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曾經說過《破浪》這部電影在拍攝初期的選角過程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來試鏡卻沒有化妝的艾米麗·沃森。他的理由是,“有耶穌的聖光”。很多人都以他的電影中,女性總是飽受苦難為理由,將他的電影貶為物化女性的落後之流。但其實,瘋蹄兒對女性的觀點雖然保守,但恰恰因為保守,而披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

《破浪》中艾米麗·沃森飾演的貝絲在人設上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並帶有情緒上的極度恐懼。她情感脆弱,情緒極度敏感可是又非常善良,在婚姻雙方中,她是極度依賴於丈夫的一方。

該人物的自我矛盾在於,一方面理智上想要極力的擺脫依賴,另一方面又想要去靠近。導演在其身上透射了兩種不同的矛盾性格,一面是代表真我本身,一面是客觀的要求。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曾經說過《破浪》這部電影在拍攝初期的選角過程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來試鏡卻沒有化妝的艾米麗·沃森。他的理由是,“有耶穌的聖光”。很多人都以他的電影中,女性總是飽受苦難為理由,將他的電影貶為物化女性的落後之流。但其實,瘋蹄兒對女性的觀點雖然保守,但恰恰因為保守,而披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

《破浪》中艾米麗·沃森飾演的貝絲在人設上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並帶有情緒上的極度恐懼。她情感脆弱,情緒極度敏感可是又非常善良,在婚姻雙方中,她是極度依賴於丈夫的一方。

該人物的自我矛盾在於,一方面理智上想要極力的擺脫依賴,另一方面又想要去靠近。導演在其身上透射了兩種不同的矛盾性格,一面是代表真我本身,一面是客觀的要求。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這就形成了兩種映射,一種是由主觀去映射世界,另一種是由客觀映射到內心。在角色的自我矛盾戰線上,顯然是從客觀映射到內心的。片中,她在糾結的情緒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與自我的對話,代表外界客觀的理智思維與自我的內心不斷地博弈。

潛藏在博弈中的,是一種外在現實的內化需求,這種外在現實與內在需求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上都有,只不過拉斯·馮·提爾將這一部分以十分瘋狂的形式表達出來。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曾經說過《破浪》這部電影在拍攝初期的選角過程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來試鏡卻沒有化妝的艾米麗·沃森。他的理由是,“有耶穌的聖光”。很多人都以他的電影中,女性總是飽受苦難為理由,將他的電影貶為物化女性的落後之流。但其實,瘋蹄兒對女性的觀點雖然保守,但恰恰因為保守,而披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

《破浪》中艾米麗·沃森飾演的貝絲在人設上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並帶有情緒上的極度恐懼。她情感脆弱,情緒極度敏感可是又非常善良,在婚姻雙方中,她是極度依賴於丈夫的一方。

該人物的自我矛盾在於,一方面理智上想要極力的擺脫依賴,另一方面又想要去靠近。導演在其身上透射了兩種不同的矛盾性格,一面是代表真我本身,一面是客觀的要求。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這就形成了兩種映射,一種是由主觀去映射世界,另一種是由客觀映射到內心。在角色的自我矛盾戰線上,顯然是從客觀映射到內心的。片中,她在糾結的情緒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與自我的對話,代表外界客觀的理智思維與自我的內心不斷地博弈。

潛藏在博弈中的,是一種外在現實的內化需求,這種外在現實與內在需求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上都有,只不過拉斯·馮·提爾將這一部分以十分瘋狂的形式表達出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我們可以看到,提爾在表現這個女人的瘋狂舉動的時候,時常會使用逆視線的反向剪輯,違反視覺規則,並且經常會放棄平穩的軌道,完全破壞掉畫面構圖。這種手法會令觀眾十分不舒服,這恰恰是一種“破而立”。“破”在於打破常規的手法,故意挑戰觀眾底線,而“立”在於立住人物角色和動機。

