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豐碑:鄧發

抗日戰爭 鄧發 蘇兆徵 根據地 雲浮發佈 2017-05-01

鄧發是我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之一。1906年生,廣東雲浮人。由於家境貧寒,早年到香港做工。受蘇兆徵的影響,參加了海員工會和洋務工會。1922年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任工人糾察隊隊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春任中共廣東油業總工會支部書記。同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任第5區副指揮,指揮油業工人作戰。起義失敗後,輾轉廣州、香港、上海等地從事工人運動和武裝鬥爭,任中共香港市委書記、廣州市委書記、閩粵贛邊特委書記兼軍委會主席等職。

永遠的豐碑:鄧發

1931年7月到中央蘇區,任紅軍總司令部政治保衛處處長、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領導中央紅軍中的政治保衛工作。先後被選為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2野戰縱隊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中央縱隊第1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陝甘支隊第3縱隊政治委員等職。1936年6月被派往蘇聯,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代表。1937年9月回國,任中共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1939年秋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永遠的豐碑:鄧發

1945年10月,在法國巴黎出席第27屆世界職工代表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合影。前排左起:第一為鄧發、第三為朱學範、第六為李佩。後排左起:第二為耿熙。

1940年初,黨中央為加強職工運動的領導,調任鄧發為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此後,他一直肩負解放區職工運動的領導工作。主持創辦《中國工人》月刊。1945年9月代表中國解放區職工參加中國勞動協會代表團,出席巴黎世界工人聯合會成立大會。1946年4月8日由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

革命洪流塑造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14歲的鄧發,告別了家鄉來到廣州,在一家旅店做茶房。

當時,香港海員工會領袖蘇兆徵正住在這家旅店。他對這個少年茶房的聰明、熱情、勤勞、能幹、有志氣產生由衷的喜愛。他利用工作間隙,為鄧發講解了許多革命道理。鄧發的心如久旱逢甘霖,原已萌生的對正義與邪惡的認識,在蘇兆徵不斷的啟發下得到質的昇華。他明白了為什麼有人那麼窮,有人又那麼富。這是階級差別、階級剝削和壓迫造成的。為改變這種不平等,就要革命。

當年香港灣仔海軍船塢。1921年,鄧發曾在此當工人。

香港的工人運動此時正處於暴風驟雨的前夜。

少年鄧發跟隨蘇兆徵來到香港。經五哥鄧芳介紹,他先後到太古輪船公司船塢和一條英國人的海船上當學徒。他白天賣力學手藝幹活,晚上到工人夜校認真學習革命道理、文化知識。

不久,鄧發又經蘇兆徵介紹加入了香港海員工會。在和海員工會會員們一起時,他受到了鼓舞和教育。他的眼界大大開闊了,覺悟迅速提高。他更自覺和滿懷激情地投身到海員罷工運動中去。

1925年6月23日,省港罷工的遊行隊伍經過廣州市緊鄰沙面的沙基路。

香港海員大罷工是鄧發最早參加的工人運動,也是一所革命熔爐。這為鄧發日後作為一名職業革命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2年3月,香港海員大罷工取得重大勝利,影響波及全國。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革命之火在中華大地上漸漸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這都無比地激勵著鄧發 — —努力去掌握更多革命理論,奮勇參加革命實踐。1925年6月在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中,鄧發隨香港罷工工人回到廣州,肩負宣傳任務。他和戰友們四處宣傳這次罷工的意義,宣講革命道理。鄧發在一次演說中,高聲號召民眾: “中國人民要起來救國,救國要靠大家,靠集體,不能靠個人。要救國,就要團結!”聽眾大受鼓舞。

就在這年10月,鄧發經蘇兆徵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隨後,他在革命軍大舉北伐中,任青年隊隊長,做宣傳和組織工作,日以繼夜。1927年,鄧發又參加了廣州起義,擔任廣州工人赤衛隊第四聯隊隊長兼五區副指揮。起義嚇壞了當時盤踞在廣州的中外反動勢力。他們勾結起來,向起義隊伍瘋狂反撲,製造出一幕幕慘劇……

這時的鄧發,經過革命大熔爐的冶煉,已是具有一定革命理論武裝,又有一定革命實踐的年輕革命者:意志堅定,目光敏銳、頭腦機智、作風果敢……

鄧發與蘇兆徵這兩個人的名字放在一起,就是一段動人的故事。鄧發後來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不能不追溯他最早與蘇兆徵的相遇。當年鄧發到廣州後,若沒遇到蘇兆徵,他走上革命道路也許還要摸索一些時日。

