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戀愛 心理學 文化 流螢約評 2019-08-02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二十歲的她,也曾是個鮮活的人,熱愛生活、活潑大膽。她熱愛自己的父親,極度渴望自己是個男孩,可直到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她才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二十歲的她,也曾是個鮮活的人,熱愛生活、活潑大膽。她熱愛自己的父親,極度渴望自己是個男孩,可直到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她才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她的家庭很優越,父母對她很寵愛,她也極度依賴自己的父親。她曾與一個浪漫的異國人訂婚,但最終卻遵從父親的意願取消婚約。我們可能以為這也不算是大事,但這一選擇卻使她從此不再相信自己。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二十歲的她,也曾是個鮮活的人,熱愛生活、活潑大膽。她熱愛自己的父親,極度渴望自己是個男孩,可直到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她才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她的家庭很優越,父母對她很寵愛,她也極度依賴自己的父親。她曾與一個浪漫的異國人訂婚,但最終卻遵從父親的意願取消婚約。我們可能以為這也不算是大事,但這一選擇卻使她從此不再相信自己。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描述她的:“她認識到自己是在戀愛,她感到自己積極努力地想要訂婚,但自己的感受不足為信。我的訂婚不是有意義的許諾,我無須被自己的感受左右。這麼做是大錯特錯的,會失去父親的疼愛。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二十歲的她,也曾是個鮮活的人,熱愛生活、活潑大膽。她熱愛自己的父親,極度渴望自己是個男孩,可直到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她才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她的家庭很優越,父母對她很寵愛,她也極度依賴自己的父親。她曾與一個浪漫的異國人訂婚,但最終卻遵從父親的意願取消婚約。我們可能以為這也不算是大事,但這一選擇卻使她從此不再相信自己。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描述她的:“她認識到自己是在戀愛,她感到自己積極努力地想要訂婚,但自己的感受不足為信。我的訂婚不是有意義的許諾,我無須被自己的感受左右。這麼做是大錯特錯的,會失去父親的疼愛。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而在退婚之後,她曾暴飲暴食、體重猛增,在遭到同伴的嘲笑時,她才開始節食。不難發現,“她越來越需要依靠別人的期望過活,因為她的衝動是不可靠的。她開始輕視自己,畢竟她是不可靠的人,集錯誤體驗與一身,只能被輕視。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二十歲的她,也曾是個鮮活的人,熱愛生活、活潑大膽。她熱愛自己的父親,極度渴望自己是個男孩,可直到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她才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她的家庭很優越,父母對她很寵愛,她也極度依賴自己的父親。她曾與一個浪漫的異國人訂婚,但最終卻遵從父親的意願取消婚約。我們可能以為這也不算是大事,但這一選擇卻使她從此不再相信自己。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描述她的:“她認識到自己是在戀愛,她感到自己積極努力地想要訂婚,但自己的感受不足為信。我的訂婚不是有意義的許諾,我無須被自己的感受左右。這麼做是大錯特錯的,會失去父親的疼愛。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而在退婚之後,她曾暴飲暴食、體重猛增,在遭到同伴的嘲笑時,她才開始節食。不難發現,“她越來越需要依靠別人的期望過活,因為她的衝動是不可靠的。她開始輕視自己,畢竟她是不可靠的人,集錯誤體驗與一身,只能被輕視。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後來,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她成為了一名老師,雖然現在的她不自信、需要老師提點,但她的學習生活還是愉快的。直到她與自己的學生相戀,父母又再次否定了她的戀愛體驗,於是她再一次放棄了戀情。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二十歲的她,也曾是個鮮活的人,熱愛生活、活潑大膽。她熱愛自己的父親,極度渴望自己是個男孩,可直到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她才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她的家庭很優越,父母對她很寵愛,她也極度依賴自己的父親。她曾與一個浪漫的異國人訂婚,但最終卻遵從父親的意願取消婚約。我們可能以為這也不算是大事,但這一選擇卻使她從此不再相信自己。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描述她的:“她認識到自己是在戀愛,她感到自己積極努力地想要訂婚,但自己的感受不足為信。我的訂婚不是有意義的許諾,我無須被自己的感受左右。這麼做是大錯特錯的,會失去父親的疼愛。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而在退婚之後,她曾暴飲暴食、體重猛增,在遭到同伴的嘲笑時,她才開始節食。不難發現,“她越來越需要依靠別人的期望過活,因為她的衝動是不可靠的。她開始輕視自己,畢竟她是不可靠的人,集錯誤體驗與一身,只能被輕視。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後來,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她成為了一名老師,雖然現在的她不自信、需要老師提點,但她的學習生活還是愉快的。直到她與自己的學生相戀,父母又再次否定了她的戀愛體驗,於是她再一次放棄了戀情。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這一次的選擇,讓她再也沒有相信過自己內在智慧的指引。顯然,“如果這次她能反抗父母,能為自己的內心體驗而抗爭,那麼她就會忠於自己的深層感受,就會拯救自己潛在的自主的自我。但是她沒有反抗,取而代之的是可怕的沮喪和對自己身體的厭惡。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二十歲的她,也曾是個鮮活的人,熱愛生活、活潑大膽。她熱愛自己的父親,極度渴望自己是個男孩,可直到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她才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她的家庭很優越,父母對她很寵愛,她也極度依賴自己的父親。她曾與一個浪漫的異國人訂婚,但最終卻遵從父親的意願取消婚約。我們可能以為這也不算是大事,但這一選擇卻使她從此不再相信自己。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描述她的:“她認識到自己是在戀愛,她感到自己積極努力地想要訂婚,但自己的感受不足為信。我的訂婚不是有意義的許諾,我無須被自己的感受左右。這麼做是大錯特錯的,會失去父親的疼愛。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而在退婚之後,她曾暴飲暴食、體重猛增,在遭到同伴的嘲笑時,她才開始節食。不難發現,“她越來越需要依靠別人的期望過活,因為她的衝動是不可靠的。她開始輕視自己,畢竟她是不可靠的人,集錯誤體驗與一身,只能被輕視。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後來,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她成為了一名老師,雖然現在的她不自信、需要老師提點,但她的學習生活還是愉快的。直到她與自己的學生相戀,父母又再次否定了她的戀愛體驗,於是她再一次放棄了戀情。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這一次的選擇,讓她再也沒有相信過自己內在智慧的指引。顯然,“如果這次她能反抗父母,能為自己的內心體驗而抗爭,那麼她就會忠於自己的深層感受,就會拯救自己潛在的自主的自我。但是她沒有反抗,取而代之的是可怕的沮喪和對自己身體的厭惡。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這兩次的選擇,不僅使她否定了戀愛的感受,還必須節食迫使自己的體型符合他人的期望,而違背自己的內心感受。她完全無法把自身的體驗作為生活的基礎。她再也無法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體驗,而是將別人的期望她擁有的感受強加於自己,從而讓自我徹底地毀滅了。

