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康美藥業“皇帝的新衣”為何一路前行

桂浩明:康美藥業“皇帝的新衣”為何一路前行

康美藥業日K線圖

■桂浩明

康美藥業近300億元現金被“錯記”事件發生後,儘管公司方面只是做了一個輕描淡寫的解釋,但在市場上還是引起了強烈的反應。在很多投資者看來,現金作為相對比較容易統計的資產,居然會出現近300億元無中生有般的“錯記”,這顯然是有悖於常識的,即便是沒有受過起碼財務訓練的人員,只要翻閱一下與銀行的對賬單,或者查一下電腦中的銀行賬戶記錄,就能夠很輕易地發現自己賬面上到底有沒有這近300億元的資金。顯然,至少從當前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來看,以會計差錯來解釋這一事件是不太能夠讓人信服的。也因為這樣,這個賬面顯示去年還有193億元銷售,13億元利潤的企業,其股票卻被市場無情地拋棄,在連續四個跌停板以後,股價仍然止不住下滑的態勢。

雖然現在有關部門對康美藥業的調查還在進行中,但民間就康美事件的討論,實際上已經很充分了,並且還有人提到了多年前有關康美藥業在土地開發問題上所暴露的疑點,以及前幾年市場人士多次就康美藥業財務問題所進行的舉報。的確,就以這次的近300億元“錯記”而言,其實一直就是存在疑點的,譬如一方面賬面上有大量的現金“閒置”,另一方面公司卻在大規模舉債,這顯然不是正常的做法。而且退一步說,即便是為了保留銀行貸款額度的需要而舉債,但那麼多現金總不能躺在賬戶上,最少也要去做些理財業務吧。按300億元來算,少說一年也有超過10億元較為安全的盈利,而前幾年康美藥業處於業務高峰時,其利潤也沒有超過40億元,這個很注重資本市場的老牌上市公司難道就這樣不關注投資收益嗎?無疑,這裡值得深究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在此,實際上人們還應該跳出康美事件本身,更加深入地進行思考。譬如說,康美事件反映出中介機構在審計上的把關幾乎是形同虛設,經其確認為無保留意見的財務報告,絕大多數信息是缺乏可信性的。另外,眾多券商及基金的分析師,對康美藥業進行過無數次的調研,並且長期以來一直給予很高的評價,稱其為白馬績優股的代表,但卻沒有看出最基礎的財務信息不真實。這究竟是因為近300億元現金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太難發現,還是因為別的呢?顯然,當事件發生,近300億元資金的去向成謎之後,人們不得不想到,康美藥業的信息披露是存在重大缺陷的,而作為“經濟警察”的會計師審計是基本無效的,且很多專業機構對它的研究都是建立在虛假陳述上的。這個問題無疑十分嚴重,因為它從根本上毀壞了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生存的基礎。而更為讓人不安的是,這種問題是偶然的嗎?康美事件是孤立的嗎?雖然現在人們還無法對康美藥業是否是真的“錯記”近300億元現金作出判斷,但經過這個事情,人們對於資本市場的擔憂確實大大增加了,如果財務數據如此不可信,如果審計機構如此的低能(且不說是為虎作倀),如果市場分析師如此輕易地被假象迷惑,那麼人們怎麼會對這個市場有信任感呢?康美事件的後果,並不僅僅在於讓一個老牌績優股崩塌,更在於讓市場信心受挫,不客氣地說,是在動搖市場的根基。

四月下旬以來,股市出現了持續下跌,到了五月份更是出現大跌,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外部突發性因素的作用不可小覷。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包括康美藥業在內的很多問題股地雷集中爆發,難道不也是導致股市下跌的一個重要推手嗎?上市公司質量差,所披露的信息不真實,業績乃至其它財務數據大變臉,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有再多的資金,再好的大環境,股市也是難以走出真正意義上的牛市行情的。不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不還原上市公司的真實信息,任由康美藥業這樣的問題公司橫行,股市的前景自然是難以樂觀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