保衛瑞金紅色政權重任在肩

廣州起義失敗後,鄧發受黨之命輾轉於廣州、香港、海南等地,既要保存實力,同時要抓住時機打擊敵人,擴大力量。時間雖短短三四年,因為白色恐怖猖獗,環境艱險叢生,革命遭遇挫折。

這時期,鄧發先後擔任中共香港市委組織部長兼全總南方代表、香港工人代表會主席(其間組織建立特科);中共廣州市委書記;中共廣東省委工委成員兼香港工人代表會黨團書記;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併兼中共香港市委書記等。

鄧發領導著戰友們在艱險的環境裡驍勇而機智地戰鬥,多次化險為夷。同時,他一如既往地以革命理論充實自己,不斷增進自身的智慧和信心。他的思想越發縝密,他的堅定、勇敢、機智、精明、果敢、幹練也隨之越發大步精進。

這段時間,對鄧發的鍛鍊遠遠超過以往。他已堪稱成熟的革命者了。

1930年9月,鄧發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的六屆三中全會,並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1931年11月,第一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鄧發出席了這次大會,被選為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之一,並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會上,毛澤東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鄧發因為既有公開工作的經驗,又有祕密鬥爭的經驗,很有領導才能,被任命為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時年僅25歲。

年輕的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忘我地工作著。為保衛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安全,他領導國家政治保衛局建立了對公開和隱蔽的敵人的鬥爭策略,和一系列保證安全的制度與有效的措施,卓有成效地保衛了紅色政權的安全。

特別要提的是,鄧發那雙炯亮的眼睛,總是閃著火一般的光芒。這是他內心世界的一種折射,向戰友們傳遞著必勝的信念,鼓舞著戰友們的鬥志。而對於敵人,這火一般的光芒,則讓他們感到隱藏在內心的罪惡被戳穿,因而很恐懼……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鄧發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開創解放區職工運動新篇章

從1939年夏到1945年8月,六年餘時間裡,鄧發在工人運動史上,以他的堅韌不拔,傾盡心力續寫了又一頁輝煌。

1939年夏,鄧發剛回到他日夜思念的延安,即被黨中央任命為中共黨校校長。他堪稱具有開創性的校長。他不僅管教學、政治思想工作,還管後勤,而且和學員同吃、同住、同勞動。黃土高原的冬天,常常大雪紛飛。他和學員一起拿著大掃把清掃積雪。有空還到廚房去,既巡視又幫廚。鄧發的勞動人民本色沒變。

1940年初,他兼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從此,他擔起紅色根據地職工運動的領導重任。

工人運動是鄧發投身革命的起點和成長的搖籃。經歷了這些年的南征北戰,加上他時時勤於學習和思考,這時,鄧發是個既有厚實的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領導;他性格隨和,易與群眾打成一片,對群眾的想法和渴望很快掌握,所以他給黨校學員上的每堂課,不僅深刻,而且切合學員的心理需求,效果很好。當他兼任中央工委書記後,他在中央黨校職工班講授的《抗戰中的職工運動》和《戰後敵後工業與工人運動的變動》,由理論統領,內容既有大量詳實的素材、具體的數據,又融入他豐富的實踐經驗,深入淺出、條理清晰、生動活潑。這又怎不受學員們的歡迎呢?

作為根據地工人運動的領導,他殫精竭慮,為職工運動在根據地起到應有的作用,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

首先,鄧發和張浩等同志於1940年2月在延安創辦《中國工人》月刊。月刊的宗旨是對工人進行宣傳教育,團結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一起投身到當時的革命運動中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毛澤東為《中國工人》題寫了刊名。鄧發為創刊號題詞: “中國工人階級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一致團結起來,才能完成其在民族解放與社會解放底先鋒任務。”

從此,根據地的職工運動有了一方“陣地”。在鄧發親自領導和參與下,《中國工人》教育和團結著越來越多的工人,推動他們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革命道理,提高思想認識,交流生產技術,增強抗日決心和信心,並以實際行動投入到抗日鬥爭行列,起了很大的作用。

鄧發少年就十分酷愛學習,但可惜,家境清貧,只讀了初小,再沒進過正規學校。然而,在他心裡始終有一種打算和計劃:無論是在激烈的工人運動中,還是在艱難的長征路上,不管環境怎樣動盪,都要抓住能有的一點點間隙廣泛涉獵知識;當環境稍稍安定,便系統紮實地學習。在新疆的兩年裡,他為自己規定每天學習不少於兩個小時,還練習寫字。擔任黨校校長後,他學習認真,還有一股與打仗時誓要奪取勝利一樣的頑強勁兒。儘管時間有限,但成效顯著。所以到此時,他已是“滿腹經綸”,思情如流,具有相當實力。他領導起這本刊物,得心應手。

