰協議,引玄武湖水倒灌臺城,並率軍從四面猛攻。樑將蕭堅之書佐董勳和豪強熊曇朗當了帶路黨,引導侯景由西北角樓處攻入臺城。至此,臺城陷落。

初入臺城的侯景,其實還是挺規矩的。因為他非常明白:絕不能和蕭氏皇族撕破臉皮,否則自己的一切作為都會失去意義。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南樑是一個擁有二百六十萬疆域的帝國,如果侯景只知道亂砍亂殺,就不會有人支持他。到了那時,侯景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此時的侯景,最大的願望就是梁武帝蕭衍能夠與自己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一個新政府。但倔強的蕭衍拒絕合作,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另選合作者。

侯景的第二人選是太子蕭綱,他是南樑的合法接班人,擁立蕭綱絕對比擁立蕭正德這種叛徒要強得多。更重要的是:蕭綱已經當了將近二十年太子,如果由他居中斡旋,侯景與豪門士族之間或許還有講和的可能性。

現實的困難就是:各地方的蕭氏皇族已經行動了起來,此時的南樑隨時可能重演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如果侯景、蕭綱和豪門士族能夠團結一心,他們就有很大的希望渡過眼前這個難關。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據史書記載,侯景曾與蕭綱在佛像面前發誓:絕不背叛對方。

帝之即位也,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為誓雲:“自今君臣兩無猜貳,臣固不負陛下,陛下亦不得負臣!”——《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在我看來,無論是侯景還是蕭綱,他們在發誓的時候應該都是誠心的。換言之,他們絕不希望對方背叛自己,自己也不願意背叛對方。

此時的侯景已經廢掉了蕭正德,如果再背叛蕭綱,他就沒有盟友了,底層社會雖然支持他,但底層社會的戰鬥轉化力是值得懷疑的。

如果蕭綱背叛侯景,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和侄子們就能輕易打敗孤立無援的侯景。屆時,蕭綱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條,他雖然是合法的太子,但他是跟侯景合作之後才成為皇帝的,野心家絕對會借題發揮,甚至把蕭衍的死算在蕭綱頭上。

只要釐清了這些利益關係,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蕭綱與侯景合作,是存在一定基礎的。

但侯景和蕭綱的合作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必須平等共處。換言之,侯景有兵權,又有底層社會的支持,中央政府不能把侯景當臣子對待。對於這個結果,除蕭綱之外的蕭氏皇族普遍不願意接受。

最初,被侯景廢掉的蕭正德與蕭範密謀武裝政變,後因消息走漏,蕭正德被殺,蕭範背疽發作病逝。

臨賀王正德怨侯景賣己,密書召鄱陽王範,使以兵入;景遮得其書,癸丑,縊殺正德。——《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隨後,蕭確行刺侯景失敗,被侯景殺死。

景與確遊鐘山,引弓射鳥,因欲射景,絃斷,不發,景覺而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後來,當侯景率軍出征時,蕭會理與柳敬禮、蕭勸和蕭勔密謀,在都城發動政變,被侯景的首席謀士王偉殺死。

南康王會理以建康空虛,與太子左衛將軍柳敬禮、西鄉侯勸、東鄉侯勔謀起兵誅王偉。偉收會理、敬禮、勸、勔及會理弟祁陽侯通理,俱殺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經過這三件事之後,侯景開始疏遠蕭綱。史書說侯景懷疑蕭綱參與密謀,所以有了廢立的心思。

但在我看來,侯景並未懷疑蕭綱,他只是看透了蕭綱。

想當初,蕭衍的太子蕭統早逝,蕭衍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脅,所以沒有立太孫,而是選擇了自己的三子蕭綱為太子。

按照史書的評價,蕭統的幾個兒子都是剛猛果烈之人,尤其是他的三子蕭詧[chá],更被史書稱為“英雄之志,霸王之略”。如果蕭統的兒子成為太孫,蕭衍擔心自己會提前退休。

可蕭綱就不同了,這是一個性情溫順、喜好文學的人,做事又有些優柔寡斷,這種人不太會威脅蕭衍的統治。可就算如此,蕭衍依然大肆分權,使得蕭綱這個太子並沒有什麼權威。

而侯景與蕭綱的聯盟也並不被豪門士族看好,南樑舊勢力經過一番博弈之後,毅然決定拋棄蕭綱,形成了以蕭繹為中心的強大政治集團。

侯景最初選擇與蕭綱合作,只因為蕭綱是合法的太子。但經過接觸,侯景發現蕭綱並不能完全代表蕭氏皇族,很多人都不買他的帳。在這種背景下,侯景覺得自己選錯了人,蕭綱或許是一個合格的傀儡,但絕不是一個優秀的合作伙伴。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才開始疏遠蕭綱,並有了廢立的心思。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早在蕭綱登基稱帝的時候,侯景就娶了蕭綱的女兒溧陽公主,並對她極其寵愛。侯景的首席謀士發現了這個端倪,就勸侯景注意一點,不要寒了兄弟們的心。

