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抗日戰爭 文物 考古 農民 福建微尤溪 2017-04-13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尤溪是一片古老、神奇而又秀麗的土地,地處福建中部,資源豐富、地勢險要自古就是戰略要地。紅軍曾多次進入尤溪作戰,將紅色的火種播撒在了尤溪這片熱土上。2013年更是被確定為原中央蘇區縣,在這片紅土地上留下了眾多抗戰遺蹟。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司馬今天我們走進紅色遺蹟的第一站來到的就是梅仙鎮,這裡就是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駐地舊址肖祥堂厝。紅軍來到梅仙,當時恰逢雨季,河水暴漲,無法渡河,紅軍便在此修整。後來梅仙人民幫助紅軍架橋、擺渡,使紅軍順利的渡過尤溪河。在休整期間,紅軍刷寫了大量的宣傳標語,像這裡寫的就是“農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這些標語內容豐富,有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及紅軍宗旨的,也有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罪惡行徑的。環顧這裡裡外外的牆壁,觸目可見的都是紅軍標語。那些紅軍當年留下的印記,那些通俗明白卻傳達共產黨人推翻舊世界豪情壯志的標語,穿透歲月的風塵,卻依然清晰地向我們昭示著堅定的意志和紅色的吶喊。好,接下來,我們再到梅仙的另一個紅軍遺址大福圳去看一下。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司馬良:據史志記載,紅軍第二次進入梅仙經過坪寨暫駐大福圳時,發動當地的貧苦農民進行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在大福圳這棟保存完好的老屋裡,現在還住著一些當地的村民,他們打小就從先輩們的口中得知了那一段輝煌的紅色歷史。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司馬良:肖大哥你好。

村民 肖方多:你好,聽老人們講,紅軍在1934年前後,先後兩次駐紮在我們房子。第一次來的時間比較短,第二次時間比較長,將近有一個月左右。他們組織周邊的村民,進行打土豪鬥地主的活動,並進行紅色文化政策的宣傳,留下了許多紅軍標語。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村民 肖方多:以前是劫富濟貧的,對平凡的人好,更富的人不好。後面共產黨管了,平分田地,我田分五擔,你也分五擔,地主打了,當時可憐,後面有了,他們剛來時候,摘的菜都有給錢 ,紅軍跟我說:“不要跑、不要怕,你百姓全跑了,家裡都沒人。”我說:“飛機來,炸彈會掉下來。”紅軍說:“不要怕,要是掉下來,你躺地上就沒事了。”共產黨進來開心。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司馬良:如今,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早已悄然遠去,但北上抗日先遣隊征戰尤溪的故事仍被廣為傳頌。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尚野:我現在是在臺溪鄉西吉村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曾經兩次經過這裡,並且駐紮在這裡。聽村裡的老人給我們介紹說,一九三四年的七月中旬,紅軍經過西吉村。當時村裡的百姓並不瞭解紅軍,以為是土匪惡霸來燒殺搶掠,所以呢紛紛是攜兒帶女的逃到了山上,紅軍為了消除大家這種恐慌,就在牆壁上留下了一句話“同志們,不要怕,紅軍是救窮人的軍隊”。除此之外呢,紅軍所到之處,更是留下了很多類似的革命標語,來宣傳革命的政策路線,紅軍絕不動百姓一針一線的嚴明紀律也徹底的打消了百姓的恐慌。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尚野:在紅軍的協助下,村裡成立了農會,村民也是紛紛加入到了農會當中,團結起來與土匪惡霸作鬥爭,同時呢還給紅軍傳遞情報。如今這些已經很久遠了,但是這些紅色的印記依然留在了抗日先遣隊曾經途徑的地方。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面牆上就清晰的印著紅軍的標語 “農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 農民起來實行土地革命”。如今,這些歷史遺址、遺蹟,成為了共產黨人在尤溪這片熱土上轟轟烈烈鬧革命的歷史見證,當然,能夠見證這段歷史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接下來就跟隨我的同事佳穎,去聽一聽她探尋到的歷史故事。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高佳穎: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聯合鄉的連雲村。這裡山高水清,是著名的聯合梯田的所在地,萬畝梯田,連雲村就有1600多畝。在這裡,最深刻的紅色記憶,就是連雲貧農團的鬥爭。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聯合鄉是中共地下黨組織活動的祕密聯絡點,也是南沙尤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時,連雲人民生活在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惡霸的壓迫剝削之下,日子十分困苦,甚至流傳著這樣的一句歌謠:“地瓜當糧草,青菜當飯飽,鬆柴點燈火,火籠作棉襖。”這些,都迫使連雲人民奮起反抗。

走進紅色遺址 傳承紅色基因(一)

高佳穎:在抗日戰爭時期,閩西北游擊隊培養了連雲村的第一位地下工作者林正品。在林正品的積極活動下,組建了連雲貧農團開展抗丁、抗租、抗稅等工作。

那麼我手邊的這座建築就是水尾庵,1948年6月14日,地下黨就是在這裡召開了貧農團的第一次會議,成立了貧農團總指揮部。

高佳穎:六十多年彈指一揮間,金雞山下舊貌換新顏。即便如此,金雞山的紅色記憶仍然深刻,在1958尤溪縣人民政府在連雲村修建了連雲烈士墓,1979年進行了翻新重建在2013年這裡也成為了尤溪縣最重要的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人們永遠銘記著在抗丁、抗租、抗稅鬥爭中英勇犧牲的貧農團員。作為革命老區,近年來,聯合鄉堅持對梯田實施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並以“我家梯田”的新視角,結合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三張牌,致力以旅遊突破帶動產業等發展。當然尤溪的紅色故事不僅僅只有這些,在明天的新聞當中我們將繼續帶您走進紅色遺址,為您講述紅色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