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支援車上的CS/LM12,縮短槍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機槍,口徑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發一分鐘,由北京長慶機械廠(國營216廠)研製,主要用於車載或作直升機航空機槍(像QJK99和GAU-19那樣懸掛於直升機兩側)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支援車上的CS/LM12,縮短槍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機槍,口徑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發一分鐘,由北京長慶機械廠(國營216廠)研製,主要用於車載或作直升機航空機槍(像QJK99和GAU-19那樣懸掛於直升機兩側)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4.5毫米三管機槍

730式7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七管,射速最高42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H/PJ12近防炮和陸盾2000陸防炮。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支援車上的CS/LM12,縮短槍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機槍,口徑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發一分鐘,由北京長慶機械廠(國營216廠)研製,主要用於車載或作直升機航空機槍(像QJK99和GAU-19那樣懸掛於直升機兩側)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4.5毫米三管機槍

730式7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七管,射速最高42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H/PJ12近防炮和陸盾2000陸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保養中的730機炮,看上去比GAU-8要短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支援車上的CS/LM12,縮短槍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機槍,口徑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發一分鐘,由北京長慶機械廠(國營216廠)研製,主要用於車載或作直升機航空機槍(像QJK99和GAU-19那樣懸掛於直升機兩側)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4.5毫米三管機槍

730式7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七管,射速最高42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H/PJ12近防炮和陸盾2000陸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保養中的730機炮,看上去比GAU-8要短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730機炮

1130式11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十一管,射速最高11000發一分鐘,裝備於H/PJ11近防炮。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支援車上的CS/LM12,縮短槍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機槍,口徑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發一分鐘,由北京長慶機械廠(國營216廠)研製,主要用於車載或作直升機航空機槍(像QJK99和GAU-19那樣懸掛於直升機兩側)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4.5毫米三管機槍

730式7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七管,射速最高42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H/PJ12近防炮和陸盾2000陸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保養中的730機炮,看上去比GAU-8要短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730機炮

1130式11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十一管,射速最高11000發一分鐘,裝備於H/PJ11近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130機炮

此外,還有一款5.8*42毫米的(Microgun),六管,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其他性能不詳,裝備於遙控武器站。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支援車上的CS/LM12,縮短槍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機槍,口徑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發一分鐘,由北京長慶機械廠(國營216廠)研製,主要用於車載或作直升機航空機槍(像QJK99和GAU-19那樣懸掛於直升機兩側)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4.5毫米三管機槍

730式7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七管,射速最高42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H/PJ12近防炮和陸盾2000陸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保養中的730機炮,看上去比GAU-8要短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730機炮

1130式11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十一管,射速最高11000發一分鐘,裝備於H/PJ11近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130機炮

此外,還有一款5.8*42毫米的(Microgun),六管,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其他性能不詳,裝備於遙控武器站。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5.8毫米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支援車上的CS/LM12,縮短槍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機槍,口徑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發一分鐘,由北京長慶機械廠(國營216廠)研製,主要用於車載或作直升機航空機槍(像QJK99和GAU-19那樣懸掛於直升機兩側)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4.5毫米三管機槍

730式7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七管,射速最高42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H/PJ12近防炮和陸盾2000陸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保養中的730機炮,看上去比GAU-8要短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730機炮

1130式11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十一管,射速最高11000發一分鐘,裝備於H/PJ11近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130機炮

此外,還有一款5.8*42毫米的(Microgun),六管,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其他性能不詳,裝備於遙控武器站。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5.8毫米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猛士軍車上的5.8毫米加特林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支援車上的CS/LM12,縮短槍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機槍,口徑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發一分鐘,由北京長慶機械廠(國營216廠)研製,主要用於車載或作直升機航空機槍(像QJK99和GAU-19那樣懸掛於直升機兩側)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4.5毫米三管機槍

730式7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七管,射速最高42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H/PJ12近防炮和陸盾2000陸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保養中的730機炮,看上去比GAU-8要短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730機炮

1130式11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十一管,射速最高11000發一分鐘,裝備於H/PJ11近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130機炮

此外,還有一款5.8*42毫米的(Microgun),六管,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其他性能不詳,裝備於遙控武器站。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5.8毫米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猛士軍車上的5.8毫米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最後還有瑞士:

厄利孔KBD(Super-25)7管25毫米機炮,由厄利孔康特拉韋斯公司研製製造,口徑25*184mm,七管,射速最高50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於意大利巨數(Myriad)雙聯近防系統,據說也可以裝備於密集陣Block-2。

"

早期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加特林手搖式多管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髮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製,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機槍主要是用於航空,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快,每次射擊的時間通常不到1秒鐘,為了有效的命中並摧毀目標,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最大可能的發射足夠數量彈藥,用速度來彌補精度。

反過來,裝備給步兵就非常不合適。

首先,步兵極其有限的運載能力,會把加特林機槍笨重的缺點進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誰會排著隊等你把1000多發子彈打完?),射速高並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徑只有7.62mm,對付像悍馬一類的目標都比較吃力,如果換成12.7mm的 M2HB勃朗寧,一個連射基本就殘了。 而對付單兵目標,精準急促的點射更為有效;

最後,加特林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反而成為缺點。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之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現代加特林機槍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戰鬥機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陣近防系統也亦用此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F-4上的M61A1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剛從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岡)7.62*51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鐘 6000發(高速)至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由於M134訂單太少,1975年,通用動力公司停止生產M134,並在產品目錄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種作戰的興起,讓M134重新受到重視。目前由美國迪龍-埃羅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產,而且該公司還對撥彈輪和輸彈帶等供彈裝置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別是在不需要特殊維護的情況下全槍壽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採用,在美軍的許多直升機、小型船艇、輕型戰鬥車輛上都經常能見到M134的身影,而且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統和圓筒消焰器,但重量卻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M134D

M197型 20*102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射速,現代加特林機槍750~1000發/分。 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直升機等型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XM214Microgun 5.56*45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復仇者"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攻擊機,射速約4200發/分。 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火力凶猛。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8與大眾甲殼蟲比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機關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發/分,主要搭載於F-35、AV-8A和AC-130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2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2

GAU-19型 12.7*99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準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AU-19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再介紹一下蘇聯的:

GSHG-7.62機槍(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G-7.62

GSh-6-23機炮,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23

GSH-6-30機炮,口徑30*165mm,6管,導氣式原理,射速4000~6000發/分,主要裝備米格-27和米格-31等戰機;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GSH-6-30

AO-18/AO-18M機炮,口徑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發一分鐘,主要裝備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AK-630M上的AO-18M

據說還有GSHG-5。45機槍,口徑5.45*39mm,未有確切資料。

再介紹中國的:

CS/LM5機槍,口徑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發一分鐘,槍體重約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預計將裝備05式主戰坦克。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5

CS/LM12機槍,口徑7.62*54mm或7.62*51mm,六管,雖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龍公司生產的M134D,但不是仿製的,整體性能與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由208研究所、四川華慶機械、重慶建設工業研製,主要裝備猛士戰車、4*4火力支援車、遙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機艙門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車頂上的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CS/LM1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支援車上的CS/LM12,縮短槍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機槍,口徑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發一分鐘,由北京長慶機械廠(國營216廠)研製,主要用於車載或作直升機航空機槍(像QJK99和GAU-19那樣懸掛於直升機兩側)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4.5毫米三管機槍

730式7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七管,射速最高42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H/PJ12近防炮和陸盾2000陸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保養中的730機炮,看上去比GAU-8要短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730機炮

1130式11管30毫米機炮,口徑30*173mm,十一管,射速最高11000發一分鐘,裝備於H/PJ11近防炮。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1130機炮

此外,還有一款5.8*42毫米的(Microgun),六管,射速最高6000發一分鐘,其他性能不詳,裝備於遙控武器站。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5.8毫米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猛士軍車上的5.8毫米加特林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最後還有瑞士:

厄利孔KBD(Super-25)7管25毫米機炮,由厄利孔康特拉韋斯公司研製製造,口徑25*184mm,七管,射速最高5000發一分鐘,主要裝備於意大利巨數(Myriad)雙聯近防系統,據說也可以裝備於密集陣Block-2。

加特林機槍發展史:射速高,威力大,只有軍事和經濟強國用得起

巨數艦炮上的雙聯KBD

創作不易,喜歡這篇文章就請打賞一下吧!

各位的讚賞,是對筆者最大的支持,這樣小編更新才更有動力。您的支持,與小編工作熱情密切掛鉤,感謝您的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