景尚帝女溧陽公主,嬖之,妨於政事,王偉屢諫。——《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這話說得沒頭沒腦,但侯景立刻明白了:王偉並不是勸他振作,而是勸他不要腳踩兩隻船。

王偉是侯景的首席謀士,侯景的一系列戰略都由王偉策劃。無論從戰略本身來看,還是從戰略的實施結果來看,王偉都是被稱為一流人才。

侯景對溧陽公主的寵愛,居然能惹得王偉出面說話,這表明侯景的所作所為,令其部下感到害怕。

攻入都城之後,侯景本打算擁立一個蕭氏皇帝,尊重蕭氏皇族的既得利益,適當調整侵害豪門士族的政策。目的就是讓南樑維持在一種不倫不類的狀態之中,然後再借機加強自己的嫡系力量,最後控制整個南樑。

但侯景的這種做法有兩個弊端:

一方面,侯景擁立蕭氏皇族成員控制都城;另一方面,蕭氏皇族控制南樑的主要地方政府,拒不承認中央政府的合法性。

一方面,侯景公然無視豪門士族的遊戲規則;另一方面,侯景又努力拉攏豪門士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侯景所希望的那種狀態根本無法長期存在,而且侯景的嫡系都出身於底層,他們與豪門士族有著難以化解的隔閡。

再加上不久之前,侯景曾寫過一篇為底層社會請命的檄文;進入都城以後,又把北方的奴僕全部赦免,這更是加深了他與豪門士族的隔閡。

在這種背景下,侯景居然還想著和蕭氏皇族搞好關係,進而與豪門士族搞好關係,這種努力註定是徒勞的,侯景的老部下也會心寒,最後只能把侯景弄得裡外不是人。

王偉希望侯景疏遠溧陽公主,其實就是代表侯景的嫡系發聲,希望侯景站回老兄弟的身邊,不要一意孤行地去給南樑舊勢力當爪牙。

什麼都可以放棄,唯獨基本盤不能放棄,關於這一點,侯景還是心知肚明的。當王偉找到侯景之後,侯景立刻感覺到了危險。基於蕭綱的不中用和老部下的不良反應,侯景終於決定:與南樑舊勢力徹底劃清界限,劃清界限的方式也比較直率:稱帝。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很難說侯景的稱帝行為是否正確,但侯景在稱帝之後,卻面臨著兩難的選擇。與舊勢力決裂有很多種方式,可侯景似乎總喜歡把事情做絕。

侯景這樣做,他的嫡系們都贊同嗎?很顯然不是。前面早就說過,如果侯景孤立無援,憑他的那點力量,是根本不可能與南樑舊勢力分庭抗禮的。

侯景在打算稱帝之前,也發現了自己力量不足,於是他又異想天開,希望重新迎立蕭綱。可問題是:侯景無緣無故地廢掉蕭綱,現在又想無聲無息地把蕭綱迎回來,他把皇位當成什麼了?如果皇帝能被他如此擺弄,蕭綱的名望一定會跌至谷底。到了那個時候,侯景迎立蕭綱還有什麼用呢?

景欲迎帝復位,以棟為太孫。王偉曰:“廢立大事,豈可數改邪!”乃止。——《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萬般無奈之下,侯景只得展開對蕭氏皇族的大清洗。這樣的舉動讓侯景更加孤立,但走到這一步,侯景已經無法回頭了。

曾經忠心追隨在侯景身邊的老兄弟,有許多人開始為自己謀退路,因為他們發現:繼續跟著侯景,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事情的發展並未出乎意料,侯景稱帝后不到一年,就被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擊敗,並在逃亡過程中被部下所殺,結束了自己黑白難辨的一生。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依照慣例點評一下侯景。

侯景只是一個底層士兵起家,後來憑藉個人能力和領導賞識才能縱橫北方。在北方失敗之後,又帶著八百殘兵敗將逃到南方,卻把南方攪了個天翻地覆。

可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侯景擁兵十多萬的時候,卻突然被陳霸先和王僧辯打得一敗再敗,最終身死道消。

據說,侯景也曾像項羽一樣仰天長嘆:“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景曰:“我昔敗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朔,度江平臺城,降柳仲禮如反掌;今日天亡我也!”——《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這種哀嘆非常有道理,但我們必須把話說全:侯景的失敗是由於天意,侯景的成功其實也是由於天意。

當侯景準備南逃的時候,很難說他還有什麼宏圖大業以待施展,因為那時候的侯景就是一個標準的亡命徒,能多活一天就算一天,他還有什麼資格考慮前途問題呢?

