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在古代,聲音是一種絕美的享受,而製造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古代樂器主要有壎、缶、築、排簫、箜篌、箏、古琴、瑟等。漢唐以後,源於外國的樂器如笛子、篳篥、琵琶、胡琴等大量為中國音樂採納,並被中國人改良發展,逐漸替代了中國原來的本土樂器。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

1、鼓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征戰活動中,鼓都被廣泛地應用。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古文獻所謂“鼓琴瑟”,就是琴瑟開彈之前,先有鼓聲作為引導。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著人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2、笙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笙 ,是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由笙苗中簧片發聲,是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其音色清晰透亮。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裡,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為旋律加上純四度或純五度和音。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3、壎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壎,在古代是用陶土燒製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壎起源於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

4、琴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養是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表現的,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琴和笛、簫等其他樂器一樣,隔牆也能欣賞其樂聲。它是為高貴賓客演奏用的高級樂器,賓客在聆聽琴曲時,必須正襟危坐,就如現代西方人欣賞古典音樂時不能隨便離開座位那樣。

5、瑟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瑟,漢族撥絃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

6、笛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笛子,一種吹管樂器 。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

7、簫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吹奏樂器。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簫和八孔簫之分。

8、編鐘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編鐘是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9、二胡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絃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絃樂器的通稱。

10、琵琶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琵琶被稱為“彈撥樂器之王”,屬於撥絃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虎座鳳鳥漆木架鼓 戰國

中國古代,將鳳鳥的形象用於樂器之中是十分常見的,因為古人認為鳥鳴"清陽而遠聞,無力而輕"。從作品的用途來講,它是雕塑彩繪形象和音樂形象結合的產物,是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的彼此映襯,從而強化了欣賞者的審美感受,也體現了古人認為藝術相通的思想。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笙 清代

笙,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它由笙簧、笙笛、笙鬥三個部分組稱,由笙簧振動引起笙笛內的空氣振動而發音。樂隊中經常使用的是二十一簧和二十四簧高音笙。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裡,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為旋律加上純四度或純五度和音。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壎 清代

壎是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地籟,乃是樂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籟的。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壎的起源於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九霄環佩”琴伏羲式 唐代

九霄環佩琴為杉木材質打造,外表呈紫慄殼色,小蛇腹斷紋間雜細密牛毛斷。龍池、鳳沼系扁長圓形,龍池上方刻有篆書“九霄環佩”四字,右側刻有行書“超跡蒼霄,逍遙太極,庭堅”十字。整張古琴寬闊厚重,造型古樸典雅,發音蒼松透潤。

“九霄環佩”琴繼佛氏之後,大約在1920年左右被遜清宗室紅豆館主溥侗所得。其後傅侗舉家南遷移居滬上,“九霄環佩”亦隨之南徙,遂成為上海琴壇名器,被收藏家劉世珩所得。1953年,經鄭振鐸提出,國家文物局由劉氏後人手中以重金購得,並轉交故宮博物院。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玉壺冰”琴仲尼式宋代

“玉壺冰”琴通長119.1釐米。仲尼式,琴面弧度較平,具有薄而輕的特點。鹿角灰胎。金徽。通身發小蛇腹兼流水斷紋,局部間細牛毛斷紋。龍池鳳沼皆作長方形,口沿鑲對角紫檀木條。 琴面為桐木斫,紋理直而堅,色黃,塗黑色,當池沼處作納音微隆起。紫檀嶽尾,嶽山、承露橫列琴首,與兩邊齊。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飛泉”琴連珠式唐代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飛泉”琴,傳為西蜀雷氏斫,是晚唐琴的代表作。民國初年此琴為北京琴壇名器之一,為當時古琴家李靜(伯仁)所藏。後輾轉歸古琴家管平湖之弟子山西程寬(子容)所有。1980年程氏將琴捐獻,經國務院轉國家文物局撥交故宮博物院。近代琴家楊宗稷稱其為琴中之“鴻寶”,李靜曾定其為雷氏斫。

“飛泉”琴通長121.7釐米。連珠式,琴面弧度略呈拋物線形,項、腰稜角無渾圓跡象。通身髹朱漆,面上露大片黑漆,其間現少量金屑,發小蛇腹及牛毛斷紋。螺鈿徽。琴底為鹿角灰胎,發蛇腹、冰紋斷,極具古韻。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清籟”琴仲尼式宋代

“清籟”琴仲尼式為桐木斫成,通體髹黑漆,鹿角灰胎,漆呈冰紋斷。池、沼長方形,金徽,白玉軫足,紫檀嶽尾。琴底龍池上方刻填青篆書“清籟”琴名,其下填朱“乾隆御賞”方印。池左右直抵雙足刻樑詩正、勵宗萬、陳邦彥、董邦達、汪由敦、張若靄、裘日修琴銘,填以五色,七人俱乾隆朝詞臣。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玲瓏玉”琴仲尼式變體宋代

“玲瓏玉”琴,南宋,清宮舊藏。“玲瓏玉”琴,仲尼式變體。南宋趙希鵠《洞天清祿·古琴辨》記載,“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樣”。可見當時最為人熟知而流行。桐木斫,板厚而開膛小,鳳舌鑲嵌,池沼形狀特異,納音貼以木片。黑漆,八寶灰胎極薄,牛毛間蛇腹斷。金徽,白玉軫足,紫檀嶽尾,唯尾託為紅木,護軫傷損一。

