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德國和中國關係很好,因為希特勒急需中國的一種戰略物資'

"

很多人並不知道,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和中國國民政府關係最親密的並非英國和美國,而是德國和意大利,尤以納粹德國為甚。甚至可以說,直到抗戰初期,德意日結盟前,德國與正在進行抗戰的中國關係是超過多數人想象的好。

納粹德國與國民政府打得火熱,說穿了,就是資源貧乏的德國想從“一戰”失敗的泥沼中爬出來,需要海外市場和資源支撐。尤其是1932年希特勒在德國上臺後,公開重整軍備,對鎢、銻、錫等戰略資源的需求量劇增。其中鎢又是製造槍炮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上世紀30年代,世界已探明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中國,中國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贛南,贛南鎢砂產量幾近全球產量的一半左右。

當時同樣急欲重整軍備的國民政府,與納粹德國一拍即合,雙方達成了中國以鎢砂為首的戰略礦產換取德國軍事技術援助的合作協議。德國顧問團制訂的《陸軍改革建議書》為國民政府採納。截至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在德國顧問團的幫助下,國民政府已完成35個調整師與24個整理師的整編工作,另調整東北軍10個師、廣東軍10個師、川康軍26師及9個獨立旅,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軍政軍令系統的大改造工程。

"

很多人並不知道,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和中國國民政府關係最親密的並非英國和美國,而是德國和意大利,尤以納粹德國為甚。甚至可以說,直到抗戰初期,德意日結盟前,德國與正在進行抗戰的中國關係是超過多數人想象的好。

納粹德國與國民政府打得火熱,說穿了,就是資源貧乏的德國想從“一戰”失敗的泥沼中爬出來,需要海外市場和資源支撐。尤其是1932年希特勒在德國上臺後,公開重整軍備,對鎢、銻、錫等戰略資源的需求量劇增。其中鎢又是製造槍炮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上世紀30年代,世界已探明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中國,中國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贛南,贛南鎢砂產量幾近全球產量的一半左右。

當時同樣急欲重整軍備的國民政府,與納粹德國一拍即合,雙方達成了中國以鎢砂為首的戰略礦產換取德國軍事技術援助的合作協議。德國顧問團制訂的《陸軍改革建議書》為國民政府採納。截至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在德國顧問團的幫助下,國民政府已完成35個調整師與24個整理師的整編工作,另調整東北軍10個師、廣東軍10個師、川康軍26師及9個獨立旅,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軍政軍令系統的大改造工程。

抗戰前,德國和中國關係很好,因為希特勒急需中國的一種戰略物資

圖為全面抗戰爆發前德國為中國訓練裝備的部隊。

非但如此,大批德制軍火也借中德軍事合作的契機湧入中國。1934年,僅1筆價值1500萬銀元的中德軍火交易中,就包含24門德制FH-18型15公分野戰重炮、20門德制Pak35/36型37毫米戰防炮、數千枝毛瑟24型步槍、數千挺捷克造ZB-26型輕機槍與瑞士奧利根公司生產的20毫米防空機關炮,此外還有大量西門子公司的通訊器材、蔡司公司的望遠鏡、德制輕戰車、架橋器材、防空探照燈等各種裝備。1936年,德國運交中國價值2300萬馬克的軍火。1937年,德國運交中國8200萬馬克軍火,其中包括150毫米要塞炮、高射炮、步槍、機槍、迫擊炮、重機槍,大批各式彈藥、鋼盔,以及魚雷240枚、快艇若干艘,還有制鋼、煉焦、化工、兵工生產機具等設備。

全面抗戰初期,這些經過德國方面訓練的中國部隊及大量德制軍火,成為了中堅力量。雖說那些由德國顧問親自訓練出來的“德盔師”,實際戰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更無力挽回因國民政府在政略和戰略上所犯一系列錯誤所導致的被動局面,但若沒有這些部隊及德制軍火,抗戰初期中國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

"

很多人並不知道,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和中國國民政府關係最親密的並非英國和美國,而是德國和意大利,尤以納粹德國為甚。甚至可以說,直到抗戰初期,德意日結盟前,德國與正在進行抗戰的中國關係是超過多數人想象的好。

