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掃描」我記憶中的萊絹'

"
"
「社會掃描」我記憶中的萊絹

"
「社會掃描」我記憶中的萊絹

「社會掃描」我記憶中的萊絹

萊陽絹紡廠是我父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留給我童年和青少年無數留戀和回憶的地方,對萊絹我有著深深的眷戀和感情。

1958年,國家投資在萊陽建起了山東省第一個現代絲綢絹紡企業一山東萊陽絹紡廠,主營桑、柞蠶、絹絲對外出口。同時,國家還投資在萊陽周邊的棲霞、海陽、文登等縣先後建起了蠶種場、蠶繭生產基地,以支持萊陽絹紡絲綢業的發展。

萊陽絹紡廠最終發展成為全國及海外馳名的絹紡企業,是山東絲綢出口創匯骨幹企業,為中國絹絲兩塊金牌得主之(素有南嘉興北萊陽之稱)。

萊陽縣當年有許多大型國有企業,最出名的是萊絹、萊動(萊陽動力機械廠的簡稱)萊拖(萊陽拖拉機廠的簡稱)。萊陽絹紡廠在萊陽縣的諸多大企業中不僅大,而且還“牛”,絹紡廠的行政級別是縣團級,第一任廠領導宋明是行署專員。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王經武廠長,他是部隊團級幹部,做廠領導十餘年,經常到各個車間體驗生活,親自到鍋爐房燒鍋爐,對工人親如家人……工廠裡那高大且連成一片的鋸齒狀的廠房肅穆莊嚴,裡面四季恆溫的環境、燈火通明,不分晝夜地傳出沙沙的機器聲。

萊絹建廠時有工人近兩幹人,其中女工佔百分之八十左右。女工們個個戴著小白帽子,上班是三班倒,倒班吃飯的時間僅有半個小時。上下班時進進出出廠房的那些自豪、漂亮的阿姨、大姐和姑娘們,更是一道靚麗而獨特的風景,讓萊絹人自豪,外廠人羨慕。改革開放前因為萊絹女職工多並且分房子,萊動男職工多,所以這兩個單位聯姻的人數最多。

我父母都是萊絹的職工,爸爸1959年一中畢業後分配在絹紡廠化驗室做化驗員,媽媽1969年從飲食服務公司調入絹紡廠做質量檢查員。那年我5歲,妹妹1歲己表演的文藝節目。絹紡廠當時真是人才濟濟,吹、拉、彈、唱,什麼人才都有。

一直難忘呂劇《牆頭記》,是機修車間的工人排演的,其中有個工人名字叫祝家福;還有京劇《智取威虎山》我還記得當時演楊子榮的那個叔叔叫王福陽;還有話劇《於無聲處》……這些娛樂節目,在當時那個連電視機都沒有的時代裡,應該是工人和我們這些孩子們最好的精神食糧了大禮堂的東面是澡堂子,由於工人是三班倒,所以工人可以隨時洗澡對工人的家屬一週開放一次。

我記得每週媽媽都會帶著我奶奶和妹妹去洗澡,無論工作多忙多累。無論是男澡堂或女澡堂,人烏央烏央的多,和下餃子樣。聽媽媽說,由於妹妹從小貧血澡堂里人多空氣又不好,所以曾有兩次暈倒在澡堂裡。不過那個時候能周洗一次澡,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奢侈的了。

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萊絹東宿舍,那裡曾給我的童年帶來無盡的歡樂。宿舍分甲乙丙丁排,我們家住在丙七排最東頭東頭有堵牆,不高,站在凳子上就可以看見牆外。

牆外面有片池塘,池塘裡滿滿的荷花,每年到六、七月份荷花盛開的季節,荷花瀰漫的香氣伴隨著蛙鳴,陪我度過了一個個甜美的夢鄉,這可能也是我一直到現在都喜歡荷花的原因吧。

在這裡不由得讓我想起朱自清老先生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後來看了好多描寫荷花的句子,可是最鍾情的還是朱老先生這段對荷花的描述,美輪美奐。