最開始,你會把這個女人當做一個魔鬼,而縱觀全片下來之後,你會發現她是一個折翼的天使。她在丈夫全身癱瘓,對她心起惡念之後,以一種逆來順受的姿態去滿足丈夫的變態需求,把自己變成一個妓女。這本身就是違反我們對善良兩個字的定義的。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曾經說過《破浪》這部電影在拍攝初期的選角過程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來試鏡卻沒有化妝的艾米麗·沃森。他的理由是,“有耶穌的聖光”。很多人都以他的電影中,女性總是飽受苦難為理由,將他的電影貶為物化女性的落後之流。但其實,瘋蹄兒對女性的觀點雖然保守,但恰恰因為保守,而披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

《破浪》中艾米麗·沃森飾演的貝絲在人設上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並帶有情緒上的極度恐懼。她情感脆弱,情緒極度敏感可是又非常善良,在婚姻雙方中,她是極度依賴於丈夫的一方。

該人物的自我矛盾在於,一方面理智上想要極力的擺脫依賴,另一方面又想要去靠近。導演在其身上透射了兩種不同的矛盾性格,一面是代表真我本身,一面是客觀的要求。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這就形成了兩種映射,一種是由主觀去映射世界,另一種是由客觀映射到內心。在角色的自我矛盾戰線上,顯然是從客觀映射到內心的。片中,她在糾結的情緒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與自我的對話,代表外界客觀的理智思維與自我的內心不斷地博弈。

潛藏在博弈中的,是一種外在現實的內化需求,這種外在現實與內在需求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上都有,只不過拉斯·馮·提爾將這一部分以十分瘋狂的形式表達出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我們可以看到,提爾在表現這個女人的瘋狂舉動的時候,時常會使用逆視線的反向剪輯,違反視覺規則,並且經常會放棄平穩的軌道,完全破壞掉畫面構圖。這種手法會令觀眾十分不舒服,這恰恰是一種“破而立”。“破”在於打破常規的手法,故意挑戰觀眾底線,而“立”在於立住人物角色和動機。

最開始,你會把這個女人當做一個魔鬼,而縱觀全片下來之後,你會發現她是一個折翼的天使。她在丈夫全身癱瘓,對她心起惡念之後,以一種逆來順受的姿態去滿足丈夫的變態需求,把自己變成一個妓女。這本身就是違反我們對善良兩個字的定義的。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這一部分,影片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基督教問題,而這又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她做妓女這件事,本身是違反基督教的教義的,但教義的矛盾也就在於此。對待不同的情況,標準具有唯一性,其實間接地也諷刺了教派中的“原教旨主義”這一派的主要觀點和問題所在。而這恰恰就是反常規所在,它打破了人們心目中“基督教=正義審判”的固有印象,開始挑戰我們的信仰底線。

所以一部分人討厭拉斯·馮·提爾,並不是從《憂鬱症》在戛納的納粹言論開始的,而是從一開始就討厭提爾對於我們信仰的顛覆。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曾經說過《破浪》這部電影在拍攝初期的選角過程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來試鏡卻沒有化妝的艾米麗·沃森。他的理由是,“有耶穌的聖光”。很多人都以他的電影中,女性總是飽受苦難為理由,將他的電影貶為物化女性的落後之流。但其實,瘋蹄兒對女性的觀點雖然保守,但恰恰因為保守,而披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

《破浪》中艾米麗·沃森飾演的貝絲在人設上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並帶有情緒上的極度恐懼。她情感脆弱,情緒極度敏感可是又非常善良,在婚姻雙方中,她是極度依賴於丈夫的一方。

該人物的自我矛盾在於,一方面理智上想要極力的擺脫依賴,另一方面又想要去靠近。導演在其身上透射了兩種不同的矛盾性格,一面是代表真我本身,一面是客觀的要求。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這就形成了兩種映射,一種是由主觀去映射世界,另一種是由客觀映射到內心。在角色的自我矛盾戰線上,顯然是從客觀映射到內心的。片中,她在糾結的情緒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與自我的對話,代表外界客觀的理智思維與自我的內心不斷地博弈。

