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

1

這幾年,我一直都是在北京的衚衕裡辦公。

最開始是在東四二條,三五個人,租了一個小院子,藍色木門,院子裡有一株玉蘭,春天開白花,面積不大,有沙發,擺一條老榆木的大桌子,分別坐在兩側,可以沿著樓梯上屋頂,屋頂很大,還想過在屋頂喝酒派對。

後來人多了,放不下那麼多張桌子,搬到北邊一點的板橋南巷,挨著北新橋,附近有北新橋滷煮以及裕德孚涮肉,簋街近在咫尺,對面是香餌衚衕,院子裡有咖啡館,酒吧,衚衕口有鐵鍋肥腸。

"

1

這幾年,我一直都是在北京的衚衕裡辦公。

最開始是在東四二條,三五個人,租了一個小院子,藍色木門,院子裡有一株玉蘭,春天開白花,面積不大,有沙發,擺一條老榆木的大桌子,分別坐在兩側,可以沿著樓梯上屋頂,屋頂很大,還想過在屋頂喝酒派對。

後來人多了,放不下那麼多張桌子,搬到北邊一點的板橋南巷,挨著北新橋,附近有北新橋滷煮以及裕德孚涮肉,簋街近在咫尺,對面是香餌衚衕,院子裡有咖啡館,酒吧,衚衕口有鐵鍋肥腸。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冬天辦公室窗外的屋頂

反正一直都在東四北大街遊蕩,從南邊搬到北邊。衚衕可以一條一條的數,東四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跟打麻將似的,一直數到十四條,馬路對面則是轎子衚衕、錢糧衚衕、育群衚衕、魏家衚衕、汪芝麻胡同、協作衚衕、府學衚衕、白米倉衚衕、香餌衚衕……


2

每條衚衕都有故事,都有典故,都有名人故居。

我經常在衚衕裡走動,有尋常雜院,也有深宅大院,許多院子常年大門閉合,即便是街坊也不知道院子裡住的是什麼神仙。

作為一個外來在京務工人員,我比老北京還願意跟別人介紹這些衚衕裡發生過的故事。

東四頭條有侯寶林故居,他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六年時光;我曾經工作過的東四二條是個拐彎衚衕,沒有直來直去,以前曾經是福康安的大貝勒府,據說二條三號院子裡有一個戲樓,梅蘭芳還曾經在此演出。


"

1

這幾年,我一直都是在北京的衚衕裡辦公。

最開始是在東四二條,三五個人,租了一個小院子,藍色木門,院子裡有一株玉蘭,春天開白花,面積不大,有沙發,擺一條老榆木的大桌子,分別坐在兩側,可以沿著樓梯上屋頂,屋頂很大,還想過在屋頂喝酒派對。

後來人多了,放不下那麼多張桌子,搬到北邊一點的板橋南巷,挨著北新橋,附近有北新橋滷煮以及裕德孚涮肉,簋街近在咫尺,對面是香餌衚衕,院子裡有咖啡館,酒吧,衚衕口有鐵鍋肥腸。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冬天辦公室窗外的屋頂

反正一直都在東四北大街遊蕩,從南邊搬到北邊。衚衕可以一條一條的數,東四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跟打麻將似的,一直數到十四條,馬路對面則是轎子衚衕、錢糧衚衕、育群衚衕、魏家衚衕、汪芝麻胡同、協作衚衕、府學衚衕、白米倉衚衕、香餌衚衕……


2

每條衚衕都有故事,都有典故,都有名人故居。

我經常在衚衕裡走動,有尋常雜院,也有深宅大院,許多院子常年大門閉合,即便是街坊也不知道院子裡住的是什麼神仙。

作為一個外來在京務工人員,我比老北京還願意跟別人介紹這些衚衕裡發生過的故事。

東四頭條有侯寶林故居,他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六年時光;我曾經工作過的東四二條是個拐彎衚衕,沒有直來直去,以前曾經是福康安的大貝勒府,據說二條三號院子裡有一個戲樓,梅蘭芳還曾經在此演出。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相聲大師侯寶林在東四頭條的衚衕裡走過了人生的最後六年


