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高壟深溝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

辣椒高壟深溝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

辣椒是世界上僅次於番茄的第二大茄科蔬菜作物,是我國播種面積大、經濟產值高的蔬菜作物之一(王立浩等,2016)。廣東作為北運蔬菜大省,辣椒年種植面積穩定在 7 萬 hm 2 (105 萬畝)左右,年產值達 20 億~30 億元,佔廣東省蔬菜年總產值的 5%~7%。特別是粵西地區,作為“南菜北運”的重要基地,辣椒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如茂名和江門地區的甜椒、尖椒;另外,粵北清遠、韶關地區及粵東惠州、河源、潮汕地區的青椒、線椒也已成為當地大宗蔬菜產品。辣椒屬於淺根性植物,單株需水量不多,既不耐旱,又不耐澇,適宜在乾爽的氣候條件下生長。廣東地區雨水較為豐富,而 98% 以上的辣椒為露地栽培,大多數辣椒品種因耐澇性不強,常出現果實發育不正常、早衰嚴重、植株生長不良甚至整株死亡的情況。筆者多年實地調研發現,廣東很多地區的辣椒栽培沒有進行浸種催芽,多是直播在簡易拱棚內育苗,定植後人工施肥,採用漫灌的澆水方式,植株漚根現象嚴重,採收期短、品質不佳,嚴重影響了露地栽培辣椒的產量和品質。基於此,筆者提出了辣椒高壟深溝、覆蓋銀色地膜、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並在廣東多個地區進行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廣東粵西地區、惠州及河源地區已有近 800hm 2(1.2 萬畝)的辣椒生產使用該技術。

1 辣椒高壟深溝栽培技術要點

1.1 田塊規劃與整地起壟 辣椒不能連作且怕澇,因此不能選擇前茬種植過辣椒、番茄、茄子、花生及菸葉等作物,且排水不良、地下水豐富的田塊作為辣椒種植田,以水旱輪作的水稻田最好。華南地區雨水較為豐富,選中地塊後首先要做好排水措施,即環繞地塊挖環溝。一般規格為寬 40cm、深 60cm,但是 2a(年)左右就會被周邊泥土填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挖寬 60cm、深 80cm的環溝。如果整個地塊超過 0.3?hm 2 (5 畝),還需以 0.20~0.27hm 2 (3~4 畝)為區塊挖環溝,這樣便於排水及水肥一體化的規劃與使用。

華南地區酸雨較為嚴重,一般地塊每隔 2a(年)就需要改土消毒 1 次,具體做法是:先將土壤犁翻晒白,每 667m 2 施生石灰 100kg,然後再整地起壟。建議壟高超過 30cm,壟寬(包溝)160cm,並且使壟背中間突起呈龜背狀,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壟面積水,減少漚根現象發生,延長作物生育週期,增加採收時間。

1.2 品種選擇與播種時期 華南地區雨水較多,辣椒疫病肆虐,所以一定要選擇高抗疫病的品種。露地甜椒在廣東地區佔有較大的種植面積,但由於連作嚴重,加上耐澇性比尖椒、美人椒、朝天椒差(宋釗?等,2017),目前廣東地區的露地甜椒栽培面積大幅度萎縮,而辣椒與朝天椒市場份額較大,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的匯豐 2 號高抗疫病,且早熟、高產,成為當地的主栽品種。

廣州地區春茬辣椒育苗需 60d(天),一般在春節前完成,如 1 月下旬播種,3 月中下旬定植。秋茬辣椒育苗由於溫度較高,一般需 30d(天),以 7 月底、8 月初開始育苗為宜。粵西、惠州等蔬菜主產區,很多種植戶為趕在辣椒供應少、收購價高的春節前後上市,也會在 11~12 月開始育苗。

1.3 浸種催芽與穴盤育苗 辣椒種子千粒重約為8g,按照每 667m 2 定植 3500 株計算,需 30g 種子。辣椒種子較為精貴,為了促進快速發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整齊度,需要進行浸種催芽和穴盤育苗。種子消毒除了使用 0.1% 高錳酸鉀、10% 磷酸三鈉等藥劑浸種消毒外,常用方法是採用溫湯浸種,先用 55℃左右的溫水浸泡辣椒種子,待水自然冷卻後繼續浸種,總計浸種 4~5h(小時),然後放在溼潤的紗布或毛巾中進行催芽,也可將辣椒種子用黑色的袋子包裹起來,置於 32℃左右的恆溫箱中催芽,種子量少的情況下也可以放在煙囪、衣袋或者電熱毯等處加溫催芽。為防止種子黴變,每天用清水沖洗 1 次,3d(天)左右種子露白,當有 30% 左右的種子出芽時就需播種,否則胚芽過長穿透紗布後會造成播種不便,同時也容易傷芽。

