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講“十二德目”之:孝(2)

孔子 雞湯 文化 我不喝心靈雞湯 2017-05-08

我們接著談落實孝道從何做起。《孝經》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因為我們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生命,我們的身體來自父母,應該知恩感恩。一個人能知恩感恩,孝心就能得以萌生,就不會糟蹋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就不會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真有孝心的人,會把這一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融在心裡面,舉手投足都很緩和,做事特別謹慎,不會慌慌張張。

細講“十二德目”之:孝(2)

人能真正很謹慎地保護身體,他的心就平靜,而且很柔軟,做什麼事情都非常從容地應對,一是怕身體受到傷害,二是怕把事情搞砸了,不知道要讓父母操多少心。而且身心健康,也是人生過得更有質量的前提和保證。現在有關健康的資訊特別多,因此就不再贅述。大體只要把握以下幾個重點即可: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孔子家語》中記載孔子歸納疾病的起因是:“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所以要定時定量的休息、飲食、工作、運動,勞逸兩個方面都不能過度。只有遵從自然規律,張弛有度,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充實的生活會有效地排除各種消極情緒和不良的外界干擾,有條不紊的生活節奏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三、凡事寬以待人,樂善好施。從關心別人之中感受到自己被人需要是一種價值,奉獻的愛心越多,就會獲得越多的快樂。以平和幽默樂觀的心態面對現實,能屈能伸,藐視困難,就能夠泰然自若地度過人生的低谷。

細講“十二德目”之:孝(2)

《孝經》又講:“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句話是說,當一個人既成就了高尚的人格,又把倫理道德落實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上,成為社會的榜樣,德行和名聲都非常好,這是把孝做到了極致。所以《孝經》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真正地落實孝道,不僅能孝養父母,還能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最後能夠成就德行,流芳百世,光宗耀祖。

細講“十二德目”之:孝(2)

當烏鴉老了,飛不動的時候,小烏鴉就把食物銜回來喂到老烏鴉的口中,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一直到老烏鴉去世。小羊每一次吃奶的時候都是跪著,好像在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為什麼古禮裡面要求父母去世了,子女要守喪三年?因為人在三歲以前,行動都不是很方便,父母哺育我們、手把手地照顧我們,期間的辛勞很難用言語來形容。所以古人制禮的目的是提醒我們,父母在我們三歲以前有多麼地辛苦,這一輩子都不要忘記。這是禮的意義!

細講“十二德目”之:孝(2)

禽獸都知道孝敬父母,報答父母如海深、如山重的恩情,何況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呢?老祖宗講:“三才者,天地人”,人能把天地的無私做出來,能把性德展現出來,才能對得起“人”這個身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