到了東四三條,在以前這裡是王公貴族聚集地,努爾哈赤第三個兒子鎮國公阿拜、蒙古王車林巴布都曾在此居住;東四三條67號,晚清最美的格格完顏立童記,曾經在此居住,漢名王敏彤,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一生未嫁。文革期間,被掃地出門,搬到衚衕裡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裡住了幾十年,誰也不知道衚衕裡的老太太也曾是個格格。

與完顏立童記住隔壁的曾經是“一代冬皇”孟小冬,那也是一代傳奇故事。東四四條後來開了不少家餐館,85號,解放前曾是吳佩孚財政總管的私人宅邸,後來住過三家村之一的廖沫沙的家人;東四五條,住過民國政府總理唐紹儀,而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就住在旁邊一點的東四六條。

東四六條9號,也是江湖傳奇,川島芳子的舊居。接下來的東四八條住過葉聖陶,而民國時的超級寫手張恨水,就住在接下來的東四十一條……


"

1

這幾年,我一直都是在北京的衚衕裡辦公。

最開始是在東四二條,三五個人,租了一個小院子,藍色木門,院子裡有一株玉蘭,春天開白花,面積不大,有沙發,擺一條老榆木的大桌子,分別坐在兩側,可以沿著樓梯上屋頂,屋頂很大,還想過在屋頂喝酒派對。

後來人多了,放不下那麼多張桌子,搬到北邊一點的板橋南巷,挨著北新橋,附近有北新橋滷煮以及裕德孚涮肉,簋街近在咫尺,對面是香餌衚衕,院子裡有咖啡館,酒吧,衚衕口有鐵鍋肥腸。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冬天辦公室窗外的屋頂

反正一直都在東四北大街遊蕩,從南邊搬到北邊。衚衕可以一條一條的數,東四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跟打麻將似的,一直數到十四條,馬路對面則是轎子衚衕、錢糧衚衕、育群衚衕、魏家衚衕、汪芝麻胡同、協作衚衕、府學衚衕、白米倉衚衕、香餌衚衕……


2

每條衚衕都有故事,都有典故,都有名人故居。

我經常在衚衕裡走動,有尋常雜院,也有深宅大院,許多院子常年大門閉合,即便是街坊也不知道院子裡住的是什麼神仙。

作為一個外來在京務工人員,我比老北京還願意跟別人介紹這些衚衕裡發生過的故事。

東四頭條有侯寶林故居,他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六年時光;我曾經工作過的東四二條是個拐彎衚衕,沒有直來直去,以前曾經是福康安的大貝勒府,據說二條三號院子裡有一個戲樓,梅蘭芳還曾經在此演出。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相聲大師侯寶林在東四頭條的衚衕裡走過了人生的最後六年


到了東四三條,在以前這裡是王公貴族聚集地,努爾哈赤第三個兒子鎮國公阿拜、蒙古王車林巴布都曾在此居住;東四三條67號,晚清最美的格格完顏立童記,曾經在此居住,漢名王敏彤,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一生未嫁。文革期間,被掃地出門,搬到衚衕裡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裡住了幾十年,誰也不知道衚衕裡的老太太也曾是個格格。

與完顏立童記住隔壁的曾經是“一代冬皇”孟小冬,那也是一代傳奇故事。東四四條後來開了不少家餐館,85號,解放前曾是吳佩孚財政總管的私人宅邸,後來住過三家村之一的廖沫沙的家人;東四五條,住過民國政府總理唐紹儀,而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就住在旁邊一點的東四六條。

東四六條9號,也是江湖傳奇,川島芳子的舊居。接下來的東四八條住過葉聖陶,而民國時的超級寫手張恨水,就住在接下來的東四十一條……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葉聖陶故居-東四八條71號

一條一條的故事,走在其中,經常想起《紅樓夢》裡的一段話:“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3

這些衚衕在建國之後,許多院子成了工廠,或者單位,工廠裡的工人湧進來,單位裡總要有家家老小,地方不夠住,於是大雜院取代了當年的深宅大院,用磚頭搭起個小屋,就能住人,有的拆了院子,蓋了住宅樓。也有一些保存良好的院子,分配給了大幹部,機關,於是得以保存,但大多大門緊閉,今人不得窺其真容。