辣椒育苗一般選擇 50 孔穴盤,育苗基質最好不用發酵料基質,其穩定性較差,建議選擇以進口泥炭、脫鹽椰糠為原料的基質,此類基質透氣性好,不易出現漚根死苗現象,辣椒根系不易散坨,定植時不會傷及根系,縮短了緩苗期。每穴播1~2 粒種子,播後用黑紗覆蓋,既能提供黑暗環境促進出芽速度,同時也為淋水時水流衝擊提供一個緩衝。第 1 次淋水一定要淋透,以穴盤底部有水滲出為準。出苗後一定要控水,根據穴盤基質的實際情況適時淋水,保持基質溼潤即可。溫度低於 5℃時會對幼苗造成損傷,春季育苗時需要採取增加小拱棚、覆蓋薄膜等保溫措施,正午溫度高時可揭開薄膜兩端通風,增加空氣流動。如果定植前外界溫度仍然較低,需要提前 7d(天)揭開薄膜進行?煉苗。

苗期以防治猝倒病為主,建議在第 1 次淋水時,每 15L 水中加入 99% 精品惡黴靈可溶性粉劑10g,每週及定植前淋施 1 次。苗期蟲害以小菜蛾、菜青蟲等鱗翅目害蟲為主,施用阿維菌素類農藥防治即可。苗期施肥如果是從葉片上面淋施,肥料濃度最好控制在 1‰~3‰,以“寧可少量多次,也不要一次施足”為原則,每隔 3d(天)施 1 次,如果濃度過高,需馬上用清水沖洗 1 次。

1.4 適時定植與大田管理 一般溫度低於 15?℃時辣椒生長髮育就會受到抑制,11 月育苗在翌年年初定植,此時溫度較低,需要搭建小拱棚保溫,平時要注意通風透氣,溫度升高穩定後再揭開薄膜。起壟後在壟中開溝施足基肥,並將壟面整理成龜背狀,然後鋪管覆膜。每 667m 2 以腐熟肥 1t+ 複合肥(N-P-K 為 15-15-15)50kg 混勻作基肥。

辣椒一般雙行定植,株距 40cm,每 667m 2 種植 3500 株左右。定植前的幼苗最好集中淋施 1 次99% 惡黴靈可溶性粉劑 1000 倍液或 20% 噻森銅懸浮劑 500 倍液。定植前將幼苗根部放在水中稍微浸泡一下,使基質凝成一團,以免傷根,也方便取苗。定植時將根部基質完全埋入土中,以便主根扎入深處。秋茬定植時需把幼苗根莖部周邊的銀色地膜用土塊壓一壓,以免薄膜中的高溫湧出傷苗。在定植初期,由於幼苗根系較淺,噴灌帶輸送的水分覆蓋面積有限,需要人工澆灌定根水。定植 5~7d(天)後淋施 1 次 20% 噻森銅懸浮劑 500 倍液,這時也可以追施氮肥,按照每66?m 2 施2.5kg尿素的標準,先在塑料桶中將尿素溶解,然後倒入肥料桶中通過水肥同步系統輸送。

每次澆水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每米每 20min(分)供應 0.5kg 水為宜。澆水次數視田間具體情況而定,管理原則是宜幹不宜溼。門椒開花前後最好在晴天摘除第 1 個分杈下的側芽。開花前為了讓辣椒植株長勢旺盛,可每週施 1 次水肥,以高氮複合肥(N-P-K 為 22-8-16)為主,每 667m 2 施 10kg,開花後每 667?m 2 增施硼肥 5kg,以促進開花結果、提高坐果率。辣椒株高約為 40cm 時在壟四周用竹竿搭架將辣椒植株圍起來,防止倒伏。