可侯景運氣不錯,他的出現使得南樑的所有矛盾集中爆發,他又巧妙地抓住了各種機會,所以在最初的幾輪博弈中,侯景賺了個盆滿缽滿。

很多人崇尚侯景的軍事能力,在我看來,侯景的軍事能力固然很強,但那是在北方的時候,南下的侯景並沒能展現自己超強的軍事實力。侯景之所以能在南方連戰連捷,主要還在於南方的各種派系都在默認他的行為,所以侯景一直在用自己的巧勁破局。

但即使是在侯景最輝煌的時候,他也看不到什麼前途,只得繼續與南樑舊勢力保持合作態勢。當他終於決定放棄合作之後,卻在瞬間輸得一乾二淨。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史書對於侯景的評價不高,但在我看來,侯景南逃之後,有兩件事做得非常漂亮。

一、侯景在進攻臺城的過程中,曾由他的首席謀士代筆,發表過一篇著名的檄文。觀其言辭格局,這是一篇足以和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相媲美的檄文。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蕭衍看到這篇檄文之後“且慚且怒”,證明這篇檄文還是說到了點子上。這篇檄文通篇都在為底層社會鳴不平,除了打擊豪門士族之外,對於蕭衍也是充滿了嘲諷。

蕭衍過於長壽了,所以他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勢不被動搖,做過很多在外人看來難以接受的事。比如說,檄文裡寫到“修建浮圖,百度糜費,使四民飢餒”。

蕭衍崇佛是為了集權,這一點我昨天已經分析過,但崇佛卻是以讓百姓餓肚子為代價的。雖然蕭衍最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佛門原本只是宗教,卻被蕭衍硬性提拔了起來,不得不說蕭衍此舉過於自私了。

檄文同時指出:“政以賄成,諸閹豪盛,眾僧殷實”,用排比的方式,把諸閹和眾僧相提並論。這兩個階層是蕭衍集權的最大受益者,卻也使得皇族和豪門士族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傷害。

在圍城期間,皇族的軍隊在都城附近重兵集結,卻沒人願意前來救駕。蕭衍到底造了多大的孽,以至於所有人都巴不得他趕緊去死呢?除了皇族白眼狼的私心之外,蕭衍也要為自己過往的一些行為付出代價。

二、侯景對於豪門士族的橫眉冷對,使得他在當時擁有了一個平民英雄的形象。自東晉開始,琅琊王氏就開始暫露頭角,甚至達到了“王與馬共天下”的程度,陳郡謝氏也在淝水之戰前後崛起。

提起豪門士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可謂風光無二。但經過了侯景之亂,這兩大豪門士族均被清理出了歷史舞臺。

如果再聯繫到北方的爾朱榮清理洛陽豪門士族,我們不得不發出一個疑問:豪門士族是不是已經到了行將就木的時候?總不能說侯景和爾朱榮都是機緣巧合吧?

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南北承平日久,豪門士族擠佔了太多的生存空間,以至於遭到各階層的一致反對。無論是爾朱榮還是侯景,都是這股民意的代表,就算沒有這兩個人,恐怕也會有其他好漢站出來替天行道。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南北朝的後期,豪門士族影響力逐漸衰弱是不可避免的。

之所以說侯景是平民英雄,除了清理豪門士族之外,侯景率真的表現也加分不少。

按照當時的習慣,權臣在稱帝之前,總會認一個身份地位極高的人當祖宗。比如劉裕就說自己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代;蕭道成說自己是西漢名相蕭何的後代;陳霸先則自認潁川陳氏的後代。

他們的說法到底是真是假?我贊同司馬光的觀點,這種話聽聽就行,認真你就輸了。

但侯景顯然是個例外,他不願意亂認祖宗。當有人勸說侯景認一個好祖宗的時候,侯景說我家世代平民,祖上根本沒有什麼貴人。

王偉請立七廟,景曰:“何謂七廟?”偉曰:“天子祭七世祖考。”並請七世諱,景曰:“前世吾不復記,唯記我父名標;且彼在朔州,那得來啖此!”眾鹹笑之。——《資治通鑑》·樑紀二十

人們常把這段歷史當成笑談,並用這種方式來證明:侯景就是一個粗俗無知的蠻夷。可在我看來,他絕不是一個笑談,反而體現出侯景那種積極務實的心態。

什麼血統?什麼出身?侯景不信那一套,侯景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為他爺爺叫什麼,他爹是誰,而是侯景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拼搏,抓住了時局留給他的機遇。雖然侯景最終失敗了,但侯景比那些尸位素餐的所謂貴族強十倍!百倍!千倍!萬倍!萬萬倍!

什麼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就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歷史上幾個帝王將相敢發出這樣的高呼呢?

侯景絕不是一介武夫,他一向以謀略見長。侯景用這種方式,辛辣地嘲諷了那些豪門士族。翻開那個時代的史書,除了侯景之外,誰還有這種魄力呢?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地神話侯景,侯景之所以會做出這種事,很可能只是為了向他的底層嫡系靠攏。但即便如此,我們從論跡不論心的角度來看,侯景的所作所為也堪稱振聾發聵。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侯景南逃樑國,蕭衍趁火打劫

蕭衍步步緊逼,侯景再次造反

皇族吃裡扒外,蕭衍困守孤城

侯景拉攏底層,蕭衍疲餓身亡

侯景為什麼要急於稱帝?只因基本盤不穩,再不抓緊時機恐為時已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