在2017年拆牆打洞之前,衚衕裡有過一段歌舞昇平的歲月。

人們喜歡老胡同裡的風情,一時湧現出不少餐廳,酒吧,咖啡館。雖然難找,難停車,總會有人願意循著過去。不單單是在東四,那些小院子裡的餐廳散落於北京的各種衚衕,最集中的有東四、五道營衚衕、方家衚衕、北新橋三條、南鑼鼓巷,北鑼鼓巷,中戲附近的棉花衚衕,兵馬司衚衕……

東四二條,我從前辦公室的隔壁就是湖南菜小館百米粒。老闆叫淡淡,湖南妹子,渾身活力,菜做得不錯,算是我在二條衚衕裡的食堂。在今年年初,終於撐不下去了,關門歇業,關於百米粒的故事就此終結。

"

1

這幾年,我一直都是在北京的衚衕裡辦公。

最開始是在東四二條,三五個人,租了一個小院子,藍色木門,院子裡有一株玉蘭,春天開白花,面積不大,有沙發,擺一條老榆木的大桌子,分別坐在兩側,可以沿著樓梯上屋頂,屋頂很大,還想過在屋頂喝酒派對。

後來人多了,放不下那麼多張桌子,搬到北邊一點的板橋南巷,挨著北新橋,附近有北新橋滷煮以及裕德孚涮肉,簋街近在咫尺,對面是香餌衚衕,院子裡有咖啡館,酒吧,衚衕口有鐵鍋肥腸。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冬天辦公室窗外的屋頂

反正一直都在東四北大街遊蕩,從南邊搬到北邊。衚衕可以一條一條的數,東四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跟打麻將似的,一直數到十四條,馬路對面則是轎子衚衕、錢糧衚衕、育群衚衕、魏家衚衕、汪芝麻胡同、協作衚衕、府學衚衕、白米倉衚衕、香餌衚衕……


2

每條衚衕都有故事,都有典故,都有名人故居。

我經常在衚衕裡走動,有尋常雜院,也有深宅大院,許多院子常年大門閉合,即便是街坊也不知道院子裡住的是什麼神仙。

作為一個外來在京務工人員,我比老北京還願意跟別人介紹這些衚衕裡發生過的故事。

東四頭條有侯寶林故居,他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六年時光;我曾經工作過的東四二條是個拐彎衚衕,沒有直來直去,以前曾經是福康安的大貝勒府,據說二條三號院子裡有一個戲樓,梅蘭芳還曾經在此演出。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相聲大師侯寶林在東四頭條的衚衕裡走過了人生的最後六年


到了東四三條,在以前這裡是王公貴族聚集地,努爾哈赤第三個兒子鎮國公阿拜、蒙古王車林巴布都曾在此居住;東四三條67號,晚清最美的格格完顏立童記,曾經在此居住,漢名王敏彤,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一生未嫁。文革期間,被掃地出門,搬到衚衕裡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裡住了幾十年,誰也不知道衚衕裡的老太太也曾是個格格。

與完顏立童記住隔壁的曾經是“一代冬皇”孟小冬,那也是一代傳奇故事。東四四條後來開了不少家餐館,85號,解放前曾是吳佩孚財政總管的私人宅邸,後來住過三家村之一的廖沫沙的家人;東四五條,住過民國政府總理唐紹儀,而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就住在旁邊一點的東四六條。

東四六條9號,也是江湖傳奇,川島芳子的舊居。接下來的東四八條住過葉聖陶,而民國時的超級寫手張恨水,就住在接下來的東四十一條……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葉聖陶故居-東四八條71號

一條一條的故事,走在其中,經常想起《紅樓夢》裡的一段話:“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3

這些衚衕在建國之後,許多院子成了工廠,或者單位,工廠裡的工人湧進來,單位裡總要有家家老小,地方不夠住,於是大雜院取代了當年的深宅大院,用磚頭搭起個小屋,就能住人,有的拆了院子,蓋了住宅樓。也有一些保存良好的院子,分配給了大幹部,機關,於是得以保存,但大多大門緊閉,今人不得窺其真容。

