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寧夏到底美在哪裡? 石泰峰:“寧夏之美”的三個“答案”'

""【關注】寧夏到底美在哪裡? 石泰峰:“寧夏之美”的三個“答案”"【關注】寧夏到底美在哪裡? 石泰峰:“寧夏之美”的三個“答案”【關注】寧夏到底美在哪裡? 石泰峰:“寧夏之美”的三個“答案”

寧夏是我國5個民族自治區之一,總人口68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5%。在古代寧夏曾經是中原農耕文明同北方(草原)遊牧文明的交匯帶,漢族和多個少數民族共同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交流交往交融。1936年10月,我們黨在今天寧夏同心、海原一帶領導建立了第一個縣級少數民族自治政權—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1958年,黨中央決定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現在寧夏生活著回、滿、蒙等47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與漢族同村莊共小組、同社區共單元、同學校共班級、同企業共班組,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寧夏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息繁衍。秦朝時在寧夏設北地郡,開創了寧夏開發建設的歷史。現在寧夏境內遺留秦漢以來的古渠14條、戰國以來各朝各代的長城遺址1500公里,所以寧夏有中國水利博物館、長城博物館之稱。寧夏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昔日這裡商旅往來絡繹不絕,造就了寧夏人熱情好客、開放包容的鮮明性格。寧夏是一片紅色土地,1935年10月毛主席帶領中央紅軍在寧夏翻越了長征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寫下了著名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1936年10月在寧夏的將臺堡會師是紅軍長征3大主力的最後一次會師;寧夏鹽池是陝甘寧邊區的經濟支柱和門戶前哨,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天下黃河富寧夏”,得黃河灌溉之利,寧夏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十大牧區和十二個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是中國的“枸杞之鄉”“灘羊之鄉”“甘草之鄉”“硒砂瓜之鄉”“馬鈴薯之鄉”。寧夏地形地貌豐富多彩,堪稱中國生態微縮盆景,既有舒緩的平原,也有巍峨的高山;既有蜿蜒的長河,也有連天的翠湖;既有粗獷的大漠,也有秀麗的水鄉,各種自然景觀、風土人情與絲路古道融為一體,是我國西部獨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2013年被《紐約時報》評為全球46個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現在是全國第2個全域旅遊示範區。

"【關注】寧夏到底美在哪裡? 石泰峰:“寧夏之美”的三個“答案”【關注】寧夏到底美在哪裡? 石泰峰:“寧夏之美”的三個“答案”

寧夏是我國5個民族自治區之一,總人口68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5%。在古代寧夏曾經是中原農耕文明同北方(草原)遊牧文明的交匯帶,漢族和多個少數民族共同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交流交往交融。1936年10月,我們黨在今天寧夏同心、海原一帶領導建立了第一個縣級少數民族自治政權—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1958年,黨中央決定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現在寧夏生活著回、滿、蒙等47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與漢族同村莊共小組、同社區共單元、同學校共班級、同企業共班組,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寧夏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息繁衍。秦朝時在寧夏設北地郡,開創了寧夏開發建設的歷史。現在寧夏境內遺留秦漢以來的古渠14條、戰國以來各朝各代的長城遺址1500公里,所以寧夏有中國水利博物館、長城博物館之稱。寧夏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昔日這裡商旅往來絡繹不絕,造就了寧夏人熱情好客、開放包容的鮮明性格。寧夏是一片紅色土地,1935年10月毛主席帶領中央紅軍在寧夏翻越了長征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寫下了著名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1936年10月在寧夏的將臺堡會師是紅軍長征3大主力的最後一次會師;寧夏鹽池是陝甘寧邊區的經濟支柱和門戶前哨,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天下黃河富寧夏”,得黃河灌溉之利,寧夏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十大牧區和十二個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是中國的“枸杞之鄉”“灘羊之鄉”“甘草之鄉”“硒砂瓜之鄉”“馬鈴薯之鄉”。寧夏地形地貌豐富多彩,堪稱中國生態微縮盆景,既有舒緩的平原,也有巍峨的高山;既有蜿蜒的長河,也有連天的翠湖;既有粗獷的大漠,也有秀麗的水鄉,各種自然景觀、風土人情與絲路古道融為一體,是我國西部獨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2013年被《紐約時報》評為全球46個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現在是全國第2個全域旅遊示範區。

【關注】寧夏到底美在哪裡? 石泰峰:“寧夏之美”的三個“答案”

觀看H5作品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