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從Saab-210到Saab-35的演變

大力出奇跡

動力系統同樣是實現高速飛行的關鍵。由於瑞典自身實力有限,提供不了合適的航發,所以Saab-35原型機使用的英國發動機——“埃文”200型。1955年10月25日,Saab-3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在隨後的測試中達到了1.4馬赫的設計速度。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從Saab-210到Saab-35的演變

大力出奇跡

動力系統同樣是實現高速飛行的關鍵。由於瑞典自身實力有限,提供不了合適的航發,所以Saab-35原型機使用的英國發動機——“埃文”200型。1955年10月25日,Saab-3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在隨後的測試中達到了1.4馬赫的設計速度。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首飛時,蘇聯已經上馬超音速轟炸機項目,即後來的圖-22

就在薩伯完成“龍”的同時。美國和蘇聯已經跨越2倍音速門檻,再加上蘇聯已經開展的“超音速轟炸機”計劃。Saab-35當年定下的1.4馬赫已然跟不上時代需求。那就改一改指標咯...瑞典空軍將速度指標進一步提高到1.8馬赫。所謂大力出奇跡,瑞典在獲得了“埃文”200的生產授權後,改進出RM6B發動機,安裝了自行研製的“65型加力燃燒室”推力更大。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從Saab-210到Saab-35的演變

大力出奇跡

動力系統同樣是實現高速飛行的關鍵。由於瑞典自身實力有限,提供不了合適的航發,所以Saab-35原型機使用的英國發動機——“埃文”200型。1955年10月25日,Saab-3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在隨後的測試中達到了1.4馬赫的設計速度。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首飛時,蘇聯已經上馬超音速轟炸機項目,即後來的圖-22

就在薩伯完成“龍”的同時。美國和蘇聯已經跨越2倍音速門檻,再加上蘇聯已經開展的“超音速轟炸機”計劃。Saab-35當年定下的1.4馬赫已然跟不上時代需求。那就改一改指標咯...瑞典空軍將速度指標進一步提高到1.8馬赫。所謂大力出奇跡,瑞典在獲得了“埃文”200的生產授權後,改進出RM6B發動機,安裝了自行研製的“65型加力燃燒室”推力更大。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從Saab-210到Saab-35的演變

大力出奇跡

動力系統同樣是實現高速飛行的關鍵。由於瑞典自身實力有限,提供不了合適的航發,所以Saab-35原型機使用的英國發動機——“埃文”200型。1955年10月25日,Saab-3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在隨後的測試中達到了1.4馬赫的設計速度。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首飛時,蘇聯已經上馬超音速轟炸機項目,即後來的圖-22

就在薩伯完成“龍”的同時。美國和蘇聯已經跨越2倍音速門檻,再加上蘇聯已經開展的“超音速轟炸機”計劃。Saab-35當年定下的1.4馬赫已然跟不上時代需求。那就改一改指標咯...瑞典空軍將速度指標進一步提高到1.8馬赫。所謂大力出奇跡,瑞典在獲得了“埃文”200的生產授權後,改進出RM6B發動機,安裝了自行研製的“65型加力燃燒室”推力更大。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RM6B和RM6C,後者用在D型以後Saab-35身上

說來這也是瑞典航空領域的“特色”:從Saab-29開始,薩伯軍機使用的航發都是“引進+改進”的方式解決動力問題。當然這主要取決於開放的環境和親英美的態度使得他們有發動機可買。

“龍”的大家族

1958年2月15日,第一架生產型的Saab-35A飛上天空,並在1960年後進入瑞典空軍服役。從此直至世紀末的1999年,Saab-35“龍”一共衍生出7種型號。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龍”出口到丹麥、芬蘭和奧地利。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從Saab-210到Saab-35的演變

大力出奇跡

動力系統同樣是實現高速飛行的關鍵。由於瑞典自身實力有限,提供不了合適的航發,所以Saab-35原型機使用的英國發動機——“埃文”200型。1955年10月25日,Saab-3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在隨後的測試中達到了1.4馬赫的設計速度。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首飛時,蘇聯已經上馬超音速轟炸機項目,即後來的圖-22