在2017年拆牆打洞之前,衚衕裡有過一段歌舞昇平的歲月。

人們喜歡老胡同裡的風情,一時湧現出不少餐廳,酒吧,咖啡館。雖然難找,難停車,總會有人願意循著過去。不單單是在東四,那些小院子裡的餐廳散落於北京的各種衚衕,最集中的有東四、五道營衚衕、方家衚衕、北新橋三條、南鑼鼓巷,北鑼鼓巷,中戲附近的棉花衚衕,兵馬司衚衕……

東四二條,我從前辦公室的隔壁就是湖南菜小館百米粒。老闆叫淡淡,湖南妹子,渾身活力,菜做得不錯,算是我在二條衚衕裡的食堂。在今年年初,終於撐不下去了,關門歇業,關於百米粒的故事就此終結。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百米粒在停業前,我是這裡的常客


二條裡還短暫有過一兩家酒吧,都是小巧玲瓏,裝修的文藝小資,可以喝一口小酒。之前四條衚衕裡,餐廳最多,我常去的是一家精釀啤酒的酒吧,如今早已經消失不見。開的年頭比較長的是酷蝦逸族,老闆是一個湖南姑娘,叫丫頭,早些年風風火火,在衚衕裡開了好幾家店。到現在也不知所終。

也有不少老外在衚衕裡開酒吧,東四八條之前有一家Slow Boat Brewery (悠航),這裡是不少人接觸精釀啤酒的起點,然而也在拆牆破洞的過程之中,消失。後來他們出現在了三里屯。

在我現在辦公的對面,是香餌衚衕。香餌衚衕也有過一些繁華的時光,東北人祥子從澳大利亞回國,開過不少有趣的小店,當時他在這裡開過一家非常有趣的小館子叫:白老虎屯。白老虎屯趕上了尾聲,2015年開業,祥子是個自來熟,愛張羅,有東北人的幽默。這裡很快成為北新橋的會客廳。

旁邊是胖妹面莊,如果你號稱北京本地美食一本通,不知道胖妹,說明還是不夠通。再旁邊有一家小咖啡館叫大小咖啡,在北京喝手衝咖啡的也無人不知。一間設計精巧,空間侷促的咖啡館,也見證著一個衚衕的興衰。

這些都不在了,胖妹著了一把火,大小咖啡搬到了別的地方,白老虎屯搬到朝陽公園棕櫚泉樓下,改名叫餓魚餐廳。


"

1

這幾年,我一直都是在北京的衚衕裡辦公。

最開始是在東四二條,三五個人,租了一個小院子,藍色木門,院子裡有一株玉蘭,春天開白花,面積不大,有沙發,擺一條老榆木的大桌子,分別坐在兩側,可以沿著樓梯上屋頂,屋頂很大,還想過在屋頂喝酒派對。

後來人多了,放不下那麼多張桌子,搬到北邊一點的板橋南巷,挨著北新橋,附近有北新橋滷煮以及裕德孚涮肉,簋街近在咫尺,對面是香餌衚衕,院子裡有咖啡館,酒吧,衚衕口有鐵鍋肥腸。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冬天辦公室窗外的屋頂

反正一直都在東四北大街遊蕩,從南邊搬到北邊。衚衕可以一條一條的數,東四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跟打麻將似的,一直數到十四條,馬路對面則是轎子衚衕、錢糧衚衕、育群衚衕、魏家衚衕、汪芝麻胡同、協作衚衕、府學衚衕、白米倉衚衕、香餌衚衕……


2

每條衚衕都有故事,都有典故,都有名人故居。

我經常在衚衕裡走動,有尋常雜院,也有深宅大院,許多院子常年大門閉合,即便是街坊也不知道院子裡住的是什麼神仙。

作為一個外來在京務工人員,我比老北京還願意跟別人介紹這些衚衕裡發生過的故事。

東四頭條有侯寶林故居,他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六年時光;我曾經工作過的東四二條是個拐彎衚衕,沒有直來直去,以前曾經是福康安的大貝勒府,據說二條三號院子裡有一個戲樓,梅蘭芳還曾經在此演出。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相聲大師侯寶林在東四頭條的衚衕裡走過了人生的最後六年


到了東四三條,在以前這裡是王公貴族聚集地,努爾哈赤第三個兒子鎮國公阿拜、蒙古王車林巴布都曾在此居住;東四三條67號,晚清最美的格格完顏立童記,曾經在此居住,漢名王敏彤,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一生未嫁。文革期間,被掃地出門,搬到衚衕裡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裡住了幾十年,誰也不知道衚衕裡的老太太也曾是個格格。