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作者看來,埃倫不該如此,而生活在明天的人,才會有埃倫所沒有的那種自我治癒的能力。他們有著特定的共同特徵和品質,而這些特徵和品質使他們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人:

1、他們對世界是開放的,對於經驗、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新的存在方式以及新的思想和概念都是開放的。

2、對真實的渴望,他們重視交流,並將其作為一種說出事物本來面目的方式。他們拒絕我們文化中的虛偽、欺騙和含糊其辭。

3、對科技的懷疑:一方面,他們對我們當前被用來征服自然界和控制世界上的人們的科技存在著深刻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當科學被用於提升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時,他們是熱情洋溢的支持者。

4、對整體性的渴望:他們不喜歡生活在被嚴格劃分的世界中,而是為生活的整體性而努力,包括想法、感受、軀體能量、心靈能量,所有都被整合在經驗中。

5、對親密的渴望:他們尋求接近、親密和分享目標的新形式——言語的和非言語的、感性的和理性的。

6、過程中的人:他們敏銳地意識到,生活的一個必然性已經改變了——他們總處於過程中,總是在改變。他們歡迎這種需要承擔風險的存在方式,並在面對改變的方式上極其活躍。

7、關愛和對自然的態度:他們會不加批判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也有生態意識,並通過與自然力量的聯合而非征服來獲得樂趣。

8、反機構化:反感任何高度的結構化的、缺乏彈性的、官僚主義的機構。機構是為了人存在的,而不是相反。

9、內在的權威:他們明顯不信任外部的權威,而是相信自己的經驗、做自己的道德判斷。

10、對物質的輕忽:他們對於物質上的舒適和獎賞有著本質上的冷漠。象徵地位的金錢和物質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可以活得非常富足,但這對他們而言並無必要。

