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它曾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
走讀歷史
1/9 位於首都北京市北部的元大都遺址,如今是一個公園,一年四季,景色殊異,卻處處體現著蒙元文化的特色。
2/9 元大都是由劉秉忠設計的。這個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先確定宮城的位置,再圍繞宮城進行全盤規劃。宮城的位置確定以後,劉秉忠展示了他的大手筆。
3/9 他的視線穿過宮城的中心,自南向北,出宮城,又出皇城,一直延伸到太液池上游另一個較大湖泊積水潭東北的高地之上。在那裡,他畫了一個點。這是全城的中心點,是劉秉忠精確測量出來的,他準備在那裡建一座中心閣(即今天鼓樓所在)。
4/9 這個點所在的南北直線,就是整座城的中軸線。以中心點為圓心,劉秉忠畫了一個圓,以此確定外郭城四面城牆的位置。在四面城牆上,劉秉忠設計了11座城門,東、西、南各三門,獨有北城牆開兩門。相對的城門之間以寬達25米的大道相連,再加上其他幹道,橫豎各九條,皆筆直如線,縱橫交錯,只有積水潭東北岸與中心點相連的一段,因湖岸的走向設計成了斜線。
5/9 基本框架設計完成之後,劉秉忠在蕭牆之外的大街之間,設計了東西向且彼此平行的巷子,蒙古語稱之為“衚衕”。衚衕的寬度多在6—7米間,而衚衕與衚衕之間大約70多米,剛好可以建造三進的四合院。
6/9 帝王面南背北,左為東,右為西。總體而言,劉秉忠的設計使皇城偏在整座大城的南半部,而最重要的市場“日中坊”在北半部;奉祀皇室祖先的太廟在皇城之東,祭祀土地、五穀之神並象徵國家疆土的社稷壇在皇城之西。
7/9 這是一座理想主義的帝王之城。它實踐了儒家的理想,又兼容了道家的理念,同時,在某些方面又體現出佛教思想的影響。這樣的設計觀念,與劉秉忠自身的學識、修養以及求道修佛的經歷有著密切關係。
8/9 1271年,新都初步落成,在劉秉忠的建議下,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同時,將新都命名為大都。元朝的歷史,至此才算真正開始。
9/9 元大都全部建設完成,在1285年,前後共歷時18年。至於漕運問題,通過郭守敬的不懈努力,也得以最終解決,只是已經遲至1292年。1293年,從上都避暑回來的忽必烈看到新開通的運河中舳艫敝水,一派繁榮景象,十分高興,名之曰“通惠河”。此年,忽必烈已是78歲高齡,而元大都的設計者劉秉忠,早已離世18年。
2017-10-3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