就在薩伯完成“龍”的同時。美國和蘇聯已經跨越2倍音速門檻,再加上蘇聯已經開展的“超音速轟炸機”計劃。Saab-35當年定下的1.4馬赫已然跟不上時代需求。那就改一改指標咯...瑞典空軍將速度指標進一步提高到1.8馬赫。所謂大力出奇跡,瑞典在獲得了“埃文”200的生產授權後,改進出RM6B發動機,安裝了自行研製的“65型加力燃燒室”推力更大。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RM6B和RM6C,後者用在D型以後Saab-35身上

說來這也是瑞典航空領域的“特色”:從Saab-29開始,薩伯軍機使用的航發都是“引進+改進”的方式解決動力問題。當然這主要取決於開放的環境和親英美的態度使得他們有發動機可買。

“龍”的大家族

1958年2月15日,第一架生產型的Saab-35A飛上天空,並在1960年後進入瑞典空軍服役。從此直至世紀末的1999年,Saab-35“龍”一共衍生出7種型號。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龍”出口到丹麥、芬蘭和奧地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特殊塗裝的奧地利Saab-35

A型:A型是Saab-35系列第一批生產型,進入服役後就快速取代了Saab-32成為絕對主力。A型的機載武器比較簡單,機身上有兩門固定式航炮;機翼下有9個外掛點,可以掛載副油箱、空空導彈和火箭彈。值得注意的是,Saab-35A還能細分為“短款”和“長款”兩種。從第66架起,由於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改進,整機長度有所變長,於是龍就變身“長尾龍”。為此不得不安裝了可收放式尾輪,防止機尾觸地。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從Saab-210到Saab-35的演變

大力出奇跡

動力系統同樣是實現高速飛行的關鍵。由於瑞典自身實力有限,提供不了合適的航發,所以Saab-35原型機使用的英國發動機——“埃文”200型。1955年10月25日,Saab-3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在隨後的測試中達到了1.4馬赫的設計速度。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首飛時,蘇聯已經上馬超音速轟炸機項目,即後來的圖-22

就在薩伯完成“龍”的同時。美國和蘇聯已經跨越2倍音速門檻,再加上蘇聯已經開展的“超音速轟炸機”計劃。Saab-35當年定下的1.4馬赫已然跟不上時代需求。那就改一改指標咯...瑞典空軍將速度指標進一步提高到1.8馬赫。所謂大力出奇跡,瑞典在獲得了“埃文”200的生產授權後,改進出RM6B發動機,安裝了自行研製的“65型加力燃燒室”推力更大。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RM6B和RM6C,後者用在D型以後Saab-35身上

說來這也是瑞典航空領域的“特色”:從Saab-29開始,薩伯軍機使用的航發都是“引進+改進”的方式解決動力問題。當然這主要取決於開放的環境和親英美的態度使得他們有發動機可買。

“龍”的大家族

1958年2月15日,第一架生產型的Saab-35A飛上天空,並在1960年後進入瑞典空軍服役。從此直至世紀末的1999年,Saab-35“龍”一共衍生出7種型號。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龍”出口到丹麥、芬蘭和奧地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特殊塗裝的奧地利Saab-35

A型:A型是Saab-35系列第一批生產型,進入服役後就快速取代了Saab-32成為絕對主力。A型的機載武器比較簡單,機身上有兩門固定式航炮;機翼下有9個外掛點,可以掛載副油箱、空空導彈和火箭彈。值得注意的是,Saab-35A還能細分為“短款”和“長款”兩種。從第66架起,由於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改進,整機長度有所變長,於是龍就變身“長尾龍”。為此不得不安裝了可收放式尾輪,防止機尾觸地。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B型:外觀上與A型差別不大,主要是改進了火控系統,具備了迎面截擊能力。但由於Rb-24空空導彈(瑞典版響尾蛇)只能進行尾追攻擊,所以真到迎面截擊的時候,Saab-35B靠的並不是導彈,而是航炮和無制導火箭彈C型:與其它兄弟不同,C型的正式編號是Sk-35C,是Saab-35家族的教練型號。Sk源自瑞典語教練機(SKOL)一詞的前兩個字母。儘管大致結構與Saab-35A相同,但是它拆掉了雷達和航炮。只能說是“訓練有餘而作戰不足”...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從Saab-210到Saab-35的演變