與完顏立童記住隔壁的曾經是“一代冬皇”孟小冬,那也是一代傳奇故事。東四四條後來開了不少家餐館,85號,解放前曾是吳佩孚財政總管的私人宅邸,後來住過三家村之一的廖沫沙的家人;東四五條,住過民國政府總理唐紹儀,而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就住在旁邊一點的東四六條。

東四六條9號,也是江湖傳奇,川島芳子的舊居。接下來的東四八條住過葉聖陶,而民國時的超級寫手張恨水,就住在接下來的東四十一條……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葉聖陶故居-東四八條71號

一條一條的故事,走在其中,經常想起《紅樓夢》裡的一段話:“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3

這些衚衕在建國之後,許多院子成了工廠,或者單位,工廠裡的工人湧進來,單位裡總要有家家老小,地方不夠住,於是大雜院取代了當年的深宅大院,用磚頭搭起個小屋,就能住人,有的拆了院子,蓋了住宅樓。也有一些保存良好的院子,分配給了大幹部,機關,於是得以保存,但大多大門緊閉,今人不得窺其真容。

在2017年拆牆打洞之前,衚衕裡有過一段歌舞昇平的歲月。

人們喜歡老胡同裡的風情,一時湧現出不少餐廳,酒吧,咖啡館。雖然難找,難停車,總會有人願意循著過去。不單單是在東四,那些小院子裡的餐廳散落於北京的各種衚衕,最集中的有東四、五道營衚衕、方家衚衕、北新橋三條、南鑼鼓巷,北鑼鼓巷,中戲附近的棉花衚衕,兵馬司衚衕……

東四二條,我從前辦公室的隔壁就是湖南菜小館百米粒。老闆叫淡淡,湖南妹子,渾身活力,菜做得不錯,算是我在二條衚衕裡的食堂。在今年年初,終於撐不下去了,關門歇業,關於百米粒的故事就此終結。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百米粒在停業前,我是這裡的常客


二條裡還短暫有過一兩家酒吧,都是小巧玲瓏,裝修的文藝小資,可以喝一口小酒。之前四條衚衕裡,餐廳最多,我常去的是一家精釀啤酒的酒吧,如今早已經消失不見。開的年頭比較長的是酷蝦逸族,老闆是一個湖南姑娘,叫丫頭,早些年風風火火,在衚衕裡開了好幾家店。到現在也不知所終。

也有不少老外在衚衕裡開酒吧,東四八條之前有一家Slow Boat Brewery (悠航),這裡是不少人接觸精釀啤酒的起點,然而也在拆牆破洞的過程之中,消失。後來他們出現在了三里屯。

在我現在辦公的對面,是香餌衚衕。香餌衚衕也有過一些繁華的時光,東北人祥子從澳大利亞回國,開過不少有趣的小店,當時他在這裡開過一家非常有趣的小館子叫:白老虎屯。白老虎屯趕上了尾聲,2015年開業,祥子是個自來熟,愛張羅,有東北人的幽默。這裡很快成為北新橋的會客廳。

旁邊是胖妹面莊,如果你號稱北京本地美食一本通,不知道胖妹,說明還是不夠通。再旁邊有一家小咖啡館叫大小咖啡,在北京喝手衝咖啡的也無人不知。一間設計精巧,空間侷促的咖啡館,也見證著一個衚衕的興衰。

這些都不在了,胖妹著了一把火,大小咖啡搬到了別的地方,白老虎屯搬到朝陽公園棕櫚泉樓下,改名叫餓魚餐廳。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如今還在東四胡同深處開設的餐廳不多了,我偶爾會去的是十一條裡的曲廊院,設計的精巧,得過不少空間設計大獎,這是老闆早年間自己買下來的房子;錢糧衚衕的然壽司,在北京也是火熱非常的日本料理店;吃越南河粉的susu,一個小小的院子,還在撐著。

