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與議會的較量進入白熱化,從英國脫歐鬧劇看西方民主病'

英國 民主 歐洲 政治 經濟 伊拉克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9-09
"
"
首相與議會的較量進入白熱化,從英國脫歐鬧劇看西方民主病

英國脫歐大戲波瀾迭起。9月3日,在英國議會復會首日,下院以328:301的比率通過由議會掌握脫歐進程的動議,21名保守黨議員“背叛”,投了贊成票。上任僅兩個月的約翰遜,因“失去議會”而發出怒吼:若議會通過反對無協議脫歐議案,將解散議會提前大選。“民主”當選的首相與“體現民主”的議會之間的較量進入白熱化,好似一場“瘋子對決”。

4日,下院通過延期脫歐動議,約翰遜提前大選的動議也遭否決。首相兩天三受重創,這在英國民主史上尚無先例。目前,“民主程序”現已轉入上院,洋洋得意的約翰遜轉眼淪落為孤家寡人和破壞民主的罪人,唯有美國總統特朗普送去溫暖,“他知道如何取勝”。

英國眼中的歐盟,不過是攫取利益般的存在,若即若離、經常爭吵甚至不時揚言分道揚鑣是慣常戲碼。其實從歷史上看,英國曆屆政府都曾拿脫歐要挾歐盟,特別是在歐洲建設遭遇困難的時候,英國更會藉機爭取權益。入侵伊拉克,布萊爾比小布什還要焦急,出主意出錢出兵。大中東民主計劃和“阿拉伯之春”中,英國也最為積極,自身遭受重創更使中東陷入嚴重動盪。英國議會的報告寫得明白:歐洲國家中,英國應為中東動亂和歐洲安全惡化負首要責任,但反對歐盟難民政策的態度卻最為堅決。

某種意義上,“脫歐”已經成為英國政客手中的一張牌,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獲取政治資本。卡梅倫在歐盟已對英國要求有所照顧的情況下,仍執意組織“脫歐、留歐”公投。雖然起初民調顯示留歐佔先,但在政客煽動下,民意逐漸逆轉,結果弄巧成拙,卡梅倫不得不辭職謝罪。喧囂過後,為政客和選民因一時衝動鑄成大錯而後悔者層出,當即有數百萬人簽名要求二次公投。但“民主就是民主”,絕無改變可能。

既然脫歐是“民主”的產物,那便要不折不扣執行。特蕾莎·梅臨危受命當上“脫歐首相”,與歐盟展開脫歐談判。她想當然地認為,既然自己代表了民意,民意必然會給予最大支持,遂決定提前大選,藉以擴大執政基礎。結果650個議員席中,保守黨由331席的絕對多數降為314席的相對多數。本想通過“民主”獲益的梅和前任一樣,被自己導演的“民主程序”羞辱一番,只是沒有下臺而已。

議會日夜行使民主權利,梅則在日夜經受極度煎熬,近600頁的脫歐協議無疾而終,希望成為第二個“鐵娘子”的她只得含淚請辭。7月24日,保守黨脫歐派領袖約翰遜正式接任首相職務。7月26日,議會進入夏季休假,吵吵嚷嚷的民主鬧劇被暫時擱置。8月27日,秋季議會復會前5天,女王接受首相提議,議會將在復會一週後於9月9日至10月14日“強制性休會”5周。

似乎一切都在為“10月31日之前脫歐”讓路,讓人驚呼原來“民主”還可以這樣玩。議會為自己被“剝奪了監督政府的權力”而聲討,認為“憲政危機”已經來臨。但這何嘗不是西式民主制度的深層弊病?所謂的“制約”,往往異化為“為了反對而反對”,而那些看似嚴絲合縫的民主程序,更成為政客們攫取政治資本的套路。當議會淪為吵架現場,決策效率無從談起,整個國家治理也陷入到某種無解的狀態,有誰是真正對國家、民眾的前途命運負責的呢?

眼下,英格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三個地方法院已接受硬脫歐非法的起訴,舉國抗議如火如荼,議會決心與政府一決雌雄。當此之時,英國將如何脫歐已不重要,只是政客玩弄“民主”,已把國家拖入災難,把經濟拖進衰退,把民族拖向分裂。

(作者系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中心主任,前駐外大使)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孫海潮

流程編輯:吳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