大力出奇跡

動力系統同樣是實現高速飛行的關鍵。由於瑞典自身實力有限,提供不了合適的航發,所以Saab-35原型機使用的英國發動機——“埃文”200型。1955年10月25日,Saab-3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在隨後的測試中達到了1.4馬赫的設計速度。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首飛時,蘇聯已經上馬超音速轟炸機項目,即後來的圖-22

就在薩伯完成“龍”的同時。美國和蘇聯已經跨越2倍音速門檻,再加上蘇聯已經開展的“超音速轟炸機”計劃。Saab-35當年定下的1.4馬赫已然跟不上時代需求。那就改一改指標咯...瑞典空軍將速度指標進一步提高到1.8馬赫。所謂大力出奇跡,瑞典在獲得了“埃文”200的生產授權後,改進出RM6B發動機,安裝了自行研製的“65型加力燃燒室”推力更大。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RM6B和RM6C,後者用在D型以後Saab-35身上

說來這也是瑞典航空領域的“特色”:從Saab-29開始,薩伯軍機使用的航發都是“引進+改進”的方式解決動力問題。當然這主要取決於開放的環境和親英美的態度使得他們有發動機可買。

“龍”的大家族

1958年2月15日,第一架生產型的Saab-35A飛上天空,並在1960年後進入瑞典空軍服役。從此直至世紀末的1999年,Saab-35“龍”一共衍生出7種型號。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龍”出口到丹麥、芬蘭和奧地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特殊塗裝的奧地利Saab-35

A型:A型是Saab-35系列第一批生產型,進入服役後就快速取代了Saab-32成為絕對主力。A型的機載武器比較簡單,機身上有兩門固定式航炮;機翼下有9個外掛點,可以掛載副油箱、空空導彈和火箭彈。值得注意的是,Saab-35A還能細分為“短款”和“長款”兩種。從第66架起,由於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改進,整機長度有所變長,於是龍就變身“長尾龍”。為此不得不安裝了可收放式尾輪,防止機尾觸地。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B型:外觀上與A型差別不大,主要是改進了火控系統,具備了迎面截擊能力。但由於Rb-24空空導彈(瑞典版響尾蛇)只能進行尾追攻擊,所以真到迎面截擊的時候,Saab-35B靠的並不是導彈,而是航炮和無制導火箭彈C型:與其它兄弟不同,C型的正式編號是Sk-35C,是Saab-35家族的教練型號。Sk源自瑞典語教練機(SKOL)一詞的前兩個字母。儘管大致結構與Saab-35A相同,但是它拆掉了雷達和航炮。只能說是“訓練有餘而作戰不足”...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C由於拆掉了雷達,所以並不具備“全天候”出擊的能力

D型:實現了Saab-35兩馬赫的跨越。這主要歸功於RM6C型發動機將推力從6.8噸提升到7.9噸。為了適應兩馬赫的高速,D型的進氣道還專門向前做了延伸,這也是D型和B型外觀上的最大區別。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從Saab-210到Saab-35的演變

大力出奇跡

動力系統同樣是實現高速飛行的關鍵。由於瑞典自身實力有限,提供不了合適的航發,所以Saab-35原型機使用的英國發動機——“埃文”200型。1955年10月25日,Saab-3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在隨後的測試中達到了1.4馬赫的設計速度。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首飛時,蘇聯已經上馬超音速轟炸機項目,即後來的圖-22

就在薩伯完成“龍”的同時。美國和蘇聯已經跨越2倍音速門檻,再加上蘇聯已經開展的“超音速轟炸機”計劃。Saab-35當年定下的1.4馬赫已然跟不上時代需求。那就改一改指標咯...瑞典空軍將速度指標進一步提高到1.8馬赫。所謂大力出奇跡,瑞典在獲得了“埃文”200的生產授權後,改進出RM6B發動機,安裝了自行研製的“65型加力燃燒室”推力更大。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RM6B和RM6C,後者用在D型以後Saab-35身上

說來這也是瑞典航空領域的“特色”:從Saab-29開始,薩伯軍機使用的航發都是“引進+改進”的方式解決動力問題。當然這主要取決於開放的環境和親英美的態度使得他們有發動機可買。

“龍”的大家族

1958年2月15日,第一架生產型的Saab-35A飛上天空,並在1960年後進入瑞典空軍服役。從此直至世紀末的1999年,Saab-35“龍”一共衍生出7種型號。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龍”出口到丹麥、芬蘭和奧地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特殊塗裝的奧地利Saab-35