城市在整容,衚衕在改造。臨街的房子都改成統一的仿古風格,衚衕裡原本熱鬧擾民沒有資質的餐廳酒吧咖啡館紛紛消失。

我作為一個食客,感到有一點無趣。僅此而已,我沒有辦法站在更高屋建瓴的視角去全盤審視衚衕保護,城區改造,人口管理等大事情。衚衕裡曾經一代一代歷經富貴,繁華,慌亂,破敗,自由,以及整治。這些城市核心區的衚衕應該會長久的保存下去,至少比我們都會長遠的存在。

風流也總是一代一代,一波一波。那些自由自在的風,依然在衚衕裡吹。衚衕裡的江湖,也在更迭中建立新的秩序。商業集體退出衚衕,使得衚衕回到安靜與沉寂。原本多元而豐富的衚衕生態,原本五花八門百花齊放的衚衕腔調,讓位於規劃。


4

我現在正在板橋南巷衚衕裡寫作。這個院子裡還有幾家咖啡館,以及兩家酒吧。而衚衕對面,有人蓋了一個奇形怪狀的房子,現在改成了一家人均消費1500元以上的日本料理。我沒有去過,也不打算去試試。

"

1

這幾年,我一直都是在北京的衚衕裡辦公。

最開始是在東四二條,三五個人,租了一個小院子,藍色木門,院子裡有一株玉蘭,春天開白花,面積不大,有沙發,擺一條老榆木的大桌子,分別坐在兩側,可以沿著樓梯上屋頂,屋頂很大,還想過在屋頂喝酒派對。

後來人多了,放不下那麼多張桌子,搬到北邊一點的板橋南巷,挨著北新橋,附近有北新橋滷煮以及裕德孚涮肉,簋街近在咫尺,對面是香餌衚衕,院子裡有咖啡館,酒吧,衚衕口有鐵鍋肥腸。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冬天辦公室窗外的屋頂

反正一直都在東四北大街遊蕩,從南邊搬到北邊。衚衕可以一條一條的數,東四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跟打麻將似的,一直數到十四條,馬路對面則是轎子衚衕、錢糧衚衕、育群衚衕、魏家衚衕、汪芝麻胡同、協作衚衕、府學衚衕、白米倉衚衕、香餌衚衕……


2

每條衚衕都有故事,都有典故,都有名人故居。

我經常在衚衕裡走動,有尋常雜院,也有深宅大院,許多院子常年大門閉合,即便是街坊也不知道院子裡住的是什麼神仙。

作為一個外來在京務工人員,我比老北京還願意跟別人介紹這些衚衕裡發生過的故事。

東四頭條有侯寶林故居,他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六年時光;我曾經工作過的東四二條是個拐彎衚衕,沒有直來直去,以前曾經是福康安的大貝勒府,據說二條三號院子裡有一個戲樓,梅蘭芳還曾經在此演出。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相聲大師侯寶林在東四頭條的衚衕裡走過了人生的最後六年


到了東四三條,在以前這裡是王公貴族聚集地,努爾哈赤第三個兒子鎮國公阿拜、蒙古王車林巴布都曾在此居住;東四三條67號,晚清最美的格格完顏立童記,曾經在此居住,漢名王敏彤,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一生未嫁。文革期間,被掃地出門,搬到衚衕裡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裡住了幾十年,誰也不知道衚衕裡的老太太也曾是個格格。

與完顏立童記住隔壁的曾經是“一代冬皇”孟小冬,那也是一代傳奇故事。東四四條後來開了不少家餐館,85號,解放前曾是吳佩孚財政總管的私人宅邸,後來住過三家村之一的廖沫沙的家人;東四五條,住過民國政府總理唐紹儀,而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就住在旁邊一點的東四六條。

東四六條9號,也是江湖傳奇,川島芳子的舊居。接下來的東四八條住過葉聖陶,而民國時的超級寫手張恨水,就住在接下來的東四十一條……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葉聖陶故居-東四八條71號

一條一條的故事,走在其中,經常想起《紅樓夢》裡的一段話:“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3

這些衚衕在建國之後,許多院子成了工廠,或者單位,工廠裡的工人湧進來,單位裡總要有家家老小,地方不夠住,於是大雜院取代了當年的深宅大院,用磚頭搭起個小屋,就能住人,有的拆了院子,蓋了住宅樓。也有一些保存良好的院子,分配給了大幹部,機關,於是得以保存,但大多大門緊閉,今人不得窺其真容。

