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孔子 儒家 中國歷史 曾國藩 唆知學苑 唆知學苑 2017-09-13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曾國藩只能算半個。

而清朝人說,如果嚴格按照立德、立功、立言這三立,那古往今來的儒家完美人格也只有兩個半,諸葛亮算一個,王陽明算一個,曾國藩算半個。

明史直接說:“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

清末林則徐看重的是他以天下為己任,對國家的貢獻:“以王陽明之才,國家所祈禱以求也。”並將“苟利國家,生死以之”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

左宗棠佩服的是王陽明的事功:“陽明先生,其事功,其志業,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幾及。”

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發表演講時指出:“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的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學說,皆具獨立尚武的精神,救四千五百萬人於水火,成就大功。”以此激勵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

王陽明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和孔聖人比肩,又如何能讓這麼多的中國牛人俯首膜拜呢?

王陽明:知行合一

王陽明心學的三大核心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應該向內去求。每個人生活的世界,實際上是由你的內心創造的,這個世界的意義是由你的心賦予的。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動,其實還是不知道。也就是知行一體。

做到這兩點,就可以致良知了。

無論是內求真理,還是知行一體,都離不開實踐。

可以說,實踐精神才是王陽明心學的精髓。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通常人們說,做事要順勢而為,但是王陽明用行動告訴我們,無勢可借的時候,與其等大勢來臨,不如自己造勢。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的時候,曾經有這樣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就是王陽明繞開寧王主力,攻打寧王老巢南昌。

但是手下兵力不足,強攻未必能迅速拿下,而且還要蒙受巨大損失。

這時候,有人報告王陽明,在城外有南昌軍的一隻千餘人的伏兵。

王陽明計上心來。

他一面給攻城部隊下死命令,要求不成功便成仁。

另一面派一隻精銳部隊伏擊了這個千人小隊,散播整個南昌被包圍的謠言,然後故意放走了驚慌失措的殘兵。

這些殘兵逃入城內,消息傳開,守城將士無不驚懼萬分,加上正面的陽明軍隊悍不畏死,登時氣為之奪,紛紛棄城逃跑。

憑著用計謀造出的聲勢,王陽明順利攻下南昌城,一舉佔領了寧王老巢。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勇敢去追,勇敢去嘗試,你將在行動中,開闢人生的新天地。

深入王陽明

《知行合一 王陽明》

作者:度陰山

豆瓣評分:7.6 | 2232人評價

《知行合一王陽明》通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這是唯一一部從“知行合一”角度敘述王陽明傳奇一生的通俗全傳: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個人內心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

找到並遵循內心的良知,複雜的外部世界就將變得格外清晰,致勝決斷,瞭然於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