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走向失敗的邏輯陷阱——路徑依賴

柯達公司 馬雲 創業 美國 曹濤CT 曹濤CT 2017-11-01

成功者走向失敗的邏輯陷阱——路徑依賴

在互聯網圈,我碰到了很多自負的“成功者”們。

之所以他們評價“自負”,是因為他們非常認可自己的成功。並且將自己的成功完全總結為自己的努力,甚至開始不斷佈告自己的成功路徑。

他們總結自己的成功路徑的邏輯是:

因為我是……所以我要做……因為這麼做成功過……所以接著做還能成。

這種成功的思維邏輯,很多成功的人都說過,很多成功後陷入失敗的人都總結過。

這句話有個最直接的出處,開心網創始人程炳皓的曾總結過自己的“失敗”原因。他將這種錯誤歸結為四個字——路徑依賴。

成功者的錯誤邏輯:因為我是。。。所以做。。。我們就要。。。這貌似和亞里士多德三段論一樣完美。成功本來有無數偶然因素,但是我們當年沒有認識到這個,我們開始總結,給自己總結了很多光輝的理論,然後說,我們今後就還堅持這麼幹,擴大戰果。“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更何況是學自己。一件事做對了,應該忘記它往前看。再回頭一看,就已經不是了。

成功者走向失敗的邏輯陷阱——路徑依賴

說起開心網,它曾經是中國互聯網的社交巨頭,引得無數青年男女深夜去偷菜。2011年估值達500億人民幣,創始人程炳皓身價也一度達到了百億,可在2016年10月,這個巨頭卻僅僅以10億人民幣成交了。

成王敗寇,失敗者終將貼上被嘲笑的標籤。

談它做啥?那都是過去了……

固執的沉迷自己曾經成功的心經,真是危險。程炳皓對這種成功路徑的依賴進行過反思:

身處這個劇變的時代,每隔2-3年一小變,每隔3-5年infrastructure就全變了,自己之前成功與否,自己是沿著什麼路徑做的,以及自己打下的那一畝三分地,相比外界,就變得不重要。

然而,多少人以為自己只是打下了“一畝三分地”呢?他們認為自己打下了整個天下。倘若他們稍有一些謙虛,不至於對路徑依賴這個成功大忌不會不感到一絲恐懼。

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指的是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走出去。

其實這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理論,1985美國學術經濟學家Paul·A·David用QWERTY型鍵盤的故事證明路徑依賴的存在。後來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一文,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並因此還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路徑依賴”理論被總結出來之後,人們把它廣泛應用在選擇和習慣的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們的一切選擇都會受到路徑依賴的可怕影響,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人們關於習慣的一切理論都可以用“路徑依賴”來解釋。

既然是一種普遍的規律現象,那些前半程成功的自負者們掉入成功路徑依賴的陷阱,其實也不足為奇了。

既然是陷阱,是不是會導致失敗呢。我們來看柯達公司的失敗例子,會發現路徑依賴原理幾乎可以用來解釋世界上所有關於企業轉型的案例,特別是失敗的例子。

成功者走向失敗的邏輯陷阱——路徑依賴

由於在銀鹽顯影技術方面具有巨大優勢,柯達早早的成為了傳統影像企業霸主。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富士的發展以及數碼影像技術的革新,柯達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不斷下降。為了鞏固自己的市場龍頭地位,1998年柯達以12億美元併購中國虧損膠捲企業的方式,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使柯達在中國的佔有率達到創紀錄的70%,一舉打敗了富士。而為了應對新技術的衝擊、保持市場佔有率,柯達將大量資金用於傳統膠片工廠生產線和沖印店。但同時,為了維持這些傳統產業的經營和利潤,只能不斷推遲轉型進程,將越來越多的精力耗於其中。這種如同厄運循環的自我強化,既讓柯達疲於應對傳統業務的萎縮,又無力進行轉型,企業被鎖定在這種無效率的狀態下而導致停滯,不僅脫身乏術,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進一步惡化,甚至破產、倒閉。

其實柯達早在1976年就開發出了數字影像技術,甚至在1991年就生產出了13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但是,傳統膠捲業務的輝煌,在柯達轉型之時,卻成了巨大的包袱。

從柯達的破產,可見路徑依賴原理有兩種表現形式:自我強化和鎖定。這就是陷阱所在。

這種狀態同樣也發生在那些前半程成功的自負者們身上。哪怕形式上在轉型,但是本質上還是對固有成功路徑的不斷強化以及創新路徑的鎖死。

這是一條可怕又悲劇的思路陷阱。卻只有等失敗時才能感受到原來這是一條陷阱。

正如當年諾基亞的傲慢,自負打出“不跟隨”的口號,卻只有等到如今情懷散盡,才知當年的短視。

成功的經驗固然值得總結,但是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生態前面,在歷史的演變的漫漫長河中,那些所謂的成功心經其實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何況人為的成功總結時總是會夾雜進去了太多天時地利的偶然因素。而這些偶然性的不確定因素,無法保證在下一個競爭者面前能再次必然出現。

成功的經驗不可靠,看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多有針對性:這是一所專門研究失敗的學校——我們不能教你如何成功,但能教你如何避免失敗。

湖畔的精髓是失敗教育,因為創業如同打仗,真正活下來才算是真本事。在馬雲的交際圈裡,他們都認為成功的因素都差不多,失敗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來湖畔大學就是為了學習別人是怎樣失敗的,然後我們怎樣才能規避別人的失敗。

成功者走向失敗的邏輯陷阱——路徑依賴

那些陷入成功路徑依賴的成功自負者們,對待那些已然失敗的經驗教訓想必也是歷歷在目。可惜,他們依然將重心放在了複製過往成功的路徑上面時。

他們努力的規避曾經的失敗陷阱,卻麻木的正在陷入新的失敗泥潭。

或許他們還不曾在成功的路上跌倒過,沒來得及總結原來成功路徑也是有陷阱的。等他們真跌倒了,卻哪裡還有力氣再爬起來總結失敗。

當一個人總是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那麼他離失敗就不遠了。

當一個人總是在總結自己失敗的經驗時,那麼看來他已經沒有力氣起來了。

-end-


作者:曹濤CT,產品經理,互聯網追風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