潛藏在博弈中的,是一種外在現實的內化需求,這種外在現實與內在需求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上都有,只不過拉斯·馮·提爾將這一部分以十分瘋狂的形式表達出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我們可以看到,提爾在表現這個女人的瘋狂舉動的時候,時常會使用逆視線的反向剪輯,違反視覺規則,並且經常會放棄平穩的軌道,完全破壞掉畫面構圖。這種手法會令觀眾十分不舒服,這恰恰是一種“破而立”。“破”在於打破常規的手法,故意挑戰觀眾底線,而“立”在於立住人物角色和動機。

最開始,你會把這個女人當做一個魔鬼,而縱觀全片下來之後,你會發現她是一個折翼的天使。她在丈夫全身癱瘓,對她心起惡念之後,以一種逆來順受的姿態去滿足丈夫的變態需求,把自己變成一個妓女。這本身就是違反我們對善良兩個字的定義的。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這一部分,影片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基督教問題,而這又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她做妓女這件事,本身是違反基督教的教義的,但教義的矛盾也就在於此。對待不同的情況,標準具有唯一性,其實間接地也諷刺了教派中的“原教旨主義”這一派的主要觀點和問題所在。而這恰恰就是反常規所在,它打破了人們心目中“基督教=正義審判”的固有印象,開始挑戰我們的信仰底線。

所以一部分人討厭拉斯·馮·提爾,並不是從《憂鬱症》在戛納的納粹言論開始的,而是從一開始就討厭提爾對於我們信仰的顛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不僅如此,提爾還顛覆了夫妻關係固有的道德倫理底線,而代以最本質的還原人性,不管是不是在婚姻中。丈夫在遭遇打擊之後,讓貝絲在不離婚的同時,去找其他男人。這種近乎於變態的夫妻關係,也就只有拉斯·馮·提爾想得出來。

但仔細想來,這是符合拉斯·馮·提爾對男性的定位的。拉斯·馮·提爾在談到演員的問題的時候,曾經說過“他的身體條件非常符合角色的要求”,而片中也給了很多的特寫,強健的肌肉、種馬一樣高漲的性慾和碩大的男性XX,充滿了雄性荷爾蒙。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曾經說過《破浪》這部電影在拍攝初期的選角過程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來試鏡卻沒有化妝的艾米麗·沃森。他的理由是,“有耶穌的聖光”。很多人都以他的電影中,女性總是飽受苦難為理由,將他的電影貶為物化女性的落後之流。但其實,瘋蹄兒對女性的觀點雖然保守,但恰恰因為保守,而披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

《破浪》中艾米麗·沃森飾演的貝絲在人設上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並帶有情緒上的極度恐懼。她情感脆弱,情緒極度敏感可是又非常善良,在婚姻雙方中,她是極度依賴於丈夫的一方。

該人物的自我矛盾在於,一方面理智上想要極力的擺脫依賴,另一方面又想要去靠近。導演在其身上透射了兩種不同的矛盾性格,一面是代表真我本身,一面是客觀的要求。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這就形成了兩種映射,一種是由主觀去映射世界,另一種是由客觀映射到內心。在角色的自我矛盾戰線上,顯然是從客觀映射到內心的。片中,她在糾結的情緒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與自我的對話,代表外界客觀的理智思維與自我的內心不斷地博弈。

潛藏在博弈中的,是一種外在現實的內化需求,這種外在現實與內在需求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上都有,只不過拉斯·馮·提爾將這一部分以十分瘋狂的形式表達出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我們可以看到,提爾在表現這個女人的瘋狂舉動的時候,時常會使用逆視線的反向剪輯,違反視覺規則,並且經常會放棄平穩的軌道,完全破壞掉畫面構圖。這種手法會令觀眾十分不舒服,這恰恰是一種“破而立”。“破”在於打破常規的手法,故意挑戰觀眾底線,而“立”在於立住人物角色和動機。