11、對靈性的渴望:他們希望在生活中找到超越個人的方法和目標,希望過一種內在平靜的生活。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二十歲的她,也曾是個鮮活的人,熱愛生活、活潑大膽。她熱愛自己的父親,極度渴望自己是個男孩,可直到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她才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她的家庭很優越,父母對她很寵愛,她也極度依賴自己的父親。她曾與一個浪漫的異國人訂婚,但最終卻遵從父親的意願取消婚約。我們可能以為這也不算是大事,但這一選擇卻使她從此不再相信自己。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描述她的:“她認識到自己是在戀愛,她感到自己積極努力地想要訂婚,但自己的感受不足為信。我的訂婚不是有意義的許諾,我無須被自己的感受左右。這麼做是大錯特錯的,會失去父親的疼愛。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而在退婚之後,她曾暴飲暴食、體重猛增,在遭到同伴的嘲笑時,她才開始節食。不難發現,“她越來越需要依靠別人的期望過活,因為她的衝動是不可靠的。她開始輕視自己,畢竟她是不可靠的人,集錯誤體驗與一身,只能被輕視。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後來,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她成為了一名老師,雖然現在的她不自信、需要老師提點,但她的學習生活還是愉快的。直到她與自己的學生相戀,父母又再次否定了她的戀愛體驗,於是她再一次放棄了戀情。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這一次的選擇,讓她再也沒有相信過自己內在智慧的指引。顯然,“如果這次她能反抗父母,能為自己的內心體驗而抗爭,那麼她就會忠於自己的深層感受,就會拯救自己潛在的自主的自我。但是她沒有反抗,取而代之的是可怕的沮喪和對自己身體的厭惡。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這兩次的選擇,不僅使她否定了戀愛的感受,還必須節食迫使自己的體型符合他人的期望,而違背自己的內心感受。她完全無法把自身的體驗作為生活的基礎。她再也無法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體驗,而是將別人的期望她擁有的感受強加於自己,從而讓自我徹底地毀滅了。

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作者看來,埃倫不該如此,而生活在明天的人,才會有埃倫所沒有的那種自我治癒的能力。他們有著特定的共同特徵和品質,而這些特徵和品質使他們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人:

1、他們對世界是開放的,對於經驗、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新的存在方式以及新的思想和概念都是開放的。

2、對真實的渴望,他們重視交流,並將其作為一種說出事物本來面目的方式。他們拒絕我們文化中的虛偽、欺騙和含糊其辭。

3、對科技的懷疑:一方面,他們對我們當前被用來征服自然界和控制世界上的人們的科技存在著深刻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當科學被用於提升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時,他們是熱情洋溢的支持者。

4、對整體性的渴望:他們不喜歡生活在被嚴格劃分的世界中,而是為生活的整體性而努力,包括想法、感受、軀體能量、心靈能量,所有都被整合在經驗中。

5、對親密的渴望:他們尋求接近、親密和分享目標的新形式——言語的和非言語的、感性的和理性的。

6、過程中的人:他們敏銳地意識到,生活的一個必然性已經改變了——他們總處於過程中,總是在改變。他們歡迎這種需要承擔風險的存在方式,並在面對改變的方式上極其活躍。

7、關愛和對自然的態度:他們會不加批判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也有生態意識,並通過與自然力量的聯合而非征服來獲得樂趣。

8、反機構化:反感任何高度的結構化的、缺乏彈性的、官僚主義的機構。機構是為了人存在的,而不是相反。

9、內在的權威:他們明顯不信任外部的權威,而是相信自己的經驗、做自己的道德判斷。

10、對物質的輕忽:他們對於物質上的舒適和獎賞有著本質上的冷漠。象徵地位的金錢和物質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可以活得非常富足,但這對他們而言並無必要。

11、對靈性的渴望:他們希望在生活中找到超越個人的方法和目標,希望過一種內在平靜的生活。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觀點

當然,生活在明天的人們,是幸運的。他們能夠信任自己,並對自己的長處和能力保持一種清醒的認識,同時將尋找自我當成改變的過程。即使在生與死的王國中也是如此,他們能夠將死亡作為一個現實來接受,甚至在這個生存終點的死亡過程之中,他們也能學到很多。

"

或許,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共有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一種是生活在今天的人,還有一種是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時空的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階段和狀態,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今天或是明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人活得從來都不是一個原點,而是活一個起伏。

今天流螢想要推薦的這本書,之前推過,但我還是想再推一次。因為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它曾給予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它也曾讓我明白:學會信任自己的人,能夠生活在明天的人,會有多幸運。

她,到底是誰?

