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究竟誰是最早進入閬中的西方傳教士?

作者:王萌

古城的幾大宗教匯萃一地、互生共榮、各顯奇葩。但溯及以往,除張道陵祖孫三代在巴郡——漢中一帶開壇作法、授徒弘道歷史最為悠久之外,最早進入閬中的西方傳教士又是誰呢?

揭祕:究竟誰是最早進入閬中的西方傳教士?

閬中天主堂

據近年來公開發表出版的資料顯示,疑似為三百七十多年前的法國天主教神父洪廣化,“明崇禎十四年(1641),法國天主教神父到閬中傳教“(《南充市志》2010年版);又“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洪廣化到閬中傳教……在城內學道街修建了‘天主堂’”(見李家駒著《閬史索徵》)。這位神甫大人洪廣化(音譯)資歷有這麼老麼?

據資料顯示:洪廣化,1814年1月7日——1891年10月26日,巴黎外方傳教會會士,川西代牧區主教(1861年5月6日至1891年10月26日)。又:“1865年,法國傳教士洪廣化前往四川傳教,任四川代牧區主教,於1895年主持興建領報修院,至1908年竣工,歷時13年”( 見中國國家地理網)。可見,一個是有明崇禎,一個是大清嘉慶,時光穿越了將近兩百年,“洪廣化之說”顯然不足為信。

最新版《閬中縣誌》載:“天主教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傳入閬中。清光緒八年(1882年),法國神甫在縣城學道街購置地產,建修教堂”(筆者注:原址還在今學道街天主教堂東側),參考其他文獻史料,最早進入保寧府的傳教士時間大致也不差,後在城內修築天主教堂的時間確也在清光緒初年,但並無任何依據顯示系“法國神甫”所為。究竟誰是以宗教名義深入到內陸腹地保寧府的第一人呢?這涉及到近代在華傳播天主教的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安文思。

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âes),字景明,葡萄牙籍耶穌會傳教士。原名加布裡埃爾·德·麥哲倫,意思是“平靜的海洋”,在葡萄牙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姓,代表著一個顯赫的家族,原來安是十六世紀著名航海探險家斐迪南· 麥哲倫後裔。他出生於1609年,16歲就加入教會,31歲即前往中國傳教,直到1677年4月病逝於北京。安生前主要在四川、北京兩地傳教,他來四川是因受第一位來川傳教的歐洲人利類斯的邀請。

崇禎十三年(1640年),意大利人利類思抵成都開教,因此前在京與當朝宰相劉宇亮(四川綿竹人)相識,來川傳教時便受到劉宰相“信託”等諸多關照,致使教業順達,百姓信教熱情高漲,“以致愈傳愈廣,附近各城均有教友。保寧府與重慶教友更多,利神父因一人難理,又請了安文思神父來,分任傳教事務”(武德龍著《天主教真理》)。“1641年,葡萄牙人安文思來到成都協助利類思傳教……除成都之外,他們還相繼在閬中和重慶建立教堂布施傳教,並向川內其它地區發展。” (見《成都晚報》2004年12月9日 唐建 文“最早入川的傳教士 ”)。


揭祕:究竟誰是最早進入閬中的西方傳教士?

利類思像

1640年,耶穌教會利類斯和安文思神父在成都、保寧、重慶等地教付洗了教徒,這也是天主教最早進入西南的記錄”(譚衛國:“新時期少數民族地政治文化建設”,載《湖北師範學院發展》——哲學社會科出版

利類斯、安文思兩人“同心同德,敦傳聖教,不惟在成都宣講福音,並且往保寧、順慶等處虔救人靈”。結果“領聖洗者亦復不少”。在保寧府、順慶府“均設有經堂,為教友領聖事、誦經之處”(【法】古洛東《聖教人川記》,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4~6頁),據此,可以看出,利類斯、安文思才是最早進入保寧傳教的第一人。

當他們的傳教活動如日中天之時,不料卻捲入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被入川稱帝的大西政權首領張獻忠(1644年),把當時已逃避到天全縣山中的這兩位形影不離的耶穌會士抓獲,又以“天學國師”之名強徵為其服務。利、安二人奉旨用紅銅所造的天、地儀、日晷等,令張獻忠“樂極快慰,驚奇不已”。本來是來中國宣揚聖諭的西方文化使者,陰差陽錯成了“造反起義”的見證人,利類斯和安文思以他們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還作了不少的原始記錄,到了民國初年遂由法國人古洛東整理出了影響深遠的《聖教入川記》,目前這本頗有爭議的“戰地通訊”競也成了評說大西王張獻忠是否殺人如麻的主要憑據。

揭祕:究竟誰是最早進入閬中的西方傳教士?