最開始,你會把這個女人當做一個魔鬼,而縱觀全片下來之後,你會發現她是一個折翼的天使。她在丈夫全身癱瘓,對她心起惡念之後,以一種逆來順受的姿態去滿足丈夫的變態需求,把自己變成一個妓女。這本身就是違反我們對善良兩個字的定義的。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這一部分,影片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基督教問題,而這又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她做妓女這件事,本身是違反基督教的教義的,但教義的矛盾也就在於此。對待不同的情況,標準具有唯一性,其實間接地也諷刺了教派中的“原教旨主義”這一派的主要觀點和問題所在。而這恰恰就是反常規所在,它打破了人們心目中“基督教=正義審判”的固有印象,開始挑戰我們的信仰底線。

所以一部分人討厭拉斯·馮·提爾,並不是從《憂鬱症》在戛納的納粹言論開始的,而是從一開始就討厭提爾對於我們信仰的顛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不僅如此,提爾還顛覆了夫妻關係固有的道德倫理底線,而代以最本質的還原人性,不管是不是在婚姻中。丈夫在遭遇打擊之後,讓貝絲在不離婚的同時,去找其他男人。這種近乎於變態的夫妻關係,也就只有拉斯·馮·提爾想得出來。

但仔細想來,這是符合拉斯·馮·提爾對男性的定位的。拉斯·馮·提爾在談到演員的問題的時候,曾經說過“他的身體條件非常符合角色的要求”,而片中也給了很多的特寫,強健的肌肉、種馬一樣高漲的性慾和碩大的男性XX,充滿了雄性荷爾蒙。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他可以被理解為一個象徵男性強權的符號,而影片的前三章中如此多的性愛,展現男性的強壯與女性的依賴關係,這本身就是對男性強權的展現。

而這種強權,在後期癱瘓,無法實施強權之後,轉變成了另一種變態的形式。肉體上的控制,被迫轉變成更為變態的情感上的控制。

而兩種控制,都是建立在男權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不能說拉斯·馮·提爾在消費女性,相反的,他是在指責男性強權對女性的摧毀。

我始終覺得,看一個導演是否在消費女性,不是要看女性裸露了多少身體或者是女性是不是受到了凌辱,而一定要看影片中對女性的基本態度。而拉斯·馮·提爾對女性的基本態度顯然是同情的,因此不構成對女性的消費。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曾經說過《破浪》這部電影在拍攝初期的選角過程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來試鏡卻沒有化妝的艾米麗·沃森。他的理由是,“有耶穌的聖光”。很多人都以他的電影中,女性總是飽受苦難為理由,將他的電影貶為物化女性的落後之流。但其實,瘋蹄兒對女性的觀點雖然保守,但恰恰因為保守,而披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

《破浪》中艾米麗·沃森飾演的貝絲在人設上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並帶有情緒上的極度恐懼。她情感脆弱,情緒極度敏感可是又非常善良,在婚姻雙方中,她是極度依賴於丈夫的一方。

該人物的自我矛盾在於,一方面理智上想要極力的擺脫依賴,另一方面又想要去靠近。導演在其身上透射了兩種不同的矛盾性格,一面是代表真我本身,一面是客觀的要求。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這就形成了兩種映射,一種是由主觀去映射世界,另一種是由客觀映射到內心。在角色的自我矛盾戰線上,顯然是從客觀映射到內心的。片中,她在糾結的情緒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與自我的對話,代表外界客觀的理智思維與自我的內心不斷地博弈。

潛藏在博弈中的,是一種外在現實的內化需求,這種外在現實與內在需求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上都有,只不過拉斯·馮·提爾將這一部分以十分瘋狂的形式表達出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我們可以看到,提爾在表現這個女人的瘋狂舉動的時候,時常會使用逆視線的反向剪輯,違反視覺規則,並且經常會放棄平穩的軌道,完全破壞掉畫面構圖。這種手法會令觀眾十分不舒服,這恰恰是一種“破而立”。“破”在於打破常規的手法,故意挑戰觀眾底線,而“立”在於立住人物角色和動機。