她叫埃倫,一個已婚女性,是作者最為典型的病人。可是,她真的是個精神病人嗎?或許,在她決定自殺之前並非如此。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二十歲的她,也曾是個鮮活的人,熱愛生活、活潑大膽。她熱愛自己的父親,極度渴望自己是個男孩,可直到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她才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她的家庭很優越,父母對她很寵愛,她也極度依賴自己的父親。她曾與一個浪漫的異國人訂婚,但最終卻遵從父親的意願取消婚約。我們可能以為這也不算是大事,但這一選擇卻使她從此不再相信自己。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描述她的:“她認識到自己是在戀愛,她感到自己積極努力地想要訂婚,但自己的感受不足為信。我的訂婚不是有意義的許諾,我無須被自己的感受左右。這麼做是大錯特錯的,會失去父親的疼愛。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而在退婚之後,她曾暴飲暴食、體重猛增,在遭到同伴的嘲笑時,她才開始節食。不難發現,“她越來越需要依靠別人的期望過活,因為她的衝動是不可靠的。她開始輕視自己,畢竟她是不可靠的人,集錯誤體驗與一身,只能被輕視。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後來,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她成為了一名老師,雖然現在的她不自信、需要老師提點,但她的學習生活還是愉快的。直到她與自己的學生相戀,父母又再次否定了她的戀愛體驗,於是她再一次放棄了戀情。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這一次的選擇,讓她再也沒有相信過自己內在智慧的指引。顯然,“如果這次她能反抗父母,能為自己的內心體驗而抗爭,那麼她就會忠於自己的深層感受,就會拯救自己潛在的自主的自我。但是她沒有反抗,取而代之的是可怕的沮喪和對自己身體的厭惡。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這兩次的選擇,不僅使她否定了戀愛的感受,還必須節食迫使自己的體型符合他人的期望,而違背自己的內心感受。她完全無法把自身的體驗作為生活的基礎。她再也無法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體驗,而是將別人的期望她擁有的感受強加於自己,從而讓自我徹底地毀滅了。

生活在明天的人

在作者看來,埃倫不該如此,而生活在明天的人,才會有埃倫所沒有的那種自我治癒的能力。他們有著特定的共同特徵和品質,而這些特徵和品質使他們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人:

1、他們對世界是開放的,對於經驗、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新的存在方式以及新的思想和概念都是開放的。

2、對真實的渴望,他們重視交流,並將其作為一種說出事物本來面目的方式。他們拒絕我們文化中的虛偽、欺騙和含糊其辭。

3、對科技的懷疑:一方面,他們對我們當前被用來征服自然界和控制世界上的人們的科技存在著深刻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當科學被用於提升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時,他們是熱情洋溢的支持者。

4、對整體性的渴望:他們不喜歡生活在被嚴格劃分的世界中,而是為生活的整體性而努力,包括想法、感受、軀體能量、心靈能量,所有都被整合在經驗中。

5、對親密的渴望:他們尋求接近、親密和分享目標的新形式——言語的和非言語的、感性的和理性的。

6、過程中的人:他們敏銳地意識到,生活的一個必然性已經改變了——他們總處於過程中,總是在改變。他們歡迎這種需要承擔風險的存在方式,並在面對改變的方式上極其活躍。

7、關愛和對自然的態度:他們會不加批判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也有生態意識,並通過與自然力量的聯合而非征服來獲得樂趣。

8、反機構化:反感任何高度的結構化的、缺乏彈性的、官僚主義的機構。機構是為了人存在的,而不是相反。

9、內在的權威:他們明顯不信任外部的權威,而是相信自己的經驗、做自己的道德判斷。

10、對物質的輕忽:他們對於物質上的舒適和獎賞有著本質上的冷漠。象徵地位的金錢和物質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可以活得非常富足,但這對他們而言並無必要。

11、對靈性的渴望:他們希望在生活中找到超越個人的方法和目標,希望過一種內在平靜的生活。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觀點

當然,生活在明天的人們,是幸運的。他們能夠信任自己,並對自己的長處和能力保持一種清醒的認識,同時將尋找自我當成改變的過程。即使在生與死的王國中也是如此,他們能夠將死亡作為一個現實來接受,甚至在這個生存終點的死亡過程之中,他們也能學到很多。

生活在:明天的人們

本期書籍推薦

論人的成長

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言人,羅傑斯提出了“個人中心取向”“無條件積極關注”“會心團體療法”等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概念和技術,從而影響了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

文中圖片皆為網上資源,若侵權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