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潮州海盜——浪尖上的中華先鋒隊

皇帝無能,奸臣無道,政治黑暗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嘉靖皇帝朱厚熜統治期間,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內憂外患險局繁生。這種局面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其殘暴昏庸所導致的。他統治時間長達44年,然而,這對朱明王朝來說卻是一大不幸。

嘉靖皇帝不問朝政,權力就逐漸轉移到擅長迎合的嚴嵩(字惟中,號介溪,又號勉庵,江西人)手中。嚴嵩和其子嚴世蕃貪婪狡詐,專橫跋扈,貪贓枉法,結黨納賄,排除異己,權傾一時,朝臣大多趨附之。明朝各級官員貪汙、行賄、受賄成風,人際鬥爭激烈。政治黑暗。

土地兼併嚴重,財政枯竭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安養生息之”。(《明太祖洪武實錄》),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政府鼓勵墾荒,減免賦稅,並下令農民開墾荒地歸開荒者所有,免除三年徭役賦。同時,命令各地駐軍屯田。這些政策頗有成效,明初農業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全國墾田數達到了8.5億畝。

後來,皇族、勳臣、官僚不斷地侵奪土地,如嚴嵩父子在家鄉江西佔田,囊括袁州一府四縣土地數額的十分之七;徐階(明松江華亭人,字子升,官至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父子在松江佔田二十萬畝。他們世代掌握大量土地。更有甚者,明朝中期的幾個皇帝也積極佔田:武宗朱厚照正德九年,京畿內的皇莊佔田已有三萬七千五百多頃,正德十六年,皇莊佔田面積達到了二十萬零九百餘頃。

嘉靖八年,霍韜奉修會典言:“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額田已減半強,而湖廣、河南、廣東失額尤多”(《明史•食貨》第223頁)。嘉靖年間,田額不及明初一半。由於土地高度集中加之瞞田,這樣政府可徵田租賦稅劇減。由於政府財政窘困,必然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差役徭役日繁。

邊患加重,國防空虛,倭寇猖獗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元朝被推翻以後,蒙古貴族回到蒙古高原,繼續統治長城以北的一些地區。

14世紀末,蒙古分裂為韃靼和瓦剌等部,他們之間經常發生相互仇殺。同時瓦剌曾和明朝發生過戰爭,這就是“土木之變”。明朝中期邊患大作。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族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因“貢市”不遂,發動了戰爭。俺答軍進犯大同、宣府,明軍一觸即潰,俺答汗揮軍長驅而入,直抵北京城。

由於嚴嵩為首的投降派推行“飽將自退,惟堅壁為上”的政策,聽任俺答兵在京城外四周濫肆擄掠,滿載而歸。此後二十年,俺答兵連年南下擄掠,長城沿線百姓深受其害。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明朝中期,海防鬆馳。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奸商與倭寇相勾結,他們殺人越貨,然後分贓。嘉靖年間,“市舶罷,而數利在下,奸豪外交內,海上無寧日”(《明史記事本末》)。從事海外貿易的海商大賈勾結倭寇到沿海劫掠,甚至沿長江進犯揚州、南京,朝廷為之震驚,史稱“嘉靖大倭寇”。

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隨著政治的日益腐敗,經濟剝削的苛重,社會矛盾日趨激化。早在嘉靖初期就不斷有農民起義的發生,到了中期尤為激烈,不僅起義次數多,不下四五十次,而且地域廣,規模大,幾乎涉及所有省份。除了農民起義外,還有礦工、陶工、鹽工的起義等。可見,朱厚熜統治時期,朱明王朝已經是危機四伏了。

起義的發動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張璉,號石琚,諡英烈,廣東潮州府饒平縣上饒烏石村下倉人。生年不祥,亡於1563年。“飛龍”國開國君主。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起義軍領袖張璉因不滿朝廷腐敗,張璉殺死族長,投奔大埔鄭八、蕭晚義軍。鄭八死後,被推為首領。於三十九年五月武裝起事。在柏嵩關歃血為盟,自稱“飛龍人主”,國號“飛龍”,年號“造歷”。於烏石埔築圍城為大本營。他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等主張,四十年聚集義軍10餘萬人,展開反明鬥爭。