在2017年拆牆打洞之前,衚衕裡有過一段歌舞昇平的歲月。

人們喜歡老胡同裡的風情,一時湧現出不少餐廳,酒吧,咖啡館。雖然難找,難停車,總會有人願意循著過去。不單單是在東四,那些小院子裡的餐廳散落於北京的各種衚衕,最集中的有東四、五道營衚衕、方家衚衕、北新橋三條、南鑼鼓巷,北鑼鼓巷,中戲附近的棉花衚衕,兵馬司衚衕……

東四二條,我從前辦公室的隔壁就是湖南菜小館百米粒。老闆叫淡淡,湖南妹子,渾身活力,菜做得不錯,算是我在二條衚衕裡的食堂。在今年年初,終於撐不下去了,關門歇業,關於百米粒的故事就此終結。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百米粒在停業前,我是這裡的常客


二條裡還短暫有過一兩家酒吧,都是小巧玲瓏,裝修的文藝小資,可以喝一口小酒。之前四條衚衕裡,餐廳最多,我常去的是一家精釀啤酒的酒吧,如今早已經消失不見。開的年頭比較長的是酷蝦逸族,老闆是一個湖南姑娘,叫丫頭,早些年風風火火,在衚衕裡開了好幾家店。到現在也不知所終。

也有不少老外在衚衕裡開酒吧,東四八條之前有一家Slow Boat Brewery (悠航),這裡是不少人接觸精釀啤酒的起點,然而也在拆牆破洞的過程之中,消失。後來他們出現在了三里屯。

在我現在辦公的對面,是香餌衚衕。香餌衚衕也有過一些繁華的時光,東北人祥子從澳大利亞回國,開過不少有趣的小店,當時他在這裡開過一家非常有趣的小館子叫:白老虎屯。白老虎屯趕上了尾聲,2015年開業,祥子是個自來熟,愛張羅,有東北人的幽默。這裡很快成為北新橋的會客廳。

旁邊是胖妹面莊,如果你號稱北京本地美食一本通,不知道胖妹,說明還是不夠通。再旁邊有一家小咖啡館叫大小咖啡,在北京喝手衝咖啡的也無人不知。一間設計精巧,空間侷促的咖啡館,也見證著一個衚衕的興衰。

這些都不在了,胖妹著了一把火,大小咖啡搬到了別的地方,白老虎屯搬到朝陽公園棕櫚泉樓下,改名叫餓魚餐廳。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如今還在東四胡同深處開設的餐廳不多了,我偶爾會去的是十一條裡的曲廊院,設計的精巧,得過不少空間設計大獎,這是老闆早年間自己買下來的房子;錢糧衚衕的然壽司,在北京也是火熱非常的日本料理店;吃越南河粉的susu,一個小小的院子,還在撐著。

城市在整容,衚衕在改造。臨街的房子都改成統一的仿古風格,衚衕裡原本熱鬧擾民沒有資質的餐廳酒吧咖啡館紛紛消失。

我作為一個食客,感到有一點無趣。僅此而已,我沒有辦法站在更高屋建瓴的視角去全盤審視衚衕保護,城區改造,人口管理等大事情。衚衕裡曾經一代一代歷經富貴,繁華,慌亂,破敗,自由,以及整治。這些城市核心區的衚衕應該會長久的保存下去,至少比我們都會長遠的存在。

風流也總是一代一代,一波一波。那些自由自在的風,依然在衚衕裡吹。衚衕裡的江湖,也在更迭中建立新的秩序。商業集體退出衚衕,使得衚衕回到安靜與沉寂。原本多元而豐富的衚衕生態,原本五花八門百花齊放的衚衕腔調,讓位於規劃。


4

我現在正在板橋南巷衚衕裡寫作。這個院子裡還有幾家咖啡館,以及兩家酒吧。而衚衕對面,有人蓋了一個奇形怪狀的房子,現在改成了一家人均消費1500元以上的日本料理。我沒有去過,也不打算去試試。

小寬丨消失在東四胡同裡的餐廳與舊事

我生活其間,從微小中感知時代的波濤,我們不過是浮萍草芥,撒豆成兵,落地生根。話說回來,我跟這些老北京的老胡同可曾有過些許關聯?

正所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文:小寬

圖:部分源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