1.5 植保管理與適時採收 在華南地區,辣椒成株期的病害主要為疫病,主要表現為死棵。除了選擇高抗疫病的辣椒品種外,還可配合施用 20% 噻森銅懸浮劑 500 倍液、46% 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500 倍液等銅製劑進行防治,每隔 7d(天)輪流灌根,3~4 次即可。辣椒成株期的蟲害主要為薊馬、蚜蟲、紅蜘蛛等,可用 10% 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5% 啶蟲脒乳油 1000 倍液、10% 噠蟎靈乳油 2000 倍液及 10%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 倍液,每隔 5d(天)輪流噴灑,如果危害嚴重可以每隔 3d(天)連續噴灑多次。

早熟辣椒一般在定植後 45d(天)左右即可採收第 1 批果,要儘早採收,避免營養消耗,影響植株開花及上層果實膨大。一般選擇晴天的早晨或傍晚採收,中午水分蒸發多,果柄不易脫落,採收時易傷及植株,且果面會因失水過多而容易皺縮。下雨天不宜採收,否則傷口不易癒合,易感染病菌。

2 主要技術特點

辣椒高壟深溝高效栽培的主要技術特點為挖環溝、起高壟,然後結合簡易水肥一體化系統種植辣椒,可以總結為高壟深溝、覆膜栽培、水肥同步。該技術的關鍵點在於做好地塊排水工作,杜絕漫灌,使整個地塊的積水能夠通過環溝排出,從而避免作物發生漚根,延長辣椒植株的生育期及採收期,極大地提高辣椒的產量和產值。

辣椒種植一般選擇銀色地膜,主要作用是通過膜下高溫及黑暗條件抑制雜草生長,減少帶菌泥土直接濺到植株莖葉上,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辣椒疫病病菌的侵染機會,並對蚜蟲有一定的趨避作用。同時有效避免傳統栽培方式水肥易揮發、利用效率低的問題。在壟上鋪設噴灌帶後覆蓋地膜,銀色面朝上,黑色面朝下。採用覆膜栽培必須利用水肥同步系統供水供肥,不再採取中耕培土及條溝施肥等措施。水肥同步系統以幹管、支管、噴灌帶為網路,以水池、肥料桶為供應源,在水泵的驅動下將水分和肥料直接供應給辣椒植株。地塊面積較小的一般採用離心泵,兩相電(220V 電壓)即可。地塊較大的需要使用功率較高的管道泵作為動能,超過 1kW 的水泵需要三相電(380V 電壓)。以 3kW 管道泵每小時出水 50m 3 計算,澆灌 0.2hm 2 (3 畝)30min(分)至少需要 30m 3 大小的水池。為了避免滴灌帶堵塞問題,可選用噴灌帶供應?水肥。

辣椒定植 7d(天)後開始使用水肥一體化系統供水供肥,前期可施 1~2 次尿素,之後以高水溶性複合肥為主,一般選擇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及住商肥料(青島)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水溶性複合肥,濃度控制在 0.5% 以內為宜。辣椒初收前噴施 2~3 次即可,初收後可以增加硼肥,先用水溶解後再倒入肥料桶。水肥同步調控可以提高作物對肥料的吸收利用率,有效避免傳統施肥方式肥料易揮發、溶解緩慢及肥料作用慢的問題,節約成本,同時減少了對土壤環境的汙染。

簡易水肥一體化系統的成本較低。667m 2 以內地塊使用 700W 水泵即可,加上噴灌帶、PV 管、彎頭、結頭及閥門等材料,總計材料投入成本不超過 1000 元。水源系統可以在地塊旁邊挖水池,然後再覆蓋防水薄膜。

3 應用與推廣

2017 年辣椒高壟深溝高效栽培技術在河源龍川地區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佗城鎮亨渡村辣椒種植戶黃自生按照該技術要點栽培辣椒 270m 2 ,3 月播種育苗,青果採收期達 7 個月,12 月仍在採收紅果,創收 8000 多元,而同時期周邊農戶按照當地的傳統方式栽培,採收 1~2 次辣椒後(約1 個月)即開始大規模死棵,黃自生比周邊農戶多采收了 6 個月,除去材料成本,同樣栽培面積下至少增收 6000 元。目前,在龍川地區已有近66.7hm 2 (1000 畝)的辣椒地採用高壟深溝栽培技術種植。

辣椒高壟深溝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