最開始,你會把這個女人當做一個魔鬼,而縱觀全片下來之後,你會發現她是一個折翼的天使。她在丈夫全身癱瘓,對她心起惡念之後,以一種逆來順受的姿態去滿足丈夫的變態需求,把自己變成一個妓女。這本身就是違反我們對善良兩個字的定義的。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這一部分,影片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基督教問題,而這又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她做妓女這件事,本身是違反基督教的教義的,但教義的矛盾也就在於此。對待不同的情況,標準具有唯一性,其實間接地也諷刺了教派中的“原教旨主義”這一派的主要觀點和問題所在。而這恰恰就是反常規所在,它打破了人們心目中“基督教=正義審判”的固有印象,開始挑戰我們的信仰底線。

所以一部分人討厭拉斯·馮·提爾,並不是從《憂鬱症》在戛納的納粹言論開始的,而是從一開始就討厭提爾對於我們信仰的顛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不僅如此,提爾還顛覆了夫妻關係固有的道德倫理底線,而代以最本質的還原人性,不管是不是在婚姻中。丈夫在遭遇打擊之後,讓貝絲在不離婚的同時,去找其他男人。這種近乎於變態的夫妻關係,也就只有拉斯·馮·提爾想得出來。

但仔細想來,這是符合拉斯·馮·提爾對男性的定位的。拉斯·馮·提爾在談到演員的問題的時候,曾經說過“他的身體條件非常符合角色的要求”,而片中也給了很多的特寫,強健的肌肉、種馬一樣高漲的性慾和碩大的男性XX,充滿了雄性荷爾蒙。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他可以被理解為一個象徵男性強權的符號,而影片的前三章中如此多的性愛,展現男性的強壯與女性的依賴關係,這本身就是對男性強權的展現。

而這種強權,在後期癱瘓,無法實施強權之後,轉變成了另一種變態的形式。肉體上的控制,被迫轉變成更為變態的情感上的控制。

而兩種控制,都是建立在男權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不能說拉斯·馮·提爾在消費女性,相反的,他是在指責男性強權對女性的摧毀。

我始終覺得,看一個導演是否在消費女性,不是要看女性裸露了多少身體或者是女性是不是受到了凌辱,而一定要看影片中對女性的基本態度。而拉斯·馮·提爾對女性的基本態度顯然是同情的,因此不構成對女性的消費。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但他對傳統道德和傳統社會觀念的挑戰,卻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才會引來眾多基督信徒以及傳統家庭觀念持有者的攻擊,他表現的正是這些表象掩蓋下的本質,我們稱之為陽光下的罪惡。這是最傷人,但也最容易被人寧可視而不見,也不要相信的東西。

如果說,電影對於人間還有最後一絲絲的善意,那就是女主的嫂子這個角色。她是一個一直以善意,守護在貝絲身邊的人。從開始的出嫁,到最後死於賣淫,從頭至尾以善意貫串本片,成為絕望中的一抹光彩。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曾經說過《破浪》這部電影在拍攝初期的選角過程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來試鏡卻沒有化妝的艾米麗·沃森。他的理由是,“有耶穌的聖光”。很多人都以他的電影中,女性總是飽受苦難為理由,將他的電影貶為物化女性的落後之流。但其實,瘋蹄兒對女性的觀點雖然保守,但恰恰因為保守,而披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

《破浪》中艾米麗·沃森飾演的貝絲在人設上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並帶有情緒上的極度恐懼。她情感脆弱,情緒極度敏感可是又非常善良,在婚姻雙方中,她是極度依賴於丈夫的一方。

該人物的自我矛盾在於,一方面理智上想要極力的擺脫依賴,另一方面又想要去靠近。導演在其身上透射了兩種不同的矛盾性格,一面是代表真我本身,一面是客觀的要求。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這就形成了兩種映射,一種是由主觀去映射世界,另一種是由客觀映射到內心。在角色的自我矛盾戰線上,顯然是從客觀映射到內心的。片中,她在糾結的情緒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與自我的對話,代表外界客觀的理智思維與自我的內心不斷地博弈。

