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前程美好,“仁者”萬古流芳

孔子 哲學 經濟 顏回 冉雍 明心書院 2019-07-13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有仁有德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愛好活動,有仁有德的人愛好沉靜。智慧的人活得快樂,有仁有德的人長壽。”

孔子不愧為聖人,說話經典,富有哲理。從孔子的這僅僅20個字,我們會悟出十分深刻的思想和智慧。20個字,從“水”和“山”的自然形態中,聯想到“知”和“仁”的概念意義,這是極具想象力和思考力的智慧,啟迪當今時代的我們,要有水一樣的智慧和山一樣的意志力。

古往今來,湧現出更多的山水詩人們,他們十分喜歡和擅長用山水詩抒發情感,寄託心思。詩人們會在那山水狀貌和聲色之美中,注入情緒,滲透靈魂;賦予人與自然的溝通和共鳴;

從美麗的山水風物中尋求精神寬慰和闡釋;山水可怡情,山水亦養性;山水蕩人清新淡遠,山水撩人激昂欣喜……

“知者”前程美好,“仁者”萬古流芳

仁者和智慧者們的思想道德情操,山和水的自然屬性,交相輝映,傳遞著最美的妙諦。

一個人,有山一樣的胸懷,一定是仁者;有水一樣的靈動,一定是智者!

這是一種境界,這是一種氣度。

那麼,如何成為仁者,成為智者,如何具備這種境界和氣度?

“知者”前程美好,“仁者”萬古流芳

孔子說︰“仁者,人也。”這裡的“人”指的就是人格,很顯然,有人格,就有“仁”。

所謂人格,就是要具備處理好與人的關係,要有一種大愛無疆的風範,並且樂於積極幫助別人。

與此同時,還要智慧。

孔子說:“未知,焉得仁?”意思是,“不瞭解,怎麼能說是仁呢?”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如果很“未知”,那一定是“未達到智慧境界”。

所謂 “知”,是要對事物現狀有著足夠的理解和洞察,這正是“知止爾後有定,定爾後靜,靜爾後安,安爾後慮,慮爾後得”。

當達到一定的智慧狀態後,就要注重修仁德之心,讓內心乾乾淨淨,深刻領悟大道,並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切實履行這種領悟。

當達到“仁”的境界後,要十分柔和、善意地處理人與人的關係。孔子對弟子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對弟子仲弓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說,做人時時刻刻規範自己,要注意照顧別人的情緒和利益,處事講求分寸,抑制私慾膨脹,不把自己不願意接受的現實讓別人去接受。

在現代交際社會,尤其需要具備“仁者”素質,不但要奠定自己良好的道德素質,還要積極處理好與別人的關係,不斷錘鍊個人心理素質,讓自己的思維意識綻放光芒。

孔子說:“吾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說,我的仁心取決於我自己,猶如想要爬上那座高山,“我只要肯登攀,就一定能爬上去”。自己篤定要成為“仁者”那就在“仁”的道路上前行。

山水最易寄情。

“知者”前程美好,“仁者”萬古流芳

山,巍然矗立在那兒,從不動搖,有山一樣的胸懷,成為仁者,志在必得。

成為智者,是每個人的追求。大自然中,山水相依,有山一樣的胸懷,就會有水一樣的靈動。思想具備了水一樣的靈動,何愁沒有智慧!

有智慧,就有了改變自己的能力;有智慧,還會有為改變世界做貢獻的能力。

創造智慧的過程,就是人生歷煉的過程,也是人生奮鬥的過程。

一個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成為一個仁者和智者。不為社會創造價值,只求索取,絲毫談不到會有“仁”和“知”。

在新時代建設的今天,我們樂觀地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更加“仁”,更加“智”。當國家出現自然災害,社會各界許許多多人士、名人明星紛紛向災區人捐助資金財務,有的甚至捐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這是什麼?這就是仁愛!我們看到,有多少人在面對危難關頭,奮不顧身,見義勇為,這就是仁義!有多少人不惜掏自己腰包救助貧窮,救助病殘,他們就是“仁者”!

我們還注意到一個事實:凡 “仁者”,大都是具備一定經濟條件和實力。很難想象一個窮的連自己都養不起的人,讓他掏幾個錢救助一個沒有經濟能力、躺在醫院病床的白血病患者。這就是為什麼名人明星會動輒幾百萬、幾千萬捐款的一個客觀實在。當然,我們不能以是否捐款作為衡量是否“仁者”的標準。但至少說,我們具有為個人、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

這正如世界上的一個哲學:物質決定精神。

所以,要成為“仁者”,必須努力奮鬥,創造財富,實現高貴的人生價值。

當然,創造財富和智慧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辯證統一的。沒有財富的智慧是尷尬的,沒有智慧的財富是短命的。

我們把“仁”和“知”融入在一起,正像山水相依。鍛造我們的品德,最高的境界是有山一樣的“仁”和水一樣的“知”。

我們特別強調:

“知者”前程美好,“仁者”萬古流芳

1.做人要有氣度。能寬容人,能善待人,能理解人,能尊重人。

2.做事要有柔德。該冷靜的冷靜,該剋制的剋制;該收的手,該放的放;講求戰略和戰術。

3.強化自己的定力。這種定力指的是方向、目標和毅力,有了這種定力,就有了創造力,有了發展力,就有了奠定美好品德的基礎。

4.要親近自然,親近山水,物我相融,於自然山水中激盪生活正能量要素。

5.善於駕馭智慧併發掘美好、發掘幸福、發掘希望;篤定為“仁”,堅信不僅僅“仁者壽”, 仁者還會萬古流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