史載:“張璉……性狡黠……,初為庫吏,盜庫銀,殺人亡命,投靠賊鄭八為亂”,是個“劇盜”。眾所周知,古代正統史書,凡起義、造反者都會被極力醜化,皆以“賊”、“盜”、“匪”稱之。“性狡黠”,這恰恰說明張璉是一個足智多謀,天資聰敏的人,之所以這樣說,我們可以從他利用中國古代農民迷信遵天命,順天意這種思想發動群眾來證明。

張璉在饒平縣衙當庫吏時,他刻制了一枚印璽——“飛龍人主”。並私下藏放在縣城四方塘中。然後又神祕地與人說:“夜中做夢,見天上掉落一寶物於塘中,仙人又託夢說誰能獲得此物,便是真龍天子。”這一神奇傳說,不久便傳遍整個縣城。大家信以為真,紛紛下池摸拾,但誰也找不到,一日張璉也邀幾人去四方塘尋找。這塊玉璽為張璉所藏放,當然全不費功夫,不久便被他摸撈了上來。張璉獲得此璽,就等於上天授予帝王符兆。人們驚愕之餘都認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紛紛跪下叩拜。這樣,張璉自然就成了一呼百應的領袖人物了。

史書記載:“殺族長,投奔大埔鄭八”。大埔,明時屬饒平縣清遠都灤州都之地。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族長見張璉有造反之意,恐以後危害鄉里誅連家族乃再三勸說,希望張璉不要叛逆,做一個朱明朝的順民,並揚言若不聽從,乃驅逐出族。張璉怒殺族長,登高一呼,率追隨者投奔大埔鄭八(白扇會起義首領)並做了副寨主。鄭八死後,因張璉行俠仗義,威望極高,且具帝王符兆,便被推為首領。各地義軍紛紛投靠,軍隊達十萬之眾,勢力日益強大。

柏嵩關稱帝,國號“飛龍”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柏嵩關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北部上善鎮(今屬上饒鎮)與福建省平和縣九峰鎮交界,海拔600多米,高峰對峙,依山負險,壘石為垣,架兩門相拱對照。相傳明代建關時,關北有古柏凌空,故名“柏嵩關”。此乃扼粵閩通道之咽喉,是一將當關,萬夫莫敵之戰略要地。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張璉與程鄉(今梅縣)林朝曦,樑寧,徐東州,大埔肖晚,羅袍、楊舜,小靖張公佑、賴賜,李東津等各路起義軍聯合,歃血為盟。並在家鄉饒平上饒烏石建造城堡,在柏嵩關張項山築“朱城黃屋”作宮殿。嗣後,張璉設壇祭拜天地稱帝,號“飛龍人主”,改元“造歷”,國號“飛龍”,並開科署官,封肖晚,羅袍為王,封林朝曦為大將軍,其他人等皆得封賞。

分兵出擊,威震四省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飛龍國”建立後,張璉便加緊開始他推翻明朝統治的計劃。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張璉調遣兵力,分三路出擊粵、閩、贛、浙四省,命林朝曦率軍3萬餘人攻打粵東諸府縣;命肖晚、羅袍率等3萬餘人攻打閩西、贛南。自己則率軍3萬餘人攻打閩南並沿海岸線直上攻打浙江。

飛龍軍聲勢浩大,出征初期捷報頻傳,同時得到各地起義軍的響應支援。肖晚、羅袍率軍攻打閩西時,連城義軍首領包龍(鮑榮)、包鳳(鮑虎)兄弟積極配合,互為呼應。肖晚、羅袍部連克永定、上杭、武平、長汀、長樂、連城,又絕斷官軍糧道,並乘勝攻打贛南之瑞金、寧都、興國、萬安、泰和等地;林朝曦部轉戰粵東,攻打潮州、大埔、梅縣、興寧及河源之龍川、和平等地;張璉親帥起義軍,四月佔平和,六月陷雲霄,八月破南靖,攻佔漳州鎮海後,又直指泉州、莆田、福州,乘勝攻佔浙江龍泉。起義軍鋒芒所指,勢如破竹,短短時間便攻陷縣城數十處。同時起義軍也發展至二十萬人。