A型:A型是Saab-35系列第一批生產型,進入服役後就快速取代了Saab-32成為絕對主力。A型的機載武器比較簡單,機身上有兩門固定式航炮;機翼下有9個外掛點,可以掛載副油箱、空空導彈和火箭彈。值得注意的是,Saab-35A還能細分為“短款”和“長款”兩種。從第66架起,由於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改進,整機長度有所變長,於是龍就變身“長尾龍”。為此不得不安裝了可收放式尾輪,防止機尾觸地。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B型:外觀上與A型差別不大,主要是改進了火控系統,具備了迎面截擊能力。但由於Rb-24空空導彈(瑞典版響尾蛇)只能進行尾追攻擊,所以真到迎面截擊的時候,Saab-35B靠的並不是導彈,而是航炮和無制導火箭彈C型:與其它兄弟不同,C型的正式編號是Sk-35C,是Saab-35家族的教練型號。Sk源自瑞典語教練機(SKOL)一詞的前兩個字母。儘管大致結構與Saab-35A相同,但是它拆掉了雷達和航炮。只能說是“訓練有餘而作戰不足”...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C由於拆掉了雷達,所以並不具備“全天候”出擊的能力

D型:實現了Saab-35兩馬赫的跨越。這主要歸功於RM6C型發動機將推力從6.8噸提升到7.9噸。為了適應兩馬赫的高速,D型的進氣道還專門向前做了延伸,這也是D型和B型外觀上的最大區別。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仔細觀察兩種Saab-35的進氣道部分

E型:是Saab-35家族的專用偵察型,拆掉的航炮換上了相機。全機一共塞進了大大小小7臺相機,如果再加上1973年後加掛的“偵察吊艙”。偵察相機的數量能湊到兩位數。而且連夜間“偷窺”也不耽誤...甚至由於Saab-35“龍”的飛行速度過快,理論上蘇聯有一段時間內拿它還沒什麼辦法...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瑞典實在沒什麼必要去招惹龐大的蘇聯。


"

沉重的鐵幕落下、冷戰的大幕拉開,北歐的叢林中傳出了“”的吼聲,一副鋼鐵身姿漸漸浮現出來...

“龍”的登場...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後,薩伯戰機終於小有所成。雖然技術實力上仍不及美蘇那般雄厚,但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於是...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龍”為何而生?

在Saab-29尚在測試的1949年,薩伯公司就已開啟“1200項目”(P-1200)。正值噴氣式航空技術的井噴期,各國新戰機爭奇鬥豔、層出不窮。瑞典空軍預料到,Saab-29的性能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新戰機必須早做籌劃...

對於新飛機,瑞典空軍可謂“望子成龍”。既要求它夠快——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以1.4馬赫的速度攔截敵方轟炸機;又希望它是個多面手,可攜帶炸彈、火箭、相機,執行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龍”能適配的眾多武器

更重要的是,瑞典空軍還對它的起降性能做了嚴格要求——必要時要能夠使用短跑道公路進行起降。畢竟時局不同了,在蘇聯凌厲的攻勢面前,瑞典人壓根沒想過能抗住第一波打。一旦機場被毀,這種要求就會顯的很有意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對於瑞典飛機而言,“上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兒

骨骼精奇的“龍”

不得不說,瑞典空軍這更快、更強的指標是相當高。需知那是1949年,就算是兩年後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速度標準也未達到1.4馬赫。苛刻的要求讓飛機設計困難重重,但薩伯公司終究造就了“龍”的傳奇。在Saab-35的設計初期,如何在保證超音速性能的同時,還滿足短距起降要求是最大的難點。當時就算美國、蘇聯和英國等業界大佬,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對矛盾的需求。最終薩伯的工程師以“雙三角翼”成功的緩解了這個矛盾。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外形設計

起初設計團隊計劃採用的是一種後掠70度的無尾三角翼佈局,詳細論證後最終改為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內段機翼後掠角達到80度,採用了大厚度翼身融合技術;外段機翼後掠角57度,採用薄翼型三角翼。優秀的設計讓薩伯-35很好地平衡了高、低速不同飛行狀態下對機翼的要求。依照慣例,薩伯還專門打造了一架驗證機“Saab-210”,命名為“小龍”。而“龍”的綽號則留給了Saab-35。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從Saab-210到Saab-35的演變