納粹德國與國民政府打得火熱,說穿了,就是資源貧乏的德國想從“一戰”失敗的泥沼中爬出來,需要海外市場和資源支撐。尤其是1932年希特勒在德國上臺後,公開重整軍備,對鎢、銻、錫等戰略資源的需求量劇增。其中鎢又是製造槍炮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上世紀30年代,世界已探明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中國,中國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贛南,贛南鎢砂產量幾近全球產量的一半左右。

當時同樣急欲重整軍備的國民政府,與納粹德國一拍即合,雙方達成了中國以鎢砂為首的戰略礦產換取德國軍事技術援助的合作協議。德國顧問團制訂的《陸軍改革建議書》為國民政府採納。截至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在德國顧問團的幫助下,國民政府已完成35個調整師與24個整理師的整編工作,另調整東北軍10個師、廣東軍10個師、川康軍26師及9個獨立旅,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軍政軍令系統的大改造工程。

抗戰前,德國和中國關係很好,因為希特勒急需中國的一種戰略物資

圖為全面抗戰爆發前德國為中國訓練裝備的部隊。

非但如此,大批德制軍火也借中德軍事合作的契機湧入中國。1934年,僅1筆價值1500萬銀元的中德軍火交易中,就包含24門德制FH-18型15公分野戰重炮、20門德制Pak35/36型37毫米戰防炮、數千枝毛瑟24型步槍、數千挺捷克造ZB-26型輕機槍與瑞士奧利根公司生產的20毫米防空機關炮,此外還有大量西門子公司的通訊器材、蔡司公司的望遠鏡、德制輕戰車、架橋器材、防空探照燈等各種裝備。1936年,德國運交中國價值2300萬馬克的軍火。1937年,德國運交中國8200萬馬克軍火,其中包括150毫米要塞炮、高射炮、步槍、機槍、迫擊炮、重機槍,大批各式彈藥、鋼盔,以及魚雷240枚、快艇若干艘,還有制鋼、煉焦、化工、兵工生產機具等設備。

全面抗戰初期,這些經過德國方面訓練的中國部隊及大量德制軍火,成為了中堅力量。雖說那些由德國顧問親自訓練出來的“德盔師”,實際戰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更無力挽回因國民政府在政略和戰略上所犯一系列錯誤所導致的被動局面,但若沒有這些部隊及德制軍火,抗戰初期中國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

抗戰前,德國和中國關係很好,因為希特勒急需中國的一種戰略物資

圖為德國顧問團中和蔣介石關係最好的一位——漢斯·馮·塞克特將軍。

1938年初,國民政府為補充“淞滬會戰”的損耗,派專人在香港與德方議定緊急採購武器,內容包括:步槍30萬支(每支配彈1000發)、手槍3萬支(每支配彈1000發)、機槍2萬挺(每挺配彈1萬發)、37毫米戰防炮500門(每門配彈1000發)、迫擊炮500門(每門配彈2000發)。

1938年3月,蔣介石電再令駐德專員採購武器一批,包括:迫擊炮300門(每門配彈3000發)、 駁殼槍2萬支(每支配彈2000發)、高射機關炮300門(每門配彈5000發)、150毫米炮彈6000發、雜式炮彈18000發、步機槍彈3700萬發以及一批水雷。

有統計資料表明,自1937年7月至1938年7月,一年時間裡,國民政府實際從德國獲得了12架飛機、36門105毫米榴彈炮、800門迫擊炮、500門37毫米戰防炮、300挺13.2毫米高射機槍、1萬挺機槍、5萬支步槍、2萬支駁殼槍、4400支手槍、150毫米炮彈6000發、105毫米炮彈3.6萬發、迫擊炮彈190萬發、37毫米戰防炮彈50萬發、子彈1.6億發。

【注:全面抗戰第一年,中國實際從德國獲得的軍火數量,不同出處的資料略有差異。但這些軍火由德屬貨船陸續運到香港,再轉運內地,在全面抗戰的戰略防禦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卻毫無爭議。】

"

很多人並不知道,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和中國國民政府關係最親密的並非英國和美國,而是德國和意大利,尤以納粹德國為甚。甚至可以說,直到抗戰初期,德意日結盟前,德國與正在進行抗戰的中國關係是超過多數人想象的好。

納粹德國與國民政府打得火熱,說穿了,就是資源貧乏的德國想從“一戰”失敗的泥沼中爬出來,需要海外市場和資源支撐。尤其是1932年希特勒在德國上臺後,公開重整軍備,對鎢、銻、錫等戰略資源的需求量劇增。其中鎢又是製造槍炮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上世紀30年代,世界已探明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中國,中國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贛南,贛南鎢砂產量幾近全球產量的一半左右。

