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紀念日為何選在今天?天安門廣場為啥擺9個花籃?新聞+

烈士紀念日為何選在今天?天安門廣場為啥擺9個花籃?新聞+

  央視網消息:今天是國家烈士紀念日,上午10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各界群眾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今年的9月30日是自2014年設立以來的第四個國家烈士紀念日,天安門廣場一如往年,盛裝素裹,儀仗威嚴,寓意“祝福祖國”的巨型花籃坐落在花壇中央。除此之外,還有9個大型花籃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一字排開。為何是9個?這些花籃來自何方?還有哪些不可不知的烈士紀念日小知識呢?

 烈士紀念日的禮儀程序是如何的?

2014年4月1日,民政部公佈實施《烈士公祭辦法》(下稱《辦法》),以法規的形式制定了烈士公祭儀式的程序以及在國慶節等重大慶典日進行烈士公祭的敬獻花籃儀式的程序。

敬獻花籃儀式程序共分八個部分:

(一)主持人向烈士紀念碑(塔等)行鞠躬禮,宣佈敬獻花籃儀式開始;

(二)禮兵就位;

(三)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四)全體人員脫帽,向烈士默哀;

(五)少先隊員獻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六)向烈士敬獻花籃,奏《獻花曲》;

(七)整理緞帶;

(八)參加敬獻花籃儀式人員瞻仰烈士紀念碑(塔等)。

在儀式中,花籃護送由解放軍或者武警部隊官兵擔任。18名禮兵抬起花籃,緩步走向人民英雄紀念碑,將花籃擺放到紀念碑基座上。根據《辦法》規定 ,花籃或者花圈由黨、政、軍、人民團體及各界群眾等敬獻。所以,烈士紀念日的9個花籃分別來自9個不同的機構或團體,他們是: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群眾,老戰士、老同志和烈士親屬,中國少年先鋒隊。

敬獻花籃時,一首深情、莊嚴的背景音樂將人們的思緒引向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它的名字叫《獻花曲》,作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創始人羅浪同志,《獻花曲》為中國國家正式禮儀採用的樂曲,多次在國家紀念儀式中演奏,同時也作為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時的奏樂。

  烈士紀念日是如何設立的?

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是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經表決通過的,但是相關研究論證工作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可謂“十年磨一劍”,2008年,媒體就“設立烈士紀念日”的問題徵求網民意見,獲得廣泛支持。設立烈士紀念日,成為社會各界的呼聲。為此,民政部多次召開由中宣部、文化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及中國民俗學會等部門和部分民俗專家參加的研討會,並會同國務院法制辦先後4次徵求16個相關部門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意見。各地各部門和專家學者均贊同設立烈士紀念日。

烈士紀念日為何選在今天?天安門廣場為啥擺9個花籃?新聞+

2013年4月4日,經中央同意,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烈士紀念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研究設立烈士紀念日”。2013年4月21日,民政部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請示》。2014年8月23日,國務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草案)的議案》。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

 烈士紀念日為何選擇在9月30日?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選擇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毫無疑義,既是對鴉片戰爭以來為民族獨立、祖國富強、人民自由幸福而前赴後繼的人民英雄的永遠銘記,也是對共和國曆史的鄭重回眸,是對犧牲烈士的莊嚴承諾,凸顯“吃水不忘挖井人”、國慶不忘祭先烈的情懷,並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等紀念儀式相銜接,張揚了國慶新的內涵;烈士紀念日與國慶日既有別又融合,使得國慶期間的典制張弛有度、禮儀有序,國慶的意義更加淳厚,歡度國慶有了深層的情愫。

設立烈士紀念日,表達的是國家立場。對烈士的態度,最能檢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的形式,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既說明國家紀念日正在形成一整套體系,也說明紀念日的法定化明確體現了國家意志和國家利益。無論9月3日、9月30日還是12月13日,對先烈的紀念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重要性不同尋常,意義也不同尋常。從國民情感到國家責任,我們追尋的是一個個烈士,也是觸摸國家的滄桑歷史;通過紀念烈士,國民牢牢凝聚一起,民族更具凝聚力。一個不忘記先烈的民族,一個敢於表達真實情感的國家,必然更能贏得尊重,也更有前途和希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