大力出奇跡

動力系統同樣是實現高速飛行的關鍵。由於瑞典自身實力有限,提供不了合適的航發,所以Saab-35原型機使用的英國發動機——“埃文”200型。1955年10月25日,Saab-3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在隨後的測試中達到了1.4馬赫的設計速度。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首飛時,蘇聯已經上馬超音速轟炸機項目,即後來的圖-22

就在薩伯完成“龍”的同時。美國和蘇聯已經跨越2倍音速門檻,再加上蘇聯已經開展的“超音速轟炸機”計劃。Saab-35當年定下的1.4馬赫已然跟不上時代需求。那就改一改指標咯...瑞典空軍將速度指標進一步提高到1.8馬赫。所謂大力出奇跡,瑞典在獲得了“埃文”200的生產授權後,改進出RM6B發動機,安裝了自行研製的“65型加力燃燒室”推力更大。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RM6B和RM6C,後者用在D型以後Saab-35身上

說來這也是瑞典航空領域的“特色”:從Saab-29開始,薩伯軍機使用的航發都是“引進+改進”的方式解決動力問題。當然這主要取決於開放的環境和親英美的態度使得他們有發動機可買。

“龍”的大家族

1958年2月15日,第一架生產型的Saab-35A飛上天空,並在1960年後進入瑞典空軍服役。從此直至世紀末的1999年,Saab-35“龍”一共衍生出7種型號。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龍”出口到丹麥、芬蘭和奧地利。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特殊塗裝的奧地利Saab-35

A型:A型是Saab-35系列第一批生產型,進入服役後就快速取代了Saab-32成為絕對主力。A型的機載武器比較簡單,機身上有兩門固定式航炮;機翼下有9個外掛點,可以掛載副油箱、空空導彈和火箭彈。值得注意的是,Saab-35A還能細分為“短款”和“長款”兩種。從第66架起,由於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改進,整機長度有所變長,於是龍就變身“長尾龍”。為此不得不安裝了可收放式尾輪,防止機尾觸地。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B型:外觀上與A型差別不大,主要是改進了火控系統,具備了迎面截擊能力。但由於Rb-24空空導彈(瑞典版響尾蛇)只能進行尾追攻擊,所以真到迎面截擊的時候,Saab-35B靠的並不是導彈,而是航炮和無制導火箭彈C型:與其它兄弟不同,C型的正式編號是Sk-35C,是Saab-35家族的教練型號。Sk源自瑞典語教練機(SKOL)一詞的前兩個字母。儘管大致結構與Saab-35A相同,但是它拆掉了雷達和航炮。只能說是“訓練有餘而作戰不足”...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C由於拆掉了雷達,所以並不具備“全天候”出擊的能力

D型:實現了Saab-35兩馬赫的跨越。這主要歸功於RM6C型發動機將推力從6.8噸提升到7.9噸。為了適應兩馬赫的高速,D型的進氣道還專門向前做了延伸,這也是D型和B型外觀上的最大區別。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仔細觀察兩種Saab-35的進氣道部分

E型:是Saab-35家族的專用偵察型,拆掉的航炮換上了相機。全機一共塞進了大大小小7臺相機,如果再加上1973年後加掛的“偵察吊艙”。偵察相機的數量能湊到兩位數。而且連夜間“偷窺”也不耽誤...甚至由於Saab-35“龍”的飛行速度過快,理論上蘇聯有一段時間內拿它還沒什麼辦法...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瑞典實在沒什麼必要去招惹龐大的蘇聯。


想成為“龍騎士”翱翔藍天麼?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座駕—“龍”

Saab-35E,機頭部分裝有相機,外形有所變動

F型:是在D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了火控系統,而且由於仿製美國AIM-26B的Rb-27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服役,薩伯-35F終於告別了拿“火箭彈”進行迎面截擊的尷尬。

J型:一共只在F型基礎上改進了66架。主要是升級了火控雷達和敵我識別系統等,只是一種Saab-39出現前的過渡型號。隨著1999年站完最後一班崗,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薩伯-35才終於褪下戎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