當時同樣急欲重整軍備的國民政府,與納粹德國一拍即合,雙方達成了中國以鎢砂為首的戰略礦產換取德國軍事技術援助的合作協議。德國顧問團制訂的《陸軍改革建議書》為國民政府採納。截至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在德國顧問團的幫助下,國民政府已完成35個調整師與24個整理師的整編工作,另調整東北軍10個師、廣東軍10個師、川康軍26師及9個獨立旅,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軍政軍令系統的大改造工程。

抗戰前,德國和中國關係很好,因為希特勒急需中國的一種戰略物資

圖為全面抗戰爆發前德國為中國訓練裝備的部隊。

非但如此,大批德制軍火也借中德軍事合作的契機湧入中國。1934年,僅1筆價值1500萬銀元的中德軍火交易中,就包含24門德制FH-18型15公分野戰重炮、20門德制Pak35/36型37毫米戰防炮、數千枝毛瑟24型步槍、數千挺捷克造ZB-26型輕機槍與瑞士奧利根公司生產的20毫米防空機關炮,此外還有大量西門子公司的通訊器材、蔡司公司的望遠鏡、德制輕戰車、架橋器材、防空探照燈等各種裝備。1936年,德國運交中國價值2300萬馬克的軍火。1937年,德國運交中國8200萬馬克軍火,其中包括150毫米要塞炮、高射炮、步槍、機槍、迫擊炮、重機槍,大批各式彈藥、鋼盔,以及魚雷240枚、快艇若干艘,還有制鋼、煉焦、化工、兵工生產機具等設備。

全面抗戰初期,這些經過德國方面訓練的中國部隊及大量德制軍火,成為了中堅力量。雖說那些由德國顧問親自訓練出來的“德盔師”,實際戰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更無力挽回因國民政府在政略和戰略上所犯一系列錯誤所導致的被動局面,但若沒有這些部隊及德制軍火,抗戰初期中國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

抗戰前,德國和中國關係很好,因為希特勒急需中國的一種戰略物資

圖為德國顧問團中和蔣介石關係最好的一位——漢斯·馮·塞克特將軍。

1938年初,國民政府為補充“淞滬會戰”的損耗,派專人在香港與德方議定緊急採購武器,內容包括:步槍30萬支(每支配彈1000發)、手槍3萬支(每支配彈1000發)、機槍2萬挺(每挺配彈1萬發)、37毫米戰防炮500門(每門配彈1000發)、迫擊炮500門(每門配彈2000發)。

1938年3月,蔣介石電再令駐德專員採購武器一批,包括:迫擊炮300門(每門配彈3000發)、 駁殼槍2萬支(每支配彈2000發)、高射機關炮300門(每門配彈5000發)、150毫米炮彈6000發、雜式炮彈18000發、步機槍彈3700萬發以及一批水雷。

有統計資料表明,自1937年7月至1938年7月,一年時間裡,國民政府實際從德國獲得了12架飛機、36門105毫米榴彈炮、800門迫擊炮、500門37毫米戰防炮、300挺13.2毫米高射機槍、1萬挺機槍、5萬支步槍、2萬支駁殼槍、4400支手槍、150毫米炮彈6000發、105毫米炮彈3.6萬發、迫擊炮彈190萬發、37毫米戰防炮彈50萬發、子彈1.6億發。

【注:全面抗戰第一年,中國實際從德國獲得的軍火數量,不同出處的資料略有差異。但這些軍火由德屬貨船陸續運到香港,再轉運內地,在全面抗戰的戰略防禦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卻毫無爭議。】

抗戰前,德國和中國關係很好,因為希特勒急需中國的一種戰略物資

不過,德國對中國抗戰的幫助到此即止。

隨著德意日三國於1937年11月籤立反共協議,加之西班牙鎢礦產量隨著內戰結束而大增,希特勒有了足夠的鎢礦來源,中國鎢砂的價值已經越來越遜色於德日之間更為廣泛的利益。可以說西班牙內戰的結束是希特勒拋棄與中國“友誼”的一個重要原因。於是德國從1938年5月開始斷絕了對華武器供應,並召回了顧問團。到1941年7月1日,隨著德國承認南京汪精衛偽政權,國民政府宣佈與德國斷交。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國民政府對德“宣戰”。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