琴背銘刻,龍池上刻行書琴名“玲瓏玉”。左右刻草書琴銘“嶧陽之洞,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臺”,龍池下行書“復古殿”,又九疊文“御書之寶”大印。“復古殿”,南宋紹興二年(1132)以後在建康(南京)所修行宮之一殿,紹興二十八年(1158)於臨安(杭州)又有此殿之設。全部銘刻為當時一手而成,俱貼金。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海月清輝”琴仲尼式宋代

此琴慄殼色漆,流水斷紋。背面龍池上方刻隸書“海月清輝”,下刻篆書“幹隆御府珍藏”印。兩側有樑詩正、勵宗萬、陳邦彥、董邦達、汪由敦、張若靄、裘日修等人題銘。清代曾由熱河行宮珍藏。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曾侯乙編鐘 戰國

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敔 清

敔是古代漢族的一種打擊樂器,常在樂隊中使用。形如伏虎,以竹條刮奏,用於歷代宮廷雅樂,表示樂曲的終結。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金漆彩畫柷(音祝) 清中期

柷是古代漢族打擊樂器,方形,以木棒擊奏,用於宮廷雅樂,表示樂曲開始。是中國漢代樂器,曾流通於全國各大城市。柷,相傳是夏啟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傳世清代柷,通高約50、每邊長65釐米。柷屬古代八音樂器分類法的木之屬。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紫檀木拍板 清

拍板,簡稱板,因常用檀木製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時,梨園樂工黃幡綽善奏此板,故又稱綽板。滿、蒙古、納西、畲、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滿族稱察拉齊。此外還有扎板、大板之稱。古代流傳全國各地,現代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雲南、山西、陝西、河北 、河南、福建、臺灣等省區。拍板由少數民族傳入,流行於唐代。宋以後不僅用於宮廷雅樂,也用於說唱藝術中。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月琴 清

月琴,中國撥奏弦鳴樂器,由阮演變而來的彈撥樂器。流傳於漢、彝、布依、哈尼等民族中,用於獨奏、合奏及歌舞、戲曲、說唱表演的伴奏。 音色清脆,常用於獨奏、民間器樂合奏、歌舞、戲曲和說唱音樂伴奏。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紅漆描金雲龍紋排簫 清康熙

竹質,16管,管面各書描金律名,16管之律名按其陽律、陰呂分別排開。自左而右分別書倍夷則、倍無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兩倍律、六正律皆屬陽律。自右而左分別書倍南呂、倍應鐘、大呂、夾鍾、仲呂、林鐘、南呂、應鐘,兩倍呂、六正呂皆屬陰呂。16管之管徑一致,但管長卻各不相同,倍夷最長,應鐘最短。其排列規律為兩外側者最長,向中間長度依次遞減。每管之上端斜削一吹口,各管依長度不同而單獨發音。16管鑲插於形如茶几的木製套架之上。排簫通體髹朱漆,木套架兩面以描金雲龍紋裝飾,"康熙御製"描金四字款位於16款律名襲正中,套架下部正中嵌圓環,垂五彩流蘇。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碧玉特磬 清乾隆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碧玉描金雲龍特磬 清乾隆

磬是清代宮廷雅樂--中和韶樂中的重要樂器,質地多為碧玉,也有靈璧石。整套十二枚,以應十二律。磬體為鈍角矩形,長邊稱鼓,短邊稱股。整套特磬磬體大小相同,而以厚薄為次,定音高。磬兩面飾描金雲龍紋,一面為篆文乾隆帝御製銘,另一面為本律磬名,磬孔系絲繩而懸。十二磬各懸一簴,簨簴與鎛鍾架大致相同,只是上簨左右雕以鳳首,左右兩簴承以白羽朱喙的臥鳧。十二磬使用與鎛鍾同,按月律單陳,位於編磬之西。凡作樂,宜先擊鎛鍾以宣其聲,樂將止,擊特磬,以收其韻,即所謂"金聲玉振"之玉振。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銅鍍金鎛鍾 清乾隆

鎛鍾,青銅製,其特點是環鈕、平口、橢圓形或合瓦形器身。是一種古代大型單體打擊樂器,形制如編鐘,只是口緣平,器形巨大,有鈕、可特懸(單獨懸掛)在鍾懸上,又稱‘特鍾’。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大聖遺音”琴 唐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萬壑鬆”琴 北宋 仲尼式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金編鐘 清乾隆

金編鐘16枚,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最高28釐米,最大徑16.5釐米,自乾隆年間鑄成,用於重大典儀音樂中。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金漆鳳首箜篌

鳳首箜篌是緬甸古樂器的一種,遠在千餘年前就已傳入我國,在敦煌千佛洞壁畫中,繪有鳳首一弦琴,一天女抱而坐彈,似此種樂器。近年來華訪問演出的緬甸文藝團體,其樂器就有鳳首箜篌,古樂相承,至今不斷。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擊絃樂器,形似箏,有十三條弦,弦下邊有柱。演奏時,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執竹尺擊弦發音。築在戰國時代是一種很流行的樂器。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篳篥(bì lì)

篳篥(bì lì),即觱篥 。也稱管子,中國管樂器之一種,多用於軍中和民間音樂。流行於我國各地、為漢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等多民族所喜愛。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及中國古代樂器欣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