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抗日到底有多難?再來回顧一下關家堖戰鬥'

"

關家堖戰鬥的雙方,一方是侵華日軍的岡崎支隊(在《亮劍》中被改稱“山崎大隊”),兵力大概510人左右,指揮員岡崎謙長是日軍中佐,相當於中校(一般是團長、副團長級別);我方是八路軍三個旅兩個團(主要是129師主力),合計超過20000人,指揮員是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陳賡等將領。日軍死守,我軍圍攻。

(三個旅,分別為385旅、386旅和新10旅;兩個團,分別為山西新軍決死一縱隊25團、38團。這個統計已經把之後阻援的部隊算了進去,所以有質疑說“我軍算得太多,沒有考慮日軍的援軍”有一定道理。但戰場上本來就不大可能有毫無顧忌圍殲戰,本文所述事實及由此體現的我軍與日軍之差距不受影響。)

戰鬥結果是:八路軍傷亡2000餘人,日軍傷亡400餘人(該數字為我軍宣傳數據,日軍方面數據為傷亡149人);八路軍在敵援軍壓迫下被迫解圍,岡崎支隊突圍成功。日軍隨後瘋狂屠殺關家堖一帶群眾,逾6000多平民被殺害;此後,日軍以區區一個大隊的兵力進駐太行山根據地腹地沁源長達兩年之久。

我相信你已經看出了差距——這不是電視劇,是真實的歷史。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

"

關家堖戰鬥的雙方,一方是侵華日軍的岡崎支隊(在《亮劍》中被改稱“山崎大隊”),兵力大概510人左右,指揮員岡崎謙長是日軍中佐,相當於中校(一般是團長、副團長級別);我方是八路軍三個旅兩個團(主要是129師主力),合計超過20000人,指揮員是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陳賡等將領。日軍死守,我軍圍攻。

(三個旅,分別為385旅、386旅和新10旅;兩個團,分別為山西新軍決死一縱隊25團、38團。這個統計已經把之後阻援的部隊算了進去,所以有質疑說“我軍算得太多,沒有考慮日軍的援軍”有一定道理。但戰場上本來就不大可能有毫無顧忌圍殲戰,本文所述事實及由此體現的我軍與日軍之差距不受影響。)

戰鬥結果是:八路軍傷亡2000餘人,日軍傷亡400餘人(該數字為我軍宣傳數據,日軍方面數據為傷亡149人);八路軍在敵援軍壓迫下被迫解圍,岡崎支隊突圍成功。日軍隨後瘋狂屠殺關家堖一帶群眾,逾6000多平民被殺害;此後,日軍以區區一個大隊的兵力進駐太行山根據地腹地沁源長達兩年之久。

我相信你已經看出了差距——這不是電視劇,是真實的歷史。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

「轉」抗日到底有多難?再來回顧一下關家堖戰鬥

首先看武器裝備。岡崎支隊的裝備只能算一般(區區510人也不可能有多少精良裝備),雖然下轄一個山炮中隊,但其實只有3門山炮。可是在實際戰鬥中,日軍僅憑几挺機槍就能輕鬆封鎖我軍進攻的道路,特別是在柳樹堖的火力點,更是給予我軍重大殺傷;3門山炮一共打出了246發炮彈,成功壓制住了我軍火力;10月30日上午,當八路軍發動總攻後不久,岡崎支隊居然呼叫來數架日軍轟炸機。由於我軍人員過於集中,此次轟炸迫使八路軍不得不停止進攻。

我們總說“小米加步槍”打敗了“飛機加大炮”,這固然值得自豪;但我們同時也要明白,“小米加步槍”本質上是不得已的選擇,戰場上武器的優勢可不是抗日神劇中扔兩個手榴彈、炸藥包之類能解決的,那都得拿命來換。

順便說一句,槍這東西可不是好玩的,尤其是正規部隊裝備的制式槍支,殺傷力驚人,電影電視上那些捱了幾槍還能反抗的基本上都是瞎扯。大家熟悉的AK47,200米內一槍,足夠把人身體挖個碗口大的洞,即使打的不是要害,半條命也沒了,根本不可能繼續戰鬥;還有,大炮簡直是死神他們家親戚,像105榴彈炮這種,一炮過來,大半個足球場的人都得完蛋。

再看單兵素質。大家會說,知道八路軍的武器不如鬼子,但我們八路軍不怕死啊,拼刺刀還是我們厲害!這種認識水平,大概跟“農村來的學生更刻苦、成績好”之類的誤解相差無幾。

"

關家堖戰鬥的雙方,一方是侵華日軍的岡崎支隊(在《亮劍》中被改稱“山崎大隊”),兵力大概510人左右,指揮員岡崎謙長是日軍中佐,相當於中校(一般是團長、副團長級別);我方是八路軍三個旅兩個團(主要是129師主力),合計超過20000人,指揮員是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陳賡等將領。日軍死守,我軍圍攻。

(三個旅,分別為385旅、386旅和新10旅;兩個團,分別為山西新軍決死一縱隊25團、38團。這個統計已經把之後阻援的部隊算了進去,所以有質疑說“我軍算得太多,沒有考慮日軍的援軍”有一定道理。但戰場上本來就不大可能有毫無顧忌圍殲戰,本文所述事實及由此體現的我軍與日軍之差距不受影響。)

戰鬥結果是:八路軍傷亡2000餘人,日軍傷亡400餘人(該數字為我軍宣傳數據,日軍方面數據為傷亡149人);八路軍在敵援軍壓迫下被迫解圍,岡崎支隊突圍成功。日軍隨後瘋狂屠殺關家堖一帶群眾,逾6000多平民被殺害;此後,日軍以區區一個大隊的兵力進駐太行山根據地腹地沁源長達兩年之久。