潛藏在博弈中的,是一種外在現實的內化需求,這種外在現實與內在需求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上都有,只不過拉斯·馮·提爾將這一部分以十分瘋狂的形式表達出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我們可以看到,提爾在表現這個女人的瘋狂舉動的時候,時常會使用逆視線的反向剪輯,違反視覺規則,並且經常會放棄平穩的軌道,完全破壞掉畫面構圖。這種手法會令觀眾十分不舒服,這恰恰是一種“破而立”。“破”在於打破常規的手法,故意挑戰觀眾底線,而“立”在於立住人物角色和動機。

最開始,你會把這個女人當做一個魔鬼,而縱觀全片下來之後,你會發現她是一個折翼的天使。她在丈夫全身癱瘓,對她心起惡念之後,以一種逆來順受的姿態去滿足丈夫的變態需求,把自己變成一個妓女。這本身就是違反我們對善良兩個字的定義的。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這一部分,影片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基督教問題,而這又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她做妓女這件事,本身是違反基督教的教義的,但教義的矛盾也就在於此。對待不同的情況,標準具有唯一性,其實間接地也諷刺了教派中的“原教旨主義”這一派的主要觀點和問題所在。而這恰恰就是反常規所在,它打破了人們心目中“基督教=正義審判”的固有印象,開始挑戰我們的信仰底線。

所以一部分人討厭拉斯·馮·提爾,並不是從《憂鬱症》在戛納的納粹言論開始的,而是從一開始就討厭提爾對於我們信仰的顛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不僅如此,提爾還顛覆了夫妻關係固有的道德倫理底線,而代以最本質的還原人性,不管是不是在婚姻中。丈夫在遭遇打擊之後,讓貝絲在不離婚的同時,去找其他男人。這種近乎於變態的夫妻關係,也就只有拉斯·馮·提爾想得出來。

但仔細想來,這是符合拉斯·馮·提爾對男性的定位的。拉斯·馮·提爾在談到演員的問題的時候,曾經說過“他的身體條件非常符合角色的要求”,而片中也給了很多的特寫,強健的肌肉、種馬一樣高漲的性慾和碩大的男性XX,充滿了雄性荷爾蒙。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他可以被理解為一個象徵男性強權的符號,而影片的前三章中如此多的性愛,展現男性的強壯與女性的依賴關係,這本身就是對男性強權的展現。

而這種強權,在後期癱瘓,無法實施強權之後,轉變成了另一種變態的形式。肉體上的控制,被迫轉變成更為變態的情感上的控制。

而兩種控制,都是建立在男權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不能說拉斯·馮·提爾在消費女性,相反的,他是在指責男性強權對女性的摧毀。

我始終覺得,看一個導演是否在消費女性,不是要看女性裸露了多少身體或者是女性是不是受到了凌辱,而一定要看影片中對女性的基本態度。而拉斯·馮·提爾對女性的基本態度顯然是同情的,因此不構成對女性的消費。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但他對傳統道德和傳統社會觀念的挑戰,卻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才會引來眾多基督信徒以及傳統家庭觀念持有者的攻擊,他表現的正是這些表象掩蓋下的本質,我們稱之為陽光下的罪惡。這是最傷人,但也最容易被人寧可視而不見,也不要相信的東西。

如果說,電影對於人間還有最後一絲絲的善意,那就是女主的嫂子這個角色。她是一個一直以善意,守護在貝絲身邊的人。從開始的出嫁,到最後死於賣淫,從頭至尾以善意貫串本片,成為絕望中的一抹光彩。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基督的世界中,信徒作為守護者是相當重要的角色。以往的認識中,基督是男性。而在《破浪》,女性破天荒的成為了基督的化身,所以追隨者也就隨之變成了女性。片中不止一次的暗示女主可能即是基督的化身,自我對話的那段最為明顯,貝絲在不斷持續的喚醒基督和主,這是她的神性與個體意識在作鬥爭,而所謂的神性、個體意識與直觀的觀感又是相反的。

