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三日,南京不只有屠殺,更有抵抗!

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的12月13日將至,又是一年的南京!南京!每當人們回望起這段國恥,一般人大都只記得國人慘遭屠殺,而較少提及在屠刀面前的反抗。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不只有屠殺,更有抵抗!

日軍坦克部隊進攻南京,城牆上寫著“誓復國仇”

1937年12月的南京,中日兩軍經過數日激戰後,日軍首先從中華門突入南京城內,此時尚有約九萬中國官兵被困在城中無法逃脫,他們擁擠在狹小的下關,拼命地想要度過河對岸,然而沒有船隻的士兵們很多人淹死在途中。在日軍衝過來時,失去軍官指揮的士兵們選擇放下武器投降。其中不乏國民黨中央軍的精銳部隊,如八十八師、三十六師等,他們歷經數月的苦戰後終於支撐不下去,但等待他們的,不是日軍的優待俘虜,而是無情的屠刀。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不只有屠殺,更有抵抗!

日軍在下關等地俘虜了很多國軍,除了正常的士兵外,按日軍記載這些俘虜“有十二三歲的小兵,也有五十歲左右的老兵,服裝形形色色,不禁讓人懷疑,這些人是軍人嗎?”。

日軍首先屠殺了幾千名無法行動的國軍傷兵,隨後是屠殺俘虜和以抓逃兵為由到處抓捕男性,南京大屠殺開始了。大量放下武器的國民黨精銳士兵集體慘遭機槍掃射或者砍頭。一些脫下軍裝,逃往安全區的逃兵也被日軍強行拖出來殺害,由於安全區的平民眾多,日本兵往往故意軍民不分,以安全區有軍人為由,無視國際公約和外國人的阻止,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不只有屠殺,更有抵抗!

但是,在南京陷落、屠殺開始之時,這並不表示著中國軍隊的抵抗就完全結束,全部放下武器、伸著脖子等著被砍頭。在南京城裡城外還有很多與上級失去聯絡的國民黨殘餘部隊在日軍重兵雲集的南京堅持著零星的抵抗。

來不及突圍的國民黨軍被日軍合圍在南京城內和郊區,這些被打亂建制,已經沒有組織的士兵首先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東西可吃,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又冷又餓,而穿著軍裝出去走動又會被日軍發現。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不只有屠殺,更有抵抗!

南京衛戍部隊的防空陣地

而且在冬季,這些殘兵無處休息保暖,當脫離了困境的士兵會躲進附近村莊尋求幫助,很多殘兵便就地轉化為游擊隊。如同幽靈般靜靜地等待機會反擊。

比如,到了南京陷落後的第二年的一月份,國軍殘兵還是經常性的伏擊日軍輜重部隊,日軍第6野戰炮聯隊第12中隊的一支有60輛大車的行李隊在途中,遭到國軍殘兵的伏擊。但是日軍的1個步兵大隊快速增援上來,這支輜重隊才避免被全殲。

即使是剛剛陷落的12月14日,日軍第16師團的500名輜重兵即遭到國軍偷襲,大概是殘兵們缺乏彈藥,雙方爆發激烈白刃戰,日軍最終死傷80多人。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不只有屠殺,更有抵抗!

除找機會伏擊日軍外,國軍殘兵每天都會破壞城外的通訊設施和交通線。最典型的就是殘兵們不僅是剪斷電話線,而是連電線杆一起砍斷。第二天日軍巡邏隊發現後會重新樹立起來,晚上殘軍再砍斷,就這樣雙方來回不斷較量著,電話線杆越來越短。如果過短就再用一根2米長的木材重新加長,可一到晚上又肯定再次被砍斷。日軍方面卻對此無可奈何。

當冬季的不斷深入,天氣越來越寒冷,隱藏在角落中殘兵們更需要食物和衣物了,失去補給的他們就不得不冒險去偷取日本人的倉庫,經過幾次成功後,日軍自然就有所準備,在其中的一次伏擊中就俘虜了幾十名殘兵,這些人有冷又餓,他們的結局可想而知。

還有一段很悲壯的故事,據國民黨將領杜聿明回憶:南京淪陷時,曾有兩位裝甲兵不願投降,隱藏在損壞的坦克上,“看見日寇又有一大隊步兵來到……他倆輕輕地將機關槍從戰車轉塔前後兩端伸出,突然襲擊。”

受到襲擊的日軍一時間陷入苦戰,直到調來戰車和炮兵後才解決他們。兩名裝甲兵最終一人突圍、一人犧牲。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不只有屠殺,更有抵抗!

南京一戰中被俘的國軍一號坦克

電影《南京!南京!》中就有表現裝甲兵偷襲日軍的片段,再現了當年的場面。

杜聿明稱:在繳獲的日軍文件中,“發現日寇敘述到南京戰役的經驗教訓時,也談到這一輛戰車的埋伏狙擊,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

不論是淪陷前慘烈的首都保衛戰,還是淪陷後的零星抵抗,中國軍民始終沒有真正屈服過。雖然當年中國人沒有記下南京國民黨殘兵的抵抗,只記住了屈辱,但是日本兵卻在他們的日記上留下了殘兵們的誓死不屈的痕跡。十幾萬守軍中只有一小部分幸運地成功逃脫,並在接下來的抗戰中繼續戰鬥,如後來鼎鼎有名的王牌軍七十四軍,就在南京之戰中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是,更多的部隊要麼犧牲在戰鬥中,要麼引頸受戮,白白丟了性命,還有剩下一部分留了下來,堅持到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