起義軍在粵、閩、贛、浙四省邊界的勝利,使朱明王朝大為震驚。嘉靖皇帝坐臥不安。急詔命諸道會師,令提督兩廣侍郎張臬,總兵平江伯、陳圭調集軍隊。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月,張臬奏請調“狼兵”(壯族土司招募的士兵,由於凶悍,作戰勇敢,被稱為狼兵)十萬,與廣東、福建、江西官軍會合,共調集了三十萬兵力。

六月,都督劉顯,參將俞大猷率官軍分6哨圍剿。七月胡宗憲兼制江西,獲悉飛龍軍幾乎傾全部兵力出戰,柏嵩關大本營兵力空虛,便命俞大猷急擊。俞大猷謂“宜以潛師搗其巢,攻其必救,奈何以數萬眾從一夫浪走哉?”(見《明史•列傳•俞大猷》第5605頁)。俞大猷率軍一萬五千人,迅速奔襲、並登上柏嵩關最高峰處觀察地形,他見義軍兵營依山環列數裡,加之山上草木旺盛,宜以火攻。他指揮官軍把扼下山各個路口,點火燒山,頃刻烈火肆虐,數百座軍營被火吞沒,朱城黃屋也化為灰燼。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接著他又揮軍上山,將留守義軍官兵、群眾、大肆屠殺。張璉得報,急忙回師救援,返途中又遭俞大猷伏兵而大挫。爾後,按察副使馮皋謨採用攻心戰術,派官軍到各路義軍營寨用喊話,射傳單,發懇惻票(投降憑證)等方式動搖軍心。這種辦法頗有效果,有幾個中級軍官(江滿清、李逢時、郭玉鏡)叛變,俞大猷又命其返營作內線。一日,俞大猷計誘張璉出戰,義軍再次重創,一千二百多人被殺。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羅袍再率義軍由箭竹隘(隘崗上)進攻永定縣城,攻城時適逢大雨滂沱,河水猛漲,無法渡過,撤走時又遭官軍包圍攻擊而慘敗。

林朝曦見二路主力均被打敗,本部力量損失過半,便約河源另支義軍首領黃積山一同反攻,官軍斬殺黃積山,後來林朝曦餘部在陰那山一帶被明官軍徐甫宰消滅。

至此,張璉三路義軍在明軍隊的強大攻勢下被打敗了。

這次農民起義從爆發到失敗為時五年。地域廣闊,席捲四省,影響甚大。明政府為了鎮壓這次農民起義軍調動數十萬大軍,幾乎傾盡國庫。它沉重打擊了朱明王朝的統治,在中國古代農民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起義兵敗,流亡海外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張璉的起義震動了明朝廷。但來自明王朝中央力量的合理圍剿下,最後張璉部隊傷亡慘重,遂率餘部由雲霄河引航出海,聯合海上武裝力量,繼續對抗明朝政府。以後輾轉南下,奪佔三佛齊島(今蘇門答臘),自立為國王,佔有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墾殖為漁,稱番舶長,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華裔移民均依附他。

據日本人藤田豐八博士考查,三佛齊島、舊港等地出現很古碑,上鐫記“飛龍”年號。經鑑定是張璉當時的國號。今三佛齊客家人有講饒平客家話的,均為明朝期間隨同張璉去的。

張璉起義的事件雖然失敗,但他對後來潮州戲劇風俗的影響相當大。據考明嘉靖年間就有以祭祀禮儀為主要特徵的潮劇廣場戲,饒平民眾為紀念起義失敗的“飛龍人主”張璉,在饒洋鎮烏石村建飛龍廟,每年六月初六演劇祭祀(《明史·阮通志》)。梁啟超先生在其《飲水寶文集》中稱他是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

潮州海盜,梁啟超稱他為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還是“飛龍”國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