拉斯·馮·提爾顯然在推崇她的個體意識,而神的部分作為泯滅個體意識的所在,又被無情的鞭笞。從而可以看出,她的個體意識即是基督教義中的救贖,因此她應該是視為是拉斯·馮·提爾對傳統男性的一次反叛,斗膽將基督通過各種暗示扭轉了性別。因此,信徒的性別也發生了扭轉,從男性變成了女性,這是順理成章的。

"

拉斯·馮·提爾《破浪》是整個作品序列初期的代表作品,它既有瘋蹄兒作品中那種近乎於癲狂的風格,也有著對於宗教的思考、人性的審視等等。但整個作品還沒有呈現出後期逐漸變得更神祕、更風格化的趨勢,還在一個常人相對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中。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以《黑暗中的舞者》為分水嶺,後期的拉斯·馮·提爾更加的變得不顧及旁人的眼光以及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觀,大肆的四處破壞。《反基督者》對女性身體毫無保留的強姦式的展現,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沒有的。

但在之後的《憂鬱症》、兩部《女性癮者》和新作品《此房是我造》中,這種大肆的對女人身體的踐踏,則由一種單純的視覺獵奇,深入到了心理、宗教、社會、倫理、綱常的多個領域。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因為每一個動作都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因此我們說,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意即單看拉斯·馮·提爾的任何一種表達,都不能僅僅觀察到視覺上既有呈現效果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其多層的內在隱喻和表達。

這也是解讀《破浪》這部電影的關鍵鑰匙所在。

縱觀所有作品不難看出,這個導演對女性態度是相當傳統的,無論在《黑暗中的舞者》、《狗鎮》還是《反基督者》中女性的都被賦予了善良與美好的特質,她們總是默默地承擔起一切苦難,是一種近乎於聖女的存在。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曾經說過《破浪》這部電影在拍攝初期的選角過程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來試鏡卻沒有化妝的艾米麗·沃森。他的理由是,“有耶穌的聖光”。很多人都以他的電影中,女性總是飽受苦難為理由,將他的電影貶為物化女性的落後之流。但其實,瘋蹄兒對女性的觀點雖然保守,但恰恰因為保守,而披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

《破浪》中艾米麗·沃森飾演的貝絲在人設上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並帶有情緒上的極度恐懼。她情感脆弱,情緒極度敏感可是又非常善良,在婚姻雙方中,她是極度依賴於丈夫的一方。

該人物的自我矛盾在於,一方面理智上想要極力的擺脫依賴,另一方面又想要去靠近。導演在其身上透射了兩種不同的矛盾性格,一面是代表真我本身,一面是客觀的要求。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這就形成了兩種映射,一種是由主觀去映射世界,另一種是由客觀映射到內心。在角色的自我矛盾戰線上,顯然是從客觀映射到內心的。片中,她在糾結的情緒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與自我的對話,代表外界客觀的理智思維與自我的內心不斷地博弈。

潛藏在博弈中的,是一種外在現實的內化需求,這種外在現實與內在需求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上都有,只不過拉斯·馮·提爾將這一部分以十分瘋狂的形式表達出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我們可以看到,提爾在表現這個女人的瘋狂舉動的時候,時常會使用逆視線的反向剪輯,違反視覺規則,並且經常會放棄平穩的軌道,完全破壞掉畫面構圖。這種手法會令觀眾十分不舒服,這恰恰是一種“破而立”。“破”在於打破常規的手法,故意挑戰觀眾底線,而“立”在於立住人物角色和動機。

最開始,你會把這個女人當做一個魔鬼,而縱觀全片下來之後,你會發現她是一個折翼的天使。她在丈夫全身癱瘓,對她心起惡念之後,以一種逆來順受的姿態去滿足丈夫的變態需求,把自己變成一個妓女。這本身就是違反我們對善良兩個字的定義的。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這一部分,影片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基督教問題,而這又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她做妓女這件事,本身是違反基督教的教義的,但教義的矛盾也就在於此。對待不同的情況,標準具有唯一性,其實間接地也諷刺了教派中的“原教旨主義”這一派的主要觀點和問題所在。而這恰恰就是反常規所在,它打破了人們心目中“基督教=正義審判”的固有印象,開始挑戰我們的信仰底線。