清代重慶地區的天主教神職人員合影

清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陣亡後,利、安二人又被進入保寧府一帶作戰的皇太極長子、靖遠大將軍豪格虜往北京,直到豪格死了幾年後,利類斯和安文思於1651年才獲得釋放。由於這些受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開化較早的“洋人”,在製造機器、翻譯著作方面多有成就,順治帝特賜地恩准他們在北京修建了第二座天主教堂——聖若瑟堂(又稱東堂,即今王府井大街路東段的那幢古希臘式建築)繼續傳教。後來他們又深得具有開明開放意識的康熙帝讚賞,稱其“營造器具有孚上意,其後管理所造之物無不竭力”。

揭祕:究竟誰是最早進入閬中的西方傳教士?

北京聖若瑟堂

安文思在1668年還用葡萄牙文寫成《中國的十二特點》稱頌中國,此書後又以《中國新史》為名刊行於巴黎。該書以獨特的視角、思維和價值觀去認識、感知與他的祖國完全不同的一個東方大國,在生活、傳統、習俗、信仰等方面無從避免的衝突與默契、真知與謬誤、失望與敬仰,從而也成為了西方早期漢學的奠基作之一。這部著涵蓋了中國歷史、文字、語言、典籍、民俗、商業、物產、貴族、政府部門、京城諸事的著述,當時被西方堪稱瞭解中國的一部“百科全書”。

揭祕:究竟誰是最早進入閬中的西方傳教士?

圖為葡萄牙傳教士徐日升畫像,曾任康熙皇帝的老師、翻譯以及顧問。

1677年5月6日, 享年69歲的安文思魂歸西天后,還享受了西方傳教士們在北京的集中安息地的厚待——與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同葬於滕公柵欄墓地。墓碑上刻有漢文與拉丁文,漢文即為康熙皇帝的諭旨:“今聞安文思病故。念彼昔日在世祖章皇帝時,營造器具,有孚上意,其後管理所造之物無不竭力。況彼從海外而來,歷年甚久,人質樸夙著。雖病在身,本期療治可愈。不意長逝,朕心傷憫。特賜銀200兩,大緞10匹,以示朕不忘遠臣之意,特諭。”(見餘三樂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明末清初北京天主教堂》,廣東人民出版社

揭祕:究竟誰是最早進入閬中的西方傳教士?

安思文墓碑

可見,明末清初,以強調信奉唯一“天主”的天主教傳入閬中(保寧府)時,正是順應了利、安二人在四川佈道弘義,很快紮下根基的大氣候,但又生不逢時趕上了南明王朝殘餘勢力的騷擾,張獻忠李自成起義部隊的肆虐,以及清朝靖遠大將軍豪格的掃蕩。天下大亂,時乖命蹇,雖有播種,卻少有收成。又過了十餘年,待時局稍定,前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的孫女許太夫人(其子許纘曾時為川東巡撫,但已入洗,並取聖名“馬西略”),為延續教脈,傳播薪火,又專程從陝西請來法國神甫穆革我來川治教,“許太夫人請穆格我,號來真的神父來川,一年內在成都、閬中、重慶三處設立教堂”(四川天主教網《天主教會在彭州的歷史及影響》),其間僅在閬中便陸續付洗多達600餘人,算是從真正意義上扮演了中心教區的輻射作用,也為後來川、陝、甘一帶天主教教務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法】古洛東《聖教入川記》,四川人民出版社)可見,1660年清順治前後,穆革我神甫來閬中傳教並修建天主教堂,這才是目前所知較為準確的建教堂記載。

天主教傳至閬中歷史“最早”而故事卻又“最少”,因而拔冗挖掘考證出點滴軼事,以填充其宗教文化內涵,並饗市民遊客深度瞭解之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