我們一排房大約有十戶人家左右,每家都有兩到三個孩子,我的年齡比較大一點,是這排房的孩子頭。每天一放學回到家放下書包,我們這二三十個小孩就像約好了似的跑到房頭集合,男孩子在一起打紙夾、頂腿、彈玻璃球、打陀螺,女孩子們跳皮筋、跳格子,踢毽子,玩得不亦樂乎。經常和我在一起玩的男孩子有臧紅軍、臧紅安、王旭斌、劉喜東、王利民。

每年冬天下大雪的時候,我們就在一起堆雪人,踩雪,打雪仗,直到把媽媽親手做的棉鞋溼得透透的才回家。晚上我們都睡著了,媽媽還要在爐子邊上為我和妹妹烤棉鞋。那時候的童年沒有電視,沒有玩具,偶爾全家人去看場電影就像過大年一樣。

記憶最深的是每年夏天知了叫的時候,爸爸媽媽晚上就會帶上我和妹妹去沐浴水庫挖知了狗,粘知了。爸爸騎著大國防自行車,自行車前面大梁上爸爸用木頭做了個小椅子,妹妹坐在前面,媽媽坐在後座一角,前面留個空我剛好能站在上面,一家人像耍雜技一樣浩浩蕩蕩就出發了。

每次晚上回到家都是戰果累累,我記得收穫最多的一次是一晚上連知了帶知了狗一共挖了一干多隻,第二天媽媽就炸給我們吃,那個香味是今天再怎麼吃也找不到的感覺了。

還有一件事我記憶非常深刻,大概是1968年夏天的某個中午,萊陽突然發生地震,大地抖動,併發出咔咔的巨響大約持續了幾十秒,許多房子的煙囪及不結實的小房倒塌。

這是許多人第一次聽說地震這個詞。從那以後,人們就開始經常防地震,一直到八十年代才消停。記得那年我八、九歲的樣子,為了預防地震,晚上睡覺的時候媽媽就把床下面鋪上厚厚的褥子,那時候的木板床就四條腿,下面都是空的然後我和妹妹睡在床下面,爸爸媽媽在炕上。

當時年紀小並不知道地震的可怕,床下面的小小空間彷彿成了我和妹的遊樂場,我們在裡面玩耍嘻戲,卻不知父母每天晚上睡得是多麼小心翼翼。

我記得有好幾次,我們正在睡夢中,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卻被爸爸媽媽抱著妹妹拽著我跑到院子裡,後來才知道又來地震了,而院子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就算房子塌了,我們也不會有危險的。

現在想想,無論在什麼年代,父母永遠是最偉大的,為了子女的安全,他們冒再大的風險都感覺是欣慰的。

隨著絹紡廠工人人數的不斷增加,平房已沒有地方再蓋了,就在東宿舍大門南面又建了三座樓,至今還在。再後來又建了絹紡廠西宿舍,我們家也是第一批搬到西宿舍的,終於住上了嚮往已久的樓房在時代大潮的衝擊下,廠子經歷了國企改制、資產重組等整改措施,現在已變得支離破碎,破敗不堪。

時光荏苒,四十多年過去了,絹紡廠現在怎樣了?還好嗎?

進入工廠車間,進行一次故地重遊吧邊走邊看,思緒萬千,逝水流年四十餘載,不經意間滄海變桑田。

此地此景彷彿昨天再現,那些斑駁的記憶在眼前慢慢變得清晰起來,那些叔叔阿姨們的音容笑貌和小夥伴們的身影浮現在眼前……時移世易,物是人非,這裡盡顯蒼涼破敗,怎能不令人惆悵嗟嘆呢?

也許不久這裡將不復存在,新的建築就會拔地而起。但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個養育我們的地方,我們在這裡度過了幸福的童年、少年時代,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記憶,羅綴了無數熠熠閃光的光陰故事,她是我們永遠的家園!

(作者:萊陽/李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