所以一部分人討厭拉斯·馮·提爾,並不是從《憂鬱症》在戛納的納粹言論開始的,而是從一開始就討厭提爾對於我們信仰的顛覆。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不僅如此,提爾還顛覆了夫妻關係固有的道德倫理底線,而代以最本質的還原人性,不管是不是在婚姻中。丈夫在遭遇打擊之後,讓貝絲在不離婚的同時,去找其他男人。這種近乎於變態的夫妻關係,也就只有拉斯·馮·提爾想得出來。

但仔細想來,這是符合拉斯·馮·提爾對男性的定位的。拉斯·馮·提爾在談到演員的問題的時候,曾經說過“他的身體條件非常符合角色的要求”,而片中也給了很多的特寫,強健的肌肉、種馬一樣高漲的性慾和碩大的男性XX,充滿了雄性荷爾蒙。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他可以被理解為一個象徵男性強權的符號,而影片的前三章中如此多的性愛,展現男性的強壯與女性的依賴關係,這本身就是對男性強權的展現。

而這種強權,在後期癱瘓,無法實施強權之後,轉變成了另一種變態的形式。肉體上的控制,被迫轉變成更為變態的情感上的控制。

而兩種控制,都是建立在男權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不能說拉斯·馮·提爾在消費女性,相反的,他是在指責男性強權對女性的摧毀。

我始終覺得,看一個導演是否在消費女性,不是要看女性裸露了多少身體或者是女性是不是受到了凌辱,而一定要看影片中對女性的基本態度。而拉斯·馮·提爾對女性的基本態度顯然是同情的,因此不構成對女性的消費。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但他對傳統道德和傳統社會觀念的挑戰,卻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才會引來眾多基督信徒以及傳統家庭觀念持有者的攻擊,他表現的正是這些表象掩蓋下的本質,我們稱之為陽光下的罪惡。這是最傷人,但也最容易被人寧可視而不見,也不要相信的東西。

如果說,電影對於人間還有最後一絲絲的善意,那就是女主的嫂子這個角色。她是一個一直以善意,守護在貝絲身邊的人。從開始的出嫁,到最後死於賣淫,從頭至尾以善意貫串本片,成為絕望中的一抹光彩。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在基督的世界中,信徒作為守護者是相當重要的角色。以往的認識中,基督是男性。而在《破浪》,女性破天荒的成為了基督的化身,所以追隨者也就隨之變成了女性。片中不止一次的暗示女主可能即是基督的化身,自我對話的那段最為明顯,貝絲在不斷持續的喚醒基督和主,這是她的神性與個體意識在作鬥爭,而所謂的神性、個體意識與直觀的觀感又是相反的。

拉斯·馮·提爾顯然在推崇她的個體意識,而神的部分作為泯滅個體意識的所在,又被無情的鞭笞。從而可以看出,她的個體意識即是基督教義中的救贖,因此她應該是視為是拉斯·馮·提爾對傳統男性的一次反叛,斗膽將基督通過各種暗示扭轉了性別。因此,信徒的性別也發生了扭轉,從男性變成了女性,這是順理成章的。

瘋子一樣的導演,瘋子一樣的電影


所有的這些,構成了《破浪》整個作品反叛的氣質,挑戰男權、反叛傳統宗教、打破社會規則,讓他第一次捧走了戛納評審團大獎,也奠定了拉斯·馮·提爾日後作品瘋子一樣激烈的風格。

拉斯·馮·提爾瘋子一樣的反叛,讓很多保守的影評人都不太喜歡他。從《破浪》到《此房是我造》,一如既往的瘋狂就是他作品的典型標誌。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這就是拉斯·馮·提爾。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銳影Vanguard作者 | 致遠君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