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垃圾分類的消息傳到日本 有欣喜也有“同情”'

垃圾分類小課堂 日本 上海 中國網 2019-07-15
"

由於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垃圾分類成為這些天國內的一個熱門話題。有趣的是,日本網民也對中國垃圾分類興致盎然,一些人欣喜地稱“世界上終於有一個國家和日本一樣實施垃圾分類了”——當然,這麼說並不準確,有人說“日本垃圾分類和回收的經驗可以出口中國了”,還有人“對開始垃圾分類的中國人深表同情”。

為何會“深表同情”呢?因為日本的垃圾分類規定很嚴苛,在很多地方,垃圾被分為6種以上的類別,光是學習如何分類就要耗時很久。搬入一個新城市,第一件事就是去當地政府部門領取垃圾回收相關的小冊子。日本甚至有一個村莊垃圾分類高達45種,被戲稱為“強迫症的天堂”。

記者在日本生活中經常感到煩瑣的是對牛奶紙盒的處理,要先沿盒身外的裁剪線剪開,然後清洗、晾乾,最後歸入資源垃圾丟棄。此外,在日本扔掉一個喝完的啤酒瓶可不容易,因為瓶蓋是金屬、瓶身是玻璃、瓶身上的商標標籤等是紙質。再加上日本家庭處理垃圾並不是天天都可以丟棄,而是一週內指定的某天可以丟棄某種垃圾,所以很多家庭的陽臺上都放著分好類別的垃圾。

跟很多人想的不同,日本不是依靠民眾的素質將垃圾分類回收事業貫徹到底的,而是嚴格立法。這使得扔垃圾在日本人心目中成為煩瑣、時常帶來焦慮和壓力的工作。記者的日本友人中,有好幾位因工作調動去了上海。在那裡,他們感慨道:“身在日本察覺不到,到了中國感到全世界只有日本在垃圾分類上表現異常。”但現在,他們不能這麼說了。

實際上,一聽說上海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一些日本人馬上表示要出培訓教材,要去上海開辦指導班等。不過,他們很快通過媒體報道得知上海只將垃圾分為四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幹垃圾、溼垃圾。這下日本人開始琢磨和討論,最後他們得出結論——中國的四種大分類有可取之處。

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在日本,通常會把塑料瓶和玻璃瓶、紙盒等各分一類,但上海統統納入“可回收物”,日本人認為上海的做法是正確的。其實,日本回收垃圾中80%最後都被焚燒成灰,只有可回收、被認為是資源的垃圾才會保留。

但在“溼垃圾”上他們有不同意見。溼垃圾主要是剩飯剩菜等廚餘垃圾,有些又很難和幹垃圾區別。日本現在很多家庭不再將廚餘垃圾拿到戶外丟棄,而是在自家廚房放置一個“廚餘垃圾處理器”,將食物垃圾粉碎、烘乾,變成粉末。這些粉末被用來給花園上肥,或裝入塑料袋作為可燃垃圾丟棄。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溼垃圾容易腐爛,尤其是在夏季會很不衛生。

儘管日本的垃圾回收經驗很豐富,但很多日本人逐漸感到,日本的回收分類做法也許太過煩瑣。而中國可以學習日本的先進經驗,也可以創造出更好的、新版本的“垃圾回收辦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