其次,鄧發在以文章和演說來推動根據地工人運動迅速發展方面,同樣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他作的許多專題演講,發表的一系列配合形勢需要的文章,今天讀來仍強烈感到它們的力量。如,194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演講;他在《中國工人》、《新中華報》、《解放日報》和《群眾週刊》等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其中《堅持團結才能爭取最後勝利》、《論抗日根據地職工會的基本任務》、《紀念“二七”與中國職工運動的任務》、《紀念今年國際青年節》和《中國婦女職工及其活動狀況》等,都深入到各界職工心中。在這些演講和文章中,他反覆強調:廣大職工為了抗戰的需要,要接受各種教育、加強團結、遵守紀律、努力奉獻。這些都是工人群眾該履行的神聖職責。

在他熱情、真誠的號召下,根據地的職工運動蓬勃發展起來,這對鞏固根據地、堅持抗戰起了巨大的作用。

黨中央在延安指揮敵後抗戰,連戰告捷。

但地處黃土高原,土地貧瘠,生產力低下,加上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使延安的經濟、生活處於困難狀態。

為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1941年,毛澤東大力倡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大生產運動。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結出累累碩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產品和一些輕工產品供給的困窘。

這時期,鄧髮根據黨中央的部署,發動和組織了學習邊區農具廠翻砂工趙佔魁的運動。他滿懷激情高揚趙佔魁這面大公無私、愛廠如家、埋頭苦幹的旗幟,使邊區掀起工業生產的新高潮。

抗戰前,陝甘寧邊區只有一間40餘人的修械所。經過幾年艱苦努力,1944年邊區公營工廠已達到130多家。工業產品已部分滿足了邊區軍民和工作人員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鄧發在邊區“學習趙佔魁運動”期間,全心全意,不分日夜,往復奔波,精力充沛。

這時期,他又被任命為在政治局和書記處之下新設立的中央組織委員會 8 名委員之一。鄧發繁忙的程度可以想見。

他真的很難顧上自己的小家。兒子鄧北生出生後,他很少能回家照顧母子倆。但他的妻子陳慧清很理解他。和他一樣,陳慧清也是一心為革命,所以她始終深情地支持著丈夫。這讓鄧發能更加奮發地投入革命事業之中。

巴黎世界職工大會慷慨演說令人矚目

1945年9月,世界職工代表大會將在巴黎召開。大會要求各國派統一的工會代表出席。此前的2月,英、美、法、蘇等國在倫敦召開了世界職工大會,曾邀請中國解放區派代表參加。但因國民黨政府拒絕給解放區代表簽發出國護照,結果沒能出席。

這時期,解放區的職工運動早已蓬勃發展,並於4月22日在延安成立了擁有80多萬職工的職工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會上選舉鄧發為籌委會主任。

9月9日,周恩來致函國民黨政府中國勞動協會會長朱學範,提出解放區職工聯合會以團體會員身份加入中國勞動協會,並派代表一起出席在巴黎召開的世界職工代表大會。

經我黨的努力和朱學範力爭,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同意鄧發作為中國勞動協會代表團成員,與朱學範等人一起赴巴黎出席世界職工代表大會。

9月11日,鄧發告別延安,奔赴一個新戰場。巴黎世界職工代表大會9月25日開幕,10月9日閉幕。與會國家60多個,代表300多人。他們代表著6000多萬職工。

鄧發在大會上作了精彩演講。他向代表們介紹了中國解放區工人的組織、生產、生活、鬥爭等情況,並提出今後的奮鬥目標 — —八項主張。八項主張概括了即將建立的中國聯合政府,應為保障國家安全建立了一套完整措施;對工人階級,應在政治(人權)、經濟(勞動報酬)、教育、民生等方面的權利給予切實保障。他的演講贏得熱烈的掌聲。

與會代表從鄧發的演講中,瞭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解放區工人運動的概貌;對解放區職工高漲的生產熱情和高昂的革命氣概,很受感動和鼓舞。而且無比欣賞鄧發本人的魅力。他坦誠、熱情、生動的語言;英氣、豁達、無畏的氣質;虛心、友好、合作的精神……無不給與會各國的代表心裡留下難忘的印象。

朱學範先生對中國共產黨抗戰中的作為早已欽敬,這四個多月與鄧發共事,又親身感受到中共領導者的正義與真誠風範,所以他態度很明朗地站到共產黨這邊來了。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過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郵電部部長等職。

鄧發在會上被選為世界職工聯合會理事和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

會議結束後,鄧發考察了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埃及、印度、菲律賓等國家。其間,一向善於學習和吸納知識的鄧發,所見所聞都啟發著他對下一步開展解放區職工運動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構想……


編輯:雲浮全媒體中心思桃

來源:《鄧發百年誕辰紀念畫冊》、新華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