我相信你已經看出了差距——這不是電視劇,是真實的歷史。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

「轉」抗日到底有多難?再來回顧一下關家堖戰鬥

首先看武器裝備。岡崎支隊的裝備只能算一般(區區510人也不可能有多少精良裝備),雖然下轄一個山炮中隊,但其實只有3門山炮。可是在實際戰鬥中,日軍僅憑几挺機槍就能輕鬆封鎖我軍進攻的道路,特別是在柳樹堖的火力點,更是給予我軍重大殺傷;3門山炮一共打出了246發炮彈,成功壓制住了我軍火力;10月30日上午,當八路軍發動總攻後不久,岡崎支隊居然呼叫來數架日軍轟炸機。由於我軍人員過於集中,此次轟炸迫使八路軍不得不停止進攻。

我們總說“小米加步槍”打敗了“飛機加大炮”,這固然值得自豪;但我們同時也要明白,“小米加步槍”本質上是不得已的選擇,戰場上武器的優勢可不是抗日神劇中扔兩個手榴彈、炸藥包之類能解決的,那都得拿命來換。

順便說一句,槍這東西可不是好玩的,尤其是正規部隊裝備的制式槍支,殺傷力驚人,電影電視上那些捱了幾槍還能反抗的基本上都是瞎扯。大家熟悉的AK47,200米內一槍,足夠把人身體挖個碗口大的洞,即使打的不是要害,半條命也沒了,根本不可能繼續戰鬥;還有,大炮簡直是死神他們家親戚,像105榴彈炮這種,一炮過來,大半個足球場的人都得完蛋。

再看單兵素質。大家會說,知道八路軍的武器不如鬼子,但我們八路軍不怕死啊,拼刺刀還是我們厲害!這種認識水平,大概跟“農村來的學生更刻苦、成績好”之類的誤解相差無幾。

「轉」抗日到底有多難?再來回顧一下關家堖戰鬥

日本人N年前就在全國搞起了義務教育,普通士兵都有文化,而八路軍士兵大多是半文盲;單從身體素質來說,鬼子參軍後訓練時間長,戰場上又有足夠的補給,而當時好多中國人連一日三餐都成問題,抗日根據地又都是窮鄉僻壤,八路軍那點給養基本上是老百姓從牙縫裡摳出來的,能吃飽穿暖就很不錯了。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怎麼可能拼得過鬼子?電視劇上那種“同志們衝啊”就一堆人上去砍瓜切菜殺鬼子的場景基本上都是意淫,現實中這麼做的八路無異於找死。

(關於我軍給養問題,舉個例子吧:聶帥在晉察冀時,曾明確要求部隊不許採樹葉為食。為什麼連樹葉都不許吃?因為當地老百姓也只能吃樹葉為生,如果部隊吃了樹葉,老百姓吃什麼呢?但即使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人民仍然盡全力支持我軍,“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個娃,送去打東洋”,說我軍的給養是老百姓從牙縫中摳出來的,有何不妥?)

有人講“中國功夫”,我只能說你是腦殘電視劇看多了——大多數情況下,所謂“中國功夫”只是一種表演,那些花俏的手法根本沒法應對實戰。不少抗日老兵回憶,真正能與鬼子抗衡的刺殺術,幾乎都是從鬼子兵那裡學來的。

最後說說戰略戰術。岡崎支隊為什麼會固守待援?這是因為岡崎很清楚,八路人多勢眾,又擅長運動戰,只要日軍離開關家堖陣地,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分割包圍以致全軍覆沒。所以,岡崎別無選擇。

但是,岡崎支隊並沒有被動防守——他們主動攻佔了柳樹堖高地,與關家堖互為犄角,給予我軍很大殺傷;八路軍(山西新軍決死一縱隊)激戰兩個小時奪取柳樹堖,日軍居然以一箇中隊的兵力,趁著我軍換防之際突然襲擊,重新佔領柳樹堖,其指揮官的戰術素養和指揮能力可見一斑。此外,日軍在極短的時間內在關家堖構築了簡易卻十分有效的工事,機槍陣地前還挖有防彈壕,如果手榴彈沒有扔到位,基本上就不起什麼作用(與《亮劍》中如雨般的手榴彈轟炸完全不同),致使我軍攻擊連續受挫。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據岡崎支隊老兵戰後回憶,岡崎謙長在開戰第二天(10月31號)上午10點多就被炸死了,但支隊剩餘官兵仍然拼死堅守了6個小時以上,直至日軍援軍前來解圍,日軍的戰鬥意志之強可見一斑。

反觀我軍,除了七六九團挖暗道迫近關家堖陣地外(《亮劍》中李雲龍挖坑道就是這麼回事),戰略戰術均乏善可陳。決死一縱隊缺乏作戰經驗,換防之際竟然讓日軍一箇中隊鑽了空子,白白丟失柳樹堖陣地;參戰部隊幾乎沒有攻堅作戰的前例,無法做到步炮協同,各部銜接也有問題。此外,整個八路軍進攻團隊缺乏防空意識,敵機趕來轟炸時倉促應付,造成嚴重的被動局面。

只有認識到抗戰的艱難,才能理解到抗戰的偉大。抗日戰爭不是拍電影,不是坐在指揮所裡下命令,不是施展“中國功夫”殺鬼子於無形,也不是摟著心愛的姑娘一邊秀恩愛一邊開火;抗日一點都不浪漫,一點都不有趣,一點都不好玩;很多時候,我們的軍隊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換來的卻是關家堖戰鬥這樣令人嘆息的戰果。

希望這樣的戰鬥永遠不會再發生。 9月3日前後,再看一次這樣的文章,有助於增加理性思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