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不起,吉凶不生

老子 紫薇居士Crapemertle 2019-04-05

心念不起,吉凶不生

有一個人曾跟我說:這個世界很不公平啊,有的人很老實但似乎沒有什麼好報,經常行善積德的人命運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好,而作惡多端的人卻順風順水,這到底有什麼說法嗎?我說:我不知道上天是否真的公平,但至少在我的身上我看到了公平。我所獲得的,無論好壞,都是我自己的言行導致的結果,而且,絲毫不差。我聽說,有三種人是不可以得罪的:一、真正的修行人;二、真正行善積德的人;三、大奸大惡之人。

心念不起,吉凶不生

朋友問我問什麼不能得罪這幾種人?我說:其一,真正出家修行的人,是神界的使者,其恪守正道、普度眾生、信仰堅定,可以以身殉道。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信仰的力量。其二,善有真假,完全處於真心。真正的善人,善而不宣、為而不恃,是“道”的化身,是真正的行道者而可以化育眾生,多有神靈護持。其三,大奸大惡之人,其罪大惡極,定罪者在於天。

當然,今日所論,是關於“老實人”是否吃虧的問題,而這個問題,與福報有關。實際上,吉凶禍福的問題,自古以來,最令人琢磨不透,因為,行善者未必在當下獲得回報,作惡也是如此,一般不會在當下就得到懲罰。正因為如此,勸人行善也就未必達到其預期效果,而制止別人作惡也沒有了當初應有的懲戒作用。

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也許,說的非常有道理。天地本無親疏之別,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因此他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5章)天地萬物是沒有親疏之別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吉凶禍福,只跟自己的言行有關,與他人無礙。這麼看來,實際上,一個人每天所面對的種種際遇,只關乎自身行為,而這些行為導致的結果,卻源於修行。

“修行”二字聽上去很高大上而且很複雜,實際上,所謂修行,就是學會關照本心、收回放心,都是關於“心”的問題。當然,我們所說的心與生理學意義上的心是兩回事。心是一切行為的根源,心念動則禍福生,所以,真正趨吉避凶的法門便在於看好這顆“本心”,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方用適當的方法予以調伏,就是修心。

實際上,我們修行的過程就是調伏內心的過程。心念的產生總有一個根源,或源於外界的刺激,或源於內在需求的表達,有時候,心念的產生是悄無聲息的,更可怕的是,我們早已把某些心念合理化、常規化,進而對一些罪惡的念想不再敏感,無法及時提醒自己,最後習慣於此,並形成習性。一旦形成習性,想改變就不那麼容易了。

其實,我們每天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念,我們或許對此毫不在意,但每一個心念總會對應著某個結果,這樣,我們便在心念的引導下發生一系列行為。心念有善有惡,結果也有吉有凶。因而,大多數人每天都不好不差,平平常常,時而順遂,時而坎坷。或許,這就是人生。

心念是一種內在的活動,除了自己之外不會有人知道。如看到一個長相柔美、身材嬌好的女子,大部分男人都會怦然心動,這是一個心理過程,有時候會越想越“邪惡”,一旦到達這個階段,其實已經種下禍根,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從這一點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掐滅那一刻的心念,使其不動。這需要真功夫。

心念分成很多種,與七情有關,不同的情志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如喜、怒,中醫認為“喜傷心、怒傷肝”,這是情志與疾病之間的關係,因而需要將喜、怒等情志水平保持在一個適當的標準之內,使心念保持動態平衡,不使其太過,也不可不及,太過或不及都會使事情向反方向發展。如,樂極生悲,這是符合自然大道的。

我聽過一個老師講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在911事件中僥倖逃過一劫,深感慶幸,於是找了一大波朋友慶祝自己“劫後餘生”。不料,一個月後搶到了一張別人退了的飛往歐洲的機票後在空難中喪命。這是“喜”比較極端的例子。很多時候,“劫後餘生”本身就是一種提醒,我們該做的,就是收“心”,平靜地看待發生的一切,這樣往往能幫我們躲過一劫。

“善”這個字眼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有些扎心、刺眼,在物質極度發達的今天,“善”字似乎已被人庸俗化了,因為“善”從表面上與“私”背道而馳。一般來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某種利益,學佛的為了成佛,修道的為了成仙,這是最為高尚的、被稱為智慧的追求,因而,為了“自己”並沒有任何可恥的。只不過,獲得大成之人往往通過成就別人來成就自己,可以說深得老子之精髓。

由此看來,那些看上去老實巴交、任勞任怨、被人佔盡便宜的善人,也許是最具智慧的人,也將會是最終的贏家。擁有善心並付出善行,是人之本心、本性使然,本性即天性,循天性而為,即是替天行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