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子到底是鹿邑(河南)還是渦陽(安徽)的問題

考古 老子 文物 建築 黑色眼鏡 黑色眼鏡 2017-09-08

關於老子到底是鹿邑(河南)還是渦陽(安徽)的問題

關於老子到底是鹿邑(河南)還是渦陽(安徽)的問題故里之爭由來河南省鹿邑縣幾千年來一直是官方民間認可老子的故里,但自1990年代初開始流傳一股“老子故里在渦陽”的說法,於是兩地開始了近20年的老子之爭。現將兩地“老子”相爭之始介紹如下:1990年6月,鹿邑縣太清宮鎮迎來一位遠道而來的臺灣客人———臺北中華道教學院的馬炳文(祖籍渦陽),當時陪同他的是鹿邑老子學會會長張景志。馬炳文在回臺後給張景志寫了一封信:“能來老子誕生地朝拜始祖,一生光榮。”同年7月28日, 當年的老子故里鹿邑人恭迎馬炳文(渦陽籍)馬炳文又致信張景志:“老君臺、太清宮之現有建築,年久荒蕪,意欲發起募捐修護,未悉修護費需款若干……”。不長時間就收到捐款100多萬美元。 1990年11月17日,馬炳文又給張景志寫了一封信,稱經他考察,老子出生在渦陽的根據比鹿邑還多。 馬炳文突然提出老子故里不在鹿邑而在自己的老家渦陽,讓鹿邑人一時難以接受。 有關此事,主要的當事人馬炳文和張景志都已辭世,其中糾葛難以揣測,但渦陽方面在媒體上刊登過一篇《老子故里到底在哪裡?》的文章,文章描述的是另外一個版本。 文章說,“1988年3月,如獲至寶的馬炳文再次回到渦陽,現場勘察後十分滿意,也是從當年開始,其外孫馬傑開始自費在鄭店村的武家河畔進行挖掘,先後找到九口水井,挖出十餘塊碑記及大量漢磚、瓷器等文物,此後幾年,馬炳文先後輾轉於渦陽和鹿邑之間,通過對比基本認定渦陽較符合老子出生地”。 最終,望眼欲穿的鹿邑只能眼睜睜看著這100多萬美元投給渦陽,由此拉開兩縣近20年紛爭的序幕。

“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的證據老子故里在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既有古代文獻為證,又有出土文物為據,驗之地理位置也完全密合無間。同時也證明了,今人所謂老子故里在渦陽的說法不足為憑。 關於老子故里所在地,古今學者提出了諸多說法。其中,證據確鑿、流傳最廣的是鹿邑說(劉龐生1998),而最能迷惑世人、最為謬誤的是渦陽說(孫以楷2002,李玉成2003)。本文從四方面對鹿邑說進行重新論證,渦陽說則不攻自破。 文獻信而有徵關於老子故里的記載,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其中寫道:“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楚就是古代楚國,苦縣就是今鹿邑縣,厲鄉(或作“瀨鄉、賴鄉”)就是鹿邑縣

老子故里城東的太清宮鎮,而曲仁裡就是今鄉政府所在地--太清宮集。這本是一樁鐵案,歷代均史不絕書。如古苦縣即今鹿邑,公私著述記載者就有如下數家。

地下證據確鑿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在太清宮鎮出土了很多周、

河南鹿邑太清宮龍山文化遺址出土銅鼎唐、宋、元時期的文物、碑刻,發現了宋代殿堂遺址,整個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其中一座面積達3,000平方米,是故宮太和殿的兩倍。20世紀80年代,河南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建成太極殿、三聖母殿、娃娃殿、圍牆、山門等,並重雕玉石老君像,置於太極殿中。在隱山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春秋至商代的夯土建築、祭祀坑、馬坑、大型墓葬等。馬坑發現三處四坑,一般為四匹埋在一起(所謂一駟),馬骨架排列有序,以四馬架車的姿勢擺放,馬頭上有銅飾件及革帶痕跡,每匹馬都隨葬有罐、盆等陶器。 大型墓葬為兩個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南北47.5米,寬7.5米。墓室內共清出隨葬人骨架13具,狗骨架1具。墓內有大批精美文物,其中青銅容器68件,兵器及工具類20餘件、玉器80餘件、陶瓷器100餘件,大量的幣貝、骨鏃等達千餘。 出土銅器以酒器為最多,以方形器較多,有方尊、方觚等。形體較為特殊的有一條龍形觥,蓋有三條龍盤臥其上,下為簋形。在該觥內還保存有淡黃色液體,酒香尚存。部分銅器帶有銘示,有長子、長子口、戈丁等。其中以長子口為最多,可確定墓主人應為“長子口”。玉器有戈、刀等儀仗用具,也有壁、環、璜、柄形器、條形玉等禮玉和佩飾,以及牛、虎、鹿、鳥等形體的玉雕。出土有石磬、銅鐃、骨排蕭等樂器,骨排蕭5件,其中兩件較好,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排蕭實物,並將排蕭生產的歷史提前了幾百年。從出土器物特點及葬俗等方面分析,該墓時代應為商末周初之際(劉玉珍 2003)。從考古發現可以看出,早在商末周初這裡就是中央王朝的一個軍事據點或方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